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技網】
小時候,聽一些老人說,螢火蟲是鬼火變的。因此,每次經過荒郊野地,見到螢火蟲都覺得毛骨悚然。
有一種名為窗螢的螢火蟲,發光持續,亮度高,飛過去後有一個長長的軌跡,類似磷火,被認為是「鬼火」化成。
長大了才知道,「鬼火」一說純粹無稽之談。那是大人為了避免孩子晚上往荒郊野地亂跑弄出的謊言。
而螢火蟲在中國昆蟲文化中,與蝴蝶、蟋蟀齊名。古人吟詩作對常以螢火蟲為題材,出現了「螢囊映雪」、「夜光流螢」之類的典故。都市人更是將螢火蟲視為浪漫、愛情的象徵。
不得不說,浪漫和驚悚只有一念之差。螢火蟲依其生活環境區分為陸棲和水棲兩大類,前者佔大多數。陸棲螢火蟲多棲於遮蔽度高,植被茂盛,相對溼度高的地方。而水棲螢火蟲則一般是在靜水或者緩慢流動水生植物豐富的區域。
曾幾何時,每到夏夜,在河邊、池邊和農田,都會出現這些打著「燈籠」的小精靈。但如今,城市裡幾乎難覓螢火蟲的蹤影,即使在農村,也很難看到流螢飛舞的壯觀景象了。
不起眼的螢火蟲,對生活環境可挑剔得很。螢火蟲只喜歡植被茂盛、水質乾淨、空氣清新的自然環境,一旦植被被破壞、水質被汙染、空氣變汙濁,它們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水棲螢火蟲則對環境要求更高,水不能被汙染,不能有燈光汙染。
但農藥的使用,水汙染,外來物種的入侵,人為捕捉,農家樂的興起,以前人跡罕至的螢火蟲棲息地的環境,遭到了嚴重破壞;沼澤地的開發使溼地資源銳減,水汙染加劇。這使螢火蟲的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特別是二十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螢火蟲種群的消退尤其迅速。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搞所謂螢火蟲展覽,並聲稱螢火蟲是來自人工養殖的。對此,我國第一位從事螢火蟲研究的博士、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副教授付新華指出,人工繁殖的螢火蟲,成本是10-20元,而野外捕捉的只要5毛錢。
因此,中國大陸出現的所謂大型螢火蟲養殖基地,其實多是野外捕獲而來,包括自稱有人工繁殖基地的眾多網絡電商在內,野生螢火蟲以養殖名義進行販賣。
2014年7月,《杭州日報》針對網絡電商中的螢火蟲商家進行過調查,揭露那些自稱的螢火蟲人工養殖基地「其實並不存在」,「這些賣家為了應付買家和記者,還特意在自家後院建了一個小屋,種點草種點其他東西在裡面,就對外謊稱說是養殖基地,每天賣出去的螢火蟲都是從野外捕抓的。當天捕來的螢火蟲沒有賣完的就放在這個小屋裡,最多能放一個星期左右,也會全都死去。」此前,有媒體就山東青島中山公園的10000隻號稱人工養殖的螢火蟲展開了調查,最終結果顯示,所有的螢火蟲也均是廣西武鳴縣兩江鎮村民野外捕捉的。
螢火蟲的發光特性,原本是繁殖期求偶行為的一部分,如果在這一期間遭到大規模捕捉,很可能影響其求偶和繁殖,對這一地區的螢火蟲種群帶來毀滅性傷害。當一處的螢火蟲數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時,螢火蟲近親交配的概率就會提高,從而導致種群基因庫縮小,引起基因滅絕,整個種群也可能消亡。
螢火蟲的幼蟲以捕食蝸牛、螺類等動物為主,是這些農作物害蟲的重要天敵。螢火蟲是處於生物鏈「金字塔」底層的昆蟲,它們的種群減少和滅絕,會產生連鎖反應,使「金字塔」鬆動,甚至對頂層生物造成影響。
螢火蟲也是生態環境的指示物種。凡是螢火蟲種群分布的地區,都是生態環境保護得比較好的地方。如果螢火蟲在地球上消失了,足以證明生態環境已經十分惡劣。
所以說,環境好不好,環保局說了不算,螢火蟲說了算!服不服?
延伸閱讀:
在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中國臺灣地區非常盛行的螢火蟲保育,就帶來了很多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日本政府為了保護和觀賞螢火蟲甚至放棄鐵路的修建,由政府、科研機構及民間團體共同努力,建立了諸多賞螢地點,每年都有大批的遊客前往螢火蟲聚居的地方參觀。
日本是一個非常喜愛螢火蟲的國家。為了保護螢火蟲,日本先後指定了十個自然保護區;螢火蟲受國家法律的保護,這在其他國家是沒有先例的。在紐西蘭北島一個小城,成千上萬的螢火蟲在巖洞內熠熠發光,燦若繁星,有人把這種自然奇觀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部分國家和地區投入了螢火蟲生態旅遊點的開發。馬來西亞已建成2個螢火蟲生態旅遊景點;紐西蘭的懷託摩螢火蟲洞被人們譽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新加坡也計劃建一個適宜的生態環境,以便吸引螢火蟲到公園「落戶」。
反觀我們,卻......
在森林砍伐、河流湖泊汙染、農藥化肥及化工產品使用給生物資源帶來的極大危害,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也侵佔了這些小精靈賴以生存的環境。
在2014年的南昌螢火蟲主題公園內,不少市民直接在附近草叢中,捕捉飛出來的螢火蟲,然後裝在瓶子中供人把玩,許多螢火蟲因此死亡。在更早的青島、長沙螢火蟲主題展出中,擁擠的人流和大量的閃光燈,加之不適宜的地理氣候,導致螢火蟲成批死亡。
2014年4月30日晚7點半,杭州蕭山湘湖金沙戲水螢飛夜主題活動,在數千遊客的滿心期待中開始,但卻沒能如約上演萬千螢火蟲飛舞的畫面。奔著萬千螢火去的遊客,只看到了寥寥幾隻螢火蟲,掃興退場。遊客因螢火蟲數量稀少未達到主辦方所承諾的觀賞效果而引發雙方衝突,上演萬人齊喊退票,景區部分設施被打砸。
這些螢火蟲用生命之光換來的僅僅是人們的獵奇,除此以外,再也沒有對棲息地保護的嚴肅認識和對棲息地破壞的認真反思。
《世界自然憲章》裡有這樣一句話:「生命的每種形式都是獨特的,不管它對人類的價值如何,都應受到尊重。為了使生命的每種形式得到尊重,人類的行為必須受到道德準則的支配。」尊重生命、愛護生命,首先就應當以一種平等的姿態來對待自然界的每個生靈,而不是僅僅囿於市場經濟的目光。目前,各地都在搞螢火蟲主題公園活動,這是以犧牲那些弱小生命為代價。
早在2009年6月,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保護法(專家建議稿)》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但6年時間已經過去,這部屬於動物的法律卻遲遲沒有下文。法律的缺位,導致虐殺動物現象隨處可見,而且也使一些無辜生命被過度消費。當前,包括一些非洲國家在內的世界上100多個國家都出臺了反虐待動物法案,我國的香港、臺灣也有這方面法案。雖然僅靠一部法律不能全部解決人和動物的關係問題,但至少能先解決一部分動物受殘害的現實問題,讓反虐待動物先行一步。
面對過度消費動物生命的行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覺批評抵制,由此展示出尊重生命的樸素理念,以及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美好嚮往。人們關注「動物福利」,不僅僅是出於對生命的尊重、對弱者的同情,更深的原因還在於很多人也只是一個弱者,因此難免要去擔心,有一天自己是否會像小動物一樣無辜地遭到他人的虐待?從這種意義上說,動物福利所關心的顯然不只是動物——「待獸禽以人道,就斷不致待人如禽獸」,這才是動物福利的終極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