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極限!清華研發出新技術,可大幅提升計算機算力

2020-12-13 騰訊網

近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未來晶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在線發表研究論文,報導了基於憶阻器陣列晶片卷積網絡的完整硬體實現。該成果所研發的基於多個憶阻器陣列的存算一體系統,在處理卷積神經網絡(CNN)時的能效比圖形處理器晶片(GPU)高兩個數量級,大幅提升了計算設備的算力,成功實現了以更小的功耗和更低的硬體成本完成複雜的計算。

多個憶阻器陣列晶片協同工作示意圖。基於憶阻器陣列可以實現基於物理定律(歐姆定律和基爾霍夫定律)的並行計算,同時實現存儲與計算一體化,突破「馮諾依曼瓶頸」對算力的限制。

隨著人工智慧應用對計算和存儲需求的不斷提升,集成電路晶片技術面臨諸多新的挑戰。一方面,隨著摩爾定律放緩,通過集成電路工藝微縮的方式獲得算力提升越來越難,另一方面,在傳統「馮諾依曼」架構中,計算與存儲在不同電路單元中完成,會造成大量數據搬運的功耗增加和額外延遲。阿里達摩院在2020年1月發布了《2020十大科技趨勢》報告,其中第二大趨勢為「計算存儲一體化突破AI算力瓶頸」。

基於憶阻器的新型存算一體架構可以利用歐姆定律和基爾霍夫電流定律的實現基於物理定律的原位計算,打破「馮諾依曼」架構中的算力瓶頸問題,滿足人工智慧等複雜任務對計算硬體的高需求。

基於憶阻器晶片的存算一體系統

存算一體系統架構

當前國際上的相關研究還停留在簡單網絡結構的驗證,或者基於少量器件數據進行的仿真,基於憶阻器陣列的完整硬體實現仍然有很多挑戰:器件方面,製備高一致、可靠的多值憶阻器陣列仍是挑戰;系統方面,受憶阻器的阻變機理制約,器件固有的非理想特性(如器件間波動,器件電導卡滯,電導狀態漂移等)會導致計算準確率降低;架構方面,憶阻器陣列實現卷積功能需要以串行滑動的方式連續採樣、計算多個輸入塊,無法匹配全連接結構的計算效率。

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通過優化材料和器件結構,成功製備出了高性能的憶阻器陣列。為解決器件非理想特性造成的系統識別準確率下降問題,提出一種新型的混合訓練算法,僅需用較少的圖像樣本訓練神經網絡,並通過微調最後一層網絡的部分權重,使存算一體架構在手寫數字集上的識別準確率達到96.19%,與軟體的識別準確率相當。與此同時,提出了空間並行的機制,將相同卷積核編程到多組憶阻器陣列中,各組憶阻器陣列可並行處理不同的卷積輸入塊,提高並行度來加速卷積計算。在此基礎上,該團隊搭建了全硬體構成的完整存算一體系統,在系統裡集成了多個憶阻器陣列,並在該系統上高效運行了卷積神經網絡算法,成功驗證了圖像識別功能,證明了存算一體架構全硬體實現的可行性。

近年來,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面向人工智慧的存算一體技術研究,從器件性能優化、工藝集成、電路設計及架構與算法等多層次實現創新突破,先後在《自然通訊》、《自然電子》《先進材料》等期刊以及國際電子器件會議、國際固態半導體電路大會等頂級學術會議上發表多篇論文。

相關焦點

  • 心算、珠算到超算 計算「極限」該如何突破?——世界計算機大會新...
    新華社長沙9月11日電 題:心算、珠算到超算 計算「極限」該如何突破?——世界計算機大會新觀察新華社記者從心算、珠算的「古老智慧」,到「銀河」「天河」「神威」創造「中國速度」,「中國計算」為世界矚目。
  •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突破晶片技術物理極限
    英偉達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在一年一度的中國GPU技術大會召開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GPU讓人工智慧(AI)的性能每年都能成倍提升,英偉達的研究人員正在定義如何在具有更高帶寬、更易於編程的系統中製造更快AI晶片的方法。
  • 新型相變材料突破相變存儲速度極限 數據讀寫速度從數十納秒提升到...
    據科技日報11月15日報導,據《科學》雜誌官網14日報導,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饒峰和同事研發出一種全新的相變材料——鈧銻碲合金,可在不到1納秒內實現多晶態與玻璃態兩種相態之間的轉換。發表在本周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的這一研究成果,突破了相變存儲器(PCRAM)的存儲速度極限,為實現我國自主通用存儲器技術奠定了基礎。
  • 心算、珠算到超算 計算「極限」突破 6股熱
    心算、珠算到超算 計算「極限」該如何突破?——世界計算機大會新觀察新華社長沙9月11日電 從心算、珠算的「古老智慧」,到「銀河」「天河」「神威」創造「中國速度」,「中國計算」為世界矚目。計算機技術「極限」該怎麼突破?如何迎接「產業變革」?
  • 發現苗頭化合物,DEL技術是否已是極限?
    從靶標蛋白到苗頭化合物(Hit)的高效發現,將有望大幅加速新藥發現的進程。但從苗頭化合物,到先導化合物,到PCC,到最終商業化,真正造福於患者,依然是一個漫長的旅程。近年來,DEL(DNA Encoded Library,DNA編碼化合庫)讓新藥開發早期篩選有了質的飛躍。但DEL技術就是否已是早期篩選的極限?或許並不盡然。
  • 聽完首席大法官的講座,清華計算機系教授有幾點感受
    計算機科學是當今最具活力、最有創新力和影響力的學科之一。以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速突破,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高速發展,促進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也推進了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
  • 復旦教授攻克難題,3nm晶片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國產晶片未來可期
    近年來,晶片工藝製程的微縮令全球半導體領域陷入摩爾定律即將面臨物理極限的瓶頸。但沒有什麼能夠難倒行業巨頭,臺積電、三星、ASML包括各國相關研發團隊,都在試圖從新的角度革新半導體晶片製造業。嘗試新的材料取代矽便是思路之一,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已經掌握領先全球的技術,實現了碳基晶圓的生產。還有一種讓晶片性能得到高度提升的方法,那就是改進電晶體技術。
  • 突破計算極限 曙光發布全新先進計算伺服器產品
    4月19日,以「突破計算極限,創新全域應用」為主題的曙光先進計算伺服器產品發布會在上海舉行。會上,曙光發布了基於全新英特爾至強2代可擴展處理器平臺,應用於雲計算、綠色計算、智能計算、邊緣計算領域的共計30餘款伺服器新品。IT行業發展日新月異,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風口」接踵而至,這給信息領域業務發展開拓帶來很多挑戰。
  • 2020年中國計算機視覺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人工智慧引爆...
    隨著行動裝置數量的增長和傳感器技術的進步,包含有價值的圖像和視頻數據的增加,智能終端與行動裝置採集和產生的環境與用戶數據成為寶貴資源。對視覺信息的分析須藉助計算機視覺技術,數據量的急劇增長,算力的大幅提升和深度學習算法的不斷優化極大促進了計算機視覺行業的發展。
  • 計算的極限——黑洞計算機
    理論極限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當我們聚焦到某項具體的技術時,經常可以估算出它的理論極限。但是,考慮到未來會出現革命性的新技術,這種估計就很可能相當不準了。20世紀50年代出現的第一臺計算機ENIAC重30噸,佔地167平方米,運算速度是每秒10萬次。
  • 美國研發新大腦傳感技術可大幅提高「隔空」打字速度
    美國研發新大腦傳感技術可大幅提高「隔空」打字速度 原標題:   新華社舊金山9月13日電(記者馬丹)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種新的大腦感知技術,可以通過讀取腦信號驅使光標在虛擬鍵盤上移動,從而實現文字輸入。
  • 東芝開發新技術 大幅提升電腦運算能力
    東芝公司宣布,已開發出可大幅提升傳統電腦運算能力的新技術,在進行「組合最優化問題」計算上,實現全球最快速目標。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東芝開發出的新技術,通過把多個運算並列同時進行,達到大幅提升傳統電腦運算能力的目標。
  • 人類能否突破壽命極限?
    人類能否突破壽命極限?金羊網  作者:李妹妍 李鋼 賈雪純  2021-01-18 或許有一天,我們能夠實現永生。但在那之後,我們勢必要重新定義什麼是愛情、家庭、社會、倫理、道德,甚至重新定義什麼是人類。...
  • 突破洗滌範圍極限 TCL X10不只是一臺洗衣機
    X10洗衣機首創超聲波洗滌以創新黑科技開拓品類新邊疆,突破現有洗衣機洗滌範圍極限,大小兼容軟硬兼施,突破傳統洗衣機的洗滌定義;以極具科技感和藝術美學特質的外觀設計,顛覆性的全免汙洗護技術創新讓X10洗衣機化身家庭健康洗護中心,讓科技邂逅美學,為用戶締造藝術生活。
  • 谷歌研發量子計算機 欲突破現有二進位算法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1日報導,科學家和工程師正加緊研發新一代計算機。因為即使是當今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也依賴古老的二進位,谷歌寄希望於量子計算機能突破瓶頸。谷歌將自己的計劃命名為「量子霸權」。計算機專家稱,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將史無前例,處理龐大的數據信息並篩選出最優方案。
  • 建國家實驗室、突破「卡脖子」技術……北京2025年基本形成國際...
    目前北京市研發人員超過40萬人,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連續保持6%左右,在全球領先。北京擁有北大、清華、中科院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科研機構。連續三年蟬聯全球科研城市首位,科學研究和科學發現的能力顯著增強。許強介紹,將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全力建好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持續推進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
  • 國產晶片再突破 賽昉科技發布全球首款RISC-V AI單板計算機
    作為本土供應鏈存在「卡脖子」環節的代表行業,集成電路產業的自主創新研發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對推動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至為關鍵。   1月13日, RISC-V處理器供應商賽昉科技於上海舉辦主題為「『芯』未來」的賽昉科技新品發布會,現場發布了全球首款基於Linux作業系統的RISC-V AI單板計算機——星光AI單板計算機(Beagle-V)。
  • AI輔助宮頸癌篩查技術有突破 36秒可識別
    AI輔助宮頸癌篩查取得重大突破據悉,此次金域與華為雲的合作主要集中在AI輔助宮頸癌篩查模型的開發。 雙方優勢強強聯合 硬實力支撐模型開發取得如此重大的突破,專業知識、樣本數據、AI技術與算力這些要素不可或缺。據悉,金域醫學和華為均拿出各自的硬實力為技術開發提供支撐。金域醫學作為全國領先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每年檢測標本量超過6000萬例的大樣本數據。
  • 0到1的突破!海南省首臺「天玥」國產計算機成功下線
    7月16日,海南省首臺天玥國產計算機下線儀式在海南省國產天玥計算機生產基地舉行,此舉標誌著海南省在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領域邁出新步伐,登上新臺階。伴隨海南省首臺「天玥」國產計算機成功下線,年產近10萬臺的產線建設也順利落成。
  • 清華大學研發類腦計算機 首提新概念突破圖靈與馮諾依曼體系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張悠慧團隊和精儀系施路平團隊與合作者10月14日在《自然》雜誌發表題為《一種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的論文,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以及軟硬體去耦合的類腦計算系統層次結構,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這是一年多來,清華在類腦計算領域繼「天機芯」和「多陣列憶阻器存算一體系統」之後於《自然》正刊發表的第三篇成果,也是計算機系以第一完成單位發表的首篇《自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