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績優異,想著報各種輔導班,開小灶,但讓孩子有好的學習習慣才是學習的制勝法寶。
學霸和學渣的區別,就是習慣的力量產生的差距。資深班主任透露:學霸們,都有3個好習慣。
哪三個習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認真聽課的習慣。
老師會把知識的精華濃縮在45分鐘的課堂上,而且表達的語言讓每個孩子都能聽懂,那為什麼同學之間的成績會拉開呢?上課吸收知識的能量是關鍵之一。
學霸提前對課堂上講的知識作了預習,上課的時候緊跟著老師的講解,不會的問題寫到備忘本上,重要的知識點也要寫到重點匯總本上。學霸們都是很有記錄條理的。
學霸上課的特點:眼睛看黑板,耳朵聽講解,心裡理思路,筆下記重點。
而不會學習的孩子對老師辛苦的講解,要麼是一知半解過去了,要麼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懂的問題沒有進一步記錄和探究。
還有一點也要做到,上課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有利於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因為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一方面可以看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與老師和同學們的觀點形成碰撞,有助於對知識的理解透徹。
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上課,用正確的方法聽課,比自己課後琢磨更有用。
二、課外閱讀的習慣。
閱讀可以滿足孩子的求知慾,豐富知識積累,能學習寫作規則和邏輯思維能力 。
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當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大腦始終處於無形的運轉當中,當在書中遇到問題時,會主動的思考。
一般的圖書在編寫的時候,都是連貫性的,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會自然而然跟著作者的思路,經過一段的時間的閱讀,孩子就會形成縝密的邏輯思維。
通過大量閱讀,可以充分鍛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成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當然是靠量的積累來達到質的飛躍。
今年的湖北男孩子龔曉曦,奪得理科狀元考入北大,他不上任何輔導班、不開夜差,以700分的驚人成績考進北大。
談到自己的學習經驗時,他很愛記記筆記、有筆記本,錯題本,每天放學後,他都會堅持1小時梳理總結下課堂知識點,另外閱讀開拓大腦思維的書籍。
日積月累,他們最終能夠下筆有神,妙筆生花。
鍾南山院士曾說:經過七十幾年的學習,我覺得最大的體會就是第一學好基本功,而在基本功裡面,學好語文是最關鍵的,學好了語文才懂得,如何對事情進行分析,進行總結,進行綜合......
得語文者得天下,得閱讀者得語文。
三、規劃時間的習慣。
孩子寫作業總要人催,本來需要1小時成的作業要2小時完成;
一遍遍催促起床,吃飯上學,可孩子還是慢慢騰騰。
拖延和磨蹭,是普通孩子與霸之間的強烈反差。
每個人擁有的時間是公平的,不規劃時間,它就會悄悄流逝。而善於規劃時間,成功就會在你的時間規劃裡,轉化成一道瑰麗的彩虹向你招手。
學霸們都有規劃時間的習慣。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學霸早上6點到半夜1點的行程規劃,一周計劃得十分的詳細,甚至時間都精確到了幾時幾分開始結束,努力程度可以算得上是爭分奪秒!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24小時,不規劃時間,它就會悄悄溜走,而學霸,大都有規劃時間的習慣。
如果一個人非常明確自己的目標,那他們在努力過程中會更專注,從而更快速地完成任務實現目標。
反過來,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就很容易陷入茫然、拖延的狀態。
讓孩子有長遠目標,再分解到小目標,目標的完成細節,有主要和次要的,一步步推進目標。
學習時間管理技巧,首先學會不要浪費時間。
想要孩子成績好,一定要養成自律的習慣,制定計劃,規劃時間,跟著計劃學。
希望孩子成才,先抓習慣,再談成績。上面3個習慣,父母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有了,成績也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星星春水,關愛孩子成長,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