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個案公正審判回應社會關切

2020-09-05 人民法院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制度的回應性,關鍵在於「回應」二字。回應即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人民法院傾聽民聲、聽取民意後所作出的反映,其過程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制度人民性的生動實踐和具體體現。人民法院通過個案回應當事人對公平正義的殷切期盼,回應社會的普遍關切,離開個案的正義是無法想像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制度的優越性最終也要在個案實踐和個案審判中去實現。

一是通過個案審判,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彰顯法治的力量。司法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通過案件審理為當事人提供糾紛化解的平臺,讓原本已破壞的社會關係得以修復,也使得社會上的不公在司法這個場域內得以解決。通過個案審理、個案裁判及個案引導,保障弱勢群體權益,緩和了社會高速發展所引發的各種矛盾。此外,人民希望司法是高效、廉潔、公正的,人民法院也不斷通過民事訴訟繁簡分流改革,健全並完善司法權力運行的監督機制等措施,主動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的美好需求,並在一個個案件審判中去回應當事人的訴求。

二是通過個案審判,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人民法院的信心和對法治的信心。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面對錯案,人民法院是姑且罔之還是刀刃向內及時糾正錯案,不僅關係到案件當事人能否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更關係社會一般公眾對法治的信仰和對人民法院的基本信賴。人民法院有錯必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事實證明,人民法院在司法實踐中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敢於正視自身存在的不足,不迴避、不護短。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法院將壓力轉化為糾正冤假錯案的工作動力,選擇了以巨大的勇氣直面錯案,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對冤假錯案的及時糾正,不僅實現了對過往錯案的及時糾偏,保障案件當事人合法權益的最終實現,更深刻的意義在於增強了人民群眾對司法的信心。

三是通過個案審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風尚。司法在糾紛化解、定分止爭的同時,還具有引領社會風尚的功能和作用。司法通過個案評判、價值引領來樹立社會規則,通過一個個真實、生動的案例向社會展示善、惡、美、醜。良法善治符合社會公眾的價值判斷,也能夠引領一定時期的社會風尚。在「於歡案」中,二審認為一審量刑過重,依法予以改判,不僅明確了正當防衛的標準和限度,終審判決更體現了法理、道德、倫理的深度融合,也是對人民群眾樸素正義的及時回應。司法在具體案件裁判中,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一個個鮮活的裁判,讓人民群眾清晰地看到法律支持什麼、反對什麼。再如鄭州電梯勸阻吸菸案,二審法院堅持法治原則,拒絕和稀泥式裁判,判決勸阻吸菸者不承擔侵權責任。通過個案支持了勇於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群體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為,這是對正義的支持,也是對人心的回應。(張志國)​​​​

相關焦點

  • 祝華新:回應型司法,把個案變成法治公開課
    全國四級法院領導班子成員、部門主要負責人、審判管理部門、新聞宣傳部門、幹警約7萬人通過視頻方式參加培訓。本刊執行總編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應邀為培訓班授課,題目是《當前輿論生態和輿情應對》,以下為講稿節選。網際網路上有海量信息,我們面臨著一個「大眾麥克風」時代。傳統媒體的體量有限,全國報紙約2000家,雜誌約1萬家,而微信公眾號多達2700萬家,每天還在增加約1萬家。
  • 依法公正審判黑惡勢力犯罪案件
    □ 決戰決勝掃黑除惡□ 熊秋紅當前,大量黑惡勢力犯罪案件進入審判程序,如何嚴格依法審判黑惡勢力犯罪案件,確保定罪準確、量刑適當、程序合法,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中央有關部門多次強調,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要堅持依法辦案,堅持法定標準,堅決防止人為拔高或者降低認定標準,堅持以審判為中心;要加強法律監督,強化程序意識和證據意識,做到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要堅持依法嚴懲方針,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專門機關要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確保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 涉及藝人案件,請給審判以公正的法制空間
    藝人不應該帶社會節奏,幹擾在審理中案件 在當今社會,只要案件的審理涉及到藝人,都會引來各式各樣的關注。特別是藝人的忠粉,會各種不經大腦思考的無條件支持自己的藝人。藝人所在的經紀公司或者工作室,為了維持藝人的曝光度,也樂見其成,有時甚至大僱水軍,去把事件炒熱,把事件引向對藝人有益的的一方。
  • 最高法罕見提審聶樹斌案,專家:加大力度回應社會關切
    據新華社報導,最高人民法院於6月6日決定依法提審原審被告人聶樹斌故意殺人、強姦婦女一案,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並於8日在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向聶樹斌的母親送達了再審決定書
  • 無聲的審判 看得見的公正
    因被告人系聾啞人,為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訴訟權利,準確查明案件事實,保證案件公正審理,法庭聘請了具有專業水平的手語翻譯,並為被告人指定了法律援助律師作為辯護人出庭辯護。以往「熱鬧」的法庭,當天因為案件的特殊性突然變得非常安靜,上演了一幕「無聲審判」。在庭審過程中,為照顧被告人身體的特殊情況,法庭安排手語翻譯與書記員鄰坐,進行現場翻譯。
  • 構建司法與媒體良性互動關係共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原標題:構建司法與媒體良性互動關係共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本報北京10月23日訊 記者劉子陽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中央新聞媒體和部分網絡媒體有關負責人、記者座談會,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出席座談會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積極回應社會關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人民法院與新聞媒體的溝通合作機制
  • 徐家新:要把實現程序公正擺在審判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徐家新強調,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人民群眾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對包括公平正義在內的新要求日益增長。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我們黨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就司法活動而言,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了「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工作目標,追求司法公正已成為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核心價值追求。
  • 優秀裁判文書煉成記:以公開回應監督
    02回應社會關切,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是張華和黃婧法官的重要追求。上海浦東法院金融庭2019年共收案8600多件,審結8400多件。儘管辦案任務重、壓力大,黃婧對經手的案件卻沒有絲毫鬆懈。
  • 【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我們是4006寢室大包子組合,讓公正在陽光下實現,我為公正代言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作為政法院校的我們,對於司法公正這塊關注更多。  前幾年的藥家鑫事件被推至方口浪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刑事案件中的公正焦慮。透過藥家鑫案的輿情反應,我們不難看出社會輿論對「官二代」、「富二代」的反感,以及對駕車撞人的激動情緒。
  • 實體公正維護與程序公正建設
    關於實體公正,我們通常可以從一般公正和個別公正兩個層面來理解,立法體現的是人們對於權利和義務的公平分配需求,即一般公正;通過自由裁量權達成的裁判結果,屬於個別公正。程序公正是指嚴格按照法律程序執行,體現的是審判的公開、透明和平等。
  • 郭寧:程序公正從管轄做起——以構建刑事審判管轄權異議制度為切入點
    在社會各界普遍關注案件被告人是否以強姦罪承擔刑罰之時,審判的程序公正卻無人留意。為保證案件得到公正審理,訴訟主體當然有權要求審判法院遠離被來勢洶洶輿論轟炸過的地區。管轄是一個國家司法審判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管轄權得不到普遍遵守將導致人類秩序的紊亂」。但是,從制度上來看,我國並不存在相應的管轄權異議制度,這種缺憾曾在李莊案中得到過呼籲,實踐證明該制度亟待學界的持續關注。
  • 公正審判溫暖人心 當事人送錦旗致謝
    公正審判溫暖人心 當事人送錦旗致謝 2020-12-10 14: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方日報:重新界定「假藥」回應了社會關切
    新法自今年12月1日起施行,從現有的十章104條改為十二章155條,對藥品管理制度作出了全面、系統的修改,其中較受社會關注的就是對假藥劣藥範圍的調整,這在前兩次審議中都未提到。以陸勇銷售假藥案為原型的熱播電影《我不是藥神》,真實反映了現行法下很多罕見病患者面臨的困境。
  • 宜用公正調查回應質疑|新京報快評
    唯有用客觀公正的調查回應疑點,才能有效回應質疑,給孩子家長、給輿論關切一個交代。圖文無關。老師體罰學生本來就是敏感話題,加之事情發生在教師節這個特殊時間,一位正常去上課的小學生,竟然被老師體罰後身亡,如果確有其事,這樣的事情無疑讓人激憤,也難怪引發廣泛輿論關切。在一些網友強烈譴責涉事老師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覺得此事似乎有些蹊蹺,不要急於站隊,應該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徹查真相再作評價。在事實尚不足夠清晰的情況下,這樣的聲音是必要的。
  • 宜用公正調查回應質疑|新京報快評
    唯有用客觀公正的調查回應疑點,才能有效回應質疑
  • 以公開回應監督丨優秀裁判文書煉成記
    回應社會關切,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是張華和黃婧法官的重要追求。上海浦東法院金融庭2019年共收案8600多件,審結8400多件。對於辦理社會關注的案件,張華也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獨家秘籍」。他說:「社會的關注在我看來是對我們審判工作的一種監督,這與我們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並不矛盾和衝突。絕大部分的刑事案件都是公開審理的,公開就是為了透明,就是為了接受各方的監督,這也是現代審判追求程序正義的應有之義。」
  • 2020:以公正高效可預期回應時代要求
    特別是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大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和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努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經濟發展環境和社會進步環境,促進了各項審判職能得到有效發揮,推動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進展,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