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八九十年代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
你知道八九十年代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學歷?說出來會讓你蕭然起敬。先說說當年考上中考是什麼待遇。當年考上中專,一旦收到錄取通知書,就立馬遷戶口,俗成「農轉非」。就是中專學校第一批錄取,先把最高分的學生擼走,再進行高中段的錄取。這就好比清華北大在某個地區招生挑最高分是一樣的道理。也就是說,當年每個縣區前五十名之內的學霸,才有資格考上中專。由此,中專的分數線比重點高中的分數線還要高一些。
-
回望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普陀學校 有儂額母校伐?
今天,小編帶著大家一起回顧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普陀學校,看看有儂的母校伐? 學校概況 1990年,普陀區有幼兒園217所,在園幼兒28801人;有小學78所,在校學生59310人;有初級中學23所,完全中學13所(其中重點中學5所),在校學生30019人;有中專8所,在校學生3025人;有職業學校4所、附設職業班的中學5所,在校學生共1653人;有技工學校34所,在校學生3711人;有聾啞學校、輔讀學校各1
-
八九十年代初中中專生有多厲害?高燃中專畢業複習半年考上清華大學
在八九十年代,相對於高中考中專來說,初中畢業考上中專的人更被人看好。因為高考考上的學生,前面有本科和專科,之後才是中專,能考上中專也算不錯的成績了。但是初中畢業上中專的大家覺得更厲害,因為他們是初中生中成績最好的一拔人,考不上中專後才去上重點高中。
-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專生,真的很牛嗎?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各個行業開始起步。在教育領域,因為資源有限,從教師到學校,方方面面的資源都很少,所以導致升學很難;國家選拔人才的總體思路,走的是精英路線,能被選拔出來讀中專、中師、大專、本科的(本科這個詞,在我所在的農村就是個陌生的詞,因為在我印象中就沒有幾個考上的),往往都是經歷了非常激烈的競爭,從千軍萬馬中殺出一條血路而走過了獨木橋的人才,往往都是一些精英。
-
八九十年代,沒有選擇中專中師而冒險上高中,後來高考情況如何?
八九十年代,沒有選擇中專中師而冒險上高中,後來高考情況如何?那個時代,的確有些初三的尖子生放棄了中專中師的志願,堅定地走上了高考之路,去圓自己的大學夢。但是,高考有一定的風險。那時的大學招生數量有限。成功範例我的一位同學初三中考時是全縣第一,考中專是手拿把攥的,但他沒有選擇中專中師,毅然上了高中。
-
八九十年代的技工學校學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當年的技工學校數量真不多,一個地區(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差不多只有一兩所政府主辦的技工學校,更多的是大型廠礦企業自己辦的技工學校。對於此前的技工學校招生不是很清楚,但對94年及以後的情況是親身經歷,所以比較了解。聽說此前的技工學校招收的高中畢業生水平還是很不錯的,大家也知道,因為當年上個高中都是成績非常不錯的學生了,而大學錄取率就更低了。
-
八九十年代的中師生:中國基礎教育最優秀的一批教師
背影八九十年代的中師生在八十年代中專剛剛在初中招生的最初幾年,有些縣甚至規定,初中畢業生只有進入全縣中考前100名者,才具備報考中師(中專)的資格。在我那篇《初中畢業上中師》的文章推送出來後,很多中師畢業生都在文後留言告訴我,他當年是以全縣第1名、第2名的成績考入中師的。以全縣前20名考入中師的,比比皆是。現在,每個縣能夠考入985、211高校的,基本上都在100名以上。
-
90年代中專、中師生那麼吃香,和現在985、211比水平如何?
現如今很少能夠看到中專或者是高中畢業的人了,大部分人都會讀一個大學最差也是專科。可是要知道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能夠讀一個中專或者是技校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而且那時候還包分配,可以說能夠上中專和技校,對未來也是有保障的。
-
中專文憑為什麼不值錢了?縣城沒有工業了,還要中專幹什麼?
九四年初中畢業的時候,在家人的強烈要求下,我也考過小中專,不過名落孫山了,只好上了高中。大約十多年後,我在回老家的時候,剛好在路上碰到了曾經和我一起考中專的同學,他騎著自行車,要從學校回家。說起來真是不勝唏噓。
-
今何在:放任人物去碰撞未知
近日,今何在攜新書《未來,人類的徵途》亮相上海書展,並接受了《中國青年作家報》記者獨家專訪。這本科幻題材的小說是他寫作道路上的一次全新探索,在今何在看來,無論是奇幻還是科幻,他的作品重點一直是人的冒險和成長。
-
「苟晶替考事件」裡的高考考的中專不同於初中生考中專,你知道嗎
今天新聞裡關於苟晶替考的調查結果官方報告出爐,提到苟晶當年考取的中專分數,很多人不了解。本人1991年參加安徽省池州市的中考,1994年參加全國高考,根據個人經歷,說一下高考考取的中專和中考考取的中專的區別。九十年代有高中專和中專(網友稱小中專)之分。
-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些初中就退學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我國1986年就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在初中就退學的學生不在少數。初中就退學的學生原因有很多,有家庭原因,也有學生自身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不愛讀書了,想早點找工作,賺錢補貼家用。那些初中就退學的學生,現在生活的怎麼樣了呢?
-
90年代的中專生有多難考?比得上如今的碩士嗎?
九十年代的中專生和我們現在的中專生完全是兩種境界。現在的中專學校林立四方,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因為上不了高中所以選擇到更容易就學的中專就讀。而九十年代的中專生則大為不同,他們要考上中專學校可謂是難上加難,所以其中的含金量也非同小可。
-
90年代的中專生有多難考?比得上如今的碩士嗎?
現在的中專學校林立四方,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因為上不了高中所以選擇到更容易就學的中專就讀。而九十年代的中專生則大為不同,他們要考上中專學校可謂是難上加難,所以其中的含金量也非同小可。如果一個縣城有一萬以上的考生參加考試,那麼大學就只有三四百個左右的考生能夠進入到中專學校的大門,而絕大部分的考生則無緣中專學堂。雖說,好看很難,在1977年恢復高考之後,很多考生不管怎麼樣都要擠出一些時間來看書。因為在高考恢復之後,他們終於有機會可以再次為自己的未來奮鬥,所以他們都非常地刻苦。
-
中專學校避坑指南,建議收藏
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什麼是中職學校:中職學校是職高;中專;技校的總稱與普通高中一樣是我國中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別再糾結你是讀的中專,技校還是職高它們沒有任何層次的區別。都是同一層次的。實際上是五年制中專套讀成人大專。我先把這個學制給你講明白,再給你講套讀。那麼有朋友就會問為啥中專會有五年制?我告訴你的確有,因為我國中專最開始是四年制,然後可以在校考一個中級工。那個時候高級工人多麼榮光啊!進入21世紀普高率高了,並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中專也開始轉型開班三年制升學班,並保留了四年制中級工班,新開設了五年制高級工班。什麼XX高級技工學校,XX技師學院。都是辦的這種四年制,五年制中專。
-
廠礦子弟電影 | 轉型年代的背面:孩子視點與重塑九十年代
轉型年代的背面:孩子視點與重述九十年代 祝子建 九十年代作為經濟體制轉型期在當時主流話語中被表述為銳意進取的時代,王朔文學改編電影是這種表述的集中體現這三部影片都是七八十年代生人的新導演的處女作,都採用了一個少年人的視點,並都講述了一段發生於九十年代計劃經濟單位制空間內的成長故事。或出於對自我童年的追憶,或出於對特定時代的懷念,這三部廠礦子弟電影以「童年往事」體的敘述揭開了九十年代中國被主流話語所遮蔽的另一面。這是由歷史書寫權轉移帶來的表述更新,展現出新的社會發展階段中人們文化心理的變化。
-
90年代的中師、中專生,其水平如何,可以媲美現在的985、211嗎?
曾經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大學生的數量很少,可正處在建設中國的特殊時期,對人才的需求量很龐大,這個缺口,又是如何填補的呢? 01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哪裡需要就往哪填,九十年代的中專、中師學校提供了大批可使用的人才,在校學生個個都能有一份包分配的工作,待遇薪水也都很不錯
-
80年代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文憑?
因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很多本科學子都在抱怨說羨慕八十年代的大學生,那個年代的大學生不僅威風凜凜,而且還包工作分配,只要考上了大學,那麼真可謂是一輩子就安穩了。但現如今的大學生呢?不僅需要應對各種壓力,而且畢業之後還沒有百分之七十的就業保證。
-
80年代的中專,相當於現在的什麼文憑?
因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很多本科學子都在抱怨說羨慕八十年代的大學生,那個年代的大學生不僅威風凜凜,而且還包工作分配,只要考上了大學,那麼真可謂是一輩子就安穩了。但現如今的大學生呢?不僅需要應對各種壓力,而且畢業之後還沒有百分之七十的就業保證。
-
苟晶稱母校為野雞中專怎麼解釋?90年代中專是尖子生or渣子生?
苟晶在最初的曝光裡說自己所讀的黃岡水利電力學校是野雞學校。自己讀了一年就離開了。官方通報說是黃岡水利電力中專是省級重點學校,苟晶讀完兩年畢業。誰在說謊?有人說該校幾年後併到別校,以此推斷該校沒有實力,是野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