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鹼水曾經是風靡一時的保健概念,然而就在3月15日,中央電視臺「3.15」晚會通過對市場上弱鹼水產品進行的詳細調研和試驗披露:飲用弱鹼水不僅無益健康,甚至可能導致健康受損。一夜之間,市場中眾多宣傳包治百病的弱鹼水保健產品被集體證偽、曝光。
偷梁換柱,理論誤導造弱鹼水傳奇
對醫學健康領域的專家來說,這種局面並不意外。事實上「弱鹼水有利健康」的偽科學性質早有定論,著名學者方舟子就曾多次撰文駁斥飲弱鹼水可保健康的宣傳。然而專家解讀卻仍然難掩弱鹼水保健的風靡。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商家的營銷轟炸之外,偷梁換柱的弱鹼水健康理論,是罪魁禍首。
在不少弱鹼水產品的宣傳手冊中標明:弱鹼水理論的創始人是1931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瓦爾堡,而飲用弱鹼水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在飲用水標準中明文規定的健康用水標準。弱鹼水產品的商家宣稱,健康人體體液的pH值應該呈弱鹼性,而大多數國人的體制則屬於「酸性體質」。因此常飲弱鹼水自然就能夠中和人體酸質,幫助人體pH值維持健康,這看似是順理成章的推論。但在醫學專家眼中,這套理論卻是漏洞百出。成都軍區總醫院健康管理專家、知名健康科普學者張虎軍表示:在正統醫學體系中其實並無「酸性體質」之說,改變人體酸鹼值也並無根治疾病的效果。甚至由於人體自身具有多重機制來平衡pH值,即使飲用弱鹼水,完全不可能起到所謂改變人體pH值的目的。
筆者查閱相關資料也發現,弱鹼產品宣傳的權威援引也有作假之嫌。所謂的弱鹼水鼻祖、諾貝爾獎獲得者瓦爾堡雖然確有其人,但其主要研究領域卻是活性酶方面,並未發表涉及弱鹼水方面的理論。而在《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標準》文本中,也僅指出飲用水pH值應為6.5-8.5範圍內即可,並無特別提出pH值需為弱鹼性的說法。關於弱鹼水保健性能的種種宣傳和權威論證,看起來,似乎更像是一場有意無意的營銷秀。
不必添加,健康飲水「純」點就好
那麼不喝添加水,要想健康飲水我們又該怎麼「喝」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腎病科主任,北京大學長江學者博士生導師汪濤表示:水的作用其實就是補充人體所需和作為很好的溶解劑,來幫助溶解吸收營養物。完全沒有必要追求各種「加料水」的所謂保健效果,飲用pH=7左右的飲用水就完全可以滿足人體日常需要。事實上在歐美發達國家中pH=7的純淨水這一理念已經相當普及。一些國際知名礦泉水品牌,都是採自火山、雪頂、深層地下水中的pH=7原生態平衡水。飲用pH=7的純淨水也成為歐美消費者通行的健康飲水生活方式。飲水健康的秘密,其實就是「純」一點才更好。
隨著弱鹼水炒作的謝幕,筆者在國內市場進行的走訪中發現,這種pH=7的純水概念不獨存在於國外,國內市場也在悄然興起一股純水熱,尤其是在嬰幼兒飲用水領域。據某家專門生產嬰幼兒飲用水的外資企業負責人介紹,這一波純水熱和傳統保健飲用水在理念上大不相同,新的健康水並不以如何將更多的微量元素添加到水中作為產品的賣點,而是儘量讓水和飲用者的身體達成平衡。嬰兒的水分攝取大多來自衝泡奶製品,如果採用近中性屬性的水進行調和,有利於保持體內酸鹼環境處於最佳平衡狀態。並能有效協調奶粉中的微量元素平衡、不破壞原有的營養配比,亦不會上火。一些優質的嬰幼兒專用水採用來自深層地下的富氧小分子天然純水,與奶粉結合更加容易,使得嬰兒能夠充分吸收奶中的蛋白質成分,並且具備「純7」無汙染低鈉低硬度的水質特點,更能夠有效減輕嬰幼兒尚在發育的循環系統負荷。
化主動幹預為平衡調理,相比pH值7+弱鹼水保健理念,「純7」水的概念似乎更符合科學基本原理,更有回歸飲用水健康本質的特點。pH=7純水保健,或許將在弱鹼概念的喧囂褪去之後,將成為真正的中國老百姓飲用水保健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