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咯」「汪汪」……25日一大早,渝北區石船鎮麻柳村的山岰裡,雞鳴犬吠。冬日的暖陽照在山坡上,樹葉也發出柔和的光。這裡是秦國新博士和王雪梅的農場,也是兩人的「世外桃源」。
秦國新和王雪梅是一對城裡夫妻,5年前,他們雙雙辭去事業單位的穩定工作,來到石船鎮麻柳村。用自然的方法,耕種土地、栽種果樹,改良了這裡的生態環境,白鷺、野鴨飛來與他們作伴。每年5月到7月,漫山的螢火蟲成了夫妻倆意外的收穫,也見證了他們樸素的愛情。
夫妻倆在自己的「世外桃源」裡生活安逸。
雙雙辭職
老秦是廣西人,從瀋陽農業大學畢業後,曾在山西農大任職副教授。後來到西南大學攻讀博士後,認識了妻子王雪梅,就與重慶結下了不解之緣。
生於1981年王雪梅,是四川省渠縣人,重慶也成了她的第二故鄉。
王雪梅一直非常喜歡花草等植物,丈夫對這方面也很有研究,是她的「偶像」。2012年,同事無意中聊起糧食、蔬菜的安全問題,王雪梅就萌生了自己去野外開辦農場的想法。
沒想到丈夫非常支持,兩人雙雙從事業單位辭職。2013年,來到了渝北區石船鎮麻柳村。
漫山遍野的螢火蟲見證他們的愛情。
歸隱田園
坡上一座兩層的農房,是秦國新和王雪梅在麻柳村的家。農房外觀普通,但家裡布置很溫馨,簡潔而素雅。
每天早上,王雪梅就在二樓靠山坡的廚房做早餐,這裡有大大的窗子,看得見坡上的小樹,聽得見樹上的鳥叫。
「老秦,快來吃飯啦!」王雪梅打開窗,朝農場裡的秦國新喊了一聲。王雪梅是個80後,丈夫秦國新年長几歲,這些年,她習慣喊「老秦」。
當房間飄出香味的時候,就是農場一天的開始。
實現夢想
「我原來認為,享受田園生活的夢想,要等到退休以後。誰知說幹就幹起來,這麼快就可以實現了。」這個計劃一啟動,王雪梅非常興奮。
以前,石船鎮麻柳村這一帶多是梯田,山岰裡也不好栽種。夫妻倆來到這裡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梯田。然後就是改良土壤、恢復生態,不用農藥和化肥,用最自然的方法耕種。
蘿蔔、青菜、魚翅瓜、葡萄、枇杷、草莓,夫妻倆喜歡什麼,就種什麼。園子裡還有綿羊、鴨子,鴨子把蛋下在田地裡、草叢間,遠遠望去,草叢裡星星點點。
每天天剛亮,老秦就已經踏著露水在地裡「勞作」了。快天黑的時候,老秦就會拎著小籃子,到田地和草叢,挨個把鴨蛋揀進籃子。
幾乎所有食物都自給自足,純天然無汙染。
自給自足
夫妻倆還在山裡自己養蜜蜂,吃天然的蜂蜜;自己種黃豆曬黃豆,釀造手工醋……如果有人來作客,王雪梅就去地裡採摘最新鮮的菜,還會在廚房的大窗戶邊泡茶。在山裡,日子過得恬靜而安逸。
漫山自然栽種的蔬果,朋友也眼饞,有時候兩夫妻「進城」,就帶些給親朋好友嘗鮮。大家的鼓勵,成了夫妻倆創業的動力,兩人就利用周末的時間,給城裡小區居民配送新鮮蔬果,還小有名氣。
有空的時候,老秦就牽著妻子王雪梅的手,在園子裡的小徑上散步,還去遠一點的地方走走。老秦在地裡忙的時候,王雪梅就拿手機在遠處拍,有時候做出調皮的表情,把自己也拍進去,各種「花式秀恩愛」。
漫山飛舞的螢火蟲。
意外收穫
螢火蟲,是兩人散步時發現的,也是生態改善後的意外收穫。微電影《又見螢火蟲》,就是以兩人故事改編而成,並在螢火蟲莊園取景。
2014年夏天,與周圍農田一樣,園區裡偶爾可以見到一兩隻螢火蟲。2015年,螢火蟲開始大量出現,漫山遍野,非常浪漫,這讓夫妻倆欣喜若狂。
夫妻倆給這裡起名「元邦螢火蟲莊園」,迎接這些可愛的小精靈。每年夏天傍晚,草叢中就開始出現閃光的小亮點,一閃一閃的螢火蟲沿著小草慢慢向上爬,爬到高處,一展翅就飛了起來,一隻,兩隻,三隻……十分鐘之後,農場田野上空就有了數萬隻螢火蟲飛舞。閃閃爍爍的螢火蟲,落到他們的頭髮上、衣服上,朝螢火蟲伸出手,就落到了手指尖上。
如今,每年的5月到7月,很多市民驅車專門來觀賞螢火蟲。老秦說,螢火蟲是一種生態指示生物,只有在極為嚴苛的生態環境條件下才能大量繁育。「這些小精靈逐年增多,說明生態環境變得越來越好。」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蔣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