思享者丨王健:不否定文革,那叫沒良心; 想否定改開,那叫沒頭腦

2021-02-21 尚書裡

本文作者

王健,1970年從上海去江西插隊農耕8年,恢復高考後入學上海師範大學。現為同濟大學教授,曾任教育部創新教指委秘書長、上海市新聞傳播學學科組成員、中國創造學會常務理事。獨創優勢富集效應理論,主要著作有《讓思想衝破牢籠》《非常規思維的力量》《超越性思維》《先者生存:優勢富集效應》以及《王者的智慧》等。向改革開放脫帽致敬

作者:王健

「在歷史的進程中,存在著一種漸進、而又穩定的潮流——權力逐漸轉移到大眾手中」。

茨威格在《人類的群星閃耀時》一書中曾經寫道:「在歷史中也像在藝術和生活中到處遇到的情況一樣,那些難忘的時刻並不多見。一個真正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時刻,必然會有漫長的歲月無謂地流逝。那些平時慢慢悠悠按照順序發生的事,都會壓縮在某個決定一切的短暫時刻表現出來:這一時刻對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變的決定,它決定著一個人的生死,決定著一個民族的存亡,甚至整個人類的命運」。從1978年12月22日開始的那個歷史段落,某種意義上就屬於這種性質。讓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張報紙所覆蓋的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在隨後僅僅幾十年特定的單位時間裡,發生了地表史上最摧枯拉朽的變遷。但真正令人感懷的,應該是在那些群峰般凸起的城鄉建築群的深部,冰山的水下部分,一個看不見的精神大陸正在緩慢崛起。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那個決定——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像整個大陸板塊脫臼後歷史性的復位那樣地動山搖。這是一個巨大的邏輯公理的轉換,由此而延展出的所有引理,像血透一樣革命性地更改和釋放了人們的偉大天性,思想解放了的中國人民所創造出的一切奇蹟都在為這個轉換做註解。丁玲和方方都是女性、都是中國作家、都曾因自己的文字而遭到非議,但酷烈程度之所以完全不同,根本原因是因為她們中間隔了一個改革開放,從而使她們分別站在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邏輯大地上,她們分處於兩個完全不同的輿論板塊和心理現場。當有人煽動用文革階級鬥爭手段對付方方時,反對和質疑方方的人們大多沒有響應;當有人號召武林壯漢用拳頭群毆方方時,政府公權力決不會袖手旁觀。這不僅是方方們的幸運,更是這個國家和人民的幸運。如果你看不到這個偉大而感人的歷史進步,那可能是因為你沒有親身經歷過以階級鬥爭為綱、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的時代。今天,已經沒有人相信方方會因為自己的言論而成為當年的丁玲、卞仲耘、張志新,更沒有人會因為支持過方方而像當時「胡風的朋友們」那樣夜不成眠、惶惶不可終日。我們感懷這樣的進步,不是因為我們糊塗,而是我們來自寒徹透骨的文革現場,我們能體察到改革開放的溫度。我們驚訝,在卞仲耘被學生活活打死的北師大附中校園裡怎麼會沒有一絲犯罪後的恐懼氣氛。我們感嘆,反而是卞仲耘的丈夫夜半不敢哭出聲音而將床上的草蓆邊沿咬到粉碎。我們慶幸,自己的孩子不再會因為不小心說錯一句話、打破了一個印有頭像的水杯、坐在套紅標題的人民日報上而驚恐萬狀。階級和階級鬥爭也許客觀存在,「階級鬥爭為綱」卻是主觀臆斷,其核心邏輯是:「八億人不鬥行嗎?」這個邏輯的前提不是基於客觀事實,而是源自策略需要,既然是需要,沒有階級敵人,就要創造出一個敵人來,歷史上層出不窮的政治運動就是一個證明。於是,客觀上果然就造出了一個人人自危的恐懼環境。階級鬥爭真的就會溢出它本來的堤岸,而終於成了浸沒一切的汪洋大海。帕瓦羅蒂說:「歌劇是假的,但隨著一點點展開,它就是真的了」。今天的人們,對張春橋這篇凶相畢露的報紙頭條早已恍若隔世,他們永遠無法想像,當年的人們觸目之下是如何的驚心,對那些歷次運動中早已遍體鱗傷的家庭而言,佝僂在昏暗的燈光下,從字裡行間琢磨深淺,在夜深人靜時猜度輕重……普遍的絕望就是希望,歷史總有一天會像幾米說的:我總是在最深的絕望裡,看見最美的風景。正是改革開放,正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挽狂瀾於既倒,把整個民族從「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階級鬥爭恐懼症中解救出來,這是什麼樣的時代巨變?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邏輯,必然引出對人群進行嚴酷的階級鑑別和分類管理。與印度的種姓制度、日本的賤民社會、希勒特的猶太政策相近的血統論以及它的變種「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就像一片揮之不去的烏雲長期籠罩在數以億計的「政治賤民」心頭。讓一個毫無過錯的投胎者,一個尊嚴和上進心卻完好無損的年輕人,僅僅因為出身而天然地被剝奪升學、參軍、招幹以及諸如此類的一切平等機會,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古老歧視?最可怕的是,這種歧視甚至滲透到了生活最終端的具體細節,讓每一個當事人背負從天而降的政治原罪。筆者當年在江西插隊時,村裡有一個富農的兒子,不僅難以娶到媳婦,有一天我們幾個知青興衝衝去他家,敲開門的一霎那,我看到了一個永生難忘的眼神,極端封閉自卑的他勉強微笑中那掩飾不住的緊張、恐慌和乞憐,令人心疼的眼眸裡折射出的是一個無可逃遁的巨大宿命,一個無助而絕望的滴血靈魂。很多年以後,歷史也許很難查考那些淹沒在歲月裡的人生至暗,人類匆匆向前的腳步也可能忽略被鐵蹄踐踏過的無辜青草,但它就像被齒輪碾過一樣,曾經那麼真實地烙燙在一個一個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每一天的生活裡。直到1977年恢復高考開始,以階級出身為主要衡量指標的政治審查逐漸淡出歷史,橫亙在數以億計「可以教育好的子女」面前的歷史柵欄轟然倒塌,這也許是對2000年前孔子「有教無類」和1000年前相對公允的科舉考試的一鍵恢復,這是最清脆的對無數絕望心靈的一聲驚雷般的解鎖。是的,我們曾經讚賞美國黑奴制的廢除、我們歡欣鼓舞於婦女選舉權的開禁,可我們很少會公開慶幸,那些曾經深深插入我們生命的鏽跡斑斑的出身標籤,那看似天經地義的荒謬刺青,竟然如此不堪一擊地消失於無形。上圖所綻放的不僅是億萬張發自內心的笑臉,更是源自靈魂深處即將噴湧的智慧巖漿和天地初創期所積蓄的最原始動力。通過高考所釋放的,是全國範圍內封凍了幾十年的階層流動性,改革讓千萬個饑渴的靈魂通過努力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種努力又使偉大而古老的祖國恢復了青春的模樣。如果說,高考的流動性釋放,可以讓張文宏、王行環(武漢中南醫院院長)這些偏遠農村的放牛娃躍遷為國家的錚錚棟梁,那麼,相對剛性的戶籍制、檔案制、屬地管理的改革則更是把幾億農民從阡陌地埂極大地釋放出來。看上去這是一次人類歷史上最宏偉的工作遷徙,實質卻是億萬鮮活的生命自由而偉大的東徵。長期以來,即便一個村支書、生產隊長,也擁有對全村所有村民無可爭辯的絕對管轄權,得罪了村長,就等於得罪了整個世界,因為你不可能在沒有介紹信的情況下另謀生路,一個沒有身份、沒有檔案、沒有介紹信的人,幾乎就等同於一個絕望的逃犯。也就是說,你甚至連背井離鄉、風餐露宿的最後一點權力都已經被剝奪殆盡,這才是對立於蒼茫天地間一個個偉大生靈最最殘忍的終極鎖定。改革開放多年以後,我在同濟大學北樓一個教室門口,看到一張貼著的A4紙,那是學生手寫的鼓動班級同學一起去旅遊的幾句歌詞:對一個當年「生活的腳步困居在偏僻的異鄉」的插隊知青來說,真是滄海桑田,足以淚目。表面上,改革開放前,特別是四人幫時期,嚴格的戶籍制、屬地制、檔案制、是對幾億農民自由遷徙的空間制約,但歸根結底,是對人類自由本質的系統性、體制性侵奪。只有在這個維度上,才能更深刻地感知改革開放的解放意義,它所釋放的不僅是整個國家經濟建設最深厚的人口紅利,更是整個中華民族最長遠的精神紅利。因為,在本質上,它所釋放的是公民謀生權背後更普遍的自由選擇權。作為社會生產力最核心、最活躍的要素——勞動者,能否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勞動,正是從奴隸到自由人的決定性一步,這一步就像這塊土地兩千年來第一次在個體意義上真正實現「耕者有其田」一樣,完成了人的流動性最宏偉的解放。而人的解放所煥發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必然帶來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物質的極大豐富又必然帶來消費者更加廣闊的選擇權,選擇所導致的競爭又極大地促進了產品(比如手機)的多元裂變,生命和整個社會終於在良性循環下,以它最該有的模樣實踐著亞里斯多德兩千多年前的預言:「在歷史的進程中,存在著一種漸進、而又穩定的潮流——權力逐漸轉移到大眾手中」。改革開放也許是中華民族兩千年歷史上極為珍貴一段經歷,是中國人民理性精神和自由品格最富有世界意義的進步。中國共產黨人在這次革命性的變革中,以最開放的胸懷引領了這場以人為本的偉大解放。我們深信:比高樓大廈崛起更重要的,是理性和常識的回歸;比商品堆積如山更珍貴的,是尊嚴和自由的重建。歷史不能,也絕不會走回頭路,即便人真的可能兩次踩進同一條水溝,也絕無可能兩次墜入同一個深淵。那是因為:改革開放帶給我們的,主要不是燈火闌珊的不夜城、甚至也不僅是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自豪感,而是那些留在我們自由而奔放的靈魂裡的,如同河流留給山川的,潤物細無聲的永恆改變。

精彩往期

關注丨孫大午,人可以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百年潮丨假如沒有鄧小平,你我命運未必如此多姿/百年潮丨吳法憲:秦城監獄的五年零九個月/鉤沉丨葉永烈:陳伯達長子陳小達自殺之謎/弄潮丨陳開枝:鄧小平對我說,那些人真是放屁!/家史丨陶斯亮:乍暖還寒,我家和我家對門/昨天丨何蜀:54軍軍長被造反紅衛兵綁架內幕/關注丨李力群與高崗合葬北京萬安公墓

相關焦點

  • 王健教授:不否定文革,那叫沒良心,想否定改開,那叫沒頭腦
    雅菲評論丨王健:不否定文革,那叫沒良心;想否定改開,那叫沒頭腦05-24 13:51閱讀 580查看原網頁王健,1970年從上海去江西插隊農耕
  • 中國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徹底否定文革
    有分析認為,徹底否定文革的評價重現歷史教科書,顯示2018年歷史教材改版爭議後,輿論發揮了微弱的力量。中國網際網路近日流傳的課本翻拍照片顯示,9月啟用的高一歷史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一)》,對文革定性為:「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而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 JarStick 沒頭腦和不高興/YoungPaine 撒由那拉 伴奏 無人聲BEAT
    JarStick 沒頭腦和不高興/YoungPaine 撒由那拉 伴奏 無人聲BEAT如果您需要該音樂的高品質無人聲純伴奏請複製<PACETOP音樂伴奏>並重新搜素搜索以後即可看到為您提供的高品質伴奏沒頭腦 你不高興為什麼會火 找不到原因我沒頭腦 你不高興很努力並不期待天上掉餡餅因為我們兩個
  • 英語否定句型:not 表示否定
    我那時不在倫敦。My father was not at home yesterday. 我父親昨天不在家。We we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m. 我們對他們不滿意。2. 句型為主語+助動詞(be, have和will)+謂語動詞:在(be, have和will)後面加 not 即構成否定句。
  • 英語否定句型大全(1):not 表示否定
    not 表示否定1. 句型為主語+聯繫動詞be+表語:在be(am/are/is/was/were)後面加 not 即構成否定句。I am not hungry. 我不餓。(現在完成時)他們還沒看過電視上的那部影片。She hadn't been to New York before her parents moved there.(過去完成時)她父母搬到紐約前,她沒到過那。3.
  • 說說英語單詞的否定前綴
    前面我們學習了幾個帶否定前綴的單詞,我們把它們列出來重複一遍,immediate,incorrect,illegal,接著我們繼續理解和記憶另外一個帶否定前綴的新的單詞irregular不規則的。學習這個單詞之前,我們先看regular這個單詞叫做規則的,我們怎麼記住regular是規則的呢?
  • 【語法】全部否定 & 部分否定
    部分否定英語中的部分否定(即不完全否定)有以下一些表示方法:1. all 和 both的部分否定。表示 "並非都……"Not all bamboo grows tall.All bamboo doesn't grow tall.
  • 哲學裡的湖南③丨登上螺旋上升的樓梯:綠色發展中的「否定之否定」
    哲學裡的湖南①丨穀子如何變成谷堆:扶貧攻堅中的「量變與質變」哲學裡的湖南②丨河流與堤岸的激蕩:高質量發展中的「對立統一」哲學裡的湖南,今天帶來的故事,是綠色發展裡的辯證法——「否定之否定」。但正沉浸在「肯定」這一階段中的湖南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的職工們,在當時,或許並不想理會這個跟自己息息相關的「否定之否定」。那是五六十年代,國家「一五」計劃如火如荼的好時候。煙囪林立,工廠火熱。株洲作為全國8個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之一,獲得4個國家重點工業項目落戶,正迎來工業發展的全盛期。
  • 並列連詞and與or,否定句中用or還是and?
    記錄典型問題 分享教學方法S: 學生 T:老師S: 老師,肯定句變否定句時,不是and要變為or嗎?為什麼這個否定句中用and?T: 並列成分前都帶有否定詞時,要用and。此句也可說成:There is not water or air on the moon.S: 那否定句中,還有什麼情況下用and?
  • 小學語文知識——肯定句與否定句
    常見的句式有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而陳述句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一般來說,對事物作肯定判斷的句子,叫肯定句。
  • 「十三 辯證法.否定的否定」導讀三:盧梭和否定之否定
    既然否定之否定是普遍存在的客觀現象,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對客觀辯證法的主觀反映,那麼,只要是對客觀辯證法的正確認識,都會導致否定之否定的思維形式。因此,恩格斯在論證了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之後,專門舉了一個應用這一規律進行研究的例子——盧梭的《論人間不平等的起源和原因》:否定之否定規律是黑格爾對客觀辯證法的概括。
  • 敢於「自我否定」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原總工程師李濟生敢於「自我否定」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1975年,《天文學報》一篇論文裡提到一種叫「擬平均根數」的軌道計算設想,李濟生看到後認定這種新方法能夠減少計算量、節省計算機資源,從而實現新突破。但是,這同時也意味著要否定他自己付出心血開發的「按交點周期積分法」軌道計算方案。
  • 不管你說什麼,我都覺得不對 為什麼總有人會「習慣性否定」別人?
    很多人還總結說,黃曉明似乎有一股「習慣性否定別人」的交流模式。據說他最近幾期節目中已經改變很多了,但我們還是想後知後覺地討論一下這種「習慣性否定」的現象。「否定」只是個習慣性動作,目的是開始自己的表演,俗稱「孔雀開屏」。就像你開開心心打算買一雙很漂亮的鞋子,Ta一張嘴卻是「顏色太醜了吧,款式還是三年前的,過時了,這鞋跟走起路來肯定不舒服,啊,白送我都不要!」你說氣不氣?氣死了啊。 邪門的是,工作生活中我們還偏偏總是無可避免地會遇到這些人。 那這些人到底是怎麼想的?以否定別人為樂嗎?
  • 自我攻擊,否定和懷疑導致的不自信怎麼辦丨心理諮詢師談自我接納
    來訪者經常會說當我對自己不滿意時,心裡對自己會有很多的責怪,罵自己,比如「你這麼笨,做這麼丟臉的事」,剛開始的這種自我否定轉化成了羞恥感,恨不得自己不存在,我們會經常說挖個洞鑽進去。這種羞恥感的情緒,自我否定的想法讓你沒辦法接受那一時刻的你。
  • 肯定句與否定句互換方法
    我們常見的句式有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而陳述句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一般來說,對事物作肯定判斷的句子,叫肯定句。對事物作出否定判斷的句子叫否定句。 否定句又分為單純否定句和雙重否定句。 雙重否定句,很顯然,雙重否定即否定兩次的意思,就是說一句話中有兩個否定詞,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來表達肯定的語意。如:「我不得不承認那個本是我的。」在這句話中,「不得不」就是雙重否定。那這句話的原意就是:「我承認那個本是我的。」
  • 陳述句(肯定句和否定句)
    一般來說,對事物作肯定判斷的句子,叫肯定句。對事物作出否定判斷的句子叫否定句。否定句的分類否定句又分為單純否定句和雙重否定句。單純否定句,是指否定句中只有一個否定詞。常用的否定詞有:沒、不、非、否、無、 莫、勿……例如:他不知道問題這樣嚴重。
  • 否定轉移與部分否定
    所以,句子的實際含義是:His uncle died not happily. 譯為:他叔叔死得很慘。以上語言現象(All hope was not lost. His uncle died not happily.)叫做否定轉移。二、否定轉移的結果否定轉移的結果是:不能照字面翻譯,有時構成部分否定。
  • 文言基礎知識:否定副詞
    副詞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或其他副詞,表示範圍、時間、否定、語氣、程度、情態等,在句中通常作狀語,這種詞叫副詞。和其他虛詞相比,副詞數量最多。而且,一個副詞常有幾種不同的意義和用法:有的既表示程度、又表示語氣,有的既表示語氣、又表示時間,有的在同一個句子裡兼有幾種不同的作用。所以同一個副詞,有人說是語氣副詞,有人說是程度或別的什麼副詞。
  • 文言基礎知識:否定副詞
    副詞用來修飾動詞、形容詞或其他副詞,表示範圍、時間、否定、語氣、程度、情態等,在句中通常作狀語,這種詞叫副詞。和其他虛詞相比,副詞數量最多。而且,一個副詞常有幾種不同的意義和用法:有的既表示程度、又表示語氣,有的既表示語氣、又表示時間,有的在同一個句子裡兼有幾種不同的作用。
  • 不要輕易否定一個孩子!
    在新加坡的一所小學裡,老師在地上,撿起一位學生丟在地上的草紙,發現上面是這個學生的亂寫亂畫和一連串她根本看不懂的公式:1+1=1;2+1=1;3+4=1;5+7=1;6+18=1這根本不符合數學邏輯的計算公式,引起了老師的好奇。老師就把這個交給了校長,校長看過以後很重視,並和老師商量,如何鼓勵這個孩子,並搞懂這個公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