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展」遇爭議 追逐利益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

2020-12-24 騰訊大申網

原標題:周浦花海策劃「螢火蟲展」遇爭議 | 專家:追逐商業利益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

每年夏天,大型螢火蟲放飛活動都會「準時」出現。今年,周浦花海計劃於本周末(29日)起舉辦首屆螢火蟲星空展。主辦方稱,使用的螢火蟲為人工繁殖,非野外捕捉。但多名國內權威昆蟲專家表示,螢火蟲可以人工繁殖,但百萬隻規模短期內難以達到。與此同時,不少網友呼籲抵制該活動,並稱此類活動對螢火蟲、對環境都是極大破壞,「大量從野外捕捉螢火蟲對其棲息地環境將造成影響,對本地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有待觀察,追逐商業利益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

多地放飛螢火蟲活動宣傳文案類似

近期,某微信公眾號上出現了周浦花海將舉辦首屆螢火蟲星空展的消息。文章介紹,此次大型螢火蟲放飛活動將持續到8月,所有螢火蟲都是人工繁殖,並不是野外捕捉。將消息轉發朋友圈,即可免費獲得門票,連續轉發3天以上,還能獲贈活體螢火蟲。如果不轉發朋友圈,門票40元。

推文頗有誘惑力:超大規模養殖的「活體浪漫精靈」「百萬」精靈一起點亮魔都……同時配上了大量唯美浪漫的圖片。

除了放飛螢火蟲,現場還有燈光秀、美食街以及其他娛樂活動。

與此同時,周到君注意到,不僅是周浦花海,上海周邊的嘉興等地也出現了螢火蟲相關活動,推文竟驚人一致,比如,都有「精靈」、「會呼吸的鑽石」等字眼,唯美的圖片也幾乎都來自網絡,非現場照片。

相關人士推測,國內這些螢火蟲放飛活動背後可能都是同一家或者幾家公司在運作,每年在不同的地方找場地,找合作方。

■這些都是網絡圖,據說現場是計劃把螢火蟲放在玻璃房裡。

專家:螢火蟲可人工繁殖,但短期內達到百萬隻很難

對於主辦方所稱的螢火蟲為人工繁殖,專家提出了質疑。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付新華是國內研究螢火蟲的權威,也是國內為數不多掌握螢火蟲人工繁殖技術的專家。他說,螢火蟲是可以人工繁殖,但短期內達到百萬隻的規模幾無可能,即便可以達到,投入成本非常大,「我自己多年來一直從事螢火蟲繁育,成本是很高的,那些追求短期商業利益的公司,怎麼可能投入高成本去人工繁殖?」。

那麼,如果是野外捕捉,會造成哪些影響?付新華表示,首先,螢火蟲以蝸牛、螺類為主要食物,棲息地螢火蟲的大量減少,就會造成食物鏈上其他物種數量的變化,進而影響整個生態平衡,破壞棲息地的環境。其次,如果大量捕捉的螢火蟲是本地沒有的品種,一旦活動結束後它們生存下來,對本地螢火蟲及其他物種、本地生態環境的影響有待評估,如果活動結束後這些螢火蟲無法適應環境死亡了,也將是極大的損失。

付新華介紹,他和一些媒體、相關部門共同努力,已經封掉了螢火蟲活體買賣平臺。周到君在淘寶上搜索「螢火蟲」果然搜不到買賣活體螢火蟲的店鋪,出現的是一款燈具。

花些時間生態修復,其實可以讓螢火蟲多起來

據了解,多年前,周浦花海在營建時也曾諮詢過有關專家。專家提了一個方案,希望能在周浦這塊土地上打造一個「外婆家」,也就是說,通過鄉土植被的種植、恢復,營造自然、充滿野趣的鄉村,這裡,有蟬鳴,有蛙叫,也有螢火蟲飛舞,孩子們去那裡玩,就好像回到鄉下的外婆家一樣。

「周浦花海那個地方本來也是有螢火蟲的,可以通過生態修復手段,讓螢火蟲逐漸多起來,但是這個需要時間,至少三五年。」專家表示,「可能,企業要追求利潤,三五年等不起吧。」

相關部門:執法依據不足

網友抵制,專家也反對搞這類活動,那麼,相關部門是否可以叫停這類活動?

野生動物保護部門表示,螢火蟲非保護動物,執法依據不足,只能以宣傳教育、勸導為主。

2015年夏天,周到君曾報導過松江青青旅遊世界計劃舉辦螢火蟲放飛活動的事。報導見報後,活動被松江區相關部門叫停。當年,計劃在全國多地進行的「螢火蟲主題公園」有10多個。其中,河南鄭州的活動也因安全隱患被當地政府部門勒令整改。

2014年,杭州蕭山舉辦螢火蟲放飛活動,因螢火蟲數量稀少未達到主辦方所承諾的觀賞效果,遊客不滿,引發衝突,上演萬人齊喊退票,景區部分設施被砸。

上海可以觀察到自然狀態的螢火蟲

流螢飛舞的場景人人都愛,但也要遵循環保原則。其實,在上海也能看到螢火蟲飛舞,個別地方數量也不少。

目前,上海共有3種「土著」螢火蟲。在上海植物園、辰山植物園、上海動物園等地可以觀察到的主要是陸生種類的黃脈翅螢,青浦、奉賢等地主要有水生種類的條背螢,奉賢南橋前年發現了陸生種類的天目山雌光螢。

每年夏天,上海植物園、上海動物園、共青森林公園、濱江森林公園、辰山植物園等舉辦的夜遊、夏令營活動中,都有螢火蟲自然觀察內容。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和過去相比,現在的螢火蟲數量急劇減少,棲息地岌岌可危。去年夏天,滬上昆蟲專家、原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金杏寶曾專門撰文,呼籲保護螢火蟲及其棲息地。

她說,「以蝸牛、螺類為生的螢火蟲,並不與人類爭奪食物、搶佔空間,只要人類還需要清潔的水源、溼地和樹林草叢,就會有螢火蟲的輕盈漫舞,為我們帶來希望之光。即便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螢火蟲依然在被我們暫時遺忘的角落苟且偷生。它們在遠郊荒野,在河畔湖邊,在綠地邊緣,甚至在居民小區的幽靜處,頻頻發出微弱而有節奏的冷光。」

■上海植物園的夜遊活動,觀察蛙類,也會看到螢火蟲。

連結:第二屆世界螢火蟲日

去年,國際螢火蟲網絡發起,將7月7日-8日定為首個世界螢火蟲日,旨在讓人們正視螢火蟲面臨的危機和人類自身面臨的挑戰。

今年7月6-7日為第二屆世界螢火蟲日,主題是:螢火蟲需要黑夜。

螢火蟲在全球絕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紐西蘭的多個螢火蟲洞是世界知名的旅遊景點,遊客在導遊帶領下,被要求不發出聲音,悄悄地進入洞穴觀察,人們頭頂上方、如繁星般閃爍的螢火蟲美景令人讚嘆。

相關焦點

  • 環境好不好,螢火蟲說了算
    而螢火蟲在中國昆蟲文化中,與蝴蝶、蟋蟀齊名。古人吟詩作對常以螢火蟲為題材,出現了「螢囊映雪」、「夜光流螢」之類的典故。都市人更是將螢火蟲視為浪漫、愛情的象徵。  不得不說,浪漫和驚悚只有一念之差。螢火蟲依其生活環境區分為陸棲和水棲兩大類,前者佔大多數。陸棲螢火蟲多棲於遮蔽度高,植被茂盛,相對溼度高的地方。而水棲螢火蟲則一般是在靜水或者緩慢流動水生植物豐富的區域。
  • 追逐寒冬裡的螢火蟲 他在深山為它們築「洞房」
    或許就像男孩兒說不清為什麼喜歡汽車,女孩兒道不明為什麼喜歡漂亮裙子,高叔先講不清楚自己為何被螢火蟲深深吸引,只道是「一不小心就愛上了」。專家離開以後,天台山螢火蟲觀察、資源調查、研究、飼養、復育等落在高叔先身上,此後無論工作如何變動,他愛螢火蟲的心已經不能移。對螢火蟲的關注與保護不再是工作,成了情感和生活的一部分。
  • 夏日 追逐最美螢火蟲
    西雙版納螢火蟲墾丁螢火蟲觀察螢火蟲美圖牆曾幾何時,每到夜幕降臨,草叢間、溪水旁、大樹上,便開始出現星星點點的閃耀螢火蟲,大家一起追逐觀賞。其實,讓我們背上行囊,前往祖國的廣大的山野,依然還是能夠看到屬於自己的螢火蟲。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磊臺灣墾丁 社頂自然公園追「鬼火」寶島臺灣的墾丁社頂自然公園,珊瑚礁林形成的地質造就了園內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景觀。
  • 與其引進螢火蟲,不如改善環境
    據了解,目前世界上有螢火蟲2900多種,中國大陸已經發現了150多種,我國臺灣地區已經發現了近60種。根據幼蟲的棲息地,螢火蟲可劃分為陸棲、水棲和半水棲三個品種。作為一種夜行性昆蟲,螢火蟲從卵、幼蟲、蛹到成蟲,經歷著完全變態的生活史,對生存環境有著較高的要求。它們喜歡植被茂盛、水質乾淨、空氣清新的自然環境,一旦棲息地環境被破壞,它們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 你有沒有認真想過,螢火蟲為什麼不能隨意放飛
    但是,很多朋友表示不能理解:螢火蟲為什麼不能放飛?放飛螢火蟲和放生不是一樣性質的嗎?怎麼的,還不能看螢火蟲了?對此,本文也嘗試對以上問題作出回應。氣候變化、棲息環境的破壞、退化和喪失,人工光源汙染,農藥過度使用,水汙染加劇所帶來的環境惡化,都會導致螢火蟲數量銳減。
  • 評論山東濰坊一遊樂園螢火蟲商演:別讓螢火蟲成為童話裡的風景
    然而在「富華遊樂園」促銷門票的十多個「福利群」裡,各種露骨的話語變得隱晦,運營公司仍在信誓旦旦擔保肯定有螢火蟲、只管來。螢火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如「囊螢夜讀」、「囊螢映雪」、「腐草為螢」,「輕羅小扇撲流螢」……這種會發光的小昆蟲,在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 七夕放飛螢火蟲活動遭環保抵制
    「環境好了,就不會缺螢火蟲...
    不少網友對此很憧憬:「小時候,夏天晚上在外乘涼,亮閃閃的螢火蟲飛來飛去的,那時真想不到,現在見它竟然成了一種奢侈。」不過,很快,這個活動因未報備被公安機關叫停。    不僅僅是鄭州,「螢火蟲展」的活動在上海、南昌、杭州等地都上演過,但多數因其實際效果差、活動場所簡陋、治安隱患、螢火蟲來源成謎以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等為各方人士所詬病,最終均被叫停。
  • 「螢火蟲之約」引發環境思考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一些「00後」的孩子甚至沒有見過閃閃發光的螢火蟲,所以每年的6至9月(螢火蟲繁衍的季節),很多地區會推出以「螢火蟲」為主題的展覽或主題公園,藉此來吸引大批遊客。  這種現象雖然體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但這更是環境給我們的一個忠告。
  • 旅遊開啟螢火蟲世界,追逐一場仲夏夜光之旅!
    印象中,螢火蟲一直是星光點點的浪漫小昆蟲小時候,追逐著,打鬧著,捉捕著......
  • 綠會持續關注山東濰坊一遊樂園螢火蟲商演
    螢火蟲也是衡量生態環境好壞的重要生態指示物種,儘管中國已發現的螢火蟲種類上百種,但隨著棲息地破壞、商業驅動的野外捕捉、光汙染、水汙染、城市化進程等因素的加速,過去這一習以為常的昆蟲如今人們早已不知所以。一些商家和遊樂場所為製造流螢浪漫,以螢火蟲展或放飛為噱頭賺取門票利益,虛假養殖、野外收購,以所謂的「人工養殖」名義登上各類商業展演放飛活動。
  • 吳文芳:從混合爭議到「利益爭議」
    第一,權利與利益並非同一性質的概念。「利益」爭議中的利益,本質上指的是勞資雙方對立的經濟利益,與法定或者約定的「權利」在法律上的明確界定不同,兩者處在不同的概念框架中。「利益」的本義就是好處,非法學範疇,如使用「利益」爭議一詞,勢必破壞法律體系的權威性和統一性。進而,由於利益並非法律上的概念,在法律概念中使用利益爭議,並不能清楚的描述爭議的性質。
  • 《全境封鎖2》螢火蟲怎麼樣 螢火蟲技能效果點評
    導 讀 《全境封鎖2》中螢火蟲技能雖然不能造成多大的傷害,但是能夠起到非常不錯的騷擾作用,給我方創造攻擊的優勢
  • 付新華《故鄉的微光》:為尋螢火蟲遇過毒蛇摔過糞坑
    主賓省湖南為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植物保護系昆蟲學教授付新華的全新力作《故鄉的微光》專門搭建了一個螢火蟲世界。現場許多讀者排隊體驗這個城市裡不多見的「螢光世界」。《故鄉的微光》是付新華教授十三年來的研究結晶,也是一本有詩意有情懷的螢火蟲科普讀物。全書主要分為尋找螢火蟲、發現螢火蟲、尋螢人的守望、再見螢火蟲這四個章節,其中還有螢火蟲攝影指南附錄等非常實用的篇目。
  • 5萬螢火蟲來北京展出:環保組織抗議 警方不叫停
    因懷疑主辦方大量捕捉野生螢火蟲導致生態破壞,昨日,環保組織自然大學發出公開信,抗議計劃於今日在朝陽區一公園舉行的螢火蟲展,同時也向朝陽警方舉報。  朝陽警方稱,經調查該展覽不存安全隱患,無權就環保問題叫停展覽。主辦方回應稱,所有螢火蟲都是人工養殖,並反質疑環保組織的抗議有商業目的。
  • 220.一隻很普通很普通的螢火蟲
    那樣子真美,小小的螢火蟲也想成為漩渦中心那樣的螢火蟲。它也努力的飛到它們的身邊,追逐著它們的光亮,可是不知怎麼的,飛著飛著,就剩下它自己一個。它又開始追逐另一個漩渦,另一片螢海,飛在一片光亮中,它還是很孤單,孤單的眼淚流在心裡,心裡倒是有了一片小小的海。
  • 《螢火蟲》正在熱拍 助力學員追逐演員夢
    《螢火蟲》作為一檔去明星化,關注素人成長的原創綜藝節目,打破了常規節目的製作方式,開創了將選秀、綜藝、養成、網劇等元素無縫連接的新模式。整個節目採用開放式拍攝與大劇式剪輯相結合的模式。展現15位追夢者在經歷民間導師、專業導師的「諄諄教誨」及殘酷培訓之後,進而站上新的舞臺,以演員真正的身份走未來的道路。
  • 小螢火蟲與大生物鏈(說道)
    包括螢火蟲在內的指示性物種,在整個生物鏈中具有重要作用。保護一個指示性物種,就是在保護整個生態環境    「重溫兒時仲夏夜之夢」「邂逅螢火蟲的浪漫」……去年夏天,多地的螢火蟲展因涉嫌野外捕捉而被叫停。
  • 西安環境改善 螢火蟲「點亮」唐城牆遺址公園
    公園裡的螢火蟲  兒子出生後,王濤的生活規律了許多。   每天吃過晚飯,他都推著童車帶著孩子到家門口的唐城牆遺址公園散步。最近一段時間,王濤突然發現了公園裡的一個變化。  「從我上學進城開始,一直到工作結婚,在城市中我從沒有見過螢火蟲,這幾天我突然發現了公園裡有好多,每天晚上一閃一閃,此起彼伏,像漫天的星星墜落凡間。滿滿的童年回憶。」   根據王濤所說,三秦都市報記者昨晚也來到唐城牆遺址公園,尋找這些夏日裡的夜之精靈。   晚上10點,公園裡還有不少乘涼的市民。
  • 螢火蟲將面臨滅絕
    很少有昆蟲能像螢火蟲那樣吸引孩子們,這些美麗的昆蟲以發光而聞名,數以百萬計的人們小時候都曾在夏天的夜晚追逐和捕捉這些昆蟲。而現在,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各種各樣的因素正威脅著地球上所有螢火蟲的生存。塔夫茨大學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螢火蟲面臨的三大威脅:棲息地喪失、殺蟲劑的廣泛使用和光汙染。在這三者中,棲息地喪失是大多數地區螢火蟲面臨的最大問題,其次是光汙染,然後是殺蟲劑。為了得出他們的發現,研究人員調查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螢火蟲專家。
  • 「基弗在中國」展無下文,策展人斥對方為商業利益損公眾權益
    按照原定計劃,該展覽在北京結束後還將巡展至南京等另外三個城市,但不知是否因為之前的巨大爭議,目前巡展似乎並無下文。據The art newspaper最新報導,儘管「基弗在中國」已於1月8日在北京閉幕,不過爭吵似並未停止:「基弗在中國」展的首席策展人貝婭特·賴弗沙伊德(Beat Reifenscheid)意外發表最新回應稱,藝術家基弗和代理畫廊的反對行為是對她策展自由的一次攻擊;西方畫廊反對「基弗在中國」展是試圖保護他們在中國市場的商業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