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職業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一直相對落後。但隨著我國勞動力人口紅利釋放結束,產業升級進入關鍵階段,國內技術型人才供需面臨結構性矛盾,提升職業教育地位勢在必行。
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重點提升面向現代農業、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社會管理、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的人才培養能力。2019年更是連推十餘條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細則、實施辦法。
在市場和政府兩隻經濟手的雙重推動下,職業學校發生了哪些變化?學生和家長如何看待新時期的職業教育?我省職業教育還需要哪些改變?
城事智庫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和分析,旨在幫助人們了解職業教育、推動我省職業教育的發展,為學生、學校、企業和政府之間搭建一個相互了解和溝通的職教平臺。本期話題是對《「面向未來」職業教育調查問卷 》的總結與分析,主要分析對象為學生家長。
1.關於職業教育,政府來真格兒的了
2.學生家長怎麼理解職業教育?
此次受訪者的學歷和職業如下圖:
在問及「您了解陝西省內的職業教育學校嗎?」近一半受訪者表示「完全不了解」,34.88%的受訪者了解一些。受訪者整體對省內職業教育學校的情況知之甚少。
近一半的受訪者並沒有「了解職業學校的需求和願望」,同樣近一半的人表示可以了解一些,以備不時之需,明確表示有需求的受訪者不足5%。除了受訪者客觀原因(如孩子太小)導致這個需求不足外,職業學校本身的吸引力從中也可見一斑。
「心目中好的職業教育學校什麼樣」?9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要能「學到一技之長」,這一點也恰恰點中了職業教育的根本。職業教育,就是以技能訓練為主、以就業和職業發展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是幫助個體在單一技能方面實現不斷突破和提升,在不同類型的技能方面不斷延伸的過程。抓住這一根本的職業學校,才可能成為人們心目中理想的樣子。
其他高贊選項還有「校風好、管理嚴格」、「有繼續深造的通道」、「實習實訓機會多」。「有就業保障」相對票數較低,可見人們更在意學校的管理、繼續深造的通道和學到一技之長這些關鍵因素,解決了這些問題,就業也就不成為問題了。
當問及「基於什麼原因會建議孩子上職校」和「不會建議孩子上職校的理由」時,近70%的受訪者是基於「孩子成績不理想」而被動接受職校的,不過也有37.21%家長表示,在「孩子有興趣有潛力」的情況下會建議孩子上職校。
而不會建議孩子上職校的理由中,51.16%的家長是基於「難就業、收入低」 ,48.84%是因為「就業單位歧視職校生」等理由,也有近一半的家長是因為「不了解」而選擇拒絕。而在另一道關聯印證問題「職業學校吸引力不強的原因」中,絕大多數家長也給出了「教育質量不行」、「社會地位差」等理由,客觀上印證了絕大多數家長對職校的期待與不滿。
最後一道開放性問題「是否充分了解並認可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舉措」中,多一半的家長表示「認可但中間存在很多問題」,並給出了理由「企業不支持、就業難」等。但同時,也有近21%的家長表示「了解並認可」,認為「術有專功,業有所精,不是高知識就有高成就」、「中國人口眾多,需要建設好職業教育系統,完善就業結構,豐富就業層次」。
我們還訪談了4位家長,其中有從事職教行業的教育工作者,也有剛參加完中考的學生家長,看看他們眼中的職業教育是什麼樣的。
儘管國家支持職業教育的舉措不斷出臺,市場也表現出對技術型人才的極大渴望,但對絕大多數家長而言,孩子是否能學到一技之長、學校管理是否嚴格、是否有繼續深造的通道、就業是否樂觀,甚至企業和社會對職校生是否能一視同仁等觀念問題,無一不影響著學生家長的判斷。
政府層面而言,如何利用政策調動企業和學校的積極性,企業和學校又如何主動參與到這場聲勢浩大的變革中來,才是解決學生家長顧慮的最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