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善能積福,德能改命

2021-02-17 道家文化苑


新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道家文化苑」,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商朝紂王即位後不久,吃飯必用象牙筷子。

 

大臣箕子看到後,對人說:「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和白玉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菜湯豆羹,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願再穿粗衣葛服,而要穿錦繡的衣服;也不願再住茅屋陋室,而要乘華貴的車子,住高屋大廈。這樣下去,商國境內的物品將不能滿足他的欲望,還要去徵掠遠方各國的珍奇異寶。長此以往,國家就危險了。」

果然,紂王的貪慾越來越大,最後亡國自焚。

《易經》裡說,「知幾,其神乎」,「幾」的意思是事物的細微變化,能夠知「幾」的是神人。

 

從事物的細節可以推測出未來的發展變化,見微知著,這就是「知幾」,而知「幾」的背後,是哲人對天地人心的精確把握。

據說是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兩兩相重,得到六十四卦,並且用來佔卜。

 

傳說在周文王的治理下,人民安居樂業,要是有犯罪的,只需要在空地上畫一個圓圈,把犯人圈在裡面不用管,這就是「畫地為牢」。

 

犯人沒有敢逃跑的,判多長時間就呆在「牢」裡多長時間,因為文王算卦算得特別準,只要是被他圈住的人,一算就知道去了哪裡,捉回來會加重懲罰。

 

能夠「畫地為牢」,是因為人的自律或者畏懼,所以約束人的身,不如約束人的心,攻心為上!

隋朝末年,天下群雄並起,當時李淵為太原留守,李世民和劉文靜一起勸李淵造反。李淵雖然答應,但是心裡不安。

 

起兵的前天夜裡,李淵夢見自己掉到了床下,渾身上下被蟲蛆所啃食,心中十分厭惡。

 

第二天,李世民和劉文靜勸他去找智滿禪師圓夢,於是李淵便來到安樂寺,向禪師詢問吉兇。

 

早就被李世民和劉文靜買通的禪師說:「這夢說明你一定可以得到天下,因為床下即陛下,群蛆食體,就是說眾生全要依靠你一個人而活。」

 

李淵大喜,立刻下令起兵。

 

心理暗示有強大的力量,圓夢是這樣,佔卜也是如此。古代是沒有心理諮詢這種職業的,算卦的術士就部分充當了心理諮詢師的作用。

袁天罡、李淳風是著名的易經大師,二人是師兄弟,都是唐太宗的國師。

 

一天,二人跟隨唐太宗出遊,在河邊看見一紅一黑兩匹馬下水。

 

唐太宗就問:「你們說說看,應該是哪匹馬先從水中起來?」

 

袁天罡起了一卦,是離卦,離為火,火是紅色,所以他斷定紅馬先起來。

 

李淳風卻說:「不對,應該是黑馬先起來。」

 

結果是黑馬先起來。唐太宗很疑惑,李淳風解釋說:「火未起,煙先發,起火之前要先冒煙,煙是黑色的,所以是黑馬先起來。」

 

其實,易經的道理,就是自然事物的道理,並不神秘,所謂的「易經大師」,無非是通達人情,熟悉物理。

元朝時有一個道士,自稱「神機妙算」。

 

一天,三個讀書人結伴去京城趕考,臨行前去找道士,算一算能否考中。

 

只見道士掐指一算後,伸出一根指頭。

 

三人好奇地問:「這是什麼意思?」道士說:「此乃天機,不可道破,到時就知道了。」

 

三人走後,道士的徒弟忍不住問:「師父,剛才那三人,究竟誰能考中呢?」

 

道士說:「此中奧妙,不要輕易告訴外人。一根指頭,如果中一個,那就對了;中兩個,表示一個不中,也對;中三個,就是一齊中;三個都落榜,表示一個也不中。不管任何一種結果,答案不是都顯示在這裡頭了嗎?」

 

能夠自圓其說的解釋,不一定是正確的,這是防止被「洗腦」要注意的。

有一個富家子弟,算卦的術士對他說:「某一日,你要被牛角觸死!」

 

富家子弟覺得他說的很荒誕,但是又怕真的應驗,於是隨著日子臨近,就足不出戶,甚至搬到樓上,嚴加防範。

 

到了那一天下午,富家子弟獨自在閣樓上,覺得悶了就打開窗戶,趴在窗臺上遠望,心想過了下午就沒事了吧!

 

這時候,他突然覺得耳朵癢,於是順手取下髮簪,掏耳朵,這時候一陣大風吹來,窗戶猛得關上,撞到他的髮簪,髮簪竟然直穿腦髓,他一命嗚呼!

 

原來髮簪是牛角做的。

 

這個故事被用來說明劫數難逃,命中注定。在相信命運的人看來,命具有必然的、不變的本質,命之所以是「命」,正因為它不會因為人力的介入而有任何的改變。

明朝正德初年,蘇州有一個王姓商人,三十多歲了,還沒有孩子。

 

他的一個精通算命的姑父,也在蘇州。有一天,當這位姑父看到王某,說王某很快就會有大災難。

 

王某一向佩服姑父的神算,聽他這樣說,立刻收拾一下,回安徽老家,走到半路上,因為河水暴漲,無法行船,只好暫時住在客棧裡。

 

一天傍晚,他到江邊散步,看到一個少婦抱著小孩投江自盡,王某立刻對江中的眾漁夫大喊:「誰能救這個女人和小孩的,我給他二十兩銀子!」

 

少婦和孩子被救了上來,經過詢問,原來少婦家裡非常貧窮,養了一頭豬,本打算賣掉來付房租的,但是買主上門的時候,丈夫出去了,少婦做主將豬賣了,沒想到,收的卻是假銀子,一時想不開就要輕生。

 

王某聽了,心裡非常不忍,又拿出兩倍於豬價的銀子送給她。少婦回家後,將經過告訴丈夫。丈夫懷疑她說謊,拉著她去找王某。

到了客棧,王某已經關門睡覺了,丈夫讓少婦上前敲門。

 

王某在房裡問:「什麼人?」少婦說:「我是投江的婦人,特地來向您道謝!」

 

王某一聽,嚴肅的說:「孤男寡女,在這樣的深夜不宜相見,你若有心謝我,明天早上和你丈夫一起來也不遲!」

 

少婦的丈夫聽了,連忙說道:「我們夫婦一起來了。」王某聽說他們夫婦同來,才穿衣起床。

 

剛打開門,就聽到室內「轟」的一聲,回頭一看,原來客房的土牆,因為連日下雨而倒塌,而將他的床鋪壓得粉碎。

 

王某大驚,如果不是及時起床,他早就沒命了。  

 

王某不但躲過了這次劫難,以後的生活也很順利,有十一個兒子,無病無災活到九十六歲。

 

古人認為「人的命,天註定」,同時也認為「善能積福,德能改命」,所謂「人心是最大的風水,善良是最好的風水」。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點擊看精彩文章:

先天通靈人,這樣的八字最適合修行!

命好不好看哪裡?看人的嘴。

到底什麼是「仙緣」?身上有仙緣的幾個特徵!

把這部經文放到朋友圈,等於抄經一萬遍的功德!

歡迎加道長個人微信號:    dj88987


(已有道家文化顏道長微信的不需要重複添加)  


相關焦點

  • 7個故事讀《易經》:善能積福,德能改運!
    《易經》裡說,「知幾,其神乎」,「幾」的意思是事物的細微變化,能夠知「幾」的是神人。從事物的細節可以推測出未來的發展變化,見微知著,這就是「知幾」,而知「幾」的背後,是哲人對天地人心的精確把握。據說是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兩兩相重,得到六十四卦,並且用來佔卜。傳說在周文王的治理下,人民安居樂業,要是有犯罪的,只需要在空地上畫一個圓圈,把犯人圈在裡面不用管,這就是「畫地為牢」。
  • 一個易學高手的傳奇改命經歷:易經能知命,佛法能改命!
    閒玩《易經》五年後,知道了自己命運的諸多坎坷。災難厄運、痛苦、失敗、負債、情變,都一一如算命中顯現,我時常能預知自己的災難,但竟然無法避免。心中生起的疑問越來越多,便立下志向探尋其中玄妙奧秘,希望能夠知道命運真相,從而改變命運。於是遍訪名山大川,深入探究經典。在研究學習易學十五年後,發現《易經》能夠知道和預測命運,但我仍然尋找不到改變命運的答案,頓時失去了人生的樂趣。
  • 善,可積福;德,能聚財
    善不積,不足以得福;德不立,不足以聚財。但一定要心懷善念,為自己和家人積福。你若善良,福報必當如影隨形。- 2 -德,能聚財人所能承擔的財富是有限度的,德行越高越能聚財。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 中華五千年的《易經》,不僅僅是算命風水,更是人生的大智慧
    易經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學寶藏,裡面藏著的不僅僅是風水算命,還深藏著人生的大智慧。易經一共有三部分,易經最早分為:夏代的易學是《連山》,商代的易學是《歸藏》,周代的易學當然就是《周易》。目前《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失傳,我們現在看到的易經也只有《周易》一種了,更是被稱為「群經之首」。
  • 母親暗中為「孩子」積福,對孩子有幫助嗎?
    遺金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留書給子孫,子孫未必能讀,若能冥冥之中積下陰德,則為子孫長久之計。《易經》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是對後人很重要的教誨。行善積福,既能長養自己的善根福德,亦能福延子孫。
  • 想學「逆天改命」?先明白《易經》中的「吉兇悔吝」再說!
    《易經》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明白「吉兇悔吝」這四個字的真正含義。這篇文章,結合我們經常提到的「定數」聊一聊「吉兇悔吝」這四個字。讀完之後,也許你會思考:「我為什麼學《易經》?『逆天改命』究竟是什麼?」所以我們以下字義的解釋,基本都引自這本書】| 《說文》:吉,善也。嗯,吉就是善的意思。那我們再來看看「善」是什麼意思?| 《說文》:善,吉也。
  • 真正的人中之龍,明白易經4字天條,善用易經3條錦囊
    那麼一個人能成大事,能有大的作為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人中之龍,他們究竟靠的是什麼?智慧、信仰和格局。這是每一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品質。易經中有比較重要的一卦,就是易經第11卦——泰卦。泰卦中有重要的4個字:小往大來。
  • 我觀察了很久,發現能真正逆天改命的是這三種人!
    01有的人接觸了傳統文化學了佛,也只是在很小的範圍內改善自己的命運,能大幅改命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據我長期的觀察,能大幅度改命自身命運的大概是以下三種人:一種是生活實在困頓,迫切想要改命的人。這時候,很多人會像抓救命稻草一樣緊緊抓住別人介紹的改命方法(當然是正道)。故事中的女士,為啥常人難以堅持的地方她能堅持?別人不能精進的時候她能精進?因為她是真的很想改命。現實生活中看似很多人都想改命,一旦要有所付出,比方說每天要誦多少部經,念多少佛號,少玩多少手機,不少人立馬就退縮了,這種人並沒不是真的想要改命,最起碼決心遠遠不夠。
  • 據我長期觀察,發現能逆天改命的只有這三種人!!!
    富二代的命當然可以認,但現實中富二代畢竟是極少數,生活中大多數都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大多數都是渴望能改命的人,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能改命的只是少數人。有的人接觸了傳統文化學了佛,也只是在很小的範圍內改善自己的命運,能大幅改命的更是少數中的少數。
  • 一句善易者不佔毀掉了多少人學《易經》的衝動
    國學熱的今天《易經》作為六經之首真不該被忽視,畢竟《論語》、《道德經》中很多觀點都是出現它的,而一句善易者不佔更把易經推到了江湖算卦的行列。善為《詩》者不說,善為《易》者不佔,善為《禮》者不相,其心同也。
  • 我們常說的「善」,究竟是什麼意思,易經終於給出答案
    而我們常說的善,其實是三種,只有理解透徹,才真正體會到易經坤卦的真意。一 心要善心是思想,是念頭,一切福禍都從心而來。有善心的人,思想健康,念頭純正,就猶如佛家講的慈悲為懷,對萬物都有博愛之心,對他人心存感激,你給我一滴水,我回報你河流;你敬我一尺,我回敬你一丈。
  • 我觀察了很久,發現能逆天改命的只有這三種人!!!
    富二代的命當然可以認,但現實中富二代畢竟是極少數,生活中大多數都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大多數都是渴望能改命的人,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能改命的只是少數人。這時候,很多人會像抓救命稻草一樣緊緊抓住別人介紹的改命方法(當然是正道)。故事中的女士,為啥常人難以堅持的地方她能堅持?別人不能精進的時候她能精進?因為她是真的很想改命。現實生活中看似很多人都想改命,一旦要有所付出,比方說每天要誦多少部經,念多少佛號,少玩多少手機,不少人立馬就退縮了,這種人並沒不是真的想要改命,最起碼決心遠遠不夠。
  • 《易經》:人厚道,天不欺
    做人厚道,是一種積福之道。俗話說:吉人自有天相。為人厚道,天不欺。與人為善,必有福報。1為人厚道,在於務實《道德經》說:「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厚道的關鍵,就是要落在實處。《易經》說:「安土,敦乎仁,故能愛。樂天知命,故不憂。」厚道之人,始終安於當下。安心於自己所處環境,誠心誠意地培養自己仁厚的品德。處於富貴中,就按富貴的狀況行事;處於貧賤中,就按貧賤的狀況行事。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積累能力、積聚人緣,行事自有天助。
  • 改命,永遠是從孝順供養父母開始的.
    孝順供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一年不牴觸頂撞父母,能滅盡三十年戾氣,之後你缺少的,一齊到來,不順的,都自動順遂。你就算拿一個月孝順供養父母,讓父母高高興興,你手頭上的這件煩惱事都會自動化解的。
  • 《易經》提醒你:一個家族能否興盛,可能幾輩子之前就已經註定了
    2..君子以儉德避難人心不足蛇吞象,很多災難,都是因為人的貪心所起,而君子往往能夠憑藉儉樸的美德躲避災難,所以做人一定要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不要愛慕虛榮,奢侈浪費,無形之中就會避免很多災禍的發生。很多人原本也是十分篤定這句話,但是慢慢的可能就會疑問,為什麼我做了這麼多好事,還是沒能得到好的報應呢?注意這句話中的「餘」字,也就是說,好的報應不一定是在當代,做好事也是為子子孫孫千秋萬代積福。
  • 積福報,積功德是越多越好
    意思是,種下一,可以生長至十;種下十,可以生長至百;種下百,可以生長至千,乃至生長至萬、至億……最終便能見到真諦。  女人的丈夫不信佛法,聽了佛陀的偈頌,就說:「沙門,你太言過其實了吧,施一缽飯,能得那麼多的福嗎?」  佛問:「你從哪裡來?」  他說:「我從城中來。」  佛問:「你見到城中的尼拘類樹有多高?」  他說:「高達四十裡,每年能收穫數萬斛的果實,它的種子就如芥子一樣,很小很小。」
  • 中國第一善書《了凡四訓》,僅僅12句,句句戳心,暗藏改命
    全書共四個章節,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學說,並被後世譽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善書」和「東方勵志奇書」。曾國藩在讀了《了凡四訓》後,對袁了凡推崇備至,並將這本書列為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  能夠反省,這是你改命的第一步。不去反省自己,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那命運就無從改起。曾子為什麼要每日三省呢?就是怕自己有過錯。所以,反省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大功德,它不單單是改命的開始。  世界上有兩種值得稱讚的人,一種是不犯過失的人,但這種人幾乎沒有,誰能說一輩子不犯錯誤呢?還有一種,就是有了過錯能立刻改掉的人,能夠做到這一步,就是人中丈夫。
  • 讀懂《易經》中這5句話,福氣就會慢慢來臨,你能看懂幾句?
    孔子說:「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道」。古人認為《易經》是大道之源,然而《易經》又是簡單的。然而,《易經》可不是一本簡單的佔卜書而已,它更是涵蓋了人生中的大智慧!孔子在解讀《易經》的時候說:「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如果我們能做到待人誠懇和信用,上天也願意幫助你。3.蹇,君子以反身修德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會經歷「時運不齊,命途多舛」的時候。
  • 《易經》洩露3大成功定律:能贏到最後的人,從不是靠努力和聰明
    《易經》洩露3大成功定律:能贏到最後的人,從不是靠努力和聰明在《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六四: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這句話的含義便是:六四:回到深隱之處,擺脫住宅,進到社會發展,便會覺得自然環境的兇險,隱退的想法溢於言表。
  • 怕是你對積福改命有個很大的誤會!
    當然,這種可能會有點極端,但我們也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年輕人不上班,去寺院或一些地方做全職義工,然後美其名曰先不急著賺錢,先積福報,有了福報不怕賺不到錢。對於這一點,我覺得有個博主說得很對,有些年輕人其實不適合去做全職義工,做義工沒有壓力,也不需要啥自制力,很多都是過一天算一天,甚至還不排除有的人就是想躲避現實才跑去做義工的,這樣子別說積福,其實很損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