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周浦花海策劃「螢火蟲展」遇爭議 | 專家:追逐商業利益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
每年夏天,大型螢火蟲放飛活動都會「準時」出現。今年,周浦花海計劃於本周末(29日)起舉辦首屆螢火蟲星空展。主辦方稱,使用的螢火蟲為人工繁殖,非野外捕捉。但多名國內權威昆蟲專家表示,螢火蟲可以人工繁殖,但百萬隻規模短期內難以達到。與此同時,不少網友呼籲抵制該活動,並稱此類活動對螢火蟲、對環境都是極大破壞,「大量從野外捕捉螢火蟲對其棲息地環境將造成影響,對本地生態環境的影響也有待觀察,追逐商業利益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
多地放飛螢火蟲活動宣傳文案類似
近期,某微信公眾號上出現了周浦花海將舉辦首屆螢火蟲星空展的消息。文章介紹,此次大型螢火蟲放飛活動將持續到8月,所有螢火蟲都是人工繁殖,並不是野外捕捉。將消息轉發朋友圈,即可免費獲得門票,連續轉發3天以上,還能獲贈活體螢火蟲。如果不轉發朋友圈,門票40元。
推文頗有誘惑力:超大規模養殖的「活體浪漫精靈」「百萬」精靈一起點亮魔都……同時配上了大量唯美浪漫的圖片。
除了放飛螢火蟲,現場還有燈光秀、美食街以及其他娛樂活動。
與此同時,周到君注意到,不僅是周浦花海,上海周邊的嘉興等地也出現了螢火蟲相關活動,推文竟驚人一致,比如,都有「精靈」、「會呼吸的鑽石」等字眼,唯美的圖片也幾乎都來自網絡,非現場照片。
相關人士推測,國內這些螢火蟲放飛活動背後可能都是同一家或者幾家公司在運作,每年在不同的地方找場地,找合作方。
■這些都是網絡圖,據說現場是計劃把螢火蟲放在玻璃房裡。
專家:螢火蟲可人工繁殖,但短期內達到百萬隻很難
對於主辦方所稱的螢火蟲為人工繁殖,專家提出了質疑。武漢華中農業大學副教授付新華是國內研究螢火蟲的權威,也是國內為數不多掌握螢火蟲人工繁殖技術的專家。他說,螢火蟲是可以人工繁殖,但短期內達到百萬隻的規模幾無可能,即便可以達到,投入成本非常大,「我自己多年來一直從事螢火蟲繁育,成本是很高的,那些追求短期商業利益的公司,怎麼可能投入高成本去人工繁殖?」。
那麼,如果是野外捕捉,會造成哪些影響?付新華表示,首先,螢火蟲以蝸牛、螺類為主要食物,棲息地螢火蟲的大量減少,就會造成食物鏈上其他物種數量的變化,進而影響整個生態平衡,破壞棲息地的環境。其次,如果大量捕捉的螢火蟲是本地沒有的品種,一旦活動結束後它們生存下來,對本地螢火蟲及其他物種、本地生態環境的影響有待評估,如果活動結束後這些螢火蟲無法適應環境死亡了,也將是極大的損失。
付新華介紹,他和一些媒體、相關部門共同努力,已經封掉了螢火蟲活體買賣平臺。周到君在淘寶上搜索「螢火蟲」果然搜不到買賣活體螢火蟲的店鋪,出現的是一款燈具。
花些時間生態修復,其實可以讓螢火蟲多起來
據了解,多年前,周浦花海在營建時也曾諮詢過有關專家。專家提了一個方案,希望能在周浦這塊土地上打造一個「外婆家」,也就是說,通過鄉土植被的種植、恢復,營造自然、充滿野趣的鄉村,這裡,有蟬鳴,有蛙叫,也有螢火蟲飛舞,孩子們去那裡玩,就好像回到鄉下的外婆家一樣。
「周浦花海那個地方本來也是有螢火蟲的,可以通過生態修復手段,讓螢火蟲逐漸多起來,但是這個需要時間,至少三五年。」專家表示,「可能,企業要追求利潤,三五年等不起吧。」
相關部門:執法依據不足
網友抵制,專家也反對搞這類活動,那麼,相關部門是否可以叫停這類活動?
野生動物保護部門表示,螢火蟲非保護動物,執法依據不足,只能以宣傳教育、勸導為主。
2015年夏天,周到君曾報導過松江青青旅遊世界計劃舉辦螢火蟲放飛活動的事。報導見報後,活動被松江區相關部門叫停。當年,計劃在全國多地進行的「螢火蟲主題公園」有10多個。其中,河南鄭州的活動也因安全隱患被當地政府部門勒令整改。
2014年,杭州蕭山舉辦螢火蟲放飛活動,因螢火蟲數量稀少未達到主辦方所承諾的觀賞效果,遊客不滿,引發衝突,上演萬人齊喊退票,景區部分設施被砸。
上海可以觀察到自然狀態的螢火蟲
流螢飛舞的場景人人都愛,但也要遵循環保原則。其實,在上海也能看到螢火蟲飛舞,個別地方數量也不少。
目前,上海共有3種「土著」螢火蟲。在上海植物園、辰山植物園、上海動物園等地可以觀察到的主要是陸生種類的黃脈翅螢,青浦、奉賢等地主要有水生種類的條背螢,奉賢南橋前年發現了陸生種類的天目山雌光螢。
每年夏天,上海植物園、上海動物園、共青森林公園、濱江森林公園、辰山植物園等舉辦的夜遊、夏令營活動中,都有螢火蟲自然觀察內容。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和過去相比,現在的螢火蟲數量急劇減少,棲息地岌岌可危。去年夏天,滬上昆蟲專家、原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金杏寶曾專門撰文,呼籲保護螢火蟲及其棲息地。
她說,「以蝸牛、螺類為生的螢火蟲,並不與人類爭奪食物、搶佔空間,只要人類還需要清潔的水源、溼地和樹林草叢,就會有螢火蟲的輕盈漫舞,為我們帶來希望之光。即便在上海這樣的大都市,螢火蟲依然在被我們暫時遺忘的角落苟且偷生。它們在遠郊荒野,在河畔湖邊,在綠地邊緣,甚至在居民小區的幽靜處,頻頻發出微弱而有節奏的冷光。」
■上海植物園的夜遊活動,觀察蛙類,也會看到螢火蟲。
連結:第二屆世界螢火蟲日
去年,國際螢火蟲網絡發起,將7月7日-8日定為首個世界螢火蟲日,旨在讓人們正視螢火蟲面臨的危機和人類自身面臨的挑戰。
今年7月6-7日為第二屆世界螢火蟲日,主題是:螢火蟲需要黑夜。
螢火蟲在全球絕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紐西蘭的多個螢火蟲洞是世界知名的旅遊景點,遊客在導遊帶領下,被要求不發出聲音,悄悄地進入洞穴觀察,人們頭頂上方、如繁星般閃爍的螢火蟲美景令人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