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秋讀詩:胡適《兩隻蝴蝶》

2020-12-13 河北以夢為馬

兩隻蝴蝶

胡 適

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隻,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1916年8月23日,胡適寫下中國第一首白話詩《兩隻蝴蝶》(原題《朋友》),發表在1917年2月的《新青年》雜誌。自此之後,一個不同於漢賦、不同於唐詩、不同於宋詞、不同於元曲、不同於明清小說的文體開始出現。這就是中國新詩的初始。

胡適(1891.12.17—1962.2.24),漢族,安徽績溪人。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其中,適與適之之名與字,乃取自當時盛行的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典故。

這首詩是現代文學史認定的第一首白話文詩。無論當時,還是今天,從詩體本身,這首詩都被評價為平平之作。但它在文學史的地位以及它傳達傳播的信息,一直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是珍貴的。

相關焦點

  • 胡適這首詩怎麼讀都像小學生寫的流水帳,卻風靡近百年還被譜成歌
    1916年8月,《新青年》上刊登了這樣一首小詩: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這段文字到底算是什麼?是詩還是散文,亦或只是小學生寫的打油詩,這估計是當時很多人心中的疑問。當大家還在爭論不休時,新詩開始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大家會效仿的一個主要原因,或許是因為這首詩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胡適。胡適在當時文壇影響力是極大的,在大家眼裡他是一個謙謙君子,也是一個開得起玩笑的大師。
  • 擁有30多個博士學位的胡適寫趣詩,似小學生水準,為何被捧成經典
    抱歉,雖然筆者一直很敬重先生,卻也不敢這樣恭維他的所有詩作,大家且看他25歲時寫的趣詩《兩隻蝴蝶》:兩隻黃蝴蝶,雙雙飛上天;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這首詩一共是40個字,無一生僻字,原來的題目叫《朋友》,意思是這兩隻蝴蝶是一對好朋友,此詩寫於1916年8月份,也就是104年前。初讀此詩,估計很多朋友會和筆者一樣,覺得這就是小學生水準。它不是格律詩,沒有詩的意境之美,也談不上遣詞多高明,總之一般人很難發現它的美,你甚至可以說它就是一則順口溜。
  • 學寫作,從讀詩開始:有一種好奇,叫蝴蝶怎麼會飛呢?
    很多二年級的同學開始的時候不會寫作文,家長們請千萬別著急,根據我的經驗,小孩子你先讓他讀詩,讀多了,他的感覺也就慢慢地出來了。 下面給大家介紹的這首《疑問》,非常的富有童真童趣。《疑問》/汪靜之 蝴蝶怎麼會飛呢?
  • 非常越讀丨董橋·讀胡適
    1962年2月24日,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毀譽參半的胡適先生在酒會後突然發病,與世長辭。58年後的2020年我們不談論歷史,只是單純跟隨董橋先生一起「讀胡適」,紀念回憶這位「儒雅之河,靜水流深」的胡適之。
  • 群文閱讀《關於蝴蝶和花的詩》
    關於蝴蝶和花的詩閱讀書目:《小小蝴蝶小小花》《蝴蝶,豌豆花》《樹葉蝴蝶》《捉蝴蝶》2、知道花、樹葉、小妹妹與蝴蝶相像的原因。3、發揮想像,合作創作小詩。教學重點:會讀詩歌,知道花、樹葉、小妹妹與蝴蝶相像的原因。教學難點:發揮想像,合作創作小詩。
  • 黑暗之魂3兩隻蝴蝶怎麼過 dcl2怎麼打兩隻蝙蝠
    黑暗之魂3兩隻蝴蝶怎麼過 dcl2怎麼打兩隻蝙蝠時間:2017-03-28 10:27   來源:8090網頁遊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黑暗之魂3兩隻蝴蝶怎麼過?很多玩家都卡在這裡了吧,不知道怎麼走的就跟上小編的步伐去看看吧,千萬不要錯過了哦!
  • 這是胡適100年前玩剩的,一首霸氣詩可愛到爆
    當時文化界流行這樣一句話「胡適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腳亦隨之」,可見當時大家對這件事的驚訝程度。娶了也就娶了,胡適不但不覺得沒面子,反而寫下了新「三從四德」,對這位家裡安排的小腳妻子是寵愛備至。或許正是因為這些大家不太能理解的事,讓世人覺得胡適就是一個「好好先生」,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至少胡適的詩不是這樣。本期筆者就和大家介紹一首胡適很霸氣的詩作,詩名《一念》。
  • 2004年網絡神曲《兩隻蝴蝶》改變了龐龍的命運
    當年劉曉慶出獄,投資了一部牛朝陽自編自導的電視劇《281封信》,其中詞曲均為牛朝陽創作的《兩隻蝴蝶》是其中一首插曲,龐龍得到了試唱的機會,牛朝陽和劉曉慶聽後大為讚賞,選用了龐龍演唱的版本。電視劇播出後,反響不大,但《兩隻蝴蝶》在網上瘋傳,爆紅,一舉將《老鼠愛大米》趕下網絡第一神曲的寶座。(《281封信》劇照)在那個神奇的時代,《兩隻蝴蝶》為龐龍所在的公司,掙了2.4億,當然作為演唱者龐龍不僅名聲大噪也收穫了不少的財富。
  • 大家丨讀董橋的《讀胡適》,讀出一點惆悵
    撰文/顏純鉤,作家 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最近出版了董橋的新書《讀胡適》,初讀一遍深覺趣味盎然。董橋大學時代就讀胡適,數十年關注有關胡適的學問和生平,心中一個胡適呼之欲出,終於用一種董橋式的敘述風格,把胡適寫出來。
  • 【經典童詩誦讀100首】第86首:《花和蝴蝶》(林煥彰)
    經典童詩誦讀活動 開展以來,頗受各地老師、學生、家長歡迎。每天在班級微信群分享誦詩音頻,成為很多學校的童詩教學特色活動之一。「宜振談詩教」微信公眾號特設的讀詩頻道,(周一到周五)每天向語文老師及家長推送一首經典兒童詩,引領廣大小學生(包括學齡前兒童)共同誦讀,進一步提升孩子們的語文素養和審美情趣。
  • 曹安娜:讀一首《花和蝴蝶》,教你如何寫詩
    【讀寫菌導語】讀一首好詩,會引起自己也創作一首詩的欲望。可是,如果僅僅限於刻板的模仿,那就會失去詩意,最好的是學其精髓,展開聯想與想像,寫出一首新詩。讀林煥彰的《花和蝴蝶》曹安娜林煥彰花是不會飛的蝴蝶,蝴蝶是會飛的花。蝴蝶是會飛的花,花是不會飛的蝴蝶。花是蝴蝶,蝴蝶也是花。當蝴蝶圍繞花飛時,很容易分的清哪個是蝴蝶哪個是花。但是,當花上停著一隻不動的蝴蝶,有時就是分不清。有種蝴蝶花,就和蝴蝶幾乎一模一樣。
  • 胡適:我從山中來
    這首校園歌曲曾風靡大陸和港臺,原是胡適晚年所作詩歌《希望》的第一節。胡適確「從山中來」,原本是個安徽績溪深山村野的孩子,「帶著蘭花草」,也是有案可稽。筆者來到胡適故居時,天空飄起了小雨,整個村子陷入霧靄朦朧之中。故居裝飾的圖飾乃為蘭蕙組成的「純蘭」世界。遙想當年:胡適在蘭的幽香中開卷展讀,9歲時便偷讀《水滸傳》等小說,在書齋中不敢讀,往往借上茅廁機會偷看。
  • 識人先讀詩,沈從文為何對卞之琳高度評價?
    識人先讀詩卞之琳在《〈雕蟲紀曆〉自序》中,這樣敘述他開始寫詩的動因:「我從鄉下轉學到上海,經過一年的呼吸荒涼空氣、一年的埋頭讀書,我終於又安定不下了。說得好聽,這也還是不滿現實的表現吧。我彷徨,我苦悶。有一陣我就悄悄發而為詩。」卞之琳當時的卞之琳,是頗為不自信的。這段時間寫的作品,「自行銷毀的較多」。
  • 英譯「一葉知秋」?- MBA中國網
    在我印象中,中文裡關於「秋天」最有意境的成語是「一葉知秋」。 「一葉知秋」的字面含義是「一片葉子知道秋天」,但卻並不是它的真實含義。 這個成語來自於《唐子西文錄》中的兩句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 當年《兩隻蝴蝶》入選「中國十大噁心歌曲」,龐龍也被貼上了標籤
    李健曾勸龐龍不要唱《兩隻蝴蝶》,他說:「效果一定不好。」龐龍當初也認為這個歌曲太俗,不肯演唱,再三邀請他才試唱了一次。結果投資人劉曉慶聽完後,很是興奮,連聲說好。沒料到,《兩隻蝴蝶》火爆到超出想像。簡單通俗的詞曲,倍受老百姓推崇。
  • 王振忠:胡適的聖誕詩
    當年胡適二十四歲,「廿載忘年友」是狀摹胡近仁與他的「總角之交」;而「阿鹹」則典出魏晉,為胡適的自稱。關於這一點,胡適解釋說:「近仁為餘叔輩,為少時老友,裡中文學嘗首推近仁,亦能詩。餘在上海時,近仁集山谷句,成數詩見懷。」從輩份上看,二人為叔侄,但胡近仁僅比胡適大幾歲,胡適幼年在家鄉接受教育,二人過從甚密。對此,胡適在《四十自述》中曾這樣評價:「他天份很高,也肯用功,讀書比我多,家中也頗有藏書。」
  • 繪本故事_94《蝴蝶·豌豆花》別樣的中國童詩,讓你愛不釋手
    匯集著滿滿的中國特色,無論是詩的內容,還是繪畫的技巧,吸引著我不斷地閱讀下去。但時間的跨度很長,從新詩發軔時期到近三十年的新時期,都選了有代表性的詩人詩作,其中包括了葉聖陶、冰心、聖野、金波等大家的兒童詩,詩作的題材多樣。
  • 新詩舊詩自由詩和格律詩搞不清楚,詩應該如何分類?
    有朋友問:詩應該如何分類?自由詩和格律詩嗎?詩的分類首先是新詩和舊體詩,國人作詩在五四以前都是舊體詩,在五四以後出現了新詩。一、舊體詩1、古體古人在齊梁體以前都是算是古體詩,齊梁時期開始發現了四聲與平仄,當時的永明體可以算是不完全成熟的格律詩。這一時期的格律詩,大多缺少黏連,其他格律詩的要素大多具備,當然也有無意間完全符合格律的詩,如陰鏗的排律。
  • 李健曾勸龐龍不要唱《兩隻蝴蝶》,結果入選「中國十大噁心歌曲」
    當年,龐龍的一首《兩隻蝴蝶》真的是火遍全國。那時候的這首歌真的是不要太火了,大人會唱,連小孩也能哼出來幾句。沒想到這首土味歌曲,傳唱度這麼高。一開始,李健曾勸龐龍不要唱《兩隻蝴蝶》,他說:「效果一定不好。」
  • 《給孩子讀詩》:當童真與詩意相遇
    沒人知道確切的數字,更沒人知道有多少是給孩子讀的。150名果麥人,用100天時間,挑出了2000首「給孩子讀的」詩,並最終精選其中100首,編成了這本《給孩子讀詩》,她的生日是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書中100首優美的詩,穿越了3000年歷史、跨越了33個國度。其中有25首中國古詩,24首中國近現代作品,51首外國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