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低電壓損耗的高效倒置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

2021-01-07 科學網

實現低電壓損耗的高效倒置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3:03:43

華中科技大學李忠安團隊開發了利用吡啶基無摻雜聚合物半導體實現低電壓損耗的高效倒置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的策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2月28日出版的《德國應用化學》。

目前,倒置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PVSCs)性能的進一步提高主要受到不利的非輻射複合(NRR)過程引起的高開路電壓(V OC)損耗的限制。

該文通過合理設計一種新型吡啶基聚合物空穴傳輸材料(簡稱PPY2)來同時降低鈣鈦礦結構內部和界面處的NRR過程,該材料具有與鈣鈦礦相適應的能級、高的空穴遷移率、有效鈍化不配位pb2+和碘缺陷以及促進形成高質量多晶鈣鈦礦薄膜的能力。

在沒有任何摻雜的情況下,使用PPY2作為熱媒的倒置PVSCs提供了令人鼓舞的PCE,高達22.41%,V OC損耗很小(0.40ev),是迄今為止報導的倒置PVSCs的最佳器件性能之一。此外,基於PPY2的非封裝器件表現出良好的長期光穩定性,在一個太陽持續照射500小時後,其PCE可保持到初始的97%以上。

附:英文原文

Title: Efficient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Low Voltage Loss Achieved by a Pyridine‐based Dopant‐free Polymer Semiconductor

Author: Zhongan Li, Xianglang Sun, Zhen Li, Xinyu Yu, Xin Wu, Cheng Zhong, Danjun Liu, Dangyuan Lei, Alex K.-Y. Jen, Zonglong Zhu

Issue&Volume: 28 December 2020

Abstract: Currently, the furthe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for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PVSCs) is mainly limited by the high open circuit voltage (  V  OC  ) loss caused by the detrimental non‐radiative recombination (NRR) processes. Herein, we report a simple and efficient way to simultaneously reduce the NRR processes inside perovskite and at the interface by rationally designing a new pyridine‐based polymer hole transporting material (HTM), i. e.  PPY2  , which exhibits suitable energy levels with perovskites, high hole mobility, effective passivation of the uncoordinated Pb  2+  and iodide defects, as well as the capability of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high quality polycrystalline perovskite film. In absence of any dopants, the inverted PVSCs using  PPY2  as the HTM deliver an encouraging PCE up to 22.41% with a small  V  OC  loss (0.40 eV), among the best device performance for inverted PVSCs reported so far. Furthermore,  PPY2  ‐based unencapsulated devices show an excellent long‐term photostability, and over 97% of its initial PCE can be maintained after one sun constant illumination for 500 h.

DOI: 10.1002/anie.202016085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6085

相關焦點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反摻雜」技術效率可達17.8%的微型儲能模塊
    美國科學家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反摻雜」工藝,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生產出更好的設備。他們用這種方法製造了一個效率為17.8%的微型模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以支持大規模生產。北卡羅來納大學(UNC)的科學家說,其中一個問題是鈣鈦礦經歷的退火(加熱和緩慢冷卻)過程。許多製造過程耗時過長,成為大規模生產的一大瓶頸。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18.12%並改善滯後效應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日本九州大學的科學家已開發出一種用於鈣鈦礦電池生產的表面處理方法。他們提出這種方法可以減少滯後現象。鈣鈦礦光伏器件受困於這種效應,因為它們的輸出取決於先前的輸入而非其即時狀態,從而影響了預測性能的準確性。在鈣鈦礦電池中,滯後效應與材料的組成密切相關。按通常看法,界面附近的離子遷移和非輻射複合是造成這種效應的原因。
  • 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科研團隊在環境友好型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幾年來,吳朝新教授團隊對於環保型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深入研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在國際上率先發展了「蒸鍍-旋塗」的鈣鈦礦薄膜低溫製備工藝  (Jun Xi, Zhaoxin Wu*, et al, Nano Energy,DOI:10.1016/j.nanoen.2016.06.007)以及基於這種成膜工藝克服了鉍基鈣鈦礦成膜性差的瓶頸,實現了具有高開路電壓的鉍基非鉛異質結太陽能電池(Chenxin Ran, Zhaoxin Wu*, et al.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應重「疊層」
    近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領域異常火熱。剛剛過去不久的3月份,《科學》連續刊發4篇有關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論文,其中關於鈣鈦礦與矽的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文章就有3篇。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熱點科學問題是什麼?受關注的解決策略有哪些?近期發表的文章對熱點科學問題有什麼貢獻?
  • 電荷傳輸層對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電容測量的影響
    電荷傳輸層對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電容測量的影響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成果簡介】基於電容的測量技術被廣泛的應用於檢測滷化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各項電學參數,包括缺陷激活能和濃度,載流子濃度,和介電常數。
  • 四端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研製成功
    ,但在實現規模商業化、更普及之前,得解決不穩定與加速製造速度等問題,以免跨不出「死亡之谷」,對此,史丹福大學為加速鈣鈦礦電池發展,也研發出專用的「快速製造設備」,一分鐘就可以製造出12公尺的鈣鈦礦薄膜。
  • 效率23.1%,NREL科學家構建全鈣鈦礦疊層太陽電池
    該結構基於一種稱為Apex Flex的新型寬帶隙鈣鈦礦複合層,可以承受熱、光和運行測試,同時提供可靠的高壓。隨著原子層沉積(ALD)的發展,這種新材料被描述為「由具有親核羥基和胺官能團的超薄聚合物組成的成核層,用於使共形的低導電鋁氧化鋅層成核。」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創新高 達到25.2%
    中國財富網訊 據上證報中國證券網8月5日報導,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近日更新的「電池實驗室最高效率」圖顯示,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再創新高,達到25.2%,比之前的24.2%提高了1%。
  • 鈣鈦礦如果拿諾獎,他必是其中一人
    1、Solar RRL:NiO薄膜中氧分壓對倒置鈣鈦礦太陽電池的影響Nam-Gyu Park課題組報導了退火氣氛和氧分壓對退火NiO膜的影響以實現高效倒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2、AM綜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回滯現象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中的電流密度電壓(J-V)回滯是一個關鍵問題,因為它與效率和穩定性有關。
  • 西交大科研人員實現高效穩定二維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近年來,儘管3D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取得了飛速發展,但是依然存在長期穩定性困擾,極大地阻礙了其商業化道路。Ruddlesden-Popper(RP)相是二維層狀鈣鈦礦中最常見的一種結構,具有很多重要的應用。
  • 通過提高空穴提取整體式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29%
    通過提高空穴提取整體式鈣鈦礦矽串聯太陽能電池效率達到29%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05:15 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Steve Albrecht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單片鈣鈦礦
  • 《科學》刊發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但是,頗具「發電」天賦的鈣鈦礦光電材料的「脾氣」卻不穩定,表現主要有二,一是材料不穩定,容易發生分解;二是容易與光、水、氧氣發生作用,工作狀態下的鈣鈦礦光電材料分解速度尤其快。想讓它「乖乖聽話」並不容易。 「在老化過程中,電池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又該如何解決,這是研究界一直渴望回答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韓禮元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 兩親分子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23.5%的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由於其出色的光伏(PV)性能,低成本,大面積製造能力而受到廣泛的研究關注。在過去幾年中,PSC的功率轉換效率(PCE)從≈9%急劇增加到25.2%,但是其穩定性是該領域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製備出高光電轉化效率,高穩定性的器件,是推動該領域進一步發展的首要問題。
  • NREL的又一發現:20.3%的鈣鈦礦電池是如何誕生的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NREL發現可以通過結合碘、溴和氯提高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穩定性。化學成分的變化使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能夠顯著提高壽命和效率。該研究製造出了20.3%的光伏電池效率。
  • 23.7%光電轉換效率 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譚海仁教授課題組與多倫多大學Edward Sargent教授團隊合作發表了窄帶隙鈣鈦礦及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以《Combining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 Mixed Tin-Lea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by Capping Grains
  • 日本大學研發新型太陽能電池 有望實現跨越性發展
    近日,衝繩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研發了新型全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解決了困擾太陽能電池技術面臨的三個關鍵問題:效率,穩定性和成本。太陽在太陽系中心釋放了巨大的能量,而太陽能就是利用這部分能量,這也是實現可持續能源供應的關鍵目標之一。具有太陽能電池的電子設備可以將光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加以使用。
  • 史丹福大學發明製造鈣鈦礦電池製造超快方法
    此外與持續20到30年的晶矽電池不同,薄膜鈣鈦礦在受熱和受潮時最終會降解。 科學家可以在實驗室中製造一個小型演示設備。但是傳統的鈣鈦礦加工方法無法實現快速、高效的生產。 該機器人設備以每分鐘40英尺(12米)的速度生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處理器使用兩個噴嘴製作鈣鈦礦光伏薄膜。一個噴嘴將化學溶液噴塗到一塊玻璃板上,而另一個噴嘴釋放出高反應性的離子化氣體或等離子體。
  • 上海交大韓禮元、陳漢團隊在高效穩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模塊研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韓禮元、副教授陳漢團隊在高效穩定大面積模塊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A Scalable Integrated Dopant-Free Heterostructure to Stabilize Perovskite Solar Cell Modules」 以上海交通大學為第一單位發表於國際能源領域旗艦期刊
  • NREL新紀錄:鈣鈦礦疊層效率24.16%,六結電池效率47.1%
    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近來實現多個效率突破新紀錄:- 新型鈣鈦礦CIGS疊層電池的效率達到24.16%,已經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CalLab實驗室正式認證;- 六結電池效率47.1%,展示了多結太陽能電池的巨大潛力。
  • 矽或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創造新的世界效率記錄
    打開APP 矽或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創造新的世界效率記錄 光伏子 發表於 2020-12-17 15:14:36 長期以來,矽一直是太陽能電池的黃金標準,但隨著現在它逐漸開始達到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