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福報,積功德是越多越好
《舊雜譬喻經》中記載: 有一次,佛陀到舍衛城乞食,來到一個女居士的家門口。這位女居士戒行圓滿,她將飲食供養到佛的缽中以後,退到一面,恭敬而住。 這時佛陀為她說法:「種一生十、種十生百,種百生千,如是生萬生億,得見諦道。」意思是,種下一,可以生長至十;種下十,可以生長至百;種下百,可以生長至千,乃至生長至萬、至億……最終便能見到真諦。 女人的丈夫不信佛法,聽了佛陀的偈頌,就說:「沙門,你太言過其實了吧,施一缽飯,能得那麼多的福嗎?」 佛問:「你從哪裡來?」 他說:「我從城中來。」 佛問:「你見到城中的尼拘類樹有多高?」 他說:「高達四十裡,每年能收穫數萬斛的果實,它的種子就如芥子一樣,很小很小。」 佛說:「那要播多少種子,才能長這麼大的樹一升呢?」 他說:「不用不用,只一粒種子而已。」 佛說:「你太言過其實了吧?種一芥子,就能長到四十裡高,得十萬果實?」 他說:「真是這樣的。」 佛說:「大地無知,尚能成熟如是果報,更何況以歡喜心供養佛陀一缽飯了?這個福德,是無法衡量的。」 這樣一說,夫婦二人心開意解,當下獲得聖果。 現在有些人對積累福德,持不屑一顧的態度,口口聲聲說:「一切都是空性,求福德幹什麼?這是一種執著!」 如果你真有那麼高的境界,倒也可以。但一切皆空的話,你不修善、不求福,同樣也可以不吃飯、不賺錢,可你平時又是怎麼樣的呢? 有些人喜歡走極端:要麼認為一切皆空,什麼都沒有,故沒必要積累福德;要麼對空性一無所知,認為一切都實有不變,進而生起百般執著,招致萬般痛苦。這兩種行為都是誤區。 要知道,萬法雖然皆空,但因緣是不滅的,我們還是要積如幻的福,滅如幻的罪,才能斷如幻的痛苦,得如幻的解脫。漢地的蕅益大師也說過:「以如幻根,緣如幻佛,滅如幻罪,生如幻福。」 假如你真正懂得了積福的必要,哪怕已怔悟空性,甚至獲得了佛果,也仍不會放棄行善積福。 往昔,佛陀的弟子阿那律尊者雙目失明,衣服破了也沒辦法補,於是他大喊:「誰求福德?來幫我縫衣服吧。」 這時佛陀來到他面前,告訴他:「我希求福德,我幫你補衣服。」 一聽是佛陀的聲音,他嚇壞了,連忙說:「佛陀!我不是說您,說的是其他人。」 佛陀回答:「為什麼我不能做?成佛後也不能停止積福,福德越多越好。」 圓滿如佛陀,尚且如此重視福德,更何況是無們凡夫人了?所以,不管你的境界如何高深,為了自利利他,從現在起也一定要廣積福德。怎麼積福呢?就是要多行持一切善法,處處為他眾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