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2020-12-25 科學網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
收服電池界的「小哪吒」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自2009 年首次報導後,因其優異的光電性能,引發全球關注。2013年,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科學》評為2013年度國際十大科技進展之一。

但是,頗具「發電」天賦的鈣鈦礦光電材料的「脾氣」卻不穩定,表現主要有二,一是材料不穩定,容易發生分解;二是容易與光、水、氧氣發生作用,工作狀態下的鈣鈦礦光電材料分解速度尤其快。想讓它「乖乖聽話」並不容易。

「在老化過程中,電池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又該如何解決,這是研究界一直渴望回答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韓禮元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日前,韓禮元團隊的研究取得新進展,這些問題也有了答案。該研究通過構建穩定異質結結構,在保證高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工作狀態下的穩定性,對促進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化具有重要作用。8月16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這也是該團隊2015年在《科學》、2017年在《自然》刊登進展後的又一重要突破。

成果競相開花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通過鈣鈦礦光吸收層、電荷傳輸層等半導體材料組成的異質結結構,分離和提取光生電荷,從而實現了光能到電能的轉換。其優點令人興奮,對環境友好、成本低廉、原料豐富、光電性能佳……缺點也讓人捶胸頓足,鈣鈦礦材料製備難、電池轉化效率低、穩定性差、壽命短、難以大面積應用……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廣泛應用,對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環境改善均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國有大量研究人員投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試圖推動該領域的發展。

據今年的報導,鈣鈦礦太陽電池的論文和專利中,40%以上出自中國的研究人員。韓禮元團隊也在當中,展開了相關研究,試圖收服這個電池界的小哪吒,並且已經取得多項進展。

其中,2015年,研究團隊製備出高效率的鈣鈦礦器件,完成了國際首個標準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認證,相關研究結果刊登於《科學》。2017年,《自然》刊發該研究團隊製備出大面積高性能鈣鈦礦模塊的研究,提高了大面積鈣鈦礦薄膜質量,這也是國際首個鈣鈦礦模塊的效率認證。

「通過不同製備工藝的改善,製備高效率、高穩定性的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模塊有助於其商業化的推進。」韓禮元說。

在全球科研人員的努力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不斷「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缺點,以光電轉化效率為例,已由最初的3%提高到25%,幾乎可與傳統的矽太陽能電池媲美。

關注穩定性的研究少

在這一過程中,韓禮元注意到,針對器件穩定性機理的研究非常缺乏。

事實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一直是一個大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在於該電池的異質結結構並不穩固,一旦異質結結構被破壞,電池性能就會顯著降低。

該論文通訊作者韓禮元解釋,該異質結結構天生「柔弱」,工作條件下受光照、溫度、水、氧等影響會產生大量結構缺陷,導致電池內部結構改變甚至分解;分解逃逸出來的離子還會進入電荷傳輸層或電極層,破壞異質結的光電轉換功能,使整體器件效率降低。

已報導的研究中,主要通過摻雜無機元素,甚至完全採用無機元素,改變鈣鈦礦的柔軟特性,來提高鈣鈦礦材料自身穩定性,或通過缺陷鈍化技術,降低鈣鈦礦內部缺陷。

但這兩種方法都並不完美。無機元素的摻入將影響鈣鈦礦的吸光性能,而缺陷鈍化技術引入的其他分子,在光照等條件下也不穩定。

韓禮元認為,此前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鈣鈦礦材料本身,但從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作為一個整體,其穩定性與其核心構成——異質結結構密不可分。

撐起一把「防曬傘」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嘗試設計了一種具有穩固結構的鈣鈦礦異質結結構。該結構主要包含一層表面富鉛鈣鈦礦半導體薄膜,並在薄膜表面沉積氯化氧化石墨烯薄膜,通過形成氯—鉛鍵、氧—鉛鍵將兩層薄膜結合在一起。

兩層薄膜就像一把「防曬傘」罩在材料表面,將可能的影響因素與鈣鈦礦材料隔離起來,「小哪吒」像是生活在真空世界裡,唯一能做的就是發電了。

光學、電學等表徵實驗表明,該異質結結構穩定,可以有效減少鈣鈦礦半導體薄膜的分解和缺陷的產生,同時也減少了逃逸離子對電荷傳輸層功能性的破壞。

但是,該結構的製備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韓禮元表示,困難主要有兩個。一是,要探明氯化氧化石墨烯在鈣鈦礦表面的鋪展是否優於氧化石墨烯;二是,證明表面氯化氧化石墨烯的存在。

為此,研究人員創新地利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研究它們與鈣鈦礦的結合力。研究發現,氯元素提高了氧元素奪取電子的能力,從而與鉛元素形成更強的鍵合。此外,氯元素也會與鈣鈦礦中的鉛產生強相互作用。兩者共同作用下,氯化氧化石墨烯能夠在鈣鈦礦表面更好地鋪展。

同時,為了測量大範圍的異質結結構表面電勢,研究人員引入開爾文探針力顯微鏡,證明了氯化氧化石墨烯的存在。

走向應用尚需時間

該論文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生王言博介紹,具有該異質結結構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標準太陽光光強、60攝氏度條件下連續工作1000小時後,仍能夠保持初始效率的90%,而且電池的穩態輸出效率通過了國際公認電池評測機構——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光伏技術研究中心的認證。

儘管如此,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穩定性上與矽電池相比仍有差距。

該論文通訊作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楊旭東表示,滿足商業化的前提至少需要將電池的穩定性提高20年,但該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種提高電池穩定性的新方法,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化又近了一步。

韓禮元表示,隨著科學機理研究的不斷深入、技術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解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難題指日可待。「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將有可能在中國首先實現產業化。」他說。

相關論文信息: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54/687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權事宜,請聯繫: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重「疊層」
    近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異常火熱。剛剛過去不久的3月份,《科學》連續刊發4篇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論文,其中關於鈣鈦礦與矽的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文章就有3篇。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熱點科學問題是什麼?受關注的解決策略有哪些?近期發表的文章對熱點科學問題有什麼貢獻?
  • 23.7%光電轉換效率 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與多倫多大學Edward Sargent教授團隊合作發表了窄帶隙鈣鈦礦及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以《Combining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 Mixed Tin-Lea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by Capping Grains
  • 這種純無機鈣鈦礦「骨子錳」—新聞—科學網
    同時,為了進一步增加光吸收效率,這類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多採用有機-無機混合的材料,而在應用中有機材料的溼度、溫度穩定性都不如純無機材料。 是否能設計一種無鉛的純無機材料,既具有鉛基滷化物鈣鈦礦優越的光電性質,又沒有鉛的毒性,穩定性又優於同類的有機材料呢?
  • 四端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研製成功
    然而,機械柔韌性和環境穩定性的難以兼具限制了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進一步的發展應用。針對上訴問題,南昌大學教授陳義旺、研究員胡笑添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宋延林課題組...雖然近年來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所取得的、最為顯著的成果大多是在不到一平方釐米的設備上且採用在大規模商用設備生產中並不實用的工藝來取得的。將這些實...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18.12%並改善滯後效應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日本九州大學的科學家已開發出一種用於鈣鈦礦電池生產的表面處理方法。他們提出這種方法可以減少滯後現象。鈣鈦礦光伏器件受困於這種效應,因為它們的輸出取決於先前的輸入而非其即時狀態,從而影響了預測性能的準確性。在鈣鈦礦電池中,滯後效應與材料的組成密切相關。按通常看法,界面附近的離子遷移和非輻射複合是造成這種效應的原因。
  • 幸運的少數:打造高效人工全葉綠素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人們不禁想像,能否仿照大自然的造物,用葉綠素造一塊太陽能電池? 吉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王曉峰的課題組與日本立命館大學和長浜生物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團隊合作,在ACS Energy Letters上發表論文,開發出了兩種不同結構的雙層或三層全葉綠素的生物太陽能電池,僅由葉綠素衍生物作為光敏材料的生物太陽能電池,實現了4.2%的高光電轉換效率。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創新高 達到25.2%
    中國財富網訊 據上證報中國證券網8月5日報導,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近日更新的「電池實驗室最高效率」圖顯示,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再創新高,達到25.2%,比之前的24.2%提高了1%。
  • 矽或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創造新的世界效率記錄
    長期以來,矽一直是太陽能電池的黃金標準,但隨著現在它逐漸開始達到極限。而「後起之秀」鈣鈦礦正在成為一個有前景的合作夥伴,現在工程師們已經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效率記錄,他們創造出的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接近30%。自約十年前鈣鈦礦進入太陽能電池領域以來,它一直以驚人的速度打破效率紀錄——尤其是當它跟矽配對時。
  • 我校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分解及抑制取得進展
    近日,我校材料學院趙晉津教授團隊在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分解和抑制方面獲得新進展。Materials《先進材料》影響因子25.809 (Advanced Materials, 2020, doi: 10.1002/adma.202001107)和「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f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perovskites: myths and truths,」為題發表在中國科學頂刊
  • 兩親分子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23.5%的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由於其出色的光伏(PV)性能,低成本,大面積製造能力而受到廣泛的研究關注。在過去幾年中,PSC的功率轉換效率(PCE)從≈9%急劇增加到25.2%,但是其穩定性是該領域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製備出高光電轉化效率,高穩定性的器件,是推動該領域進一步發展的首要問題。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也能用來制氫,美新型「人造葉子」效率再提高
    人工光合作用是種利用陽光來電解水的綠色制氫技術,過去人們大多都以矽材為主,雖然便宜容易取得,但轉換效率著實不高,也存有穩定性問題,而現在美國科學家把矽材換成光電領域的黑馬: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成功提高制氫效率。
  • 臺灣PVEVL的性能測試範圍拓展至鈣鈦礦、量子點和有機太陽能電池
    臺灣中央大學光伏效率驗證實驗室(PVEVL)引進了新一代光碟機動光伏(NLPV)的驗證方法和程序,提高了該機構太陽能電池性能測試的能力和範圍——這其中包括了有機、鈣鈦礦和量子點太陽能電池的測試。在室內照明下,NLPV可以作為物聯網(IOT)傳感器和電晶體的電源,因此如何準確評估NLPV的光伏性能,對這一新光伏技術的應用而言十分重要。
  • 上海高研院等在鈣鈦礦半導體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年來,鈣鈦礦半導體材料的發展對光轉換應用的進展產生了明顯的積極影響,目前已在場發射電晶體、太陽能電池、光通訊、X射線探測、雷射器等領域嶄露頭角。其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其更加清潔、便於應用、製造成本低和效率高等顯著優點,迅速成為國際上科研和產業關注的熱點。要實現此類器件的市場化應用需要進一步解決鈣鈦礦薄膜質量難以控制、缺陷態密度高以及器件遲滯效應等一系列問題。
  • 實現低電壓損耗的高效倒置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
    實現低電壓損耗的高效倒置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03:43 華中科技大學李忠安團隊開發了利用吡啶基無摻雜聚合物半導體實現低電壓損耗的高效倒置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策略。
  • NREL的又一發現:20.3%的鈣鈦礦電池是如何誕生的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NREL發現可以通過結合碘、溴和氯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化學成分的變化使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能夠顯著提高壽命和效率。該研究製造出了20.3%的光伏電池效率。
  • 電子科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高效電子傳輸的金屬氧化物替代品
    基於氧化物電子傳輸層的PSCs光電轉化效率進展圖圖2.金屬氧化物電子傳輸材料的優化策略金屬氧化物作為電子傳輸層,因其優異的性能和良好的穩定性而被廣泛應用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中。該論文詳細回顧和總結了非TiO2和SnO2的金屬氧化物(例如ZnO、In2O3、Nb2O5等二元氧化物和Zn2SnO4、SrTiO3等三元氧化物)在高性能PSCs領域的研究進展。
  • 太陽能電池電荷損失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孟慶波團隊在探索高性能薄膜新型太陽能電池的同時一直致力於開發用於太陽能電池的電荷動力學和缺陷態等物理性質的量化測量和分析方法,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比如成功研製了可調控的太陽能電池瞬態光電測量系統,實現了太陽能電池在實際工作狀態下電荷動力學的測量(Rev. Sci.
  • 鈣鈦礦/矽疊層電池中底電池的選取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當下,單結晶矽電池實驗室效率已突破26.6%,已逼近其理論效率極限;進一步提升效率難度較大。因此,人們將目光投向基於晶矽的疊層太陽電池,即用寬帶隙的頂電池與較窄帶隙的晶矽電池組成疊層電池,以有效提高太陽電池的效率。有機無機複合鈣鈦礦太陽電池可謂電池界的新星,短短十年內,其光電轉換效率已從最初的3.8%提高到了25.2%。
  • 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用無鉛硫族鈣鈦礦為太陽能電池開闢新道路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向太陽能的廣泛過渡將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可靠、安全、廉價的技術,如用於能源儲存的電池和用於能源轉換的太陽能電池。在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就重點關注這兩個方面。日前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一個由工程師、材料科學家和物理學家組成的團隊展示了一種新的材料——無鉛硫族化合物鈣鈦礦——如何比其他通常被認為是更安全、更有效的選擇,這種新材料以前從未被考慮用於太陽能電池。「這些類型的材料在第一天就給您帶來了非常好的性能,但是在三到四天之內(最多一周),你會發現它們的性能急劇下降。同時,這些材料不環保,因為它們含有鉛。」
  • 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入選2019年度中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其中,闡明銪離子對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壽命的機理入選。上述研究進展率先破解了硅藻、綠藻光合膜蛋白超分子結構和功能之謎,不僅對揭示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光能高效轉化機理具有重要意義,也為人工模擬光合作用、指導設計新型作物、打造智能化植物工廠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