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男生沉迷遊戲欲跳樓,真相扎心: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玩手機

2020-12-25 碧讀好書

文|今夕何夕

暑假期間,接二連三曝出的孩子「沉迷手機」事件,令人擔憂。

浙江義烏,一位初二男生,沉迷手機遊戲無法自拔。父母三番五次說教,苦口婆心,卻收效甚微。

日積月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裂縫越來越大。一次爭吵中,孩子竟然揚言要跳樓輕生!

好在民警「硬核」喊話,孩子才大夢初醒,知道收斂。

廣西南寧,一位15歲少年,因沉迷手機遊戲,不吃不喝一個月,突然中風。

孩子的父母忙於工作,早出晚歸。孩子背著父母,通宵達旦打遊戲,每天只睡2個小時!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玩遊戲期間,孩子只吃零食和飲料。

睡眠不足,加上飲食紊亂,釀成了惡果。

網友一語中的:

「家長大意失責,孩子缺乏管教,才是問題所在。」

因為過度使用手機,這位少年的左手拇指嚴重內收;手臂也無法抬起,肩關節向內旋轉。

這些症狀,意味著康復難度非常大。

反觀最近幾年,孩子因為沉迷手機引發的意外事件越來越多。

有的孩子為了玩手機,偷偷刷爆父母銀行卡;

有的孩子為了玩遊戲,視父母若仇人,甚至舉刀相向。

……

飯不吃,可以;覺不睡,可以;作業不做,可以。

手機,不能不玩。

手機在便捷現代人生活的同時,對於孩子的危害,已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和控制。

有人說,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給他一部手機就夠了。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01

沉迷手機,無異飲鴆止渴

玩不玩手機,差別到底在什麼地方?

美國曾做過一項調查。

科學家跟蹤調查了100個孩子,其中有50個孩子經常玩手機,另外50個沒有手機。

十年後,經常玩手機的孩子當中,只有2人考上了大學;而那些沒有手機的孩子當中,所有人都考上了大學。

並且,有16個孩子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看到這裡,你還會覺得「手機對孩子影響不大」麼?

再來看這張圖:

西雅圖兒童行為學家研究發現,對手機沉迷程度不同,孩子的大腦也呈現不同形態。

健康的大腦,渾厚圓潤,紋路清晰。

上癮的大腦,乾癟枯瘦,凹陷明顯。

好壞立現。

道理很簡單,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身體各個部分均未發育成熟,如果沒有得到相應的刺激,發育就跟著停止了。

一張觸目驚心圖,完美闡釋了沉迷手機,對孩子造成的巨大傷害。

除了這些,研究還發現,過度使用手機,會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失明,成績倒退……

更嚴重的,是患上抑鬱症,威脅生命安全。

去年,國外一個16歲男孩因連續玩遊戲猝死的新聞,震驚無數父母。

某期《圓桌派》中,蔣方舟說的話,格外扎心。

「現在的孩子,都活在微信群裡。

他們寧可對著手機尋求慰藉,也不願和大人多說一句話。」

數據顯示,我國使用手機的兒童呈現低齡化、高頻率趨勢。其中,0-5歲兒童,智慧型手機使用率超過八成。

在給孩子使用手機問題上,父母一定要謹慎。現在的不注意,都可能成為孩子未來道路上的坑。

02

最可悲的,是父母把孩子丟給手機

一直記得《少年說2》中,有個叫葉子健的男孩。

他自信地走上天台,含淚對下面的父母說:

「小時候,我認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因為,每次我抬頭,他們都在低頭玩手機,目不轉睛。

我不知道,手機裡到底有什麼好東西,竟然比我還重要?

爸爸媽媽嫌我吵鬧,就把手機扔給我,讓我一個人玩。」

葉子健的話,戳破多少中國式父母「忙碌」真相:

我很忙,我要掙錢養家,你先玩一會兒手機。

而從葉子健的話中,我們聽到了事實:

「你們大人總是這樣,為了圖安靜,用手機打發我們。

等我們長大了,沉迷手機,你們又反過來說,是手機害了我們。

可是,到底是誰把手機塞給我們的呢?」

把孩子扔給手機,無異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等到出事了、來不及了,父母便甩鍋手機,橫加指責:「都怪手機!誰叫他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手機!」

可是,父母怎麼不想想:

到底是誰?把孩子一步一步推給手機;又是誰,把手機塞給了孩子?

多少父母用實際行動證明:孩子,你沒那麼重要。

小時候,被父母用手機代替的陪伴;長大後,成了孩子無法治癒的疼痛。

父母總以為為孩子付出了一切,卻沒有發現,自己一個小小的動作,對孩子有多麼大的影響。

記得有次在地鐵上,一個小男孩興高採烈地跟媽媽說著幼兒園發生的趣事。孩子眉飛色舞比劃著,笑容非常可愛。

可是,孩子媽媽不耐煩地撇撇嘴,一直埋首看手機。怕孩子聲音大打擾其他乘客,她主動把手機拿給孩子看。

手機屏幕一亮,原本歡呼雀躍的孩子,一下子安靜下來。

看著眼前的一幕,百感交集。

是的,很多時候,不是手機奪走了孩子,而是我們拱手把手機給了孩子;不是孩子痴迷手機,而是父母依賴手機,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深受其害。

蘇聯教育學家克魯普斯卡亞曾說:「對父母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孩子身上出現的每一個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父母自己的問題。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以身作則。只有父母先做好,孩子才會向好而生。

03

父母,是孩子與垃圾快樂之間的一道牆

去年,霸據熱搜的國民才女武亦姝,以613分好成績,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

武亦姝,好像生來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的絕佳表現,更是贏得滿堂喝彩。

但是,別人家的孩子背後,站著的是別人家的父母。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武亦姝的爸爸每天4:30以後就自動關閉手機,帶著女兒一起暢讀經典古文;興致高昂的時候,父母還會和她扮演故事中的情節,玩「詩詞接龍」的遊戲。

武亦姝的媽媽曾說,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的技巧,而是春風化雨的過程。

父母教育的缺失,才是孩子痴迷手機的根源。

記得有記者問賈伯斯:「您在家是否玩電子產品?」

賈伯斯回答說:

「恰恰相反,我們家禁止出現這些東西。

晚飯後,我會和孩子們一起看書,討論說不完的話題。」

家長用實際行動引導孩子,比講千百遍道理更管用。

想讓孩子多讀書、多運動,不過度沉迷手機,父母要先行動起來。

看過這麼一幕:

媽媽玩手機,女兒會湊過去看;媽媽看書閱讀,孩子也拿著書,看得津津有味。

孩子比大人想像的敏感,大人是否用心,孩子一定體會的到。父母真心陪伴,主動關心,是隔開不良沉溺的關鍵。

願孩子們在愛的守護下,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健康成長。

本文為「碧讀好書」原創,好書像碧玉般珍貴!提供原創文章、新書資訊、必讀書單等,伴你成長!

相關焦點

  • 遊戲無害論?毀掉孩子的不是「玻璃心」,而是給他一部手機
    遊戲的危害有多大,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疑問。到現在,沒有人給出一個危害的下限。只能說,遊戲的危害正在逐步擴大,家長對待遊戲的態度,也正在一步步妥協放寬。從以前堅決不讓孩子玩電子產品,逐步變成「電子產品是大趨勢,要適當讓孩子接觸」。
  • 沒收手機就跳樓,這些孩子都被手機遊戲坑了!致家長:新的一年,請不要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
    隨著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成年人離不開手機。而如今,手機卻給孩子的世界蒙上了灰色的陰影。一名高一學生因為暑假開學在即,還天天沉迷手機遊戲,被爺爺說了兩句,沒收手機,轉身隨機跳樓身亡。一個初中生沉迷手機遊戲,被爸爸搶過手機扔下高樓,他當即跟著手機跳了下去,墜樓身亡。
  • 想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沉迷於「垃圾快樂」中吧
    孩子成年之前,心理髮育不夠成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沉迷於一些與學習無關的娛樂活動中,比如遊戲、小說、電視劇等等。很多孩子一旦沉迷進去,就像吃了會上癮的「毒藥」而無心學習,成為一個渾渾噩噩、虛度光陰的人。知乎上就有這樣一個話題:「如何看待毀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有網友表示:「玩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垃圾快樂。千萬不要讓孩子沉迷玩手機的垃圾快樂當中。」
  • 墜樓悲劇一再上演,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一定要做到這一點
    在感慨學生心裡脆弱的同時,也讓多少父母看到孩子玩手機就如臨大敵。甚至有人說:想要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2017年9月,河南正陽一位初二男生,因玩手機被批評,一怒之下喝了農藥。2017年5月,北京理工大學附屬中學一名初二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爸爸沒收其手機。索要手機未果後,孩子選擇跳樓自殺。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的背後原因
    溯本求源,針對這些「手機癮孩子」的家庭,我通過「成長投射」去尋找孩子沉迷手機背後的原因,很多家長知道真相後都後悔不已。一、家庭關係緊張樂樂(化名)是一名初二學生,因為「沉迷遊戲」三天兩頭逃學、曠課。他告訴我:爸爸媽媽經常吵架,媽媽和奶奶關係也不好,每次放學回家都覺得壓抑、憋悶,想逃避。最令他難以接受的是,每次爸爸媽媽吵架,他都會被硬拉進「戰爭」,被迫站隊,心理真是難受至極,又無可奈何。
  • 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的區別讓人難以想像
    一個初中生沉迷手機遊戲,被爸爸搶過手機扔下高樓,他當即跟著手機跳了下去,墜樓身亡。遼寧省一名初三女生因為玩遊戲,一個月刷掉6萬,因為愧疚和恐懼而輕生,從自家陽臺墜樓身亡。但孩子沉迷手機只是表象,所隱藏的真相,是孩子從未被滿足過的心理需求。
  • 又有幾名學生跳樓!致家長:請不要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
    隨著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成年人離不開手機。而如今,手機卻給孩子的世界蒙上了灰色的陰影。一個初中生沉迷手機遊戲,被爸爸搶過手機扔下高樓,他當即跟著手機跳了下去,墜樓身亡。海口市一名大一學生整天抱著手機玩遊戲,被媽媽批評後,從14樓縱身跳下,落地身亡。
  • 現在禁止孩子玩手機,才是最容易讓他沉迷遊戲!儘管讓他玩才對
    但是班裡很多男生女生在空閒的時間經常打遊戲,因為大家都說以前沒玩過這麼好玩的遊戲,甚至組隊去網吧包場玩遊戲。小妹說在她們學校,或者是她同學的學校裡,打遊戲再正常不過,男生比較普遍,女生相對少一些,但是大部分女生也都玩,一個宿舍組團打也是常見的事。
  • 初二孩子網癮嚴重,怎麼幫孩子回歸學習上來.30天戒除手機遊戲
    初二孩子網癮嚴重,怎麼幫助孩子回歸學習上來【30天戒除手機遊戲】海南三亞的學生諮詢說,我是個初二學生,我有網癮,7歲開始玩電腦,所以造成現在局面,發現自己不能自拔,越陷越深。我是幸運的,幸運在我現在發現了這個問題。
  • 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健康時報有這樣一篇文章《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孩子沉迷於玩手機,到底有多可怕?老師都誇他很懂事,很聰明。可是在家裡一段時間後,爺爺奶奶給他玩手機。 現在孩子不僅不學習,只要讓他學習,他就開始鬧,哭著喊著要玩手機,如果不給就開始抹眼淚,撒潑打滾。甚至砸東西。 哎……」 面對這種情況,有些家長就直接打罵孩子,還有的就只能順著孩子了。顯然,這兩種都不是什麼好辦法。
  • 孩子沉迷遊戲一個多月沒去上課被學校開除了「30天戒除手機遊戲」
    孩子沉迷遊戲一個多月沒去上課被學校開除了【30天戒除手機遊戲】案例一: 上海靜安的華媽媽反映,孩子是一個中專學生,因為喜歡上網玩遊戲,對網路遊戲感到沉迷,就因為這樣,他開始感到厭學,經常逃課去網吧玩遊戲。
  • 6歲男孩撐傘跳樓,真相可怕:毀掉一個孩子,就讓他不停看電視
    現如今,很多父母工作越來越忙碌,沒有時間陪著孩子,就把孩子扔給電視機、電腦、手機,漸漸地,各類動畫片、短視頻漸漸成了「哄娃神器」。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但對一些行為的是非對錯,卻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
  • 又有幾名學生跳樓!手機究竟還要毀掉多少孩子?
    手機帶給人們便捷生活的同時,更加嚴重的毀掉了我們的孩子,孩子年齡過小時,家長們千萬不要再以任何名以給孩子配手機,因為玩手機對孩子的危害真的太大了!1手機對孩子的吸引力你遠遠想不到還記得那個「割腎買蘋果手機」的少年嗎?
  • 證據表明,手機有益於社交技能的發展!它會「毀掉」下一代嗎?
    事發前,家人發現女孩又在玩手機,提出反對意見,雙方發生爭執,隨後女孩跳樓身亡。出走 2017年9月14日,河北廊坊市,一名13歲女孩很晚還在玩手機。母親一怒之下,將手機給摔了。女孩帶著20多塊錢離家出走,時至今日,仍無音訊。
  • 成就孩子需舉全家之力,毀掉孩子卻只需讓他沉迷在「垃圾快樂」中
    文|西紅柿媽媽成就一個孩子,需要舉全家之力。可毀掉一個孩子,卻只需要讓他沉迷在「垃圾快樂」中,就足矣。什麼是垃圾快樂?知乎高贊有個回答:能夠獲得短期快感的事物,就是垃圾快樂。但是,正因為小孩子平時接觸不到,在這裡面體驗到了虛擬的滿足,就更容易導致孩子行為上癮,愛玩網路遊戲。就連馬雲的兒子在小時候,也曾因為網路遊戲上癮,差點耽誤了學習。若非馬雲妻子辭職在家,全身心陪伴孩子,恐怕孩子的人生就會被改寫。
  • 初二這一年,是所有孩子的轉折點
    虛擬世界對於他們而言,是一個可以放飛自我的世界。在沒有家長正確引導的情況下,他們很容易沉迷其中。據湖北電視臺《經視直播》報導,湖北武漢市民李先生的兒子,剛上初二,迷上了王者榮耀遊戲,為了玩遊戲,竟然偷偷的拿了父母一萬多塊錢充遊戲幣。
  • 毀掉你成績最重要的原因——玩手機
    毀掉你成績最重要的原因——玩手機孩子,由於疫情,你在家上網課的這一段,我和你爸下班回家,天天看見你坐在陽臺上,聽課寫作業,唯恐你累著,經常勸你下課往窗外望望,誰知道你竟然沒有全身心投入學習,沒有好好聽課,在瘋狂地玩遊戲,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開學後一場摸底考試
  • 孩子成績單裡的真相:玩手機,是毀掉孩子成績最快的方式
    目前成績退步嚴重,名次靠後的學生中,幾乎都有手機,大部分孩子都會用手機玩遊戲,其中一個男生已經有比較嚴重的依賴。經過多年觀察,他還發現:在手機的擁有率上,重點班遠遠低於普通班。別人在課下拼命學習,你卻在找盡時機想盡辦法不惜熬夜玩手機;別人在課堂上專心聽,你卻在胡思亂想、打盹鬧瞌睡;別人下課或休息或準備預習,你卻興奮地跟同道中人聊起升級打怪,手癢心難耐。誰能考出好成績,還用說嗎?
  • 又有學生跳樓!致家長:請不要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
    一個初中生沉迷手機遊戲,被爸爸搶過手機扔下高樓,他當即跟著手機跳了下去,墜樓身亡。海口市一名大一學生整天抱著手機玩遊戲,被媽媽批評後,從14樓縱身跳下,落地身亡。遼寧省一名初三女生因為玩遊戲,一個月刷掉6萬,因為愧疚和恐懼而輕生,從自家陽臺墜樓身亡。
  • 玩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孩子沉迷在垃圾快樂中,
    難怪有人說,毀掉一個孩子,讓他縱慾享樂。1垃圾快樂正在慢慢毀掉你的孩子知乎上,有一個話題:「如何看待毀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有網友回答到:「玩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垃圾快樂。千萬不要讓孩子沉迷玩手機的垃圾快樂當中。」是什麼引發了垃圾快樂?那就是能讓人獲得短期快感的事物。心理學家亞當·阿爾特說:「遊戲、八卦、直播等娛樂產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癮。」孩子一旦嘗到了垃圾快樂的甜頭,就會上癮,忍不住地想要更多,甚至會讓意志迷失,忽略了本來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