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積陰德

2021-03-02 修善之念

一、何為陰德?

經常有很多信眾會問什麼是陰德,積陰德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陰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別人不知道,就叫陰德。廣積陰德必將得到神靈的賜福。

無論人們做好事或壞事,都會報應在自己和親屬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遠在兒孫。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釣譽,才是陰德。

積陰德的五種福報:1、遠離魔障2、貴人相助3、子孫昌榮,遠離惡道4、降服惡鬼5、能避禍患

二、何為陽德?

陽善則是做好事讓人們知道,得到群眾的稱讚而享有盛名。

有人會說,陽善享有名聲,得到掌聲、恭敬、禮讚、鮮花、媒體上刊登事跡,閃光燈聚集在身上,不是很好的事嗎?這個「名聲」,確實也算是一種福報,但是這個「名」,卻是老天希望大家能戒除的。為什麼呢?因為「名」也是消耗福報的一種方式,做了善事,宣揚功德、炫耀自己,功德往往被損耗,好像錢花出去錢就沒了,你把這個「名氣」的福享了,也就等於消耗了部分福報。

所以說陽善只是得到一個形式,這個福報你一用沒了!

名譽超過了實際的功德,就有奇禍,為什麼呢?因為自己念頭不正!都是「求名」的心。努力了半天,就希望別人宣揚一下。做善得禍,就是這麼來的。

宋朝的大政治家司馬光說得再透徹不過了:「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所以,陰陽之際很微妙。「陰陽之際」講的是循環的道理,「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盛極肯定是衰,顯耀至極是禍患。

一個人命運的好壞,與平常自心的善惡與積德結緣有關。修善積德,就是為自己創造善因善緣、獲福滅罪的機會;禍稔惡盈,就是為自己造作惡因惡緣、輪迴受苦的因緣。

古訓言:「立榮名不如種隱德。」創造好的榮譽、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陰德。所以在很多情況下,要改變命運,就看你如何積陰德了。

     掃碼關注公眾號,了解更多道教知識!

相關焦點

  • 佛教:生活中積「陰德」的五件事,你能做到嗎?
    「立榮名,不若積陰德」,現實中行善的人不在少數,但多數人卻會在人群中張揚開來,以此顯揚自己樂善好施的名聲。可是,在佛家看來,唯有積累「陰德」,才能有功德。陰德也就是默默地修善業,無條件地幫助他人,既不是為了名聲,更不圖回報。
  •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做好事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德,多做好事,就叫積德,積德越厚,人越有福,所謂厚德載物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積德很有講究。有陰德和陽德之分,俗話說: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
  • 這十件事,最積「陰德」,一定要多做!
    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要想積累陰德,惠及子孫,一定要多去做這十件事,並且要在做這些事情時,做到為善而人不知,這樣才能積累到陰德福報。古人常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這是在告訴我們,決定的我們禍福吉兇的全部因素,無非就是命和運。
  • 古人講積德,積陰德,那麼陰德和陽德有什麼區別呢?
    什麼叫做陰德和陽德?從小一直聽老人講:要積陰德,不給自己也可以給子孫。多年後才明白老人所說的話很有道理!那麼什麼是陰德呢?心中有善念,隨時可以積德什麼叫陽德、陰德?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陰德福報大,積得久。不要怕德積不住,你的德積在那裡永遠是你的,別人偷不去、搶不走,自修自報,因為那是一種能量。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無時無處不在。陽德積不久,多是隨修隨報。
  • 最積「陰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以上,也要恭喜了!
    《了凡四訓》讀物裡就講到: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陰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別人不知道,就叫陰德,這樣得的福報才大。
  • 「經常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積陰德的十種善事,看你做過幾種?
    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經常積德行善,必有善報。語句出自《周易》第二卦:坤卦。全句為: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 佛教:最積「陰德」的6件事,看看你做到了幾個?
    佛教裡常提到一個詞叫「陰德」,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與此相關的還有「陽德」,這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德行還要分「陰陽」?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其實所謂「陰陽」指的就是一個人行善或作惡是否為人所知。一個人做好事不留名,不圖回報,沒有任何功利心,這樣的人往往「陰德」比較厚重。
  • 佛教:什麼是陰德?如何積陰德?
    佛教一直倡導大眾要積德行善,因為諸法皆空、因果不空,種善因,才能得善果,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我們若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使自己的命運走向更好,就要多積德、廣結善緣。佛門有語: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 最積「陰德」的四件事,福報深厚的人都在做
    古語云:「有陰德者,必有陽報。」老人們常說在生活中要多積陰德,那麼到底什麼是陰德呢?陰德就是在暗中做有益於他人的好事,也叫做陰功。做好事不被人發現,悄無聲息的才叫做陰德,而大張旗鼓的行善積德,就叫做陽德。陽德是有漏之德,一個人大肆宣揚自己的行善積德事跡,因為大肆宣揚獲得了巨大的榮譽和名氣,積累的功德因此也就消耗掉了。
  •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原文解讀
    相信大家都有聽說過一句話「一命二運三風水」,因為命、運與風水都是決定我們這一生道路的重要所在,對於我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而這句話的全文是「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 何為陽善與陰德...(值得一看與收藏)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自諸葛亮《誡子書》。——《了凡四訓·積善之方》 何謂陰陽?善有陰善、陽善?你做的好事完全顯露出來,人人都知道,報紙、電視傳播讚揚你,這是「陽善」。你做的善事沒有人知道,自己也不會告訴任何人,這是「陰德」。如果是陰德,你將來得的果報厚,殊勝而且長遠。如果是陽善,人家會讚嘆你、恭敬你,但是你的福報就報掉了。 名也是福,一般講「知名度高」。
  • 這三件損陰德的事,正在消耗你的福報!
    德有二十五種之多,我們今天來講陰德!積陰德歷來為古人所重視!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積陰德的人,雖然人們不知道,但是「人在做、天在看」,上天不會虧待善心!留家財萬貫給子孫,不如留子孫無量陰德!佛家講求因緣,因緣和合,行善積德才是真正改善命運的良策。下面這些最損陰德的事,奉勸不要去做!
  • 也許你該知道積陰德了!
    導讀所謂陰德,就是悄悄的行善積德而不為人所知道
  • 有四種方法,可積大陰德,提升福報、改變命運
    這裡介紹四種可積大陰德,提升福報、改變命運的方法。第一:懺悔、持誦經咒,可積累大功德。懺悔、持誦經咒是不花分文錢就能修福最佳方法,無論貧福均能為之。各種經咒,多數都有佛菩薩的誓願,持誦的人只要虔誠專心,久而久之,自能感應,佛菩薩自會依照他自己所立的誓願,來成就持誦人之所求。
  • 葉曼: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中年為明了生死而學佛,先後師侍南懷瑾先生、陳健民上師並在八十年代出席世界佛教大會時,與中國佛教協會原趙樸初會長相遇並成為好友。很多人都聽說以下這句話: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但是了解這句話意思的人不多。
  • 佛教:陰德深的人有4種面相,不用花錢就能美容,相貌秒殺整容臉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陰德,做好事善事不被人知道,就叫陰德。「陽德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陰德別人是偷不走的,除了自己享受福報外,陰德還可福澤子孫。所以做好事善事,不一定花錢。比如路上一輛共享單車歪倒在地,我們扶起來了,也是一件善事。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為,就會廣積陰德。
  • 積陰德給子孫,子孫後代一定好果報!
    《易經》上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一個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餘福,這個餘福能夠蔭庇子孫;如果造了很多惡事,那這個家族不可能長久,子孫必定遭殃。明朝有一位俞淨意公,他自小極為聰明,書讀得很好,可是屢次考取功名都失敗了。這位俞公是個讀書人,本應懂得行善積福的道理,但是他內心並不信因果,家中廚房魚蝦不斷,見到美貌女子就盯著人家猛看。
  • 有損陰德的6件事,儘量少做,看看你做過幾個?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到要積陰德,尤其是老一輩的人常用它來勸人行善,那究竟什麼是積陰德呢?陰德就是幫別人做了好事,卻不為人所知,是為別人好卻不掛在心上,生活中有不少事情是有損陰德的,看看你做過嗎?、陰德完全耗損,你的苦日子也就來了。
  • 符咒法術實戰教學(附:積陰德方便施食儀)
    符咒法術實戰教學(附:積陰德方便施食儀)優質課程·限時領取去年年底我們的法術班效果非常好,學員都能學會並且加以運用,所以此次決定開設第二期班,並且在一期內容基礎之上加了許多新內容,並且加以提升。>5 九尾狐仙供奉方位提升魅力法6 和合二仙催婚法7 查童子,扎替身,查童子職務廟所法8 神佛開光,點睛,淨神法9 查小兒孩童各項關口以及破解方法10 小孩保命,不身體不佳如何拜神做義父11 風水陣物應用,製作開光方法,以及民間法器制煉(扇子,桃木劍,泰山石,五帝錢,八卦鏡十二生肖等)12 陰陽師累積陰德大旺財運增加靈感法
  • 中國人常說積德要積陰德,那什麼是「陰德」?
    中國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這「陰功」指的就是「陰德的功勞」那麼我們嘗嘗掛在口頭的「陰德」到底是什麼呢?有了陰德,必定就有陽德,這是我們的陰陽文化,那麼陰德和陽德又有什麼不同呢?所謂「德」,就是「善」既然是善,就有真假的區別。也就是我們說的真善和偽善。也有大小的區別,所以我們有毋以善小而不為的警句。當然最高深的,最高境界的,是有陰陽的區別。何為陰,何為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