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改變自己主創
輝哥奇譚主創 | 布道師
我的真正轉變來源於35歲時的焦慮,在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無法快速成功之後,我真正開始了「從長計議」,把人生規劃的視距拉長到30年。這個轉變最終改變了一切...
30 多了,我跟別人拼的不是速度,是韌性
作者:Cici
來源:Cici的心靈花園(ID:Garden_of_Cici)
寫在前面:
Tina 是小酒館兒的第一名訪客,她是一名資深總監,也是一位努力平衡工作、自我、家庭的多面手。她研究生畢業後加入了某外企諮詢公司(下簡稱 P),至今近 11 年。
此外,她以志願者身份堅持了 9 年的公益事業,是公益諮詢機構 ABC 的前副社長及研究院發起人。她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並保持著合唱、籃球等文體愛好。是什麼造就了這樣的多面人生?
聽了她的故事,我發現 Tina 也有苦惱、挫折、不甘,但難能可貴的是,她把所有挫折都當成了學習、自省的機會;而在這個過程中,她學會了放棄、學會了長情、學會了接納,學會了堅韌。
下面,我們來聽聽 Tina 的故事。
| 01
童年與高考:第一次重大挫折
Cici:我想從你小時候開始聊。第一次遇到你,我就覺得你是個榜樣,因為你同時做很多事。我很好奇什麼樣的家庭能培養出這樣的人?
Tina:我受我媽的影響比較大,大部分時間是她在帶我。我媽特別要強,工作上很出色,當時在廠裡是為數不多的女處級幹部。她工作上對自己要求很高,對我要求也高,整體蠻爭強好勝的。但是情緒方面,我媽非常情緒化。我會提醒自己,不能像她這樣。
Cici:你會吸收他們好的地方,規避他們不好的地方。
Tina:差不多。
Cici:在你童年時代,除了父母,還有誰對你影響比較大嗎?
Tina:我上初中的時候,沒有認識到自己身上的學習潛力,因為一直成績不錯,不屬於特別刻苦的那種。但當時有個老師說,我是七分靠聰明,三分靠努力;每次考年級第一那個女孩,七分是努力,三分是聰明。他說你要是努力起來,比他們都好。我就努力了一下,果然當時成績有很大提高。
Cici:有什麼你覺得比較轉折點的事件嗎?
Tina:可能有一個轉折點,是高考。我從小比較穩,高考時候其實是個低谷。按平時成績,老師們對我的期待都是北大清華,我第一志願也是北大。但是後來有一個大題失誤,所以第二志願落到武大去。我在大學裡是有點不甘心的 — 我以後還是要上北大,所以我大學期間特別努力。
Cici:你還是挺自信的,它沒有影響你對自己的判斷和信任,沒有打垮你。
Tina:那時候還是能發現自己的一些優勢的,我當時面試學生會、文藝部、廣播臺都面上了。可能這也是一個起點,如果說大學頭三個面試都掛掉,對自信心可能會有傷害。
Cici:你本科畢業肯定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所以你當時要讀研……
Tina:還是有不甘心,我從來沒想過本科畢業工作。從上武大那天開始,我就是在為北大做準備。好多人上大學不學習,我沒有,我本科四年特別獨立特別勤奮。
Cici:我覺得你上北大應該非常順利。
Tina:其實也有挑戰。當時聯繫導師並不是特別順利。北大老師都會收到全國各種學生的推薦自薦,沒有哪個老師會給你打保票。
我印象特別深,我媽當時送我去北京面試,她要送我到火車站,我說不要,送到公交站就行。她說了一句,說女兒你看你現在大了,這些事情都靠你自己了,媽媽幫不上你了。我當時感覺眼淚就要下來了,她真正第一次宣告了我的獨立和我的成長。
| 02
大學:激發潛能,發現自我,堅持與放棄
Cici:大學哪些人、社團、或哪些事情,對你影響比較大?
Tina:我清楚地記得某幾個時刻,我認識到原來這件事兒我也能做。比如本科時帶我們院合唱團參加藝術節,跟北大的一二·九挺像的。北大資源多,會找外面專業的人來排練,但本科時候就是學院的人自己搞。我大二的時候,帶著整個團所有的聲樂練習,包括當指揮。比較驕傲的是有幾個時刻,我確實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當時團裡有一個男生,比較刺頭、對排練很多抱怨。我當時沒有訓他,有理有據有節地把他說服了,那個男生後來變成鐵桿,特別支持我們所有安排。那一次我發現自己在溝通方面比較擅長。整個活動組織下來,我確實也得到了鍛鍊。
Cici:所以你是主動,還是被動去做這個事情?
Tina:我是學生會文藝部的,這個事情我有責任,但是並沒有人說要我完全去控全場,慢慢地我就到那個角色上了。
Cici:這也算一個機會,也不是誰都能抓住的。
Tina:沒錯。也遇到過比較大的挫折,我大一大二搞很多課外活動,頭兩年成績都挺好,大三的時候就搞得比較兇,去做兼職,還做了好幾份家教。
Cici:真的很拼。
Tina:幹了好多事兒,自己也搞得挺累。那一年我最大的教訓就是成績下降了,沒有考第一名。當時我就覺得,我怎麼允許自己墮落成這樣。
有一個中午我記得特別清楚,我沒有去吃飯,到了一個空教室裡。我開始一件一件列,去年幹了什麼事兒,對我有什麼影響,然後一條一條劃掉,看哪個我是要放棄的。因為我要保研,名額就 1-2 個,基本上要考第一名才有把握。
所以就開始做選擇題,看哪些可以放掉,這一年一定要把學習搞上去。後來我推掉了好幾個家教,兼職也沒再做了,廣播臺一直做就保留下來了。那次算是一個挫折,但我還比較能夠自省,及時做一些調整,最後又回到軌道上。
Cici: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經歷,核心就是學會放棄。你當時選擇的原則有哪些?
Tina:看這件事我從裡面到底能獲得什麼。比如做家教,對我其實沒什麼價值,除了掙點錢。
Cici:不想幹純賺錢的事兒。
Tina:對。我很早就發現了,錢對我來說不是那麼重要。不管錢少錢多,我都沒有太關注過那個數字。
Tina:研究生那幾年,我感覺到我可能是有一些組織能力的。當時學院搞一個環境文化節,邀請全球的環境大學生,我負責半天的文化活動,帶大家參觀校園、包餃子、唐裝展示這種,要去串聯好多節目和部門。原來我從來沒帶過,包括學校這些部門我也沒接觸過。
但是挺神奇的,可能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在學院裡招了幾個人,大家分頭安排,你幹什麼他幹什麼,我怎麼去跟進進度。後來這個活動還挺成功的,那次我感覺好像我在安排事兒上還是有點天賦的,能夠分得清誰適合做什麼,整個進度怎麼來跟蹤。
| 03
職場:幾番波折,最終學會長情
Cici:你當時是一門心思想做諮詢嗎?還是說有一些其他機會,怎麼考慮的?
Tina:我一直學的環境,當時一個方向是本專業就業,去研究院所。另一條路就是進企業,能源、化工行業比較多。進諮詢是個意外。我本科時候完全沒接觸過,後來我去芬蘭交流,跟我一起去的北大光華的女生覺得我特別適合做諮詢。她給我評價之後,我就好奇,了解了一下諮詢是什麼。後來參加諮詢公司的宣講會,覺得這些人還真是挺聰明、挺有意思的,然後投了三四個諮詢公司,拿到了 P 的 offer,就已經 11 月了。
當時 P 公司說有個項目需要實習生,問我願不願意去。當時我其實不知道諮詢是什麼樣的,就想去感受一下。結果那個項目對我人生影響挺大的,認識了後來一直帶我的一個前輩。他的理想是成為中國本土的管理學大師,這對我還挺有鼓舞的。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包括第一個領導,對人影響挺大的。他當時也給了我很多自信。
Cici:我覺得諮詢公司待這麼長時間的人不太多,一般的路徑是工作幾年之後去讀 MBA。你有沒有特別想走的時刻?
Tina:在公司這些年有幾次特別想走,比如說升職沒升上去,包括公司組織調整,以前帶我的領導走了,也會想要離開。但每次都會發生一些事情或者有新的工作安排,讓我決定再留下來試試。
Cici:怎麼會沒升職呢?你能力上我覺得大家都能看到,而且合作上也非常好。
Tina:我覺得我那兩年確實有點問題。工作上比較順利,得到了上級的認可,但沒有特別注意跟同事特別是平級之間的關係。從那以後就知道,不能只是事情做得好就好了,人際敏感度還是蠻重要的。這件事也提醒我,當受到一些關照或認可的時候,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兒。
| 04
公益:我把它當作創業,
研究院是可以做一輩子的事業
Cici:你是怎麼遇到 ABC 的(註:ABC 是一個主要由志願者構成的公益諮詢機構)?
Tina:我剛工作頭一兩年,成長曲線很陡,沒參加什麼業餘活動。到 11 年上半年,進公司快兩年,工作上軌道了,就開始參加一些公司的活動。當時正好有次接到公司通知說周末有個公益組織在公司搞活動,讓我去看場子。當時是 ABC 訓練營的第一天,我代表公司去做開場的分享。
Cici:當時我在現場,是學員。我對你印象很深,首先長得很好看,然後感覺思想和待人處事很成熟,後來才知道你那時候也才工作兩年,我以為你至少是個項目經理。
Tina:我年齡比較大(笑)。也是一個很巧妙的機緣,誰能想到那一個上午改變我後面這麼多年。我分享完之後,錢洋(註:ABC 創始人)特別興奮地把我拉出去,問我願不願意加入 ABC,各種「忽悠」我。後來 ABC 要搞 ISO 流程,我在公司搞過,慢慢加入進來。
Cici:你為什麼能夠在 ABC 堅持這麼多年?
Tina:我覺得跟我在 P 堅持差不多,這麼說起來我是一個很長情的人是吧?好多人說你為什麼有這麼多精力,能幹那麼多事兒,其實回過頭來看,我真正幹的事兒也不多,只是每個事兒幹得比較深入,讓人感覺我幹了很多事兒。
Cici:你遇到過 ABC 和工作有衝突的時候嗎?這種時候你怎麼處理呢?
Tina:前幾年沒有,後來工作越來越忙,我也調整了在 ABC 的角色。我當副社長那會兒,搞得自己挺累的,整個人狀態都不太好。後來辭了副社長,離開了一段時間,回來之後做研究院。我覺得這個是我可以一輩子做下去的事業,而且時間精力投入是可以把控的。因為不需要跟上客戶的節奏或者有很大壓力,反而有機會實現一些自己的想法,而且它是一個很重要的知識沉澱工作。
Cici:這麼長時間,ABC 對你來說最大的價值是什麼?
Tina:我一直把它當成我自己創業的一個事業在做。我做副社長的時候,好多事情是我自己發起然後實施出來的,這個過程還蠻過癮的。在我本職工作裡,沒有勇氣辭職出來創業。
Cici:這是一個比較安全的創業環境。
Tina:我還蠻珍惜這塊兒的,覺得是一個自留地吧。在 ABC 做研究院我最大的感受是,人就是靠堅持、靠熬。五年前開始做的時候,大家都不太看好,不知道能做出什麼名堂。但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你重複做、堅持做,做個五年真的就把好多人拋在背後了。
Cici:而且它真的是時間的朋友。
Tina:我覺得這也是公益圈的一個優點,它不是那麼快,而是注重長期,沒有那麼浮躁。
| 05
孩子:感受到自然的力量,
讓我沒有年齡焦慮
Cici:你當時生孩子的時候,覺得已經準備好了嗎?
Tina:我其實也經歷過一些變化。中學那會兒特別不想結婚生小孩,後來到 24、5 歲,突然發現身體裡的母性基因,那會兒看誰家小孩都喜歡。
Cici:所以你心態上已經準備好了。
Tina:對,真正到有小孩的時候,沒太糾結。生了孩子不代表你就承諾她一輩子怎麼樣了,一定要她多麼完美。好多人都對生孩子有恐懼,覺得我不能給她最好的。其實她以後是一個獨立的人,你能給到她什麼就是什麼,為人父母也只是一段歷程。
生孩子這個過程,對我來說影響挺大的,讓我感覺到自然的力量。一方面是,相信你的身體,它會有一些信號,會自己去處理。還有一點,我沒有年齡恐懼了,我覺得這點挺重要的。記得 30 歲那年生日,我專門約了朋友去泰國拜佛,因為感覺 30 歲是一個坎兒,覺得自己要變老了。
但我生完孩子之後完全不恐慌了,因為看到生命延續了,尤其是從我父母那輩到孩子這輩,這就是生命的自然輪迴。它讓我對生命的意義有更深刻的體驗。
Cici:下一個問題是我自己很困惑,也會是很多媽媽都非常困惑的問題 — 工作和生活,工作和孩子到底怎麼平衡?
Tina:這個問題我不敢說有一個最好的答案,只能說在你的條件下,儘量做到一些平衡。比如說我看到我們公司女領導有兩個孩子,事業又成功,但其實她背後有一個大的支持系統,老公、父母、保姆、司機等等。所以這樣一個成功女性背後,有很多人在為她付出。
Cici:你遇到過工作和孩子衝突的情況嗎?
Tina:我們這行比較大的一個挑戰,就是出差。我曾經連續出差三、四個月,最開始孩子還會每天跟我視頻,後來不願意視頻,周末回來也不太搭理我。我能明顯感覺到她在刻意迴避跟我的接觸,小孩是很敏感的。
有一回真的是受不了,我當時要走了,跟寶寶拜拜。她在樂園裡面玩兒,一直背過身不理我,後來我媽悄悄過來跟我說寶寶在哭。我當時心難受得不行,趕緊過去把她抱住。
後來我也在想各種辦法,比如說當時她沒上幼兒園,時間比較靈活,我就隔兩周把她帶到我出差的地方去,讓我爸媽也過去,至少平時晚上和周末能見面。她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是我們生命質量的一種反映,所以還是努力想辦法去創造一些機會陪伴她。
Cici:我感覺一個孩子已經衝突挺大,為什麼還會說想再生一個?
Tina:沒想那麼多,我是覺得生下來了自然會有辦法。
Cici:你平時怎麼教育女兒?
Tina:其實沒有刻意,但是我希望她不要過多被女孩這個性別限制住。我現在比較擔心她太女孩了,特別愛打扮,出門都要穿裙子、戴首飾項鍊。她會說粉色的玩具是女孩玩的,黑色的是男孩玩的。她會說我以後要當醫生,不當太空人,那是男孩做的。
Cici:小孩都有這樣一個階段,因為她要去尋找自我認同。
Tina:我一直告訴她,沒有什麼事兒女孩不能幹,你想玩兒這個黑色的玩具也完全可以。當然你要注意保護好自己,但我希望她不要受到太多性別限制。
Cici:孩子都會有一個階段,特別強調自己的性別,過了就好了。但我也很同意不要用性別這個標籤去預設,因為每個女生都不一樣,男生也很不一樣。
| 06
尾聲:誰笑到最後,誰就笑得最美
Cici:最後一個問題,你有沒有自己的座右銘?
Tina:這個不難,我很早就有座右銘了。但當時不理解這句話,越到後面才越懂 — 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美。現在我跟別人拼的不是速度,拼的是韌性。
Cici:你確實韌性非常好。這個座右銘非常點到你說的很多經歷,長期也好,堅持也好,是你比較底層的信仰。
Tina:尤其現在沒有年齡焦慮之後,我就跟你耗著唄。相信到我們老的時候,人壽命會長很多,我估計能活到 120 歲,70 歲還可以重新開始呢。
本文獲授權轉載。作者:Cici,北京大學心理學本科,前管理諮詢顧問,現網際網路戰略分析。關注心理建設、終身成長,人生下半場希望用管理諮詢武裝頭腦,用心理諮詢滋養靈魂。出於對個人本質與內在的好奇,Cici 開啟了「小酒館兒」寫作系列,希望採訪 100 個有趣的人,探尋他們成長蛻變的密碼和能量來源。本文初版來自:Cici的心靈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