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開闢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歷史性的偉大貢獻。
山東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的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日軍進攻山東期間,中國共產黨堅持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配合友軍、共御外侮;在國民黨主力部隊撤出山東、地方武裝大部偽化、山東全境淪陷的歷史關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獨立撐起山東抗戰大局,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形成了魯中、魯南、渤海、膠東、濱海五大根據地,加上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山東的40個縣,人口達3500萬,佔全國解放區人口的三分之一;人民軍隊發展到33萬人佔全國人民軍隊總數的四分之一;黨員發展到30多萬,約佔全國黨員總數的四分之一。
到抗戰勝利,一個新民主主義的新山東已在齊魯大地上蓬勃興起。
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7月7日,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大眾報業集團主辦、大眾網承辦的全國首個3D抗日戰爭紀念館——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即將開館,再現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紀念館共有35個單元、92個版塊,通過全景式三維立體動態瀏覽技術,運用世界上最先進的3D展館技術,向全球網民實景再現山東抗日的豐功偉績、歷史貢獻。即日起,大眾網記者探營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製作團隊,為您揭秘其中的精彩亮點和一系列的高科技。
網上抗戰紀念館搶先看(12)
豆選、大生產、識字班 根據地經濟文化建設全知道
大眾網記者 樊思思
抗戰期間,日軍對山東抗日根據地開展殘酷「掃蕩」,根據地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艱苦的反「掃蕩」鬥爭,同時廣泛發動群眾加強民主政權建設,大力發展生產,宣傳文化教育。在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抗日根據地廳,「豆選」、「大生產運動」、「識字班」等一系列三維場景,很好地還原了當時根據地的建設情形。
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發出《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的指示,要求在政權工作人員中,共產黨員、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應各佔三分之一,實行「三三制」。隨後,山東抗日根據地逐步廣泛開展了民主選舉。由於當時廣大基層群眾90%以上都是文盲半文盲,根據地老百姓就用豆子作選票來選舉幹部。「金豆豆,銀豆豆,豆豆不能隨便投。選好人,辦好事,投在好人碗裡頭。」展廳中的這個三維場景,就是對當時根據地老百姓進行「豆選」的情景還原。通過這種方式,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有效地推廣了民主選舉的制度。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大生產運動是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克服嚴重困難的重要措施。接下來的這個三維場景,重現了山東抗日根據地開展大生產的情景。1944年起,山東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徹底打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改善了人民生活,儲備了大批糧、棉、油、鹽等重要物資,為大反攻做了物質準備。大生產和節約運動的開展,徹底打破了敵人的經濟封鎖,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除了民主政權和經濟建設,根據地內宣傳文化教育的工作也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這個三維場景還原的是當時根據地很受歡迎的「識字班」。山東抗日根據地以識字教學作為開展群眾教育的中心工作,普遍開展了夜校、冬學、民校、識字班、莊戶學等學習活動,不只識字,還學習政策、法規等,提高群眾的思想覺悟。
【相關新聞】
網上抗戰紀念館搶先看(1)
最先進網絡技術打造 圖文聲影再現山東抗戰史
7月7日,全國首個運用3D技術建設的網上抗日戰爭紀念館——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即將開館。6月上旬,大眾網記者來到網上抗戰紀念館製作團隊探班,成為該館的首位「測試版」遊客。端坐在電腦前,記者眼前的紀念館雄偉凝重,各種高科技應用令人仿佛身臨戰爭現場……通過網際網路的技術手段呈現山東抗戰這一宏大主題,通過新媒體的立體平臺弘揚抗戰的核心精神,通過可視可聽可觸的感官體驗實現最大範圍的文化惠民,這是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的重大意義和重大創新。
網上抗戰紀念館搶先看(2)
數字看展館 海量數據全景呈現山東抗戰史
7月7日,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將正式上線與網友見面。作為截至目前全國首個全景展現山東抗日戰爭的紀念館,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展出的史實選「料」嚴謹,角度全面,並突破了實體紀念館的空間限制,收錄了百萬字的史料文字,近萬張圖片表格,200多件文物,40餘部抗戰影視劇,50多個三維場景和情景互動等等,堪稱山東抗戰的全景式「資料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網上山東抗戰紀念館中的「數字」有哪些。
網上抗戰紀念館搶先看(3)
手機電腦都能"參觀""三端四語"全媒體敘述
打開網頁版紀念館,網站首頁古銅色的背景上,由29位人物組成的抗日群英雕塑巍然挺立,簡潔而大氣。網頁版包括新聞聚焦、抗戰歷程、武裝鬥爭、文物展示等10個主要版塊,以圖片、文字、音樂、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全面而細緻地展示了山東抗戰的光輝歷程。
網上抗戰紀念館搶先看(4)
網上種樹蓋房子,"視聽觸"全憑高科技
走進紀念館的「建築工地」,沒有機器轟鳴,也沒有塵土飛揚。在排列整齊的十幾臺電腦前,製作人員正在進行「竣工」前最後的檢測和調試。被大伙兒稱為「園林局長」的小王正對著電腦辛勤地「種樹」,一棵棵三維立體的青松亭亭玉立,栩栩如生,兩三天內便「長」滿了紀念館外的整片山坡。
網上抗戰紀念館搶先看(5)
點火炬、獻鮮花,「網遊」紀念館感覺比現場還逼真
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式上線倒計時,6月18日,大眾網記者當了回「測試版」遊客,提前到各展廳為網友們探探情況。向上看,向下看,湊近了看,快速轉彎時甚至還會產生頭暈的感覺……儘管遊覽前就被科普了不少虛擬實境技術的強大,記者還是很「沒出息」地尖叫連連,這網上漫遊簡直比「身臨其境」還要逼真啊!
網上抗戰紀念館搶先看(6)
埋地雷打鬼子 全方位互動帶您重回「戰場」
點燃抗日武裝起義的火炬,端起鋼槍瞄準敵人射擊,把地雷埋在鬼子進村的必經之路上……這些以往出現在抗戰史料和電影中的場景,如今都來到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安家落戶」。參觀者不僅能聽能看,還能親身參與互動。上回,記者已經帶網友們體驗了3D虛擬實境版展館的「身臨其境」;今天大家就來組建個「抗戰小分隊」,一起到紀念館中去參加「戰鬥」吧。
網上抗戰紀念館搶先看(7)
3D視頻秒看山東36座抗戰紀念碑
為了儘可能真實、全面的還原山東抗戰歷程,2014年4月起,負責紀念館建設工作的大眾網籌建人員走遍山東各市的抗戰遺址和紀念場館,搜集所有關於山東抗日戰爭的史料和文物。矗立在這片碑林中的36座抗戰紀念碑,來自全省各地,每一塊紀念碑背後都有一段壯烈的抗戰事跡。看,這是陸房戰鬥紀念碑,它位於肥城市東陸房村鳳凰山陸房戰鬥遺址內,1989年建立;這是抗日烈士碑,坐落於沂南縣依汶鎮萬松山南麓的魯中革命烈士陵園內,是為紀念魯中抗日根據地的烈士而建;這座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位於棲霞英靈山膠東革命烈士陵園內的山頂,1945年8月15日建成,正面刻有「膠東抗日烈士紀念塔」幾個大字……
網上抗戰紀念館搶先看(8)
解密群雕《泰山魂》 29個人物十幾場景濃縮山東抗戰全景
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將於7月7日開館,在序廳正中,一座名為「泰山魂」的群雕,用29個人物、十幾個場景再現了山東軍民英勇抗日的戰鬥景象。6月上旬,大眾網記者來到臨朐,獨家探班《泰山魂》創作的臺前幕後。
網上抗戰紀念館搶先看(9)
三維影片再現16歲兒童團長犧牲情景
在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3D版展館的武裝鬥爭廳內,網友們可以觀看一部叫做《兒童團長翟作奎》的三維影片。影片講述了抗戰時期,年僅16歲的翟作奎為保護全村的革命幹部和群眾英勇犧牲的故事。
網上抗戰紀念館搶先看(10)
三維影片還原驚險戰鬥 兩把菜刀奪日軍炮樓
進入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3D版展館的武裝鬥爭廳,第五單元介紹了抗戰期間山東人民開展小部隊和敵後武工隊作戰、對日偽軍進行政治攻勢、開展群眾性遊擊戰、民兵聯防和地雷戰等內容。三維影片《兩把菜刀奪炮樓》重現了抗戰民兵假扮民工,憑藉兩把菜刀一舉消滅炮樓中鬼子的驚險戰鬥場面。
網上抗戰紀念館搶先看(11)
三維場景還原「常大娘地道」 看軍民魚水情深
在山東抗戰中,湧現出許多民擁軍、軍愛民,可歌可泣的事跡。進入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3D版展館的武裝鬥爭廳,沿著牆上懸掛的展板一直走到展廳盡頭,便可進入利用三維情景還原的「常大娘地道」。地下指揮所、地下槍械庫、地下儲藏室……這個小小的「地下世界」裡展示著一段段軍民一心、頑強抗日的動人事跡。
重走抗戰路——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