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活中積「陰德」的五件事,你能做到嗎?

2020-12-22 蓮荷居士

「立榮名,不若積陰德」,現實中行善的人不在少數,但多數人卻會在人群中張揚開來,以此顯揚自己樂善好施的名聲。可是,在佛家看來,唯有積累「陰德」,才能有功德。陰德也就是默默地修善業,無條件地幫助他人,既不是為了名聲,更不圖回報。有道是功不唐捐,真正積累陰德的人,表面上沒有佔到便宜,實際卻為將來種下了善因,成為修行的增上緣。生活當中,有五件積陰德的事,看看你能做到嗎?

第一,善待眾生。

在佛家看來,一切眾生,平等具有如來智慧德相,眾生皆是未來佛,佛不過是已成佛的過去人。善待眾生,就是恭敬未來佛,能夠平等無二對待眾生,就是在培養自己的「平等智」,更是在為自己積累陰德。不過,眾生各有因緣,勸導別人應當視眾生根機,當以何種方式得度之人,就要以哪種方式教化勸導他,這也是佛家的大智慧。

第二,勸人向善。

古人說 ,浪子回頭金不換。試想,假如有位為非作歹之人,在你的勸導之下棄惡從善,那麼此舉不光是維繫了惡人的善根慧命,更是為你積累了無量的陰德。要知道,眾生易度人難度,寧度眾生不度人。我們凡夫眾生,內心愚痴昏暗,常沉溺在自我世界中,別人的不管是好是壞,都不願去聽從。佛經中說,南閻浮提眾生,難調難伏。正因如此,能夠在生活常勸導別人向善,顯得格外難能可貴,所累積功德也更是無邊無量。

第三, 持戒修身。

佛陀即將入涅槃時,曾告誡佛子,佛在世時,佛子應當以佛為師;佛入滅之後,諸佛子應當以「戒」為師 。戒律是佛法的根基所在,一個人若不知持戒,縱使做再多功德,也只是與佛結下淺緣。相反,若能持戒修身,則如同身處佛世,隨佛修行。因為,戒律讓我們明辨是非,分清善惡,佛門最基本的「五戒」,即殺盜淫妄酒,又分別對應著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只有持戒律,才能真正的向善而行。

第四,廣種福田。

莊稼在農田中生長,同樣的道理,能「生長」出福報功德的地方,佛家稱它「福田」。我們有布施和行善的發心,倘若沒有福田耕種,功德也難以成就。從這個意義上說,耕種福田,培植陰德也需要莫大的機緣,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大肆宣揚。世間的福田,就是接受我們善行的人,父母是我們的敬田,師長是我們的恩田,而身處弱勢地位,比如孤寡老幼,則屬於悲田。常懷布施之心,廣種福田,自然福德綿長。

第五,助印經書。

從佛理來看,經律論三藏就是佛的法身所在,特別是末法時代,諸佛度化世人,正是依靠經文善書。能夠助印經書,無形中承擔起紹隆佛種,續佛慧命的職責,此舉乃是大菩薩行者的慈悲心腸,因而功德無邊無量。當然,助印經書要視自身情況而定,量力而行,佛法是心法,一切善行都是看「發心」。抱定一顆慈悲心,助印一部經,同百部是一樣的。因為,一個人的慈悲心是不能用慈悲心來衡量的。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很多人熱衷於問卜求籤,其實一切都敵不過抱著慈悲心,多做利益他人的善事,這就是在為自己種善因,積陰德。這五件積累「陰德」的事,你能做到幾件呢?願大眾法喜充滿,厚積陰德。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教:最積「陰德」的6件事,看看你做到了幾個?
    佛教裡常提到一個詞叫「陰德」,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有?與此相關的還有「陽德」,這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德行還要分「陰陽」?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其實所謂「陰陽」指的就是一個人行善或作惡是否為人所知。一個人做好事不留名,不圖回報,沒有任何功利心,這樣的人往往「陰德」比較厚重。
  •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
    佛教積陰德的好處,十件最積陰德的事,你有做過嗎。做好事就是行善,行善就有德,多做好事,就叫積德,積德越厚,人越有福,所謂厚德載物就是這個意思。但是積德很有講究。有陰德和陽德之分,俗話說: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
  • 這十件事,最積「陰德」,一定要多做!
    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要想積累陰德,惠及子孫,一定要多去做這十件事,並且要在做這些事情時,做到為善而人不知,這樣才能積累到陰德福報。古人常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這是在告訴我們,決定的我們禍福吉兇的全部因素,無非就是命和運。
  • 最積「陰德」的5件事,能做到2件以上,也要恭喜了!
    《了凡四訓》讀物裡就講到: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陰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別人不知道,就叫陰德,這樣得的福報才大。
  • 佛教:什麼是陰德?如何積陰德?
    佛教一直倡導大眾要積德行善,因為諸法皆空、因果不空,種善因,才能得善果,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我們若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使自己的命運走向更好,就要多積德、廣結善緣。佛門有語: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 廣積陰德
    一、何為陰德?經常有很多信眾會問什麼是陰德,積陰德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佛教:佛說,陰德對一個人很重要,這樣積陰德,才會有大福報!
    佛教:佛說,陰德對一個人很重要,這樣積陰德,才會有大福報!什麼是陰德?陰德就是一個人暗中做好事,不告訴別人。而陽德卻恰恰相反,做了一點點好事,就喜歡到底虛揚,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得知道。佛教認為,陰德是使命運向好裡發展,最重要的動力。我們的古人就非常重視陰德,並認為應該要多積陰德,才能有福報。如果你有錢了,與其浪費奢侈,還不如偷偷資助幾個貧困兒童;遇到了需要攙扶過馬路的老奶奶,善意的一個舉動,就是在積陰德;在公交車上,給有需要的人讓座,這也是在積陰德。遇到了迷路的孩子,如果可以,送到派出所,或者是給他的父母打電話,這就是在積陰德。
  • 陰德厚重的人有這五大特徵,你身上有嗎?
    陰德厚重的人有這五大特徵,你身上有嗎?又見某些家庭中後輩出了賢人,本是平民百姓,生於普通家庭,後代卻有出息,做了大官,做了很多有益於人民的事情,人們紛紛誇讚這個家庭中的祖先積了陰德。所以子孫後代才有福報。那麼,「陰德」究竟是什麼?如何才能積累陰德,福佑子孫呢?從「陰」字上來看,我們不難理解,所謂的「陰德」就是陰性、隱藏的,不為人所知的德行。也就是做了積德的事情,不向外宣揚。
  • 佛教:這三件最損陰德的事,快看你做過嗎
    《了凡四訓》中有言: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這句話也就是說,一個做了「陽善」的人,享受的是世人的讚譽和眼前的福報;但是如果一個人積了「陰德」,那可謂是功德無量,不僅上天會眷顧,來生也會享福。那麼何為「陰德」?凡為善而人知之者,即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者,即為陰德。
  • 最積「陰德」的四件事,福報深厚的人都在做
    古語云:「有陰德者,必有陽報。」老人們常說在生活中要多積陰德,那麼到底什麼是陰德呢?陰德就是在暗中做有益於他人的好事,也叫做陰功。做好事不被人發現,悄無聲息的才叫做陰德,而大張旗鼓的行善積德,就叫做陽德。陽德是有漏之德,一個人大肆宣揚自己的行善積德事跡,因為大肆宣揚獲得了巨大的榮譽和名氣,積累的功德因此也就消耗掉了。
  •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原文解讀
    」,而關於這句話不同人士,以及各位專家也有著不同的解讀,那麼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原文解讀是怎麼樣的呢?中年為明了生死而學佛,先後師侍南懷瑾先生、陳健民上師並在八十年代出席世界佛教大會時,與中國佛教協會原趙樸初會長相遇並成為好友。  很多人都聽說以下這句話: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但是了解這句話意思的人不多。從易經的角度看,它相當明確地指出了一個人的命運是由什麼力量決定的,反過來說,理解了這句話,也就掌握了改變命運的鑰匙。
  • 有損陰德的6件事,儘量少做,看看你做過幾個?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到要積陰德,尤其是老一輩的人常用它來勸人行善,那究竟什麼是積陰德呢?陰德就是幫別人做了好事,卻不為人所知,是為別人好卻不掛在心上,生活中有不少事情是有損陰德的,看看你做過嗎?一、以惡先行
  • 佛教:這5件事最損陰德,切記萬萬不能做!
    所以耗損陰德福報之事,切記不能去做,這五件事最損陰德,你做過嗎?一、不孝父母。經雲「善之極莫大於孝,惡之極不孝也。」孝養父母,乃是為人子女本具的技能,因此行持孝道,乃是天經地義之事。在佛教《四十二章經》中雲「凡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二親最上之神也 。」或是《大集經》中雲「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當下末法時期,佛法本就難聞,如有機緣聞其佛法,我們亦需懂得去珍惜去學修。如若遇不到,那麼能夠做到孝養父母,常行善舉,亦能積累陰德福報。
  • 佛教:陰德深的人有4種面相,不用花錢就能美容,相貌秒殺整容臉
    佛教:陰德深的人有幾種面相,不用花錢就能美容,相貌秒殺整容臉。通過一個人的相貌,就可看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畢竟「相由心生」,內心怎麼想的,往往會表現在面部。首先說一下什麼是陰德,做好事善事不被人知道,就叫陰德。「陽德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陰德別人是偷不走的,除了自己享受福報外,陰德還可福澤子孫。所以做好事善事,不一定花錢。比如路上一輛共享單車歪倒在地,我們扶起來了,也是一件善事。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為,就會廣積陰德。
  • 陰德厚重的人,往往會有這五大特徵,你身上有嗎?
    又見某些家庭中,後輩出了賢人,本是平民百姓,生於普通家庭,後代卻有出息,做了大官,做了很多有益於人民的事情,人們紛紛誇讚這個家庭中的祖先積了陰德。所以子孫後代才有福報。這些「陰德」厚重的人,往往會表現出與「常人」不一樣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特點,正是由於這些特徵,才使得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後代都能福祿綿長。
  • 葉曼: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幼承庭訓,六歲以左傳開蒙,1935年被時任北大文學院院長胡適之先生特別錄取,就讀北大法學院經濟系。中年為明了生死而學佛,先後師侍南懷瑾先生、陳健民上師並在八十年代出席世界佛教大會時,與中國佛教協會原趙樸初會長相遇並成為好友。
  • 佛教:陰德深的人,有4種相貌,純天然相貌遠勝美容和整容臉
    人生最可貴的一件事就是「結緣」,為了我們自己的生活愉悅,也為了大家的生命快樂,廣結善緣實在重要。那麼,怎麼樣才能廣結善緣呢?過去,有的人在路上點一盞路燈跟行人結緣,有人做個茶亭施茶與人結緣,有人造一座橋梁銜接兩岸與人結緣,有人挖一口水井供養大眾結緣,有人送一個時鐘跟你結時間緣,這些都是很可貴的善緣。這種人也是廣做善事的人,因為只有積累陰德,才會有慈眉善目的相貌。
  • 「經常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積陰德的十種善事,看你做過幾種?
    積德一定要多積陰德,行善一定要不求回報,佛家認為,這十種善事最積陰德,看看你做過幾種?◆第一、廣結善緣。「緣」是關係的意思。建立關係稱為結緣,彼此曾有交涉的關係稱為有緣,自利利他的關係稱為善緣,不涉私慾的關係稱為淨緣;造成眾多的善緣與淨緣,稱為廣結善緣。
  • 陰德厚重的人,有3種特徵,看看包括你嗎?
    導讀:立榮名,不如種陰德。正所謂,陽德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都希望自己能健康長壽,兒女成才,事業發達,不愁吃穿,這些都是一個人的「福報」。人活一世,沒有不想享福的,然而福報不是憑空就有的,是自己修來的。宇宙間是有規律的,人的善惡因果也有規律可循,也許短期來講,看不到善人有好報,但是把時間距離拉長,你就會發現,因果是不虛的,有個詞叫「因果異時」。福報都是自己積德修來的,但靠求神拜佛是沒用的,修福積攢最快的當屬積陰德了,陰德就是不是為了求福而行善,也不被人所知。陰德厚重之人,都是有大福報的,從以下3個特徵中,就能看出什麼樣的人陰德厚重,看看包括你嗎?
  • 古人講積德,積陰德,那麼陰德和陽德有什麼區別呢?
    什麼叫做陰德和陽德?從小一直聽老人講:要積陰德,不給自己也可以給子孫。多年後才明白老人所說的話很有道理!那麼什麼是陰德呢?陽德報得快,做了好事,讓別人知道了,別人稱讚你,宣揚你,給你些物質回報或者表揚表揚,回報了就沒有了。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陰德福報大,積得久。不要怕德積不住,你的德積在那裡永遠是你的,別人偷不去、搶不走,自修自報,因為那是一種能量。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無時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