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豐碑 砥礪前行的精神力量

2020-12-10 閃電新聞

同自然災害抗爭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恆課題。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次高、造成損失重。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在抗震救災中,中國人民以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團結一致的強大力量、可歌可泣的偉大壯舉,鑄就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

1.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是中華民族和衷共濟、團結奮鬥精神的生動體現。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兄弟同心,其利斷金」「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同甘共苦、生死與共,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偉大團結精神的生動寫照。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從改造自然的實踐鬥爭中深刻認識到,在自然面前,尤其是特大自然災害面前,多麼強大的個體力量都顯得微弱渺小。只有每個個體團結起來,才能匯聚和激發起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磅礴偉力。因此,「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大團結精神,既是一種寶貴的民族品格,也是一種戰天鬥地的生存智慧,更是一種凝心聚力的強大力量。它支撐中華民族走過幾千年風雨磨難,激勵中國人民攜手戰勝巨大災難、共建美好家園。在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中,從城市到鄉村、從部隊到廠礦、從機關到基層、從街道到學校,舉國上下患難與共,前方後方同心協力,海內海外和衷共濟……團結勇敢的中國人民在災難的廢墟之上,用感天動地的人間大愛,凝聚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鋼鐵力量,譜寫了一曲「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團結之歌。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是集體主義價值原則的充分展現。災難是人心人性的「透視鏡」,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所遵循價值原則的「試金石」。團結就是力量。災難來臨的生死關頭,自私還是互助,逃跑還是逆行,冷漠還是熱血,這一道道選擇題的答案,歸根結底,取決於個體與集體利益孰先孰後、孰輕孰重的價值排序。中國人民在抗震救災中湧現的無數感人事例,向世界充分展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蘊含的集體主義價值原則。將生的希望留給學生的老師,為搶救遇險同胞而敢於犧牲的將士,親人遇難仍強忍悲痛、堅守救災一線的黨員幹部,為災區捐款捐物、傾力奉獻的各界人士……正是有國才有家的群體意識,集體利益高於個體利益的價值共識,讓中國人民將「萬眾」凝成「一心」,用「眾志」鑄就「鋼鐵長城」。

「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制度優勢的有力彰顯。災難是一場大考,不同的國家會交出截然不同的答卷,是一盤散沙還是全國一盤棋,是孤軍奮戰還是八方來援,不同國家制度體系和治理體系的差別,決定了一個國家能否在最短時間內迅速動員、組織和匯聚各方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面對特大災難,在抗震救災鬥爭中,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是中國人民能夠團結起來、共抗震災的關鍵因素。震災發生後,黨和國家統籌各方,運籌帷幄;人民軍隊堅決聽黨指揮,冒死空降災區;醫護工作者一聲令下、第一時間奔赴災區;新聞工作者挺進第一現場,黨員幹部衝在災情最重第一線,志願者天南地北奔赴災區,社會各界爭先恐後捐款捐物、無償獻血;交通、氣象、供水、供電、供氣等後方各戰線堅守崗位、並肩作戰……這些緊張有序、步調一致的行動背後,有著強大的國家制度支撐。從調集人員到支援物資,從收治傷員到安置移民,從建造臨時和過渡住所到19個省市對口支援災後重建,無一不體現了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2.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民族品格

在同特大地震災害的鬥爭中,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不畏艱險、百折不撓,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敢於勝利的民族品格。

不畏艱險、百折不撓是中華民族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精神基因的體現。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布滿荊棘苦難,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正是支撐我們歷經苦難、創造輝煌的不竭力量。《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種自強奮鬥精神經過漫長歷史的反覆檢驗和深厚積澱,成為滲透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傳統。當困難和挑戰來臨時,中國人民選擇「不怨天,不尤人」,堅信「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多難興邦」,更是中國人民辯證看待、勇敢對待苦難的生動寫照。正是憑著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傳承,中國人民面對憂患和災難不悲觀、不氣餒,用「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自古男兒當自強」來自勵自勉,從而成就了無數戰天鬥地、人定勝天的人間奇蹟。

不畏艱險、百折不撓是中國人民戰勝磨難、創造奇蹟的強大精神武器。汶川地震對中國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毀壞和傷害超乎想像,災難以極其慘烈的方式挑戰著人們的體力極限、精神極限和生存極限。在地震的廢墟前,中國人民以超人的頑強意志,創造了無數可歌可泣的生命奇蹟。一名被壓在廢墟裡的女孩子在手腳受傷的情況下,一遍遍地哼著樂曲,靠著頑強的「鋼琴夢想」激勵自己不要入睡,最終戰勝了死神。在地震中,吃蚯蚓、嚼青草、喝雨水……無數平凡的中國人用他們的堅強和勇敢,譜寫了一曲生生不息的偉大生命讚歌。

不畏艱險、百折不撓是中國人民勇敢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支柱。一個偉大的民族之所以偉大,在於她擁有一種歷經磨難而信念愈堅、飽嘗艱辛而鬥志更強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偉大民族精神。強震襲來,地動山搖、天崩地裂,天府樂土頓成廢墟焦土。同胞罹難,家庭破碎;房屋倒塌,家園被毀;生態毀壞,生產受損;崩塌、滑坡不斷,泥石流、堰塞湖危若累卵。面對滿目瘡痍的山河家園,中國人民用大愛託起生的希望,用大勇鼓起重建家園的信心。泰山壓頂不彎腰,生死較量不戰慄,千難萬險不放棄,哪裡災情危急就向哪裡衝鋒,哪裡有生死考驗就向哪裡挺進,哪裡有受災群眾就向哪裡集結,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中國人民用鐵一般的肩膀、鋼一般的意志築起戰勝災難、戰勝死神的鋼鐵長城。救災難,災後重建同樣難。汶川地震災區,大多處於交通不便的山區,災後重建困難重重。但是,在重建家園的戰場上,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強大精神力量,再次讓中國人民創造了奇蹟。短短幾年時間,曾經山河破碎的悲傷之地浴火重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3.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時代精神

同特大地震災害的艱苦搏鬥,既需要自覺發揚人文精神的主體力量,也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在抗震救災鬥爭的實踐中,中國人民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科學,關愛生命的人文精神與崇尚理性的科學精神交相輝映,極大增強了取得抗擊災難的信心和底氣,也為抗震救災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以人為本,就是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文精神匯聚全民族的力量。抗震救災是一場與死神較量的生死大營救。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我們和時間賽跑、同死神抗爭,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初心,也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中國珍愛生命、人民至上的價值準則。災情發生以來,黨和國家組織動員各方力量,始終堅持把搶救人的生命擺在第一位,開展了我國歷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動員範圍最廣、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災鬥爭,最大限度地挽救受災群眾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災害造成的損失,84017名群眾從廢墟中被搶救出來,149萬名被困群眾得到解救,430多萬名傷病員得到及時救治,1萬多名重傷員被快速轉送全國20個省區市375家醫院,1510萬名緊急轉移安置的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881萬名災區困難群眾得到救助。這一系列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從死神手中搶回的寶貴生命,是一個個在大災中感受大愛的溫暖心靈,更是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為民、情系蒼生的政治宣言和價值追求。強震發生之後,全國人民心繫災區人民,為每一個獲救的同胞歡呼雀躍,為每一位遇難的同胞流淚哭泣,「汶川不哭,四川加油」的吶喊響徹大江南北,傳遞著每一個中國人對同胞的牽掛和祝福,體現出中國人民對生命的關懷和尊重。

尊重科學,就是弘揚相信科學、崇尚理性、勇於創新的時代精神,讓科學為人類搏擊災難提供力量。在特大災害面前,人類該如何應對和抗衡自然的「暴虐」?在抗震救災鬥爭中,中國人民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對待災難,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力量最大限度降低損失,最快速度實現災後重建。黨和國家科學調度、全面統籌各方力量,人民子弟兵以高超技術克服空中和複雜地形挑戰,醫護人員以精湛醫術全力救治,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救援人員充分運用現代救援技術和工具,全力搶修基礎設施,及時處理和化解堰塞湖等次生災害,切實做好餘震監測、氣象服務、科技支撐等後勤保障,及時準確公布災情,消除謠言和恐慌。在災後重建中,注重科學評估規劃,組織實施對口支援,確保災後重建依法有序,高效運行。無論是及時救援還是災後重建,黨領導全國人民充分發揮科技的重要作用,彰顯了中國人民始終與時代發展同步伐、不斷進取、勇於創新的時代精神。

新時代的長徵路上,依然可能布滿風險考驗。只要我們始終堅守和自覺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就一定能攜手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作者:馮秀軍,系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相關焦點

  • 中產階級的不朽豐碑
    中產階級是排除那20%-10%人的必經過程,中產階級有著與生俱來的天然力量,樹立了社會穩定的一座不朽豐碑。通過這段時間的靜修,你是否思考這種憂慮的感覺是從什麼時候產生的,大體是你走向社會,面對生活開始的時候,「中產階級」的思想也開始萌芽。
  • 砥礪前行 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
    砥礪前行 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自此,中華民族開啟了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讓我們翻開歷史的書卷 ,銘記這段不可忘卻的過去。
  • ...崑曲,馬勒,上海,長徵,瀘定橋,豐碑,交響樂,演出,-上海頻道-東方網
    圖片說明:《長徵:不朽的豐碑》彩排現場  >>>專題:第十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10月21日報導:今年10月22日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紀念日。第十八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推出「愛我中華,砥礪前行」——紀念長徵勝利80周年系列演出,通過不同表演形式塑造不同藝術形象,謳歌長徵途中紅軍戰士頑強不屈的革命精神。  今明兩天,原創崑曲史詩《飛奪瀘定橋》和《長徵組歌》將分別在東方藝術中心、上海城市草坪音樂廣場上演。此前大型交響劇詩《長徵:不朽的豐碑》和《長徵路上民歌行》兩場音樂會的成功演出收穫滿堂彩,令不少觀眾對此充滿期待。
  • 【明德惟馨 厚德流光】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砥礪前行……
    【明德惟馨 厚德流光】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砥礪前行…… 2020-09-25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朽的精神,必將成為大山裡的一座無字豐碑
    陳瑞宏老師晚年照片陳瑞宏老師走了,走完了八十六個不平凡的春秋,坎坷的人生,沒留下耀眼的光環,卻給大山裡留下了一座無字的豐碑那時我剛從教,能進入這樣一個群體錘鍊,算是三生有幸,身邊的同事們的工作態度,敬業愛業和默默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激勵和感染著我。我很快融入其中,幹勁十足,不叫苦,不覺累,拼命地吸收著老師們的教學經驗和成長所需的營養。多年以後,回憶起這段工作經歷總是餘味無窮,充滿自豪。那個年代,教育生態沒被汙染,真是一片淨土,人們的思想,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那麼的清純。
  • 在弘揚西遷精神中砥礪初心使命
    原標題:在弘揚西遷精神中砥礪初心使命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西安交通大學15位老教授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向當年交大西遷老同志們表示敬意和祝福,希望西安交大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到「西安交大西遷的老教授」,指出「他們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
  • 山西錫崖溝30年修路精神成為一座不朽的豐碑
    這是錫崖溝人寒來暑往三十年,浴血奮鬥開鑿出來的生命之路;這是錫崖溝人不畏艱險,戰天鬥地拼闖出來的英雄之路;更是三代共產黨人為擺脫貧困,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前赴後繼,用血肉之軀對抗巍峨山嶽,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百折不撓,勇於奉獻」的錫崖溝精神,創造出的一個舉世聞名的人間奇蹟。在南太行之巔立下了不朽的豐碑!
  • 毛澤東:立起「三不朽」的世界豐碑
    原標題:毛澤東:立起「三不朽」的世界豐碑 專家簡介:曹應旺,《陳雲傳》《周恩來經濟文選》《周恩來大辭典》副主編,參加撰寫《鄧小平傳》;個人主要著作有《抗戰時期的毛澤東》《周恩來與治水》《中國的總管家周恩來》《開國財頭陳雲》《鄧小平的智慧》;發表研究論文200多篇。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發揚鐵兵精神 傳承不朽力量
    鐵道兵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歷經戰爭的洗禮,於艱苦卓絕的鬥爭環境中,為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立下了卓越功勳,靠著堅定的革命理想和嚴明的軍隊紀律鑄造了不朽的「鐵道兵精神」。2020年以來,中鐵地產河北興鐵公司以堅定鐵的信念,錘鍊鐵的意志,凝聚鐵的團結,嚴明鐵的紀律為工作主線,大力弘揚艱苦奮鬥,志在四方的鐵道兵精神,助推企業生產經營工作邁上新臺階。
  • 葫蘆島建昌公安:秣馬厲兵,砥礪前行
    葫蘆島建昌縣公安局廣大民警表示,要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訓詞精神,真正將精神實質融入血脈、植入靈魂,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著力鍛造「四個鐵一般」的過硬公安鐵軍,堅決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職責使命。
  • 「地評線」京彩好評:在《感動中國》的「遠近高低」中汲取前行力量
    兩個團體和九名個人,用「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軌跡和人生書寫了同樣美麗的「感動中國」畫卷,詮釋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團結向上的精神力量,他們用青春和生命感動中國、用逆行和堅守感動我們,他們是我們心中的光明,是時代不朽的豐碑。「遠」——志存高遠,把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化作春風溫暖中國大地。
  • 【地評線】京彩好評:以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砥礪民族復興力量
    今天,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經濟全球化受到的空前挑戰,面對世界上一些國家的霸凌行徑,面對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難啃的骨頭、難涉的險灘、難爬的高山,同樣需要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之鈣來滋養。深切緬懷志願軍「回家」的英靈,不僅是為即將到來的烈士紀念日、國慶節預熱,更是為激發和弘揚攻堅克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燃燈。
  • 登高望遠 砥礪前行
    工 作 簡 報 2020年第3期 自治區級張韋剛初中英語教學 能手培養工作室 2020年8月12日 登高望遠 砥礪前行 ——記參加第二屆中原名師發展論壇暨首屆豫哈教育家培育峰會 上午聆聽了清華大學石中英教授的報告《教師的同情心及其培養》,以及13位名校長和名師的發言,真正是一次精神大餐,不但高端大氣,而且接地氣,為我們帶來了一場教育盛宴,獲益匪淺。
  • 偉大時代鑄就不朽豐碑——「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年啟示錄
    偉大時代鑄就不朽豐碑——「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年啟示錄 四月二十二日,鳥瞰北川新縣城。  從災難走向新生、從恢復重建走向發展振興,圓夢之路,是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的生動演繹。歷經災難洗禮的災區人民更加懂得: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戰勝前行中的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傳承抗戰精神 凝聚前行力量
    林西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魏巍說:革命先烈的那種大無畏的精神我認為也應該體現我們檢察人的擔當精神,牢記使命。向革命先烈一樣,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貢獻我們自己的檢察力量。戰爭遠去,英雄不朽;硝煙散盡,精神長存!我市各地黨員幹部群眾表示,要牢記歷史,肩負使命,履職敬業,在服務群眾工作崗位上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江北夏令營,少年砥礪前行
    夏天,十裡風光,百般明媚千裡江山,萬般磅礴如此佳季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燦爛如花然少年長成,路漫漫其修遠兮,需得上下而求索正當時,一場夏令營,助少年砥礪前行1 探尋真摯情感,點燃內心激情探索孝義之心世間情為貴,也只有真心熱情才能讓人勇往直前,砥礪前行
  • 致敬青春、不負韶華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致敬青春、不負韶華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100年前的今天   「五四運動」爆發   百年間   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五四」精神薪火相傳
  • 銘記黨恩跟黨走砥礪前行做表率
    原標題:銘記黨恩跟黨走砥礪前行做表率原標題:銘記黨恩跟黨走砥礪前行做表率●哈巴河縣紀委監察局信訪室主任哈爾恆別克·恩特馬克我父親是一名受黨培養教育多年的哈薩克族幹部,我的個人成長經歷就是各民族共同生產生活、團結進步的縮影。
  • 傳承黃大年精神,砥礪奮進新時代
    傳承黃大年精神,砥礪奮進新時代吉林大學舉行「地質宮•不滅的燈光」黃大年精神傳承座談會 發布日期
  • 雲師大商學院開展「四史」 學習教育 激勵青年學子以史為鑑 砥礪前行
    原書記以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願服務隊青年師生黨員的回信作開場,從「四史」的內在邏輯關係、汲取「四史」中的精神力量和精神特質以及如何學習「四史」三個方面對學習「四史」進行輔導,他希望廣大青年學子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