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人以地棲,地以人傳。地名,承載著人們的鄉愁記憶和尋根感懷。特別是那些記載著紅色故事、滲透著紅色基因的地名,更有著別樣的魅力。
今天為大家介紹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和風起小沙渡的故事。
1923年地圖中的「HSIAO SHA FERRY(小沙渡)」
小沙渡路,上海舊地名,修築於1900年,1943年改名為西康路,全長2811米,得名於當時的西部省份西康省,是上海市跨靜安區、普陀區的一條重要的南北向主幹道,南起南京西路,北至蘇州河西康路橋。
2020年地圖中為西康路(紅線標註)
紅色故事:風起小沙渡
《法華鄉志》:「小沙渡。在沙袋角西。有市。」「沙袋角」即「袋角」,蘇州河流經現在的江寧路橋後曲折多彎,形狀與舊時使用的「叉袋」相似,故名。以前,從現在的江寧路橋到鎮坪路橋沿岸多沙灘,蘆葦叢生,遂被叫做「小沙」。這裡設有渡口,叫「小沙渡」,在現在的西康路橋處。1899年,公共租界擴張成功,「小沙渡」成為公共租界與蘇州河南岸的分界處。1900年,公共租界工部局闢築通往小沙渡的馬路,英文名「Ferry Road」,就是現在的西康路。同時,許多工廠先後在這裡建立,小沙渡成為著名的工廠區和工人居住區。小沙渡,亦可泛指長壽路東段兩側至蘇州河一帶地區,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就將這裡作為發動工人運動的重要活動基地,演繹了一系列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要史詩劇。
1899年,小沙渡地區被劃入租界。次年,租界工部局自渡口向南闢築小沙渡路。上世紀20、30年代,這一地區不僅是滬西主要的工業區之一,也是居民聚集的地區之一,如藥水弄、櫻華裡等。
上世紀20、30年代,小沙渡路老路標
當時小沙渡地區工廠分布情況
藥水弄老宅,當時多為工人居所
1943年,小沙渡路更名為西康路,渡口亦改為西康路渡。建國後,在整頓吳淞江(蘇州河)上船渡時,渡口改稱西康渡。1981年,西康路橋人行橋建成。
解放前大自鳴鐘舊照,位於今西康路長壽路口,1959年國慶前拆除
新中國成立後,西康路安遠路口(原小沙渡路安遠路口),為滬西工友俱樂部原址所在地
西康路舊照
西康路長壽路口舊照
1987年,西康路1281弄
上世紀90年代,西康路橋上的小攤販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1997年10月,建設中的西康路長壽路口
1998年6月,半年後煥然一新的西康路長壽路口
2015年,修繕後的西康路橋
2016年,西康路橋旁半島花園鳥瞰,原日商內外棉三、四廠廠址,1919年「六五」大罷工發生地
2018年,西康路旁長壽公園美景
2020年,西康路長壽路口,大自鳴鐘廣場
原標題:《風起小沙渡,普陀這裡故事多→》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