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新能源車真的很燒錢嗎?沒國家補貼,就是等死?

2020-12-20 易車網

8月11日,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在武漢開發區開幕。這是新冠疫情之後中國汽車界首次舉行的行業重量級汽車論壇,吸引了超過200名汽車界的「大咖」們,包括中國一汽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福耀玻璃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等知名企業家,覆蓋了汽車產業鏈大部分環節。

眾所周知,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國內不少車企的銷量都呈現大幅下滑,整個汽車消費市場可謂哀聲一片。從今年上半年的銷量數據來看(1-6月汽車產銷分別下降16.8%和15.8%),其中,有9家車企銷量為0,16家車企銷量小於100輛,34家車企銷量小於1000輛。中國車市呈現出一線下壓,二線萎縮,尾部出局等情形。


與此同時,隨著「汽車新四化」的滾滾向前、跨界力量的不斷湧入,以及新能源補貼退坡、合資股比限制放開等政策的推進,目前整個行業又呈現出多變、多維、多樣的狀態,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

正因此,今年論壇上汽車行業大佬的發言比以往更受關注,本次論壇的最大熱門,當屬新能源汽車發展。

01,曹德旺:新能源車是像許家印這種有錢人做的

論壇上,福耀玻璃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表示:「新能源是愛迪生發明的,現在的叫電動車,那是方向,是像許家印這種有錢人做的,資本大佬可以做這個事情。完全靠國家補貼那是等死,要做到不靠國家補貼來做。」

語驚四座!


曹德旺的說法也不無道理,自去年6月新能源補貼退坡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連續12個月下滑,直到今年7月才恢復增長。今年1-7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滑32.8%至48.6萬輛,佔汽車整體銷量的3.93%。

已退場或即將退場的造車新勢力


新能源車銷量下滑,倒黴的不僅僅是車企,還有配套產業。

同樣在論壇上,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就很焦慮,他說「電動車世界第一的市場今年會被歐洲搶走,我們不要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02,造新能源車真的很燒錢嗎?沒國家補貼,就是等死?

目前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巨頭是北汽和比亞迪。

根據北汽藍谷披露2019年年報顯示,北汽藍谷實現營業收入235.89億元,同比增長30.3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201.01萬元,同比增長25.54%。

但北汽藍谷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虧損8.74億元。其中,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最大一筆收入是政府補助,金額為10.41億元。

比亞迪對外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比亞迪去年實現營業收入1277.39億元,同比下降1.78%;淨利潤16.14億元,同比下降41.93%。其中,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14.83億元。

北汽藍谷和比亞迪財報中的政府補助主要就是政府提供的新能源汽車補貼。


中央財政大手筆的專項補貼,其目的是要幫助尚處起步階段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儘快步入正軌,並減輕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經濟負擔。

但由於補貼方式過於粗放,導致各行各業的企業都想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紅利時期分一碗羹。

可現實很殘酷,補貼一退坡,新能源車銷量就出現下滑,大批新能源車企退局。

曹德旺說,新能源車是許家印這種有錢人做的,並非是說恆大的新能源之路就一片坦途了,只是想告訴大家,新能源車現階段仍在燒錢,一直依靠國家補貼維持的車企,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

03,燒錢會燒到什麼時候?

豐田汽車公司副社長寺師茂樹在2019年東京車展上被媒體問及「豐田為什麼這麼晚才推出純電動車?」

他回答:「因為純電動車不掙錢。」

C-HR燃油版,指導價:14.18-18.08 萬;C-HR EV,補貼後售價:22.58-24.98萬


新能源車現在不掙錢,要靠補貼,主要原因還是電池的成本過高。

在以「動力電池格局與技術路線演化」為主題的圓桌討論中,孚能科技董事長、總經理王瑀,天津力神電池常務執行副總裁王念舉,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楊紅新,安馳科技總經理徐小明一致認為,到2025年,三元鋰電池售價大概是0.5元/Wh,磷酸鐵鋰電池的售價大概是0.4元/Wh,相比現在的售價降低一半以上。

小鹿查詢到,2015年三元鋰電池大約為2.28元/Wh,2020年三元鋰電池大約0.85元/Wh,五年間,電池的成本下降了63%。


2015年以單車40kWh的電池容量計算,單車電池成本大概在9萬元,大概佔了整車售價的40%左右。

2020年以單車50kWh的電池容量計算,單車成本大概在4.25萬元,大概佔了整車售價的25%左右。

在增加25%的電量情況下,成本降低50%,但新能源車依然偏貴。

若到2025年電池成本真如大佬們所說,降至0.4元/Wh。

2025年以單車50kWh的電池容量計算,電池成本大概在2.5萬元,大概佔了整車售價的15%左右。

屆時,新能源車確實可以跟燃油車做到平價。

一車企負責採購的員工也告訴小鹿,他們公司採購電池,跟動力電池供應商是一個季度定一次價。

在可期的未來,電池成本的降低,能給整車售價帶來了巨幅降價。不過,這也從側面反映,現階段電池成本確實過高,近三五年內依舊是燒錢階段。


▲許家印在發布會上講過,三年計劃投資450億。450億什麼概念?蔚來汽車,三年大概花了172億;沒做成的拜騰,大概花了84億。這樣一盤,恆大三年燒450億,確實有底氣!

寫在最後

在論壇上發言的多是企業家和業內人士,他們是從行業和企業自身看待新能源汽車的問題。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雖然電動車優勢有很多,但電動車的劣勢同樣可以列舉一大堆。


電動車續航裡程長,電池也就越大,價格也會越高,這不太適合普通消費者。續航裡程短的車雖說價格便宜了,但需要經常充電,非常不便利。

買燃油車就像是做口算題,權衡好自己想花多少錢,看看動力和空間就行。

買輛純電動車,一下子就會變成一道奧數題了,你得考慮電池續航能力,考慮自己日常出行需求,考慮不同天氣狀況下續航裡程的縮減程度,考慮自己家裡能不能安充電樁,充電樁的電流有多大,如果不能安充電樁附近有沒有充電樁,充電樁充電價格貴不貴,好不好停車等問題。

難怪有人把電動車叫電動爹,論出行自由度,電動車跟燃油車沒法比,而大多數城市消費者買電動車的原因或許只有一個——限牌。當然,也不排除有部分人,家裡的第二臺車打算購買電動車。

文 | 鹿小鳳

相關焦點

  • 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談新能源車:企業完全靠國家補貼是等死
    「作為企業家,經營一個產品,完全靠國家補貼,那就等於等死。要做到不靠國家補貼來做。」福耀玻璃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8月11日在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發表了以「中國車企在這樣的環境下如何成長」為主題的演講。
  • 傳統車企:在「舊」能源的框中造「新」能源車
    為什麼傳統車企有著幾十上百年的造車經驗,卻在電動汽車領域輸給了造車新勢力呢?筆者認為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搞清楚電動汽車的本質!或者是搞清楚了,卻力有不逮。於世界而言,是用更清潔的能源來保護地球環境;於國家而言,既是保護環境,也是一種能源戰略;於一些廠家而言,是為了響應政策,拿更多補貼;於消費者而言,「我燃油車開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買電動汽車?」
  • 2020,有多少新能源車企從風口中「摔下」?
    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的逐年降坡、特斯拉強勢進入國內市場和「黑天鵝」疫情的爆發,讓已陷入「黑暗寒冬」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雪上加霜,以至於在今年初業內就傳出一個聲音——「2020年將是國內新能源車企生死攸關的一年」。今年有多少家新能源車企能活下來,成為關注的焦點。自2014年起,這個行業經過5年多時間的發展,已從野蠻生長進入到「洗牌期」。
  • 2020,多少新能源車企倒在風口中?
    隨著新能源汽車政策補貼的逐年降坡、特斯拉強勢進入國內市場和「黑天鵝」疫情的爆發,讓已陷入「黑暗寒冬」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雪上加霜,以至於在今年初業內就傳出一個聲音——「2020年將是國內新能源車企生死攸關的一年」。 今年有多少家新能源車企能活下來,成為關注的焦點。
  • 造車新勢力出海,有這個必要嗎?
    如今,歐洲的補貼強度已經反超中國。截至2020年2月,歐盟28個國家中有24個國家已出臺新能源汽車激勵政策。其中12個國家採用補貼和稅收優惠雙重激勵政策,其他國家則給予稅收減免。主要國家補貼達到5000-6000歐元。以德國為例,今年開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補貼由3000歐元提高到4500歐元,純電動汽車補貼更提高至5000歐元。
  • 這五款新能源車都出自造車新勢力,四季度上市,有你期待的車嗎?
    說到造車新勢力,很多人覺得不靠譜,即使造出了車,相比傳統車企的車問題也更多一些,這一點,我也不否認,不過,所謂「存在即合理」,總需要給這些造車新勢力一些成長的時間和空間。目前,造車新勢力無一例外都一頭扎進新能源的懷抱,畢竟是「大趨勢」,不過,經過幾輪的大浪淘沙,很多造車新勢力折戟沉沙,但也有一些脫穎而出,順利將PPT上的車實現了量產和交付,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將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新車,或同時實現交付。
  • 超300億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提前下發!你會選擇新能源車嗎?
    這些補貼實際上是購置補貼,由相關部門直接發放給車企。根據以前標準,2020年財政部下達的各省市區的2015-2018年度新能源汽車補貼預撥112.5766億元,也就是說,2021年的補貼總額相當於今年的3倍有餘。
  • 新能源車到底有多神奇?坑不死你也能笑死你!
    沒想到幾年過去了,現在的口號儼然變成了:新能源電動車,年輕人的第二個爹。 據這一波購買了電動車的年輕人集體反饋,開個車實在太難了。 前段時間,新聞妹看到一位微博網友@託馬斯大官人表示,自從買了某品牌的新能源車,生活一下就豐富了。
  • 不要補貼的新能源車 宏光MINI EV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打開APP 不要補貼的新能源車 宏光MINI EV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小瓶蓋 發表於 2020-12-20 10:12:11 彼時,這款車型在市場引起了較大反響,不僅是因為較低的價格,更由於其直接放棄了新能源補貼,選擇了120km和170km兩種續航裡程版本。 談及為何作出這一選擇,姚奎說起了設計這款產品的初衷。2017年左右,五菱推出了第一款新能源產品,當時即發現兩輪電單車和低速電動車市場存在很大機遇。今年以來,受到疫情影響,普通老百姓更加注重私密出行與空間安全性。
  • 特斯拉自造電池,會對國內新能源車造成壓力嗎?
    02對國內新能源車企影響幾何?長期以來,國內一直將特斯拉入華看作造車新勢力的死敵,更將上海超級工廠的交付當成是造車新勢力的末日。但是,這可能是大家的錯覺。與這三家造車新勢力來比較,傳統車企做新能源車,基本只實現了電動化,轉換了一下能源供給方式,被人笑稱「把發動機換成電池,把變速箱換成電機,就可以把藍牌換成綠牌了」。
  • 新能源車騙補內幕:空殼公司輕易套取上億補貼
    國內某大型汽車集團新能源銷售公司副總王毅(化名)告訴記者,新能源扶持政策的目的就是擴大新能源的實用規模,但大部分騙補的車「賣出去」後就不見了蹤影,「這些車很可能都沒有到達消費者手中,」徐長明稱。  那麼這幾萬輛新能源車都去哪了?「還能去哪兒?可能拿完補貼就停在庫房了,也可能把電池拆了賣了,更可能是拆下電池重新組裝,再申請一輪補貼。」王毅稱,這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 新能源車跑滴滴划算嗎?
    前面一段時間,空姐乘坐滴滴車被害的新聞可謂是轟動全國,這也一度讓靠滴滴賺錢的許多車主生意大不如前,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有人說換新能源車跑滴滴會划算許多,真的是這樣嗎?接下來,就待大家來看看新能源車跑滴滴到底划算不。
  • 2019新能源車國家補貼政策 最新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
    新能源車補貼政策發布 提高電池門檻  續駛裡程400公裡以上補貼2.5萬元  3月26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促進產業優勝劣汰,防止市場大起大落。
  • 2021年新能源車補貼門檻再度提高,續航300公裡以下車型無補貼
    包括大眾、通用在內的多家老牌汽車企業,在中國新能源汽車這塊「新蛋糕」上,都沒能搶得過包括小鵬、蔚來、威馬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而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經走過了5年時間,從最初的續航僅為100公裡出頭的各類A0級微型車到現在普遍400公裡以上續航能力的新能源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2020年初,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下滑。
  • 寶能砸了500億入局造新能源車,so what?
    那「野蠻人」造起車來是什麼架勢?寶能的回答是:錢砸夠了再說。一、寶能的「暴力」造車法:頭年先砸500億曾經博弈過的姚振華與董明珠,如今再度在新能源車的賽道上相遇。伴隨處罰而來的,是國家鼓勵資本「脫虛入實」的政策氣候。受罰一事展示了格力等製造業代表與寶能系這類「資本大鱷」在國家金融政策風向中的地位差異。被內部員工評價為「政策嗅覺敏銳」的姚振華在保險業折戟後,算是真正領會了國家鼓勵實業的決心,業務重心也跟隨這一歷史行程。踩在政策風口上、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成為寶能的新標的。
  • 面對更加嚴峻的挑戰,造車新勢力能撐到幾時?
    [車友頭條-車友號-Volt電刊]  話說,今天是母親節也是護士節,更是汶川地震十一周年,真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周日啊,在這個既值得慶祝又不能忘卻沉痛悲傷的時候,我們還要聊一聊更加悲傷的事情,那就是在當今更加嚴峻挑戰的背景下,我們後起之秀的造車新勢力到底能夠撐到幾時?
  • 2021新能源車補貼再退坡,消費者和車企都有哪些影響?
    2021年新能源車又貴了。去年12月31日,相關部門發文稱2021年新能源車的補貼額度會在2020年基礎上退坡20%,並且在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整個過程沒有過渡期。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新能源補貼新政,不僅關係到消費者的切身利益,還對車企和市場未來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新政有哪些變化?
  • 造車三劍客突然不香了? 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集體跳水股價下跌超10%
    然而,造車新勢力仍處於瘋狂「燒錢」階段,蔚來汽車第三季度淨虧損10.47億元,同比收窄58.5%,環比收窄11%。小鵬汽車第三季度淨虧損11.49億元。而理想汽車稍好一些,第三季度淨虧損1.07億元。  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一直認為,2022年末至2023年末將是新能源汽車發展關鍵期。他自信地表示,到2022年,肇慶工廠的產能肯定會超過目標產能的70%。
  • 新能源車沒電了
    一位據說也開新能源車的男老師直搖頭,說以前充電樁少,難充電,現在充電樁多了,要麼是單位的,進不去,要麼是停車場的,充電還要交停車費,加起來充電也不便宜。國家花那麼大力氣搞新能源車,所有充電樁應該開放共享。我舉雙手贊成。其他人嘛,多是成功人士,聽來聽去,發感慨的多,開新能源車的少。好在小陽在旁邊,她可是救兵。
  • 私人買新能源車加價5萬 政府補貼針對企事業單位
    不過,由於具體細則要到5月底才能公布,私人購買新能源車的具體補貼事宜依然不明,目前許多廠家仍持觀望態度。去年6月,北京、上海、重慶等13個城市便被納入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試點推廣範圍的城市,中央財政對購置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給予一次性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