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首晟:5個公式的人生

2020-12-13 百家號

來源:新浪科技

萬物速朽,

唯有公式永恆!

引子

公式與日月同輝

一個樸素墓碑,一個簡單而普適的公式,這才是人生最高境界,這些公式與全人類同在。

張首晟對公式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愛和執著,他年青的時候曾經去過德國一個叫哥廷根的大學城,除了欣賞那裡的名勝古蹟之外,也去參觀了當地的墓地。這個小小的城市裡有很多偉大科學家在那裡工作過,也有許多著名的物理學家都長眠於此。

到了墓地之後張首晟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每個人的墓碑上,都鐫刻著他們生前發現的一道公式,如海森堡的墓志銘是舉世聞名的「測不準原理」,奧託·哈恩的墓碑上是一道核反應公式,波恩是對波函數概率的一個分析……

這些都是物理黃金時代的頂尖人物呵,每個人生前在自己的領域內都叱吒風雲,但不管他們曾經如何與眾不同,只需要一個簡簡單單公式,就可以總結他們輝煌的人生。

因為鐫刻在這些墓碑上的公式,任何一個都可與日月同輝。

是的,萬物速朽,唯有公式永恆!

這些由數字、字母、符號組成的公式激發了張首晟內心對理論物理學研究的熱愛,這個時候,他感覺到什麼叫做世界因你而美麗。

以下5個公式組成的世界,正是張首晟經歷的人生。

01

靈魂深處的「楊-米爾斯方程」

張首晟就是標準的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14歲,初中還沒畢業的他收到父親給的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張首晟花了一個暑假時間學習,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考上復旦大學。

16歲時,國家開始公派他出國,20歲投到楊振寧的門下,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1989年,他在完成博士後研究後,楊振寧先生建議他將研究凝聚態物理作為研究的方向,這個方向,正是張首晟一生成就的起點。

凝聚態物理的研究方向,也是楊振寧先生「楊-米爾斯方程」統治的領地。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公式,也是銘刻在張首晟先生靈魂深處的方程,以「楊-米爾斯方程」為基石的「規範場論」是描述亞原子世界的最成功的物理框架,不論在計算能力還是在概念覆蓋範圍上都是無與倫比的。它對電子跟光子之間相互作用的預計精確到10分之一,目前沒有從標準模型中推導不出的已知實驗。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特別變態的粒子出現,「規範場論」就是粒子物理的基石。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一決定讓張首晟沒有走太多彎路,張首晟在楊-米爾斯方程方程的構架體系裡,完成了一個又一個人生的突破。

2006年,張首晟領導的研究團隊提出「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將其基於晶片業未來提出的新構想在理論上完成了預言。

2007年,這一理論預言被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實驗小組通過實驗證實。這讓張首晟成為全球首個提出拓撲絕緣體「的物理學者。

張首晟多年被湯森路透預測會得到諾貝爾獎,楊振寧則評價「他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楊-米爾斯方程」是人生的燈塔。

02

最大的對手「狄拉克公式」

張首晟一生最大的對手,是讓他魂牽夢縈的「狄拉克公式」。

1928年,偉大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從他的「狄拉克公式」裡預言,世界上每一個粒子必然有反粒子存在,他非常自信地說,我的公式非常美麗,你們努力去找吧。如同我們的宏觀世界有兩邊對立,有粒子必然有反粒子,就像有天使必然有魔鬼一樣。

1937年,物理天才馬約拉納(Ettore Majorana)挑戰狄拉克提出的「宇宙中粒子必有其反粒子的理論,他猜想有這樣一類沒有反粒子的粒子,或者說它們自身就是自己的反粒子?後來,Majorana本人神秘消失,但從那開始,尋找這一顆神奇粒子也就成為物理學中許多領域研究工作的崇高目標。

從2010年開始,張首晟就開始與「狄拉克公式」較勁,希望能破解狄拉克的魔咒,找到Majorana費米子。

整整七年,張首晟和他的團隊一直在探索這個世界。2017年,張首晟宣布發現「天使粒子」,這是繼「上帝」粒子、中微子、引力子之後量子物理的又一裡程碑發現。張首晟將這個神秘粒子命名為「天使粒子」,他認為「天使粒子」是一個完美的世界,只有天使,沒有魔鬼。

至此,在物理學界,科學家苦苦追尋了80年的「Majorana費米子」被發現,五大神秘粒子的表單可以再減少一個,而量子物理世界將因為此發現產生根本性的變化。不僅如此,古典哲學所建立的「正反對立的世界」:有陰必有陽,有天使必有惡魔」的世界觀將不復存在。

只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他找到「上帝粒子」後這麼快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03

最心儀的「質能方程」

用一個公式概括整個世界,一直是張首晟一生的夢想。

當年在柏林自由大學學習時,張首晟一直將大統一理論當成自己的學術目標,這是愛因斯坦努力一生的事業。

張首晟曾經說過,千年思想,最精華的都是大道至簡。你看宇宙美妙在哪兒?E=mc這樣一個公式,能夠描寫小到原子,大到宇宙的世界。

1905年,愛因斯坦用三紙論文寫下了著名的E=mc,光速的平方緊緊地將能量與質量聯繫了起來,能量和質量開始合為一個整體——「質能」。

一眼看去,E=mc這個公式實在太過樸實,但就像大智者往往若愚,簡潔無華的它其實也是深藏不露的。毫不誇張地說,它徹底打破了我們以往的認知。

在E=mc中,E為能量,單位是焦耳(J);M為質量,單位是千克(Kg);C為真空中的光速(m/s),c=299792458m/s。整體表述為: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這個等式意味著,能量和質量其實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質量是內斂的能量,能量是外顯的質量,這是史無前例的一個創新。

張首晟一生反覆談到過這個公式,它大道化簡地統一了物質和運動,用一個E=mc把在經典力學中彼此獨立的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定律結合了起來,成了統一的「質能守恆定律」。質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質量,就像在浩渺的宇宙中,時間就是空間,空間就是時間。

當能夠用一個簡單的公式,描寫小小的原子到整個宏偉宇宙的時候,在張首晟的世界,這個空間無與倫比地美麗。

04

最信任的「橢圓曲線方程」

在所有知名科學家中,只有張首晟對區塊鍊表達出了他的強烈興趣。

不管外界如何看待,區塊鏈是他人生很重要的一個標籤。

張首晟曾經說過我要用一句話來描寫這個偉大時代,就是「 In Math We Trust 」。

在他的眼中,區塊鏈肯定不僅僅是炒幣,他認為這個世界能夠達成共識的不是經濟學,不是法律學,不是政治學,不是化學,不是生物,甚至也不是物理,最容易達到共識的是數學。

在他的眼中,區塊鏈是數學,用數學作為信任的機制,是最自然的做法。而區塊鏈世界的公鑰和私鑰的組合,就是建立在數論上面,而且是建立在更高層的數論上面,即橢圓曲線方程。

這是一個看起來很簡單的數學方程,但它卻是證明費馬大定理的關鍵,也是區塊鏈的基石。

區塊鏈世界最底層的構架是數學,這才是張首晟最看好的。

以比特幣為例,兩大基石保證了比特幣在數學上的合法性。一個是ECC橢圓曲線方程,它是比特幣錢包的生成方法。一個是SHA256安全散列算法,它是獲得數學資產的方法。ECC橢圓曲線方程保證了資產的安全性。SHA256安全散列算法保證了獲取資產的合法性。

張首晟可能有他們自己的標準:

他並不在乎區塊鏈引發的爭議,他想要的是數學上的合法性。他信任的不是人類,而是公式。

05

情有獨鐘的「熵+」

張首晟說,對信息的認識,正是人類對大自然最重要的認識。

而在他看來,這個描寫和衡量了信息的公式,正是熵的公式:S=-p log p。這個公式並不如E=mc那樣眾人皆知,但眾人無時無刻不可避免地參與其中。

張首晟曾經引用愛因斯坦的話,來表達他對熵+定律的看法:人類的知識再往前推進,牛頓力學可能不對,量子力學可能不對,相對論可能也不對,但信息熵的公式是永恆的。

那麼熵+是什麼?

1854年,一位叫克勞修斯的德國物理學家,首次提出了「熵」的概念。克勞修斯認為「在孤立的系統內,分子的熱運動總是會從原來集中、有序的的排列狀態逐漸趨向分散、混亂的無序狀態,系統從有序向無序的自發過程中,熵總是增加」。

有人說熵+是最絕望的公式。也有人說,因為熵增的存在,宇宙的目的就像一場精心策劃、情節波瀾壯闊的自殺。無論你是誰,就算龐大如宇宙,最終都會走向「寂滅」。

張首晟一生鍾情於熵+這個公式,並認為它是宇宙無可爭議的真理,這與他的抑鬱症是不是有某種命運的連接呢?總有一天,無序會到達頂點,不會再有生命和意識,無論是脆弱的人類、還是宏大的宇宙,都將走向死亡。

或許這是一個悲劇,但正如每個悲劇裡都有一位英雄,他以他的天才探尋這個世界,他追求真理,追求大道,即使這一切終是悲劇,也在所不辭。

結語

萬物速朽,唯有公式永恆

張首晟曾說,如果世界末日來臨,他會帶這些公式登上諾亞方舟。如今,當他去往天國,或許也會捎上這些公式。

從14歲開始自學數理,到55歲的驟然離去,在這短暫的四十年中,他眼中的世界,因這些公式散發出無與倫比的美麗。

張首晟的一生,一直在追求一個萬物理論,他曾說:「我差點要離開理論物理,後來想到這個夢想之後就沒有離開了。」然而這一夢想還未實現,他卻永遠地離開了。

失去這樣一位人類驕子,我們也不必過於悲傷。在他的數理世界裡,生命也許並非最高存在,他更在意的是以下四句話:

萬物速朽,唯有公式永恆

人間虛妄,數學是唯一真實

存在即數,0和1統治一切

大道至簡,數是最美的語言

相關焦點

  • 張首晟:人生就是一場反熵增,但死亡是永恆的!
    2018年12月1日,世界頂尖的物理學家、史丹福大學物理系、電子工程系和應用物理系終身教授張首晟教授去世,享年55歲。真的是天妒英才,張首晟在20歲的時候,就成為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的得意門生,楊振寧說,張首晟獲得諾貝爾獎只是時間問題......在短短的四十年中,張首晟取得了別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成就。
  • 品牌人物張首晟:從閣樓的孤獨到科學的輝煌
    年幼的張首晟是個內向的小孩,白天在教室裡被迫學習各類印著領袖語錄和最高指示的課本,回到家裡,則一頭扎在閣樓上,看各種各樣的「怪書」,《西方哲學史》、《西方藝術概論》……「現在回顧我的一生,我覺得當時這個時代其實對我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我有著極強的自學能力,我的一些研究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在不同的學科在交叉裡面能夠很快的運作」。
  • 華人物理學家張首晟離世:從一粒沙看世界
    這是張首晟第一次人生抉擇。一套數理化自學叢書,一個暑假,在閣樓上探看窗外世界的少年決定賭一把。在張首晟看來,這個抉擇改變了他的人生。「我的初中學校很差,如果按部就班再讀普通高中,也許結果就和今天不一樣了。」
  • 知名物理學家張首晟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儘管在外人看來,張首晟的經歷可謂「順風順水」。但談及在德國的求學時光時,他總會想起那段迷惘的心路歷程。「在上個世紀80年代,大家看不到學物理的前途。我有不少同學轉學到了偏應用的領域。當時,我也非常迷惘。1981年的夏天,我環遊德國,輾轉到了哥廷根。許多了不起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曾在哥廷根大學工作,包括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沃納•海森堡等。當時同學帶我去學校旁邊的一片墓地。
  • 天使永留人間—天才科學家張首晟!
    1978年的高考,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屆,上海允許初中畢業生直接參加高考,每個區僅限10個名額,還要通過預賽後方能獲得高考資格。張首晟不僅順利過關,還如願以償拿到了復旦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成了別人眼裡的天才。
  • 您的墓碑上沒留下一條公式,卻留下了一張藍圖
    20世紀的歐洲是物理學研究的核心,張首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如饑似渴,三年時間就完成了規定需要五年完成的課程。然而很快,張首晟就迎來了繼高考之後人生的第二次重大抉擇。理論物理註定是一條孤獨的路,它太超前了,很多東西研究出來也要許多年之後才能應用到生產生活當中,這還是幸運的,更多的人都默默無聞,終其一生只能成為後人的墊腳石。
  • 張首晟推薦:人類最偉大的9大思維模型 | 混沌大學筆記 - 知乎
    張首晟說,他會寫下人類最偉大的9大思維模型。張首晟教授在混沌大學分享人類最偉大的9個思維模型1. 自然界三大基本常數這個公式不像E=mc²那麼知名,但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等到人類的知識往前推進,牛頓力學可能不對,量子力學可能不對,相對論可能也不對,但信息熵的公式是永恆的。我們這個時代,可能覺得科學萬能,但第三個公式告訴我們,科學不是萬能的。科學的偉大,在於能夠告訴科學的界限在哪兒。
  • 張首晟之死——兩種價值觀衝突背後的大國角力
    關於抑鬱症導致自殺,上個世紀,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金·默頓(Robert King Merton)提出了緊張理論( Strain Theory)。他在考察犯罪活動時發現,美國高調提倡成功,而上升的渠道,並不充分。二者的不協調,會導致長期的慢性壓力,進而引起心理危機。面對危機,只有四種策略可走,逃避(比如自殺)正是其中之一。
  • 張首晟在混沌大學分享人類最偉大的9個思維模型
    2017年7月21日,張首晟團隊發現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這是繼「上帝」粒子、中微子、引力子之後量子物理的又一裡程碑發現,震動世界。張首晟,2010年獲歐洲物理獎,2012年獲美國凝聚態物理最高獎奧利弗巴克利獎,2012年獲得狄拉克獎,2014年獲美國富蘭克林獎……被稱為最接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裔物理學家。
  • 華裔物理學家張首晟意外離世 生平投資獨寵區塊鏈 老師楊振寧曾...
    創立丹華資本,今年已投資34個區塊鏈項目    除科學家身份外,2013年,張首晟與他斯坦福的學生谷安佳博士聯合創立丹華資本,意在以史丹福大學為核心,專注於投資美國最具顛覆性的創新科技及商業模式,連接美國的創新與中國市場
  • 科學家張首晟驟然離世:曾包攬物理界多個重量級獎項
    聽從楊振寧建議從事凝聚態研究1983年,張首晟獲得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學士學位,4年後,又順利拿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博士學位。1993年,張首晟受聘於史丹福大學物理系。張首晟不僅僅是史丹福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同時他還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凝聚態物理,其中重點是拓撲絕緣體。
  • 史丹福大學發文:張首晟教授去世出人意料 深感遺憾
    張首晟摘要:張首晟是一位罕見的理論家,他全身心關注於物質的新量子態對實驗和未來技術的抽象概念的含義。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史丹福大學今日針對張首晟去世發表文章,以下為文章內容:張首晟(以下簡稱為張)、J.G.Jackson和C.J.Wood三位物理學教授研究了許多相互作用電子的量子物理學,發表了對新現象和異物狀態的預測。張首晟教授於12月1日去世,享年55歲。
  • 張首晟對信息的認識S=-p log p
    張首晟教授離開了人世間。生前留給我們的珍貴話語說,如果世界末日來臨,他會帶著幾句話上諾亞方舟!怎麼描寫和衡量信息,也有一個非常奇妙信息熵的公式:S=-p log p。熵的概念源自熱物理學。
  • 張首晟談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人類文明第一書
    G出現在牛頓萬有引力公式中:ħ出現在粒子能量與波動頻率的普朗克公式中:而光速c出現在愛因斯坦質能等價公式中:把這三個基本常數 (G, ħ, c) 定為三個坐標軸,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神秘的魔方坐標原點是用經典力學描寫的原子微觀世界。
  • 到底什麼是最美的科學公式? 張雙南專欄
    這些公式到底「美」在什麼地方?比如《科學美國人》的高級編輯Clara Moskowitz曾經在LiveScience上發表過一篇名為The World's Most Beautiful Equations[i]的文章,其中列舉了十個通過對不同領域科學家徵詢得到的「最美方程式」,包括:1. 廣義相對論            2.
  • 美國科學院院士張首晟:區塊鏈將使網際網路進入「合久必分」的時代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史丹福大學終身教授張首晟在42章經組織的區塊鏈主題分享會上,對於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做了這樣的一種總結。張首晟認為,網際網路的新一波潮流是交換價值,這個很難實現,但是區塊鏈無疑是使之成為現實的方式之一。張首晟說,「區塊鏈的技術可以把經濟行為加上隨機的數學算法使得網絡達到共識」,其本質上是通過一些Hash函數的計算,在消耗周圍環境的能量的同時,使得自身的熵減少,從而達到共識。
  • 張首晟談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我們可以將基礎科學的三大發現,萬有引力、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用三個宇宙基本常數(Fundamental Constant of Nature)來描寫,分別就是:G,牛頓萬有引力常數; ħ,量子力學的普朗克常數;與c,愛因斯坦相對論提出永恆不變的光速。 G出現在牛頓萬有引力公式中:
  • 楊振寧的隱形戰友:質疑丁肇中和張首晟,他揭開了物理界的「牛屎文化」
    叄王孟源也是個不好惹的人,或者說,沒有人惹他,他本身就個「刺頭」。除了對CEPC的質疑,過去幾年,他還先後質疑過丁肇中和張首晟。2014年9月,華裔科學家丁肇中所領導的阿爾法磁譜儀計劃(AMS-02)發布了新數據,其對外宣稱AMS-02「即將發現暗物質」。這一突破性進展,獲得了海內外媒體的大量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