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場資本主義金融騙局,每個人看到了什麼

2020-12-12 新京報

宋丹丹認為,央華版《龐氏騙局》劇本的獨特節奏使舞臺的表現力極強,整臺的演員都好,蔣雯麗(中)最「搶眼」。C02-C03版攝影/郭相辰

央華版《龐氏騙局》用群戲「多聲部」的臺詞表達音樂性,更像一部語言的歌劇。而這部戲的節奏,是由8名演員不斷地變換角色,急速地行走穿越,遊戲般的布景搭建,RAP風格的臺詞表演方式共同構成。

江映蓉(左)飾演龐茲的妻子,從臺詞到肢體,也足夠驚豔。

【文化譚】

2012年,以龐茲生平為藍本的音樂戲劇《龐氏騙局》席捲法國,成為法國當代音樂戲劇重要的典型標誌。

今年是龐氏騙局發生的第100年,查爾斯·龐茲在100年前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手段精心打造的龐氏騙局迅速影響整個西方世界。

2019年,央華戲劇邀請原版導演大衛·萊斯高,集合中國頂級音樂戲劇演員陣容,打造了《龐氏騙局》的中文版本。作為央華戲劇開年大戲、2019年中法文化之春首個項目,於2019年4月26-28日在北京首演,目前也正在全國展開巡迴演出。多位演員及劇評人、戲劇領域的專家在觀看此次首演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領銜主演:蔣雯麗

央華版主演:江映蓉、王維倩、趙子鋅、蘇曄、郭露桐、戴軍、林麟、方同春、孫睿

演員

我被蔣雯麗徵服了

●宋丹丹,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演員

我從20歲開始做演員,近40年在這個行業,遇見雯麗是一件幸事。我沒有「恭維」她的理由,我不需要,我真的很愛她。一個好的演員最重要的品質是「要像孩子那樣天真」,雯麗就是。然後,她的善良和容易被感動,她的勤奮和專注都為她準備好了今天所擁有的一切。

好,現在說說《龐氏騙局》這個戲:我其實很怕看話劇,因為坐在那兒時間太長,通常難見到好戲就得「熬」著,謝幕時還得使勁兒鼓掌,心裡想著「可算結束了」,而臺上的演員聽著掌聲以為「演出很成功」。

我看過雯麗演的三出話劇,第一次是《櫻桃園》,第二次是《明年此時》,第三次就是《龐氏騙局》。前兩次對她的印象是覺得她很勇敢、有膽量敢演,真心覺得沒有太大的舞臺魅力。這次我聽說她又要演出,居然演男的!居然還有歌舞!天吶!我聽過她唱歌,我們一起唱過,她的嗓音實在不能算「行」,她居然敢在舞臺上現場唱!我真的覺得這次坐在臺下會受罪了。

可是,令人驚奇的是:當大幕拉開,當所有的演員全神貫注地進入表演狀態的時候,我深深地被吸引了。當消瘦的雯麗穿著男裝載歌載舞的時候,當她遊刃有餘地表演的時候,我完全被徵服了,她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謝幕鼓掌的時候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她真的很棒,我做不到。」

這個戲的導演和編劇是一個法國人,我覺得他是一個天才,劇本的獨特節奏使舞臺的表現力極強。整臺的演員都好,雯麗最「搶眼」。那晚我很享受也很激動,唯一遺憾的是我不會講更多的英文,不能跟導演表達我的敬意。雯麗勇敢地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挑戰高度,把我這樣一個遇事總是「知難而退」,每天把「老」掛在嘴邊的演員遠遠地甩在了後面。真心敬佩及送上深深愛意:你是我見過的最棒的那一個!

內涵

這部戲將常規的歷史劇藍本創作為一出實驗戲劇

●朱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教師

四月的一天,我和先生一起在黑暗中仰望舞臺,觀賞《龐氏騙局》。

我首先被這部戲的舞美迷住了。整部劇是黑白灰的基調,舞臺兩邊各擺放著一排衣架,整齊地懸掛幾十套男士禮帽、西裝,它們是不動的歷史片景,也是生動的二十年代美國金融人士的符號象徵。

舞臺上除了始終不動的道具外,整部戲的布景是由20張灰色金屬質感的長方形桌子不斷變換、移動組成。演員們一起在臺上搬運和組合桌子,巧妙地將它們搭建成不同的形狀。

這是個變幻莫測的抽象舞臺,由灰色的幾何塊自由組合,形成了偷渡的黑暗輪船、擁擠的移民之家、壓抑的監獄、豪華的金融機構辦公室、喧囂的波士頓大街、平靜而悠長的海邊美景……這樣的抽象視覺布景,首先有效地傳遞了戲劇情節中的環境信息,同時又視覺化地表達了人物在環境中的感受,更給觀眾充分的想像空間,讓觀眾將眼睛所見和頭腦所想結合起來,一起構築出劇情和人物的舞臺場景。

《龐氏騙局》的故事是個關於騙子的故事,什麼是「騙」的本質?是騙子的想像力和被騙人的想像力的某種重合與斷裂。《龐氏騙局》的舞美設計理念,充分開發觀眾的想像力,在視覺審美的同時,也真正解讀了這部戲的內涵。

《龐氏騙局》以「音樂戲劇」命名,但在網上有的觀眾吐槽這是部只能聽到三首歌的音樂劇。音樂劇是有框架的,怎麼唱、怎麼唱著演,也有一套程序。《龐氏騙局》很有趣,它完全不遵守音樂劇的範式,它的音樂旋律、節奏蘊藏在整部戲裡,所以會被稱為「音樂戲劇」。看完《龐氏騙局》,我覺得自己聽了一場說唱音樂會,演員們不是在說臺詞,而是在唱臺詞。隨著劇情的推進,他們不斷將激烈的語言風暴砸向觀眾。觀眾可以去兼顧字幕提供的臺詞信息,或者只看演員的表演,看他們在說唱音樂的節奏與韻律下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就能讀懂劇情。

不僅如此,《龐氏騙局》創造了一個神奇的節奏,人物們在舞臺上狂熱地穿梭,而且在這個跨越時空的歷史長劇中出現的眾多人物,僅僅由8名演員變換服飾來演繹。與轉換舞臺布景一樣,演員快速更衣戴帽而轉換為新的角色的過程,也在舞臺明晃晃的燈光下堂而皇之地進行。因此,這部戲的節奏,是由演員不斷地變換角色,急速地行走穿越,遊戲般的布景搭建,RAP風格的臺詞表演方式共同構成。如果說音樂劇是音樂與戲劇的結合,那麼《龐氏騙局》這部戲就恰當地創造出了戲劇的音樂性。

《龐氏騙局》的故事在今天的中國也屢見不鮮,非常可惡,是國家嚴厲打擊的對象。這部戲在中國上演,也不失為對大眾的一次社會教育與提醒。戲劇《龐氏騙局》完整地演繹了龐茲的一生,從義大利的混沌少年,帶著5美元漂洋過海來到迷幻的美國,經歷磨難,反覆錘鍊他的詐騙手段,最終虛構出龐大的金融帝國。在所謂的人生巔峰呼風喚雨,愛情美滿,而騙局無情地瞬間坍塌,龐茲最終孤獨地、一無所有地死去。這仿佛是一個典型的壞人的故事,可以讓人恨得痛快。

可是看完戲我對龐茲恨不起來,因為這部戲非常充分地演繹了龐茲始終不失底層人的好勝、奮發圖強與貪婪、奸詐的真人性。講述故事的方式是戲劇創作的核心,一部戲對人物的刻畫,是演員精湛表演的功勞,更是整部戲人物關係設置、劇情架構的整體塑造成果。《龐氏騙局》中母親的線索、妻子的線索,她們的愛、信任、離棄與堅守、希望與絕望,與龐茲的愛、忠實、坦誠、欺騙、謊言、希望與絕望等等交織在一起,讓觀眾不是去簡單地恨一個壞人,而是認識一個做了大壞事的人,理解一個壞人作為人的存在的殘酷性。因此,我認為這部戲成功地將一個常規的歷史劇藍本創作為一出解讀複雜人性、探索戲劇表達空間的實驗戲劇。

《龐氏騙局》是一部體量很大的戲劇,還有很多角度值得討論。喜歡看央華的戲,喜歡每次看了戲,還能帶一本以此戲劇命名的書回家繼續閱讀。不同於常規戲劇提供的單薄的折頁式信息簡介,書的隆重登場是戲劇態度的體現,它不僅設計裝幀精美,有大量的優質劇照,更有導演、製作人、演員等主創書寫的坦率誠懇的文字,表達他們在戲劇裡和戲劇外的認識。因此,作為觀眾,我認為央華戲劇對每一部戲都充滿信心,相信他們的戲劇理想與實踐,就是中國戲劇當代探索的重要文獻。

音樂

音樂的運用足見導演功底之深厚

●王維倩,上海歌劇院首席女中音、央華版女歌者

這是一部語言的歌劇,展現了二十世紀初美國的音樂風格。導演大衛成功地把音樂劇和話劇用音樂做了平衡。他創作的音樂完全拋棄了傳統音樂劇的模式。開場女一和男一像造物主,用毫無間斷的語言介紹人物,只用了短短幾句話和一副小鬍子就完成了龐茲長大成人的過程,這就奠定了語言的音樂性。龐茲在羅馬的花天酒地、學業失敗用了一段精彩的舞蹈和媽媽朗誦他的信來呈現,演員們緊接著就搭建輪船、賭場,龐茲的美國生活從拉格泰姆音樂中開啟,這是即興的音樂,完全暗合龐茲的命運。

接下來是龐茲忙亂而倒黴的十幾年的生活。舞臺上多數時間都是萬花筒一樣地切換音樂、場景、人物。從機械的舞蹈到非洲的鼓點,從小號、薩克斯到邪惡色彩的說唱,應有盡有。但是凡是能展現人性的段落,導演從不放過。其中有一段龐茲老闆拋棄妻兒攜款潛逃,龐茲為了生存和老闆太太苟合的情節,導演非常奢侈地給了老闆太太一分鐘之長的無詞歌,旋律優美、意境深遠,觀眾和演員都在這一刻舒緩下來,對龐茲充滿了同情。

隨即音樂急轉直下,龐茲再次開始了不斷的冒險和劫難,在他被高尚的護士深深打動時,音樂再次溫柔起來,捐獻皮膚時的慘烈沒有俗氣地運用人聲,而是用樂器模仿了痛苦的叫喊。這種處理也對稱性地出現在龐茲婚後事業不斷失敗後百無聊賴地和妻子散步的場景中,優美的爵士樂映襯著幸福的散步。

然而快樂不長久,音樂定格在一聲「等等」,劇情快速切換到龐氏騙局的開始,也是他平靜生活的終結。更為殘酷的是,騙局徹底失敗後,女性主題音樂變奏再現。這幾段音樂的運用足見導演的音樂功底之深厚。同樣的旋律,可以有不同的表現。殘酷的命運主題永遠跟隨著唯美柔情的愛情主題,就像龐茲的夢魘一樣步步跟隨,這種過山車式的音樂感受高明又殘忍。

反思

一個普通人為了成功,鑽了其他人創建的體制空子

●安娜伊思·馬田,央華版《龐氏騙局》聯合製作人

我覺得人們還沒有意識到,由蔣雯麗來反串出演這個令人捉摸不透的男人是個多麼妙的主意。她成為男人,卻又不是真的男人,她是一位當代的女性,僅僅是惟妙惟肖地扮演了一個詐騙者,一個為了成功不計代價、想要獲得金錢和權力的人。

對於當代的男性或女性而言,無論承認與否,資本主義體系都或多或少讓我們所有人,至少每天有那麼幾分鐘,在他人或是我們自己面前成為龐茲。

蔣雯麗讓龐茲善良的一面發出光輝。龐茲有一種源於他女性氣質的真誠。他有副好心腸,最後通過自己發財,也讓其他老百姓發了財。蔣雯麗演繹出了這個人物的多面性。我們見證了女演員對於創造龐茲這個人物的探索,隨著一場一場的演出,人物的智慧顯現出來。

這部劇的精彩之處還在於舞臺形式與內容本質的差異。形式上它歡樂、快節奏、有音樂,動作場景不停變換,形成一種華爾街股票交易廳的氣氛,有人驚聲尖叫,有人上躥下跳,有人流淚哭泣,有人互相擁抱,有人痛苦萬分;而最終的本質,卻是令人驚恐的。

舞臺上那些場景仿佛是栩栩如生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每個人都提前被社會背景定義好角色。義大利母親得要品行端正、充滿深情,比起身無分文的義大利移民,監獄裡富有的美國騙子總是會得到優待,而普羅大眾則把龐茲當做救世主。

最後,這其實是一部個人的史詩,一個普通人為了成功,鑽了我們其他人創建的體制的空子。怪他嗎?還是怪他們?龐茲便是我們。

意義

龐氏騙局至今在社會以不同的形式輪番上演

●梁夜楓,劇評人、影評人

《龐氏騙局》在法國首演之初,是一部大膽前衛的先鋒戲劇。不僅是對傳統戲劇的顛覆,還是未來戲劇創作的重要參考與榜樣。

在排練之前我有幸看過劇本,完全「看不懂」,劇本像歌詞,也像詩歌,導演大衛在創作劇本時並沒有採用一種「三一律」的、寫實主義的創作風格,整部劇有著一種高級的敘事語法,先鋒而不偏執,藝術而不晦澀,快速不失節奏,喜劇不入低俗。

故事從1880年敘述到1957年,只用了兩小時。層次清晰毫不拖沓,在多種敘事文本中自然轉換,有直面觀眾的講述、信件朗讀、辯論、說唱……像交響樂樂譜,把戲劇發展至今不同文本的優點全部交織於一體。但這種高難度的敘事又以一種最為簡約的方式呈現,桌子像積木,在舞臺上構建出了一切場景。

《龐氏騙局》的題材是金融,真人真事,傳統現實主義戲劇的特徵會得到一種定論:這一題材不可能在舞臺由劇場美學呈現。其次,從龐茲的出生講述到死亡,難免淪為流水帳,導演的創新能力讓敘事快節奏而碎片化,但不散亂。原因是導演在每一個碎片化的敘事中抓住的是龐茲人生與每一位觀眾的情感關係。

蔣雯麗的反串我本以為是一次表演嘗試、宣傳噱頭,但看戲後我認為,此版反串出演是豐富呈現人物內心、表達主題的必然。龐茲的人生對於觀眾是陌生的,構建劇場與觀眾的情感關係既依靠詐騙題材與當下社會的關聯,更重要的是讓龐茲每一步的行為讓觀眾能夠有一種情感上的理解。蔣雯麗塑造了人性的善良與柔軟、騙子的狂熱與貪婪併為一體的複雜人物形象,在感性的表達與理性的題材碰撞中,豐富了作品的層次與藝術高度。

於是,這部戲的矛盾上升到了人性貪婪的悖論。整部戲最為高明的在於導演並沒有把這一場騙局的反思放在龐茲身上,給予道德判斷,多位演員扮演的各種投資者、參與者無一不在表演著社會私慾、貪婪的種類。

龐茲不在了,但龐氏騙局至今仍在輪番上演,在當下社會特別需要這樣一部作品,自省集體貪慾與難以言表的不同私心。

價值

以戲劇形式呈現金融欺詐的惡果,是舞臺劇的價值

●徐世丕,知名文化學者,文化部報刊審讀小組成員,國家文化發展國際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龐茲代表著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一批不受傳統約束、一心只做發財夢的年輕人闖江湖闖世界的典型。從21歲乘輪船去美國,在美國幹油漆工,在加拿大因偽造罪蹲監獄……16年一事無成,卻在亞特蘭大出獄後腦洞大開,抓住人們「一夜暴富」的急切心理,利用歐美國際金融匯率差價,做起空手套白狼、拆東牆補西牆的金融詐騙「生意」,直到一年後資金鍊斷裂案發而身敗名裂,並因此承受了後半生的悽慘沒落。

半個世紀中,龐茲這個義大利非法移民,在美國多層社會空間穿梭式折騰,最終自食其果,揭示了龐茲作為那個時代棄兒的信義道德缺失的多重根源,更將「龐氏騙局」這一資本社會金融欺詐信用炒作的惡果,以戲劇藝術的形式呈現給社會,這是原作也是中文版舞臺劇的價值與意義之所在。

時空轉換、時代變遷的大背景,是主人公性格行為產生與形成的實踐與藝術邏輯依據。《龐氏騙局》把它搬上舞臺,卻並不給人以生硬之感。短短兩個小時的舞臺戲劇,複雜的場景變換、情節的多重推衍,與臺詞、聲音、音響配合基本嚴絲合縫,確屬不易,而簡練單一、象徵化的舞臺道具的拆搭流轉,也展現了編劇、導演靈活準確的舞臺調度功力。

相關焦點

  • 2008美國金融海嘯:資本主義大出殯
    當金融海嘯到來時,金融和資本擁有者們,卻又企望政府施救,只要救他們就可以,高管年終獎很重要,老百姓災難不算什麼。7500億美元,小布希的共和黨政府向民主黨控制的國會開了價,而裡根上臺時財政赤字才只有750億美元,柯林頓還曾經扭虧為盈。美國發生了什麼?對華爾街而言這是一場海嘯,對華爾街之外來說,這是一場屠殺,跳樓自殺可以出現在馬賽,也可以在香港。
  • 新加坡星展銀行:比特幣是一場金融騙局
    北京時間11月14日早間消息,亞洲最大的銀行之一星展銀行認為,目前比特幣是一場金融騙局。本周三,星展銀行集團首席信息官和技術與運營主管大衛·格萊德希爾(David Gledhill)向CNBC坦言,「我們將比特幣視作一場龐氏騙局。」
  • 當年美國登月,真的是一場世紀騙局嗎?太空人到底看到了什麼?
    因為我們無法得知,怎樣把太空人從月球啟航再回到地球,這時候大家猜測,1969年的登月事件是一場騙局嗎?美國看到了什麼?這50年的時間內,很多國家都質疑過美國載人航天登月,美國曾經說過,沒有再次成功登陸月球,是因為當初的建設太空梭的圖紙已經丟失,很多人聽到這一說法表示不解,既然如此重要的東西,為何會隨隨便便丟失了?
  • 趕快提醒身邊的人!2016最新金融傳銷騙局名單!
    每個片區設置一個項目負責人,每個人手下已發展幾千投資人,投資額從5萬到10萬到幾十萬不等,而更令人迷惑的是,上述團隊領導者其實並不了解自己處於整體推廣團隊的第幾層,只知道上面和下面「都有人」,而每一個投資人也都擁有發展下線的權利和機會。
  • 當代世界:資本主義病情嚴重但氣數未盡
    [5]更深刻、尖銳的分析認為,這場危機的真正原因在於以剝削為基礎的無政府主義的生產體系以及從中獲益的資產階級,但是,應當負責的並不是某個資本家或特定的資本家團體,而是所有堅持維護這個不公正的體系並為其辯解的人。[6] 正在延續的金融危機是資本的系統性危機,源於新自由主義的全球化。
  • 普華商學院起底金融詐騙套路 防範金融騙子騙局
    騙子,讓人深惡痛恨。精心編織的騙局,讓人錢財兩空,甚至傾家蕩產。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普及後,騙子行騙的「效率」更高,手法更繁複多樣,令人防不勝防。尤其是和金錢直接相關的金融詐騙,更是層出不窮,異常猖獗。
  • 科茲、杜梅尼爾:資本主義模式的後危機變遷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左派經濟學理論就是一種資本主義危機理論,2008~2009年的這一場國際經濟、金融危機,是否意味著資本主義全球經濟體系的一場危機,在這場危機之後,這個體系又將何去何從?  就此問題,CBN對話兩位國際上有代表性的左派經濟學家,美國麻薩諸塞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大衛·科茲(David M.
  • 揭秘3M互助金融社區金字塔騙局
    其中提到,「請大家不要聽信謠言,要相信MMM平臺,這是一個誠信互助的平臺,大家只要每個人都遵守平臺制度,按規則辦事,我們的平臺會長久不衰,永遠的運行下去」,「不要受任何負面的消息和負面的人的影響。否則,你不可能賺到你想要賺到的那麼多的錢」。MMM互助金融社區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平臺,是否合規,有無風險,應該由誰監管?
  • 90後美女設外匯金融騙局 半年騙超40萬人300億元
    原上草 最近一兩年,中國人被各種投資理財、股權眾籌、P2P、原始股、貴金屬交易平臺、郵幣卡交易、高利貸等金融詐騙害慘了,口袋被他們掏空了。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金融騙局,因為打著外匯投資的幌子,也是坑慘了很多人。 對於外匯投資的騙局,草哥其實一直想說說,但苦於沒有由頭,今天終於可以說一說了。
  • 什麼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萬惡嗎?
    一、公司是資本主義的基石之一,它應該為利潤而生,為利潤而死;二、公司如純粹行善,也不再是公司,更可能是借行善之名剝奪股東和公眾利益,貪汙腐敗;三、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在一個健全的法制體系下總會顧及自己的名聲,而鮮鋌而走險;至於個人,在現代化的社會中更難取信於人,哪怕他胸懷大志,舉止崇高
  • 資本主義的新模式:國家資本主義?
    2008年雷曼兄弟的倒閉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機把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推向風頭浪尖。在奉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西方國家深陷危機的今天奉行國家資本主義的新興市場國家卻表現出一片欣欣向榮。資本主義的模式無可非議地成為會議討論的重點。然而,國家資本主義會是資本主義的新模式嗎?  自由資本主義將市場及價格機制視為組織國內及國際經濟關係的最有效方法。
  • 克拉運河是一場騙局嗎
    所以,怎麼就能夠憑"沒有中國官員",就推斷出泰國的事是假消息,進而斷言泰國運河是尼加拉瓜運河式的騙局?再說了,參加"籤字儀式"的企業根本不是上市公司,他們炒作此事又能有什麼好處?  所謂的"備忘錄",應該只是泰國軍方對開挖運河的非正式認可,距離泰國王室、政府、議會的批准還有很多工作要完成,若真像"闢謠者"所稱的"尼加拉瓜騙局"就好了:議會批准中國企業100年經營權還立即開工……。
  • 姚斌:好的資本主義與壞的資本主義
    如果沒有企業家,那些改變世界的技術以及企業家型資本主義都不會存在。是企業家們看到了一種出售某種以前從未出現過的產品或服務的機會,然後採取了行動。前沿性的突破更多是由單個個人或新企業研發並提供到市場上的。除了極少的例外,真正創新型的企業家只有在資本主義經濟中才能找到。
  • 英國《金融時報》:資本主義的道德困境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這種代價不只是資本在工業化初期階段無情壓榨工人的傾向;也不只是創造性破壞的嚴酷,或者資本主義制度從工業革命直至2008年金融大危機期間周而復始的動蕩周期;同樣也不只是最近幾十年伴隨資本主義的不平等加劇——尤其是在講英語國家和中國。更為根本的是合法性問題,這涉及金錢動機(換言之是貪婪)在推動經濟增長中的主導作用。
  • 一個騙局搞垮一個國家,揭秘身邊賣「保健品」的人-金字塔騙局
    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騙局,是什麼蒙蔽了我們的雙眼?是利益,拿到錢的時候不會考慮這些錢是從哪來的,上次我們講的著名的安隆案,直接搞垮了一間600億美元的公司,但這次要講這起詐騙案直接搞垮了一整個國家,這次說就是發生在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的一場大騙局。如何躲避各種騙局?就是從根本上了解它。
  • 無所不能的金融一體機 不過是一場天大的騙局!
    @老哥的力量:羊城晚報記者在黃塘市場看到,幾乎每個檔口都放置了一個全新的智能秤,市民選好菜後放到秤上,顯示屏馬上顯示金額,市民掃一掃上面的二維碼,就可以用微信、支付寶、銀行卡等完成支付。市民覃阿姨說,她平時外出吃飯購物也習慣用手機支付,現在連買菜也可直接用手機支付,非常開心。檔主們則說,有了這個智能秤,他們省去了找零錢的麻煩,也不用擔心收到假幣,可以避免消費糾紛。
  • 專升本到底是不是一場騙局?
    這邊專科學生備考熱火朝天,可畢業多年的很多老學長學姐卻告訴他們專升本就是一場騙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那麼讓專科生趨之若鶩的專升本到底是不是一場騙局呢?答案顯然不是的,這就像有些人認可讀書無用論一樣,他們只是沒用從中獲取足夠的利益而已,其實很多人都有這種思維,一旦某件事沒有給他帶來可觀的收益他就否定全局,和「買賣不成仁義不在」是一個道理,那麼專升本到底有什麼實際的好處呢?
  • 網絡互助金融騙局頻出 受騙者稱像吸毒一樣會上癮
    而WPP項目,僅僅是目前崩盤的諸多網絡互助金融騙局之一,全國究竟有多少人捲入了類似的網絡互助金融騙局?無從知曉。  專家表示,網絡互助金融騙局,由於調查取證的不便,當前整治起來存在一定難度;但也應當看到,這種毫無新意的騙局並不難以識破,投資人內心的貪慾,也是此類騙局不斷湧現、長期存在的重要因素。
  • 對西方資本主義困境的觀察與思考:三大啟示
    2008年9月,以美國雷曼兄弟倒臺為標誌,西方發達國家陷入了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近五年過去,這場危機非但沒有結束,反而從金融、經濟問題蔓延到政治、社會領域,「急症」轉成「頑症」,使西方陷入全方位困境。  一、西方資本主義面臨的主要困境  (一)經濟發展「失調」。
  • 從《資本主義十講》看西方學者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反思與批判
    接下來一些放鬆管制的措施為金融業的發展突破了障礙,之後市場又創造出了許多新的金融衍生品。新金融工具的出現,掩蓋了工資和消費之間的剪刀差,工資下降初期,西方人生活水平表面上沒有下降。然而,金融工具的泛濫導致西方國家出現負債式增長,並引發不平等加劇、債務負擔加重、過度金融化以及全球化失衡等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最終引發國際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