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3000年|溫州篆刻先驅曾璧搢存世印章材質均為泰順石

2020-12-20 浙報融媒體

在清朝中後期泰順眾多的文人墨客中,曾璧搢目前的知名度似乎並不高。不求聞達以求閒適的個性,使其不俗的篆刻藝術成就像綠蓮山房一樣,被厚重的泥牆所圈圍。然而,圍牆裡畢竟有水塘,水塘裡綻放的蓮花驚豔四方,於是人們轉過頭來,打開圍牆的大門。

曾璧搢篆刻作品實物

壹 高超的篆刻技藝

翻開這本32開大小的《綠蓮山房印譜》,一股淡淡的墨香氤氳開來。扉頁正中是「長生安樂」「千金單買一身閒」兩枚印兌;右上書「竹史宗先生教篆」,右下書「泰順曾璧搢」;左邊書「鹹豐元年冬十二月作於羅陽公署」。右下還有一方名章「公愚」,鈐得很謹慎,依稀可見馬公愚先生當年收藏此物之欣喜情態。

《綠蓮山房印譜》

印譜共選共57枚篆刻作品,陽文以金文為主,線條凝練,古樸雅致;陰文則多繆篆,端莊厚樸,氣度從容,有「西泠八家」之意。如今,這本印譜由馬家後人馬亦釗收藏,溫州書法界亦多慕名欣賞。張如元先生說:「在當時,曾璧搢的篆刻水平在國內算是一流的。」

曾璧搢作品

目前發現的曾璧搢篆刻印章實物並不多,從僅存的七枚印章來看,皆為普通泰順石,形制上也不甚規整,不過這在當時屬難能可貴了。其中一枚古璽章鐫刻「道卿」二字,兩側刻有邊款,刀法嫻熟,剛勁有力,為「沈春如、吳秋詔、俞雨香、王紫垣同觀於綠蓮山房。子紳得意之作。辛亥十二(1851)月識於羅陽公署」。可見該得意之作創作於交陽水城厝綠蓮山房,而邊款則刻於他的工作單位羅陽公署。從其他作品上旁證,沈春如、吳秋詔、俞雨香、王紫垣等是他的藝友或好友。沈春如是鄰村下交洋人,曾璧搢為他刻的印章最多,其中有四枚被收入《綠蓮山房印譜》,可見他們關係很密切。

曾璧搢作品

除篆刻之外,硯刻和墨拓亦是曾璧搢拿手技藝。目前泰順僅存其硯銘一方,圓形端硯,背部用金文鐫刻,為「有廔(樓)真富貴,無事即神仙」,字跡挺拔娟秀;左側三行落款為小楷,為「先君子栴成一堂藏書萬卷,搢半生無事,坐臥其中,因撰二語為楹帖以自譽雲。鹹豐二年(1852)九月廿日勒」。成一堂是交洋曾氏家族的堂號,其書齋位於水城厝內。「藏書萬卷」可能有些誇張,但以當時交洋曾氏的財力和耕讀文化氛圍,其藏書數量在縣內數一數二不為過。

硯銘

除成一堂藏書樓外,清中晚期上交洋尚有上下兩個書齋供子弟讀書,私塾教育規模當屬縣內之最。據說當年五裡外的羅陽和南山有許多學子慕名到交陽就讀。南山人李彝曾就讀交洋書齋,後來他亦專事書畫、篆刻,成為近代泰順較為知名的書畫藝人,這與曾璧搢作品的啟蒙影響不無關係。

近日瀏覽嘉興文房收藏家俞星偉先生博客,發現其中一篇舊文談到曾璧搢的硯銘:「貝兄發來滬市所見硯圖,盒蓋鐫款落『秋農』,硯為桃形端質,旁刻『如南山之壽』,背銘曰『聊以豁牢騷不平之氣。古越王紫垣篆。辛亥孟冬五日,秋農三兄清玩,子紳曾璧搢勒。沈春如、吳小樵同觀於綠蓮山房。」曾璧搢作品實物大多流失在外,這方硯臺只是其中之一。能引起收藏名家的注意,自有其吸引人的地方,換言之,算是國內文房收藏的佳品吧。

貳 精通篆書、行書

曾璧搢書法作品存世甚少,從目前發現的作品來看主要是篆書和行書。林鶚(1793—1874)刊印《望山堂詩抄》時,請曾璧搢擔任校刊,並為詩集題寫書名。曾璧搢(1815—1858)小林鶚22歲,與其子林用霖(1816—1886)年齡相仿。清中期羅陽文人、書畫藝人眾多,林鶚選擇曾璧搢相幫,一可看出二人關係密切,林有意提攜曾;二是曾的文字及書法造詣在當時的文藝圈乃至閩浙邊有一定的影響。

曾璧搢為林鶚詩集題寫書名

據傳,壽寧犀溪某姓宗祠竣工之際,請許多名人題字,均不盡人意。這天恰好曾璧搢路過該地,被邀請題字。他當即揮就。旁人說,就差一方印章了。曾璧搢若有所思,便從廚房弄來一截幹年糕,用小刀挑剔撥弄,一會兒一枚名章即成。大家拍手叫絕,頭人立賞三十大洋。曾璧搢指書亦堪稱一絕。一次,一財主人家祝壽,邀請曾璧搢等當地名流到府上書畫表演。臨到他時,鋪好長紙,用指蘸墨,一氣呵成,大家驚嘆不己。

其實,最能看出曾璧搢書法水平是新近發現的《交陽亭碑記》。碑文內容為交洋亭沿革及道光年間修繕情況,正文近三百字,勒以繆篆,形態輕盈,溫婉婀娜,筆道綿延自然。為使書法儘可能接近原作,曾還特意邀請當時兩位著名的石刻專家韋忠泮、鄭子云刊字。《交陽亭碑記》全文如下:

交陽亭創於何代?其詳不可得聞。相傳康熙初,範忠貞公承謨行田至此,曰:「此中有科甲地,惜乎得其地者,尚未生耳。」則明季已有亭可知。乾隆二十年(1755),鄉前哲募材重建。歲久傾頹,旅人苦焉。先父拱辰公於嘉慶十四年(1809),自同安移家交陽以創業。事繁,欲修之而不果。道光丁未(1847)冬,叔父勉庭、兄璧揚暨諸同志,復募材重新之。為樓五間,上下各闢窗牖,左右附二翼,前設六楹長廊,列以坐欄,杆以屏牆,視前人規制,尤為宏達。諸君子樂善好施,既特書勒石矣。因綴數語,以告來者。大歲在辛亥鹹豐元年(1851)五月吉旦。鶴峰居士曾璧搢謹識並書丹。韋忠泮、鄭子云刊字。

交陽亭碑記

交陽位於羅陽東五裡,其地孤峰聳峙,阡陌交互,東、西、南三向之地與其有相交相接之勢,故而得名交陽。至景泰年間,因「有鶴來巢」而又名鶴巢。交陽縣城東面的交通要津,桐山大路、平陽大路過交陽後,往東南翻越楊家嶺、洪嶺後抵大丘坪。繼續往東南,過大安、墩頭等地進入福鼎;往東則過積庫、泗溪、蓮頭等地進入平陽。

書法作品

從行程上看,交陽是兩條大路前往縣城的最後一站,古代官員、商賈和普通百姓均在此作最後休整,然後前往縣城,因此規模恢弘的交陽亭是桐山大路和平陽大路上重要的站點。然而,筆者翻閱《分疆錄》《泰順縣交通志》等重要文獻,均無交陽亭的記載,怪哉!所幸《交陽亭碑記》的發現,它使我們在欣賞到曾璧搢精美的繆篆書法外,還為後人留下一些碎片消息,為研究泰順交通歷史提供實物與文字依據。

叄 成長環境和藝術之路

翻開浙江省篆刻歷史,自丁敬(1695—1765)開創浙派以來的百餘年間,篆刻人才濟濟,其中「西泠八家」善用切刀表達筆意,開啟了近代篆刻藝術。但縱觀眾多篆刻名家,基本屬於浙北人士,南部溫州人寥寥。溫州篆刻藝術的風生水起是在晚清至民國時期,該時期溫州篆刻界名家輩出,出現了劉慶祥、葉墨卿、鄒夢禪、劉景晨、謝磊明、馬公愚、方介堪、方去疾等一大批大師。

曾璧搢綠蓮山房

曾璧搢生活在浙派風行天下的清中期,其技法深受影響而卓有成就,然限於山鄉而不利顯名,其篆刻風騷只好沉寂於大山深處。人們常說,人才在那兒就有那兒的水準。這種「人才環境論」刺痛了吾等鄉鄙野夫,但環境影響和顯名渠道就是如此。換言之,假如曾璧搢當年生活在杭州,他或許可以與同年代的錢松齊名?

《清曾璧搢篆刻作品選》

人生不能選擇的一是父母,二是出生地。對於這兩者,就泰順山城來說,曾璧搢已經夠幸運。康熙八年(1669)五月的一天,一群官員自官署沿桐山大路東行,翻過一座小山到達交陽茶亭。從茶亭北望,阡陌依舊,綠草瘋長,田園荒蕪,人煙稀少。其中一位官員發出悲憫嗟嘆:「四郊如此,山間益可知矣!」這位官員就是浙江省巡撫範承謨,這次前來泰順的目的是奉旨勘察田園拋荒情況。範大人對泰順田園荒蕪的情況十分痛心,泰順也因此免去了一千多兩的賦役銀,這是後話。現在要提一提當時範大人在茶亭裡說的另外一句話:「此中有科甲地,惜乎得其地者,尚未生耳。」

書法作品

在範大人行田泰順一百三十八年後一天,一個名叫曾奎象的閩南同安人輾轉尋覓至交陽,只見「四山懷抱,二水瀠洄,有良田、美池、桑麻、竹木之盛」,發出「武陵溪無此境」的歡呼。不久,鶴巢山腳建起一座閩南風格的圓形宅院,將一汪水塘圍在院內,取名水城厝。房子竣工後,曾奎象回到同安,將父母、兄弟及子女共計15口人接到水城厝居住。這一年是嘉慶二十年(1815),也是本文主人翁曾璧搢的生年。其後的幾十年間,曾氏先後建造倉樓、藏書樓和上下書齋,鶴巢山下一派嶄新氣象,「子弟濟濟,誦讀不輟」,耕讀之風蔚然。據統計,曾氏自嘉慶二十年至清末不到百年期間,曾氏科甲蟬聯,計有舉人1名,恩貢生1名,庠生9名,監生24名,「其光宗耀祖,可謂榮耀於當時矣」。曾氏的入遷繁衍和不俗的科舉成績,正應了範大人「科甲地」的預言。

交垟土樓

曾璧搢成為篆刻家,有許多的必要因素。曾氏家族的文化氛圍和財力以及其父奎象的期許,為曾璧搢獨追篆刻藝術創造了良好的家庭環境,此其一。清乾道以來,縣城羅陽文風逐漸復甦,曾鏞、潘鼎、董正楊、林鶚等文人墨客先後出場,為曾璧搢走上藝術道路提供了優良的社會環境,此其二。第三就是個人的執著了。璧搢秉性聰敏,弱冠時應童子試,以全縣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被取入縣學,師從史文宗(竹史宗)。在縣學期間,他將大量時間投入書法篆刻藝術的研究與創作,因此學業受到影響,最後僅得增生的身份。其後,他放棄科考,遊學於溫,尋師學藝。

曾璧搢故居

曾璧搢短暫的一生中(44歲歿),任過政府低級官員(例授照磨職),當過書齋教職,但其大部分時間獻給了篆刻藝術。也許他可以憑藉自身的條件獲得更高功名,但泰順乃至溫州就少會了一名篆刻家,溫州清中晚期的篆刻歷史可能要暗淡許多。縱觀歷史,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除了對歷史產生影響的人之外,大都淹沒於歷史的塵沙之中,而那些地位卑微者,窮其一生做好某一件事,如茫茫黑夜中的一點螢光,吸引眾人去關注,於是記取了他的名號,如曾璧搢其人。

相關焦點

  • 溫州泰順縣,浙江省泰順中學,泰順的驕傲
    泰順縣,和文成縣一樣,同屬於溫州五縣之一。泰山縣位於浙江省南部,枕山近海,區位獨特。泰順縣取「國泰民安、人心效順」之意。如果說文成縣最好的高中是文成中學的話,那麼,泰順縣的最強高中,應該是浙江省泰順中學了。
  • 泰順3000年|你稔熟泰順方言詞彙「拉天」等,卻不知隱藏在其中的歷史
    2019-04-15 20:59 |泰順3000年
  • 泰順3000年|清朝第一狀元之孫曾任泰順知縣
    坊間傳言,傅以漸做過康熙的老師,康熙皇帝南巡時,為傅家府第題寫了一副對聯:「傳臚姓名無雙士,開代文章第一家」,對傅以漸的才華功績給予高度的讚揚。 ▲「傳臚姓名無雙士,開代文章第一家」這是家族的無上榮耀,激勵著傅氏子弟發憤苦讀。有清一代,傅氏家族「簪纓相繼,科第連翩」,入仕為官者甚多,擔任過泰順知縣的傅永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 泰順3000年|鬥膽在劉基廟題寫對聯的泰順人是誰?
    周禧題劉基廟上聯 令人驚訝的是,其中有一副在今天看來不算有名氣的泰順人書寫的對聯: 異世論才,子房氣象漢儒者; 同時顯學,景濂文章明正宗。 ——落款:泰順周禧拜題。 周家是羅陽有名的書香門第 周禧是何人?
  • 泰順石鑑定及分類命名標準發布
    近日,來自各地的眾多專家、工藝美術大師及石雕文化愛好者、從業者齊聚山城泰順,共同見證泰順石鑑定、分級及命名工作。這標誌著今後每一件用於銷售的泰順石產品都會有獨一無二的 身份證 ,從而有效推動泰順石產業高質量發展。
  • 泰順打造溫州西南綜合交通樞紐
    曾幾何時,通上高速公路對泰順人民而言,是滿心期待的一個「夢」,走出大山,從來都是泰順人民期望期盼。而在不久的將來,「大幹交通、幹大交通」串聯起的溫州西南綜合交通樞紐,也必將為這裡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提供有力支撐。
  • 從青田石雕到泰順石雕——雕出自己的品牌
    潘成松《致敬》2006年,溫州石雕被我市首批認定為「溫州市優秀傳統工藝美術品種和技藝」,2012年,樂清市、泰順縣、鹿城區作為青田石雕的產地,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非遺名錄。溫州石雕得此厚愛,是和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分不開的。它是溫州本土文化的一張耀眼的名片。然而,它又像個初養成的大家閨秀,世人不得其真顏,難聞其名聲。
  • 溫州泰順,旅遊季最佳推薦路線
    度假村內均有提供餐飲服務。DAY2 了解泰順(雲嵐牧場→大安土陶→浙南運動飛行營地→香洲開元大酒店)刷小紅書的都知道泰順有個網紅打卡地——雲嵐牧場。風車、奶牛、綠草地……乍眼一看,還以為到了國外。營地配備國內外頂尖的教練團隊駐場教學、帶飛,為你的「飛翔藍天」之旅保駕護航。營地內的彩虹滑坡也是熱門項目,120米長的滑道看著平平無奇,但當人從山頂往下滑坡開始,腎上腺素飆升的感覺完全不比滑翔傘低。來源@走呀 六寶香洲開元大酒店是泰順境內唯一的四星級酒店,位於泰順縣城新、老城的交界處。
  • 泰順雅陽鎮
    毗鄰蒼南、福鼎、柘榮等縣市,到溫州僅需90分鐘。2003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296萬元,同比增長10.5%;工農業總產值達8129萬元(其中工業產值5021萬元,農業產值3108萬元),同比增長10.6%;財政收入達288.34萬元,同比增長11.07%;農民人均收入達2945元,同比增長4.2%雅陽鎮是浙江省中心鎮和旅遊城鎮,是溫州市現代化建設示範試點鎮、泰順縣域城鎮體系發展次中心和旅遊中心。
  • 泰順3000年|現代建築所欠缺的,泰順廊橋也許能給現在的建築師們...
    比如登雲橋,因其位於縣城羅陽鎮南門,因此又叫「鎮南橋」,是泰順西南部進城及縣城通往壽寧的重要橋梁。劉宅橋地處要衝,在未有泰鼎公路前,是泰順往來福建福鼎的必經之津梁。三條橋的得名,一說是此橋最早用三條巨木跨溪為橋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因它連接著兩邊橋頭的三條古道,所以才稱為「三條橋」。   而重要的古道上,因跨山越澗的關係,幾乎都有數條橋梁,包括廊橋。
  • 泰順首家茶文化主題酒店試營業
    浙江泰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旗下的「泰之葉酒店」,4月10日開始試營業,這是中國茶葉之鄉——泰順縣的首家茶文化主題酒店,前來入住酒店客人進店就可喝到迎賓茶,還可以收到茶葉伴手禮,35個房間均設有不同的茶道茶桌,配備有茶具、茶葉
  • 泰順留存下古老橋梁雛形活化石,山裡老家的門口,碇埗成為了景點
    溫州泰順除了「廊橋」出名,其實「碇埗」也很出名溫州地區傳統歷史人文,保留最好地區之一的泰順縣處於山區,地處浙江和福建的交界,在古代交通難以到達,屬於遠離戰亂的世外之地。歷朝歷代陸續有大量中原大族和工匠文人,為了躲避兵災、災禍而遷居這裡。
  • 泰順3000年|「大安陶、洪口碗、司前紙、羅陽傘」,演繹別樣的商品...
    此外,當地還有冶鐵業、燒炭業、藍靛種植業,它們的產品均銷到外地。凡此表明,泰順的商品生產和商品輸出,在清朝康雍乾時期已有了一定的發展。 同治光緒時期,泰順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   始修於同治四年(1865年),於光緒四年(1878年)刊印的《分疆錄》卷二,提到泰順的商品經濟狀況與人們的商業意識。
  • 旅遊新高度,泰順新速度:泰順旅遊在上海舉辦推介會
    在此,我們為上海市民推介一處新選擇——泰順氡泉。經檢測,泰順氡泉是高溫低礦度含氡含氟含矽,具有弱放射性四十多種微量元素的自湧型大溫泉,氡泉常年水溫62℃。沐浴氡泉水對高血壓、糖尿病、內分泌失調、神經衰弱、風溼病、皮膚病等多種疾病有療效,2001年被列為國家級浴用醫療熱礦泉水,素有"天下第一氡"的美譽。
  • 2020首屆溫州(泰順)鄉村民宿發展大會成功舉辦!
    ,一切都順 11月25日,2020首屆溫州(泰順)鄉村民宿發展大會成功舉辦,原國家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王志發,泰順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慧傑,泰順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胡慧雷,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紀建軍等領導出席本次大會。
  • ...激情新時代溫州人精神」·青春後浪說2020泰順青年辯論賽,等...
    為深化推進溫州市高校畢業生「510計劃」,推動新時代青年人才交流,以辯促思、以思促行,進一步營造青年來泰創業創新的良好環境,激勵廣大青年引領激揚新時代溫州人精神大討論大實踐之先,繼承發揚「五四」光榮傳統,肩負起「一代更比一代強
  • 浙江溫州主要旅遊景點(雁蕩山、楠溪江、泰順廊橋、天台山)遊記
    一、浙江溫州(東雁蕩山、南雁蕩山、中雁蕩山、西雁蕩山、北雁蕩山)雁蕩山旅遊景點推薦雁蕩山形成於1.2億年前,是太平洋大陸邊緣火山帶中最完整、最典型的流紋巖噴發地之一,它被中外地質學家稱為自然博物館。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雁蕩山可分為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澤雅)和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
  • 泰順縣委書記陳永光參加泰順通用機場總體規劃匯報會
    2019年9月,泰順通用航空機場場址正式獲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場址審查意見批覆,成為溫州市首個場址獲批的通用航空機場。泰順通用航空機場場址軍方審核通過標誌著泰順通用航空機場項目將由前期場址審批階段轉建設審批階段。  該項目已列入《浙江省通用航空機場發展規劃》。
  • 泰順明德實驗學校創始人,林成畝!
    從泰順縣鳳垟鄉小山村走出來的林成畝,在溫州教育界頗負盛名。1994年至2002年他先後在泰順二中、泰順三中、泰順一中、泰順實驗小學任副校長或校長。2004年至2019年,先後在溫州市水心小學教育集團、溫州市廣場路小學教育集團、溫州市白鹿外國語學校任總校長。雖然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但是童年時,林成畝的好學、成績優異就在村裡遠近聞名。林成畝說,到泰順一中求學時,為了省下車費,經常要走9個小時的山路回家,從天亮走到天黑,只有月光相伴隨。雖然路途遙遠,家境貧寒,但是林成畝卻沒有停止求學的腳步。
  •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學校落戶泰順雅陽 2021年開始招生
    溫州網訊 昨天上午,泰順縣人民政府與華東師範大學、億聯控股集團在杭州舉行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溫州泰順學校合作辦學籤約儀式,就合作辦學達成協議,這標誌著華東師範大學附屬溫州泰順學校正式落戶泰順縣雅陽鎮,並將於2021年9月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