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小月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如果有人質疑你的長相普通,你會怎麼辦?
你會充滿自信的一笑置之,還是開始自卑呢?
前不久,臺灣女演員張庭的女兒林家菱就被網友質疑"沒有遺傳到好基因、相貌平凡"。
對此,林家菱卻落落大方地回應到:"你們不要再評論我的長相了,我又不是靠臉吃飯的!",並幽默地說自己是靠嘴吃飯。
張庭對此非常讚賞,她認為:"自信女孩最美麗。"
然而,有的人面臨類似的質疑或許就做不到如此的自信。
正在林家菱自信回復質疑時,一條關於"女生該如何克服自卑"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引來了3.3億的閱讀量。
其中,有15.1萬人參加了此話題的主持人創建問題"生活中,你是一個自卑的人嗎?"的投票。
數據顯示,6萬多人表示自己一直很自卑,8萬多人表示自己時不時感到自卑。
無數網友留言訴說著自卑對自己的影響:
"我才20,唉,就覺得活著也沒什麼意義,社交恐懼症,加上自身的原因,就很自卑,也不想與外界有任何聯繫,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好想與世隔絕呀。"
"我還是很自卑。"
"我是間歇性自卑,間歇性迷茫,什麼事都比較順利的時候,就會比較自信,覺得自己漂亮,可愛,努力,但……骨子裡還是自卑的。"
……
也許正如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寫到的那樣: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為我們發現我們所處的現狀都是可以進一步改善的。"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過或多或少的自卑感,然而有的人卻因為自卑而封閉自己,但有的人卻因為自卑而改變自己,最終實現了自我超越。
兩種不同結局,關鍵在於你的一念之間。
曾國藩曾在一封寫給弟弟的家書中提到: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天有孤虛,地闕東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
這句話的意思是:
"天有天孤虛的地方,地有地缺口的地方,沒有一直圓滿而沒有遺憾的。"
他認為,所謂天道,就是每人都有屈有伸,損有餘而補不足。天下事不可能盡如人意,不完美是一種常態。
如果我們都能認清這一點,或許就更容易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從而放下自己內心的晦暗。
想起一則寓言:
有一天,一位僧人在屋外發現了一隻凍僵的小老鼠。
於是,他用自己的體溫幫小老鼠甦醒過來,並收留了它。
不過,僧人家裡還有一隻貓。小老鼠擔心貓會傷害它,於是請求僧人把它變成貓,它以為這樣自己就不會害怕了。
僧人答應了。
沒想到,它變成貓後剛出門玩耍就遇上了一隻大狼狗,它害怕極了,趕緊跑回家,請求僧人把它變成狗。
僧人再次答應了。
變成狗的小老鼠又一次出門,沒想到這次它遇上了一隻老虎,它再次嚇得跑回家,又請求僧人把它變成老虎。
僧人又一次答應了。
可是,變成老虎的它剛剛走到廚房就看見貓在灶臺旁邊打盹,它居然嚇得轉身就逃。
它找到僧人解惑。
僧人微笑著說:
"重要的不是你的外表,而是你的內心。無論我把你變成了什麼,可你的內心都是一顆老鼠心,你見到貓怎麼可能不怕呢?"
想要變得強大,關鍵要著眼於內心。只有內心強大了,才是真正的強大。
休士頓大學的布琳•布朗教授曾花了十二年的時間研究人類心靈的脆弱、勇氣、價值感及自卑感。
她在TED的演講《脆弱的力量》中指出:
擁有自我價值感的人相信自己值得愛,也值得擁有歸屬感,所以,他們更勇敢地直面自己的不完美,全然接受脆弱,並相信讓自己變得脆弱的東西也讓自己變得美麗。
其實,自卑感就是一種讓我們感到脆弱的力量,而愛自己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就是我們戰勝自卑的力量之源。
最近聽到一個故事,讓我感觸頗深。
有對夫妻通過多年的努力終於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他們購買了下等艙的船票,準備帶著孩子去澳洲尋找更多致富的機會。
由於船要在海上航行十來天,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開銷,妻子提前準備了大量的乾糧。然而,當孩子看到豪華餐廳的美食時,忍不住哀求道:"媽媽,我能嘗嘗那些看起來很好吃的食物嗎?"
這對夫妻擔心自己的錢不夠,怕被那些用餐的人瞧不起,於是在整個旅途中,他們都把孩子關在下等艙內,讓孩子和他們一起吃乾糧。
其實,他們也渴望嘗嘗那些美味佳餚,但一想到自己只能買得起下等艙的船票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離旅途結束還有一天的時候,他們帶的食物吃光了,無奈之下,只好去求助服務員:"請問你可以給孩子一些吃的嗎?哪怕只是殘羹冷炙也行。"
服務員驚訝道:"你們怎麼不去餐廳吃飯呢?"
他們窘迫地說:"我們不比那些上等艙的人,我們帶的錢不夠。"
服務員憐憫地說:"只要是船上的客人都可以免費享用餐廳的食物,你買的船票只是決定你睡覺時呆的地方。"
聽了服務員的回答,夫婦倆都愣住了。
事實上,根本沒有人限制他們去餐廳用餐,是他們在腦子裡給自己設置了一個障礙,誤認為只有上等艙的乘客才能去享受美食。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犯類似的錯誤:在尚未做一件事之前就認定了無法成功,不會有好結果,於是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機會溜走。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
"如果你認為自己做不到,你就永遠也做不到。"
許多時候,你的不自信來源於你的歸因,你先入為主地給自己畫地為牢,更給自己的心靈套上了自卑的枷鎖。
克服自卑的秘鑰不是出身,也不是運氣,而是勇敢地去嘗試。
知乎上有個熱門問答:"如何克服自卑?",引來了2400多萬的瀏覽量。
有位自稱"王子超人"的網友在回覆中分享了自己的真實故事,收穫了5.8萬人的點讚。
他從小就患了一種名叫大皰性表皮鬆懈症的先天性疾病,讓他的皮膚像蝴蝶翅膀一樣脆弱,任何輕微的磕碰和摩擦都會讓皮膚破損脫落,所以他長期穿高領衣服遮擋身上的傷口。
這個病還有各種併發症:他的手指頭萎縮退化成了十個小肉球,牙齒基本全部壞死,食道也萎縮狹窄,只能吃很軟的食物。
他也曾痛恨命運的不公,他說:"我的成長中,自卑並不僅僅來源於別人異樣好奇的目光,也在於身體的缺陷限制你很多事不能做。"
比如:
他很羨慕人家能開車,但他的手不能考駕照;
他很羨慕人家在見到美食時能大快朵頤地吃酣暢淋漓地喝,但他從來只能看看;
他羨慕人家能自由地奔跑跳躍舞動,他卻什麼也做不了,因為他的皮膚一碰就破。
……
然而,他卻沒有在自卑的陰影裡坐以待斃。
他努力去追逐自己的幸福。八年前,他遇上了一個不嫌棄他,真心愛他的人,兩人歷經重重阻礙最終走到了一起。
他努力工作,靠自己養活自己。前年,他貸款買了車給妻子開;去年,他去種植了牙齒,終於不用再靠妻子嚼給他吃了;今年,他為了孩子讀書,又貸款買了房。
如今,他雖然失業一年多了,但卻堅持用萎縮的手指頭努力地碼著字,還開始做起了自己的公眾號。
他說:
"雖然生活緊緊巴巴,但日子在肉眼可見地一天天變好,我相信生活中沒有邁不過去的坎,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沒到生離死別的地步,總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他的生活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可以說是喜憂參半,但他卻在磕磕絆絆之中一直奮力地向前奔跑著,如今他為自己的人生迎來了希望。
有個女生曾寫信問三毛:
"我很自卑,請你告訴我,生命最終的目的何在?"
三毛告訴她:
"請你要行動呀!不要依賴他人給你快樂。"
消除自卑的方法其實有很多,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一定要行動起來,放下毫無意義地空想和怨天尤人。
關於"女生該如何克服自卑"的熱搜話題下,點讚量最高的一條回覆說:
"自卑是從小的,從小心裏面的自卑。"
這引起了許多網友的共鳴。
這條回復下的800多條留言都訴說著網友們共同的心聲:產生自卑的一個很大因素是原生家庭的傷害。
然而,正如《原生家庭》一書中所說的那樣:
"你可以繼續像個孩子似的幼稚和無助,等待父母給你發放成人許可證。但實際上,決定權在你自己手裡,而不是由他們來掌握。"
事實上,任何的限制,都是從你自己的內心開始的。
曾奇峰老師也認為:
"自卑者的攻擊,常常是在內心完成的。"
真正睿智的人卻善於從每一段創傷中看到一次自我提升的機會。
願你我都能鼓起勇氣給自己一個擁抱,學會欣賞自己,勇敢地直面不完美的自己,並做出相應的改變,這將讓我們迎來對自我的超越。
與君共勉。
你感到過自卑嗎?如果感到過,那麼你在什麼時候自卑感最強烈呢?
你嘗試過怎樣的努力去改變自己嗎?
歡迎留言討論!
記得關注@暖心小月哦,陪你一同練就一副保護自己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