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

2020-12-16 濮網

原創絲怡京開大道

知道

紂王殿位於淇縣西北部,距縣城30公裡,是淇縣、林州和衛輝三地交界處,因3000多年前紂王在此屯兵而得名。

該村是全國第二批傳統村落,還被評為全省13個傳統古村落保護發展示範點村。

紂王殿原來叫槐樹岸。因為這條溝裡處處都是槐樹,因此得名。自從紂王在這裡屯兵以後,才改為紂王殿。相傳紂王在這裡屯兵一十二年。所以這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幾乎都和紂王有關。

雖然時隔三千多年,仍然流傳著紂王的許多故事、軼事和傳說。

上山路上遇到的砍柴大嫂。她說,她嫁到這個村已經20多年了。

到紂王殿村一定要嘗嘗農家自釀的各種酒。

村裡幾乎家家會釀米酒葡萄酒山楂酒。原料都是自家生產的,用無汙染的山泉水釀成。

味道醇美,讓人陶醉。

紂王殿為原始古村落,石頭房子都是明清時代的建築,高低錯落,非常別致,很有朝歌遠古遺風,古老樸素,猶如世外桃源。

城中道路曲折纏繞,千回萬轉,猶如迷宮。攝影愛好者在這裡應該能拍出來很多大片。

不像我,懶得只會手機隨便亂拍。

村裡隨處可見古老的青瓦石屋。村民們一直生活在這片明清時期的古民宅中。

我在村裡沿著崎嶇的山路穿行,很難找到一塊平地。

村民的宅基靠塊塊青石壘砌築起,戶與戶之間的路也是青石板鋪成。樹木只能從石縫中出。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這裡的山植被很好,滿目蒼翠。山色秀麗,令人心曠神怡。

我家先生和朋友們爬山去了,膝蓋不好的我,只好獨自在村裡晃悠。

既然是古村落,何不走門串戶,親自踏訪呢?

於是我漫不經心地在這座石頭城裡亂逛,走到誰家,就兀自推開籬笆門,問:有人嗎?

曬在門口的白球鞋告訴我,這家一定有個上學的孩子。果然,靦腆的少年在寫作業。

看到我拿起手機,小夥子不好意思的低下頭去。

他說他想走出大山。他想去城市生活。

他說村裡的年輕人都走光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一茬又一茬的年輕人,旺盛得就像陶罐裡生長的植物。

因為村子建在半山腰,所以房子高低錯落,猶如委婉的樂符。

整個村莊前臨溪淵,後倚峭壁,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石頭樓。村民們「樓上樓下」的相鄰而居。

這家樓頂,也許是那家的樓下。

但是你要真的從這一家走到那一家,還得繞行很遠。

這個75歲的大娘家,只有她一個人了。

和她老人家攀談良久。她告訴我,年輕人在這裡是娶不上媳婦的,所以都走出大山了。

她的孩子們也在城裡打工。過年過節會回來看看她。

平時都是她一個人生活,我問她,孤單嗎?她說習慣了。

老人家說,城市好,該去。

我問她,你在家看電視嗎?

她說,電視沒啥好看的,還沒山好看。

她說,我就天天坐門口看山,看我的山裡紅開花,結果。看不夠。

村裡的老人很多,他們習慣了大山的生活。

即便城裡的孩子把他們接過去,沒住幾天他們就要求回去。

他們的日子和這裡的山,這裡的水,這裡的樹,這裡的一切融為一體。

已經無法分割開來。

這個老奶奶已經84歲了。我去她家的時候,她在吃飯。

我特意看了看她的灶臺,鍋裡燴的菜,還有兩個玉米窩窩頭。

老奶奶說她身體很好,一個人生活不需要誰來照顧。

據說村裡很多老人,等到他們不能走動了,得了病,一個人就悄無聲息地離開了....

有的離世很久,才被發現。

你也不必傷感,大山裡的子民是最符合自然規律的,生老病死,如花開花落一樣自然。

等老人們去世了,他們的孩子回來會把院子鎖上。也許過年過節的時候回來看看。

也許,就不回來了....

看到這些鏽跡斑斑的鎖,心裡還是很沉重的。

靠山吃山的紂王殿村百姓也急切盼望脫貧致富,他們把通往紂王殿遺址的山路修成了石臺階路,農家飯店和旅館也相繼建起。

我們在一個叫山裡紅的客棧吃飯休息。女主人漂亮風情,很有情調,小院布置得幽雅美麗,讓我們大吃一驚。

看得出,她愛看書,愛喝茶。

房間更是布置得讓人想情不自禁地住一晚上。

吃點野菜,燉只山雞。就著小蔥,吃倆花卷,喝點米酒....

突然就覺得人生真是美好極了!

漫步山路,聞著花香(山裡紅花開得正旺),扶著籬笆牆,不知不覺的,我已經踏訪了多半個古村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此時,這首詩,真是應景。

深山裡的紂王殿,恍如一處世外桃源。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群山連綿,清泉奔流。

哪怕外面的世界再變,村子裡仍保持著原始、生態、傳統、淳樸的面貌和民風。

也許山裡的天空不夠寬闊。但它純淨。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閒。

希望更多山外人能到紂王殿走走看看,看看山色,住上一晚。

或許你就明白,能把山外的世界和山裡的世界融合在一起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

另:圖都是俺的手機拍攝。轉載說明一下哦。

另:歌《臘月裡的羊》

作曲:劉明輝

作詞:劉明輝

臘月裡的羊啊

你出生在沒有青草的季節

所以成長難免會嚴苛一些

你總想離開這寒冷的世界

雖然你早已習慣了頂著風雪

你要學會更努力的奔跑

不然白雪會覆蓋住你的方向

告別熟悉的叮嚀和目光

轉身踏上未知的遠方

你所嚮往的遠方會是什麼模樣

有沒有漫山的野花一望無際的海洋

朝思暮想的姑娘長發隨風飛揚

吹著溫暖的南風想念北方家鄉

你所嚮往的遠方究竟什麼模樣

有沒有湛藍的天空翠綠廣闊的草場

嫋嫋升起的炊煙呼喚誰家少年

青絲落滿了雪花鄉音從不融化

編輯:王海東

相關焦點

  • 十二首描寫山的古詩詞,挑來揀去,還是最後一首有氣勢
    詩人愛山,李白一生詩酒山水,寫下了無數的關於山的好詩,如《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再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好詩。登山不僅可以愉悅心情,還可以培養我們的吃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培養一種更上一層樓的氣魄。
  • 看山是山,山水是水
    ——青源惟信禪師《倚天屠龍記》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張三丰向張無忌傳授一套太極劍法,一路劍法使完,竟無一人喝彩,眾人盡皆詫異:「這等慢吞吞、軟綿綿的劍法,如何用來對敵過招?」還以為是張真人有意放慢了招式,好讓張無忌瞧個明白。只聽張三丰問道:「孩兒,你瞧明白了沒有?」無忌答道:「看清楚了。」張三丰道:「都記得了沒有?」
  •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只是山,大師禪悟的三階段,大相逕庭
    青原惟信禪師有一段流傳很廣的語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
  • 申論:看山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大作文可能沒那麼死板,但大作文也是要根據材料和題意來書寫和展開)申論的學習過程:「看山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上岸的阿基米德」曾說過一句話:看山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這句話用來形容申論的學習過程簡直不要太貼切。
  • 讀《山居七年》有感:終能求仁得仁,終能心安理得
    本以為山居七年,不過是七年瑣事,最後發現,雖然是瑣事,卻有靈性,比許多自視清高的文字,無疑要動人許多,尤其是關於永琴,關於孤獨,關於欲癖,關於自我的看法,內在的充實,即便是生活在山裡,依舊需要審視,更需要時時刻刻的警惕和小心。
  • 夢裡看山是山,看水是誰
    那麼,夢裡的事情,該怎麼看呢?就像昨天夜裡,我夢見自己遊山玩水,玩的不亦說乎。就像真的在遊山玩水一樣。可是,醒後才意識到那是夢境。夢醒才知道,那不是真山,亦不是真水。前面我曾經說過,夢境乃是第七識製造出來的立體視覺。若對於夢境中的「我」來說,那當然是真的存在。若對於夢醒之後的我來說,那必然是假的。
  • 三次衝冠終折桂 範廷鈺問鼎阿含桐山杯中國公開賽冠軍
    範廷鈺終獲阿含桐山冠軍比賽被安排在嶗山太清宮景區進行,道家風骨與圍棋玄妙自然融合,賽場背山面海,秀美的風光令人心曠神怡。在此對弈以及觀看棋局的棋友都是享受其中。其實對範廷鈺來說,此前兩次殺入阿含桐山杯的決賽卻兩次折戟,這是他心頭最大的遺憾。這次在東海嶗山對弈,他自然希望取得突破。12日下午14時,中國圍棋協會主席林建超宣布比賽開始,經過猜先,柁嘉熹執黑先行。布局階段兩人各有計較,落子如飛,中腹的爭奪更是寸步不讓,至後半盤已經戰火連天,看得人熱血沸騰。
  • 普陀山一日遊 普陀山 一個人的拜佛之旅
    普陀山一日遊普陀山 一個人的拜佛之旅前幾天突然網上看到別人發的普陀山就看了看,想著最近也沒事,心煩,去拜拜佛吧行程:某團上買了去的寧波一普陀山的車票船票(包含在一起)因為想晚上回來,所以是一大早出發的6.20車,一下車就是朱家尖碼頭,直奔去排隊坐船刷身份證,下船後大概是9.40多吧,進入景區刷身份證進站的(網上買的160)免得還得排隊買票,網上買可以直接刷身份證進,進去後往右走可以看到指示牌,還有南海觀音像1:南海觀音,據說12點前許願,我走的比較快,也可以做裡面車去,到了門口香火卷6元請香1元2
  • 瓦屋山的杜鵑
    原標題:瓦屋山的杜鵑 照理說五月天氣不該這麼潮溼,雨水淅淅瀝瀝,三五天不見晴。文友催稿,越催越無著落。黃梅呢?情緒呢?我覺得自己快成入夏的累贅,也許我不可逆轉地老化了。 來瓦屋山吧!家鄉洪雅的文友發來邀請。八百米以上的海拔,兩千米以上的落差,或許可以拯救你。 我渴望大山,渴望在那些鬱鬱蔥蔥中找尋記憶。
  • 99%的龍巖人都不知道,龍巖「夫人媽」山在哪裡,傳此山頗具仙氣
    」御史聽了很感慨,回到省裡向總督建議,把適中到和溪這條官道,改從山坪頭向盂頭去前林,直接到和溪,不經過坂寮,而且也不入適中,快捷而便當。改道的事定下來後,交給一個顏姓官員去辦理。可要在莽莽蒼蒼的萬山叢林 中僻出一條路來,卻不是一項容易的事情。當測量開闢到顏山頭時,山與山之間, 被一條深谷隔斷。沿溪,危巖怪石,堅不可摧;依山,峰巒疊嶂,雲遮霧障。
  • 楊漣在應山
    素有「十年九旱」之稱,傳統農業完全「看天吃飯」,能不能有個好收成,一年能不能填飽肚子,得看天氣的「臉色」。        時值應山大旱,長時間滴雨未下。正逢秧苗生長旺季需要雨水滋養的時候,卻未見下雨。楊漣約了知縣艾自修冒著炎炎烈日、踩著滾燙地,四下裡察看災情。時堰塘見底、河床露天、土地龜裂、縫可插手、秧稞焦黃、秧葉逢火即燃。
  • 這裡的山,已經沒有了山的樣子
    朋友高興地帶著我們在工廠裡參觀了一圈,簡單的介紹了項目的基本情況,說起現在各方麵條件已就緒,需要抓緊準備原料進廠了,計劃帶我們到16公裡之外的礦山去看一下。高樓大廈跨過一條不寬的河,向東走了不遠,就看到了一片連綿不斷的山,其中有兩座大山,說它是山,卻已經沒有了山的樣子,被過度開採的已經千瘡百孔、面目全非了,山上川流不息的運輸車輛上下跑著
  • 阿里山不看山
    我不太愛看歷史,更是個地理盲。在我印象裡,記得有《日月潭》、《看雪》、《難忘的一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些課文。也曾經執教過《難忘的一課》,去參加市優質課評比,因此,自認為對臺灣有了一定了解。但是,跨過海峽後,親自感受臺灣的這些日子裡,讓我心生愧意。我想,要是讓我重新去上《難忘的一課》,一定不會是那樣膚淺。
  • 清明節護林高科技上陣 看山人員凌晨進山"把門"
    工作人員疏導進山祭祀人群,引導他們登記。「可了不得,進山這麼嚴格!」從外地趕來的一名女士感嘆,山上防火護林隊伍比上山祭祀者多不少。  王哥莊社區,進山居民要登記,可以領取鮮花。  據王哥莊街道農林服務中心負責人江守毅介紹,八毛崗上有王哥莊社區的公墓,為了能夠確保清明節期間實行「無火文明祭祀」,前期已經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