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一直倡導大眾要積德行善,因為諸法皆空、因果不空,種善因,才能得善果,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我們若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使自己的命運走向更好,就要多積德、廣結善緣。
佛門有語: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行善積德是培植福報、消除業障最殊勝的法門,那麼這個積德又分為陰德和陽德。許多人可能並不太清楚,想著我們做好事不就行了,怎麼還有這種區分呢?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什麼是陰德,如何積陰德?
我們做好事,因為發心不同,所作功德也會有區別。毋庸置疑,現在社會上許多人做好事是懷有功利心的,是有所求的,雖然也利益別人了,但同時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比如有些社團為了達到宣傳的效果,到敬老院關照孤寡老人,雖然也間接幫助老人、做了善事,但這種好事,自利大於他利,且又是拍照又是錄製視頻,功利性大於慈善性,這種做了好事要讓別人知道的行善叫做「積陽德」。
而積陰德與此相反。陰德是指做好事不留名,不被人知道,也不是為了自己,也指暗中做的好事。陰德是隱藏的德行,與陽德的公開行善是相反的。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積陰德的人做好事而不為人們所知,但是「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上天會加以賜福;積陽善的人,做好事被人們知道,會受到人們的稱讚而享有盛名。因此,想比陽善,陰德更具有無量功德福報。
我國傳統文化典籍《了凡四訓》雖然不是佛經,但它與佛教的思想是一致的。佛教裡講三世因果,因果通三世,莫疑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我們常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行善之人,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作惡之人,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做了好事,到處宣揚,刻意讓別人知道,並不是真善,而是偽善,有福德並無功德。而積陰德縱然面對得是他人的奚落、冷漠、歧視,也能做到心無掛礙。積陰德的人一片誠心助人,而不圖回報,是真正意義上的善良,這樣的陰德是為功德。福德與功德之間差個最難做到的大愛和如菩薩般的大慈大悲的發心。大部分人只能做到小善,大愛無私最難做到。
比如默默出資捐款搭橋、舍粥賑災,或是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以免他人滑倒等等。另外,社會上還有許多人在他人危難緊急的時候,不顧個人安危,救人於生死之間,救人之後不留名,悄悄隱退於人們的視線。這種善良就是真善,就是在積陰德。除了以上種種,我們每天給他人微笑,嘴上常言善語、吉祥話,令他人心生歡喜,這也是在積陰德。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在佛家看來,福報不是上天賜予的,而是自己努力積攢而來的。善人自有善報,吉人自有天相。與其費盡心思窺探風水之說,不如多多積累陰德,日行一善,用實際行動改造自己的命運。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