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10 日晚,市民陶女士在途徑沙河口區楓林綠洲酒店對面路段時,意外發現一個井蓋偏離了井口,擔心存在安全隱患,她將車停在附近又回到原地,後在另一好心人的協助下一起將井蓋復位,並插上樹枝以示警示。類似的舉動已是本報近期報導的第二起,在為市民善舉點讚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深思一下類似的"井蓋問題"該如何更快聯繫到管理單位進行處理呢?
市民主動處理脫位井蓋
陶女士說,途徑該路段時已經是下午 5 點半左右,因為趕上壓車,行駛速度緩慢,她才得以注意到有井蓋脫離了井口。
這個井口靠近人行步道,位於最外側車道的黃線上,井蓋躺在附近,完全脫離了井口。
"天已經黑了,路上車輛很多,不但影響正常交通,也存在安全隱患。"陶女士說。於是她找位置將車停好後,又返回了現場,這個過程中陶女士找了不少樹枝捆在一起,打算插在井口上提醒駛過的車輛。
駛過的車輛鳴笛為善舉點讚
採訪中陶女士告訴記者,當時自己想把井蓋復位一下,但是井蓋太沉了,她一個人弄不動。
就在這時,一位路過的車主停下車後也來到跟前。兩人合力將井蓋復位,同時將樹枝放在上面提醒駛過的車輛。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整個過程中,有不少車主在注意到這一幕時鳴笛為兩人的善舉點讚。
"我聽到後心裡也挺溫暖的,只是做了一件小事。"陶女士說。
為市民點讚之外的問題思考
事實上,這樣的善舉已經是本報近期報導的第二起。在 12 月 2 日晚上,兩位互不相識的市民在看到張前路必勝客門前主幹道上的一個井蓋脫位後,不約而同的上前處置,這一幕恰好被正在等信號燈的張女士拍了下來。
市民的善舉確實值得點讚,而在採訪中,記者也發現了這樣的問題——在簡單處置之後,市民想通知管理單位進行固定,徹底解決安全隱患,但是不知具體該找誰。
陶女士告訴記者,從井蓋上的字可以判斷此處的管理單位屬於通訊公司,但是她不知道該打什麼電話,於是在準備離開時打 110 向警方求助。"警方幫我進行了轉接,後來一位女性工作人員接的,對問題進行了記錄"。第二天她再路過事發路段時,發現井蓋已經固定好了。
井蓋問題市民可撥打 12345
張前路必勝客門前的井蓋,張女士也不知該聯繫誰,於是撥打了本報熱線。記者聯繫了 12345 市政府服務熱線,之後甘井子公路段的工作人員前往現場查看,並反饋"產權單位已經處理完畢"。
12345 市政府服務熱線接線員表示,關於跟井蓋有關的問題,市民可以致電 12345。對於能夠明確產權單位的,會直接轉派給產權單位,對於產權單位不明的,會根據"按責轉辦"的原則轉給市政部門,再由市政部門進行轉派。接線人員稱投訴和求助類問題,會在 15 個工作日內進行回復,諮詢類會在 2 個工作日進行回復。
他山之石:井邊直接標註管理單位電話
採訪中,關於"井蓋問題",市民王女士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她告訴記者在今年回外省老家探親過程中,曾注意到當地的馬葫蘆旁邊釘著一個像門牌號一樣的標牌,上面有標號還有聯繫電話。"這樣有問題的話,很容易就能聯繫上管理單位。"她說。
根據王女士提供的圖片,記者撥打了上面的電話,對方告知自己是水務局。這名工作人員表示,標註路段標號是為了平時更便於管理和進行保養,留有電話是為了在出現問題時,市民能夠及時明確和聯繫到管理單位。
王女士認為,這樣的他山之石值得借鑑和學習。
半島晨報、39 度視頻首席記者於雅坤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