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二十五)

2020-08-26 孔祥安說

還記得在以前的文章中我提到的那個2015年的女孩嗎?皮膚黑黑,個頭小小,內向。她的媽媽經常因為考不好而揍她。和這個女孩同班,還有一個女生,上課聽講很認真,記筆記很全面,筆記也整理的很好,作業也獨立完成,但是就好像在學習上沒有「開竅一樣」,做題很死板,題目稍微變化一下就不會了。可能很多朋友會說,「這是不是就是有些文章裡面提到的叫『假努力』,假裝很勤奮的學習。」其實,據我當時的觀察(我是任課老師),她也不是假努力,她是真的很用功,但就是事倍功半,因為她缺少一個很重要的學習組成部分——學習方法。

我們經常稱讚一個學習上能力突出的孩子,會怎樣稱讚?「嗯嗯,這個孩子學的快,會的多……」

「學的快」,是說這個孩子在學習上花的時間少;「會的多」,是說這個孩子學習的效果很好;綜合起來說,就是花最少的學習時間,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這是任何一個自主自動自發學習的孩子都想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個學習者的最終夢想,而這,也就突出了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每年的高考季結束之後,總會有記者去採訪今年某某地區的高考狀元誰誰誰,中考狀元誰誰誰。而,記者採訪的時候,這些狀元們99%都會有一個標準答案,叫做「我從來都沒有上過補習班。」真沒上過,假沒上過?誰也不知道。反正如果採訪我,我也不會說我上過補習班的。為什麼?因為如果我承認上過補習班,不就意味著我能力不足以支撐為一個真正的學霸嗎?

但是,真?假?這個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為什麼很多孩子上過補習班,但是成績一如既往的邋遢?!這其實就牽扯兩個問題,而這兩個問題實際上都與學習方法有關:其一,什麼樣的孩子上補習班有效果?其二,為什麼有些孩子上了補習班還是沒多大的作用。

首先,什麼樣的孩子上補習班有效果,或者你的孩子適不適合上補習班,為什麼說和學習方法有關呢?

因為上不上補習班的前提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孩子考完試之後的卷面分析,卷面分析的結果決定了這個孩子適不適合去上補習班?上怎樣的補習班?而卷面分析就是學習的一種方法。

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每逢期中、期末大考之後,只有家長知道,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孩子考試成績不錯,樂樂呵呵的過一個假期;有的孩子考試成績不太好,有可能拿著成績一回家就是一頓男女混合雙打。我們在《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的全系列文章中一直在強調:考試,只能代表一件事情,就是「查缺補漏」。看看孩子前兩個月或者前四個月什麼內容掌握了?什麼內容學得模稜兩可,什麼內容完全沒有學會。打罵孩子對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並沒有家長想像的那麼有效。

舉例來說,你和你老公吵架,在吵架的過程中,情緒會很激烈。在情緒激烈的過程中,你會聽他跟你講道理嗎?你會注重道理嗎?不會。我們注重的就是在那個當下趕緊把我們的情緒發洩出去,至於對方講了什麼,說了什麼,道理是什麼,誰對,誰錯,誰該做什麼,我們根本就不在乎。

同理,當孩子把不太好看的考試成績拿來給家長籤字的時候,家長的情緒會迅速的被考試成績帶動起來。不管是難過也好,悲傷也好,無奈也好,憤怒也好,被帶動起來的情緒都會被家長不自覺地傾瀉出去。注意,情緒是會傳染的。當家長把情緒宣洩給孩子了之後,孩子受到家長情緒的感染,他的情緒也會被帶動起來。在這個當下,事件的兩位當事人——父母和孩子都在情緒中。跟剛剛夫妻吵架的情況一樣,同在情緒中的兩個人是無法溝通,也無法去說服對方的。所以,一邊是父母在宣洩情緒,一邊是孩子被帶動情緒,你說了什麼,孩子的心是封閉的,根本沒有聽進去

之後呢,家長通過宣洩的方式把情緒疏導出去了,家長的情緒慢慢平和了,但是孩子的情緒呢?因為家長調動的原因,孩子的情緒在不斷地上升,當家長情緒平和的這一剎那,孩子的情緒到達了頂峰。然後,家長開始平和的說,「來,我們看看你還有什麼地方不會,有哪些地方需要學習和改進。」

因為家長的情緒平和了,孩子的情緒開始慢慢從頂峰下降,等這邊家長把卷子中的錯題輔導完,那邊孩子的情緒剛剛平復下來,結果——在情緒中的孩子,道理,道理沒聽到,錯題,錯題也沒學會,然後家長說,「去,回你房間去,好好學習!」前前後後總共折騰了一個多小時,結果對於教育孩子這件事,啥事也沒幹,啥作用也沒起,孩子就回房又開始延續以前的狀態學習了。

得不償失。

那麼,如果我們拿到孩子不太好看的考試成績應該怎麼做呢?

第一,管理你的情緒,控制它,管理它,不要讓它來控制你。我們得知道,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和孩子掌握知識的牢靠程度成正比的,孩子掌握的知識越多、越好、越熟練、越牢靠,孩子的考試成績就會越好。所謂「熟能生巧、水到渠成」就是這個意思。所以,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不是因為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好而去對孩子發洩情緒,而是應該遵循考試的正常邏輯,來給孩子查缺補漏。

第二,知道了查缺補漏的目的,我們就需要幫助孩子進行整個卷面的卷面分析。我們可以把卷面簡單地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完全不會的題目。就是孩子一點解題思路、解題想法都沒有的題目,完全不知道該從哪裡入手去破題的題目。找到這樣的題目,標註出題號,核算出因為這種類型題目而丟失的總分;第二部分,模稜兩可的題目。什麼意思?就是孩子覺得好像會做,但是又不太會做的題目。比方:ABCD四個選項裡面,明確的知道A和C是錯誤的,但是B和D到底哪個對,哪個錯還是不太會選。像這樣的題目,標註出題號,核算出總分;第三部分,粗心的題目。會做,但是因為粗心做錯的題目,標出題號,核算出總分。

當我們拿到這三個總分,我們就可以分析出孩子應不應該參加補習班,或者進行怎樣的補習了。

比方說,如果完全不會的題目的總分遠遠高於模稜兩可題目的總分和粗心題目的總分。那麼,像這樣的孩子,前一段時間完全沒有在學習的狀態,基礎沒有打牢,所以更適合一對一的家教,著重幫助孩子彌補以前該學科的知識點漏洞。

如果,模稜兩可的題目的總分遠遠高於完全不會的題目的總分和粗心題目的總分。那麼,像這樣的孩子基本屬於三種情況:1. 習題量不夠;2. 解決的錯題量過少;3. 知識點沒有架構成知識體系。無論是三種情況中的哪一種,都可以考慮給孩子報一個正規的補習班幫助他。

補習班是做什麼的?很多家長忙著給孩子報補習班,但其實補習班真正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給學生以什麼樣的幫助,家長壓根就不了解。很多時候是看著別人報了班,「哇,有效哎,我也報!」結果,自己家的孩子報了班,啥用沒起,啥問題沒解決。

補習班跟學校教育有區別嗎?有,最關鍵的是側重點不一樣。

學校教育的側重點是「知識點的普及」。舉個例子,就像在學習的海洋中撈珍珠。每一個知識點就像知識海洋中海底的珍珠,學校的教育就是教會孩子們潛入海底,去把知識的珍珠撈起來,裝到自己的兜兜裡,把每一個知識點學會。

補習班呢?側重點在於「把知識點架構成知識體系」。所以,想要孩子在補習班補習有效果,前提是孩子的兜兜裡得有珍珠。如果一個孩子本身的知識點掌握的不好,那麼他上補習班也沒有多大的作用,反而找一個有經驗(中考或高考經驗)的老師進行一對一的複習知識點的補習對孩子的幫助更大。

一個知識點從學習到應用基本分成四個階段:知識點的信息接入→知識點的架構→知識點的拓展→知識點的應用。其實,本來學校的教育是應該涵蓋這四個階段的,但是,當過教師的朋友都知道,教師這個職業實際上要比很多朋友想像中忙碌很多,除了常規的備課、代課、批改作業之外,還要學習、開會、評職稱、優質課、各種各樣的總結,應付上級機關的監督和檢查等等。並且,即便僅僅是教學,每天40到45分鐘的課程,主課一周四到五節課,堪堪能把知識點講完,讓孩子們學會,時間就已經很緊張了,所以根本沒有時間給孩子們去架構知識點。而一個知識點要想熟練的應用,架構和拓展是必不可少的步驟。

所以,現在明白為什麼很多學霸說他們根本沒有上過補習班了吧?因為,如果一個孩子能夠自己架構和拓展知識點,把一個一個的象徵知識點的珍珠穿成線,做成珍珠項鍊,或者織成片,織成珍珠衫,形成知識網絡,那麼他真的不用去補習班,因為他自己就把補習班的工作做完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孩子,即使他上了補習班,但是他仍然學不會知識點的架構和拓展,或者,這個補習班僅僅是做大量練習,而不去指導孩子架構和拓展知識點,那麼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幫助依然不大。

因為學習的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學習知識點或者是會做題,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們學會如何去學習,掌握自有的學習方法和具備學習的能力。學習是終身的事情,它不是在學校裡的時候是學習,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的時候是學習,而是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人生的每一個時間節點中。

生命不熄,學習不止。

如何架構和拓展知識點,其實就屬於如何學會學習的一個方面,屬於學習方法的一種。很多孩子不會,就像咱們文章開頭聊到的那個女孩,她不會架構和拓展知識點,所以她的學習就是事倍而功半的。

那麼,如果粗心題目的總分遠遠高於其他兩項呢?家長首重應該解決孩子粗心的問題。

學習是需要方法的,遺憾的是幾乎沒有學校有時間和精力教孩子如何學習,其實也很少會有老師去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而實質上,學習是一系列的行為。不同學生身上會體現出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法。有的方法是刻苦、努力、勤奮,依靠重複練習,強化機械記憶,從而取得一定的成績。這些成績是基於個人強大的毅力和大量的時間積累而得到的,耗時很長,成效緩慢,因為大家這樣學習,依靠的是記憶一些僵硬的、孤立的信息點。而那些掌握了學習方法的學生能建立一套關聯延續的、有網狀結構支撐的理解型記憶系統,能讓學習的時間更少,卻能取得更顯著的學習成效。

我是麒麟爸爸,曾經在一線教書十餘年,現在側重於精研未成年孩子心理因素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係。今天到這裡,我們歷時近30天,幾乎每天更新一篇的有關「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的主要內容就講完了。下一期是我們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有關「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的小結篇,歡迎朋友們繼續關注我們,謝謝大家!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讚、轉發或者收藏,關注亦無不可,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二十三)
    所以,不是所有的孩子我都能幫助的,我也幫助不了所有的孩子,這與什麼有關?與我們在《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十八)》的文章中提到的,父母所佩戴的「有色眼鏡」有關,父母的「有色眼鏡」又與父母的認知有關,所以,局限於父母的認知,我不得不詢問每一個到我面前的來訪者,「你相信我嗎?」
  • 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二十四)
    承接上一期,我們聊了有關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提高孩子學習體系的建設比提高學習成績目標更重要。為什麼?因為,很多時候,我們作為家長,面對孩子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焦慮、無助、擔憂,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過分關注於解決問題這個目標,而忽略了「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這個完整體系的建設。
  • 《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知識體系結構圖
    我是麒麟爸爸,曾經在一線教書十餘年,現在側重於精研未成年孩子心理因素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係。今天到這裡,我們歷時近30天,幾乎每天更新一篇的有關「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的內容就全部講完了。
  • 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二十)
    ,才能夠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十七)》開始,就進入到了如何架構孩子與內在自我的連結的部分。在《(十七)》中,我們和大家聊了聊「什麼是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十八)》中,我們引用李松蔚老師的文章,引入了一個新的概念——「每一個人,每一對父母,因為自己的認知、成長經歷,都會存在這樣的慣性思維,我們叫『有色眼鏡』。
  • 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自動自發的去學習?(二十一)
    這個女孩有一個特別典型的現象,平時學習很努力,而且成績也還不錯,每次在補習班裡數學的測試成績基本都是百分制的85分左右,可以判做「優秀」。但是,每次學校的考試,這個女孩就是考不及格,離及格線也不遠,大概每次都是五十七八分(百分制),但就是及格不了。後來,她的媽媽給我電話,說,孔老師,我的孩子已經來你這裡補習很久了,為什麼她的數學成績總也上不去呢?
  • 5技巧讓孩子自動自發收玩具
    孩子玩玩具老是不專心,是注意力不足嗎?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自動自發收玩具?孩子總喜歡搶別人的玩具,該怎麼辦?寶貝遊戲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壞習慣。想讓孩子改變行為、學會正確做法,專家教你這樣做。
  • 家長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培養孩子的興趣呢?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手爸媽開始意識到早教的重要性,所以,他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早教工具,來開發孩子的潛力,又或者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並以此來提升孩子的學習力。興趣對於孩子來說,確實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家長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培養孩子的興趣呢?
  • 6大訣竅,孩子學會折衣、收玩具、切菜!培養孩子自動自發
    同時爸媽在過程中,不要吝嗇給予社會性鼓勵,像是擁抱、讚美等,都能增強願意學習的動機。3.說出明確的指令若是爸媽想要孩子協助家事,應該避免模糊不清的指令,像是『把這邊收一收;那邊好髒,幫忙擦一下』,對於年紀還小的孩子來說,會不了解真正要做的事是什麼,也不知道怎麼做才叫完成,爸媽應該明確說出『請你把車車收進這個大盒子裡、這兩個餐桌是你負責的,要把桌上的菜菜擦起來』之類的話語,必要時搭配手勢或示範,才能傳達給孩子正確的資訊。
  • 引導孩子愛上學習的奧秘(一)
    前幾天去叔叔家,上小學二年級的弟弟一如既往地玩遊戲玩的廢寢忘食,聽到叔叔和弟弟說了這樣一句話:「你要學習有玩遊戲這勁頭,早成學霸了。」這句話聽起來怎麼有點熟悉,這是不是所有整日沉溺於遊戲的孩子的家長們的心聲呢?
  • 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呢?
    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呢?因此,為了讓孩子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辛苦,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觀察一下這些勞動者的工作情況,也可以讓孩子多跟他們交流2、讓孩子看看自己的勞動環境許多孩子之所以不懂得父母的辛勞,大部分原因是由於他們根本沒有深入地了解過父母的勞動環境,所以他們會覺得養家餬口對於父母來說
  • 怎樣跟孩子說,讓孩子才能自覺學習?好的家長都怎麼做的?
    前言:你是不是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做事非常認真,而且不用家長督促就能夠做得很好呢,其實你在羨慕別人家孩子的同時,別人家的家長可能也在羨慕你,有時候很多人都說自己家的孩子學習一點不認真,總喜歡非常淘氣的去玩耍,下課之後一點都不知道為下一堂課做準備,其實這樣的孩子也非常正常,小孩子都喜歡到處去玩耍,這有助於孩子內心的發展,那麼如果讓孩子自覺的去學習呢?
  • 課堂上怎麼做才能夠讓自己get到老師的點不犯困,提高學習效率?
    但是在網絡課堂中,老師面對我們孩子的作用力就變得很弱,更多的是我們學生自己怎樣的捲入到介入到老師的課堂中。因為我們知道如果一件事情你沒有進去的話,是聽起來很痛苦的,因為聽一個人嘮叨嘮叨的話,你又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或者你沒主動的跟著他去走的話,其實它是一種噪音,很人很容易犯困。
  • 廣播心理學大講堂丨搞定孩子的學習(三)
    )怎麼克服厭學(習得性無助)的狀態 怎麼才能不要(儘量避免)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感覺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盡情地體驗學習道路上的不同經歷,不斷去克服困難,盡情地享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愉悅感,以最好的姿態迎接自己的未來。怎麼在學習中重視過程呢?
  • 學習的天性:「父母」如何成為學習教練(2)
    昨天我們和大家談了談關於學習當中需要什麼樣的支持,才能真的去提升自己,或者是孩子學習的能力,因為我們學習的背後要獲得的是能力,而不是簡單的知識本身,那麼我們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概念「教練式」的陪伴。那什麼是「教練式」陪伴呢?今天就和大家再來詳細的聊一聊.....
  • 為什麼,我家的孩子就不會主動自發的去學習?之「動機篇」
    大家可以體會一下,比如說,車,必須要給它加油,它才能行駛;車裡沒有油,你再鞭撻它,它也不會行駛。汽油車,你加柴油不行;柴油車,你加汽油沒有用。因此,對於車來說,你要想讓它動,就必須要給它一個它想要的一個能量,適合它的能量,你給它,它才能行駛,它才能動;你不給它,你怎麼做,它也不動。所以,車,有它內在的一個動力。人也是一樣的。
  • 去上學分享-家長如何孩子學習英語?(下)
    年齡:7-9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進入了小學,對於語言符號系統的認知能力更強,也具有了一定的詞彙量基礎,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的就是擴大詞彙量,突破聽說能力。去上學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在課堂會上會學習一些英語詞彙,家長朋友們不妨拓展同一主題的詞彙讓孩子來學習。比如:孩子在課上學習了顏色詞彙red、green,爸爸媽媽便可以在家裡教孩子black, white,yellow等等,使用單詞卡或者自己製作卡片都行。 還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詞彙遊戲,比如詞語接龍、看圖猜詞。
  • 花甲到底怎麼做才能洗乾淨呢?教你一些小妙招,讓花甲自動吐沙!
    花甲到底怎麼做才能洗乾淨呢?教你一些小妙招,讓花甲自動吐沙!花甲是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吃的的一種海鮮之一,不過我們都知道在外面買的花甲的價格一點都不便宜,所以說有很多的人他們都會到海鮮市場去購買一些新鮮的花架,然後自己回家裡做著吃,但是我們在製作花甲的時候,有一步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處理花甲裡邊殘留的沙子,要不然的話我們在吃的時候是非常影響口感的。
  • 去上學分享-家長如何孩子學習英語?(中)
    年齡:3-6歲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於語言敏感期,也是孩子英語啟蒙的黃金期,他們對於各種語音信號,比如電視、人講話的聲音、鳥叫等非常敏感,是培養純正語音語調的好時機,也是讓孩子學習自然拼讀,培養孩子英語興趣的好時機。
  • 識人用人管理必知的人的十二大品質之自動自發的品質
    而我們能不能模糊上下班時間,能不能作到不要事事等人交代才去做呢?在單位上班的部分人,雖然看著有工資,但是,實際上是靠著體制去拿的,沒有脫離依賴,依賴的是領導和組織。如果換個崗位或者重新就業可能就會覺得,生存都是個問題,這就是沒有完全獨立。劉備三顧茅廬是積極主動的體現,許三多做任何事情都自動自發積極主動,所以他從一個看著什麼都不會非常笨的人變得什麼都會的人才,他自動自發的積極工作積極思考使得他學到了很多。
  • 【愛貝·英語】想讓孩子自發自覺地學習?這件事情父母一定要做!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是當今世界研究青少年發展和品格教育最傑出的學者之一。」戴蒙看到有目的感的孩子,都有高度動機,會自動自發地學習為達到目的所需的技能和知識,也展現出少見的務實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