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大師、校長

2020-09-10 群英薈萃育英人

大學、大師、校長

九眼瞧 今天

有朋友問我,什麼是大學?

蘇格蘭有一個女生的中學畢業成績很好,符合申請牛津大學的要求。由於這個女生是處於邊遠不發達地區,能有問鼎牛津的成績,當地政府非常高興。然而,經過面試,牛津大學的教授認為該女生缺少創造潛質,不是牛津要培養的學生,因此予以拒絕。當地政府為了成全女生,找了教育大臣出面,又找了副首相出面,牛津大學就是不答應。無奈,副首相只好找了首相布萊爾出面。布萊爾對此事高度重視,親自出馬,要牛津大學錄取這個女生。但是,牛津不為所動,最終沒有錄取這個女生。布萊爾大為光火,卻又毫無辦法,對牛津說了幾句不滿的話。牛津大怒,立刻宣布取消授予布萊爾榮譽博士學位的計劃。縱使首相,其奈我何?這就是大學。

美國總統裡根政績不錯,聲望很高,於是想弄個榮譽博士學位。1986年,恰逢哈佛大學建校350年校慶。哈佛大學向裡根發出邀請,請他出席慶典並發表講話。裡根答應了,並順便要求哈佛大學授予自己榮譽博士學位。哈佛大學回答:「總統先生,本校學術稱號只授予那些在學術上作出成就的人士,個人身份既不是障礙也不是臺階,作為哈佛大學董事會的成員,我們只能維護本校學術聲譽尊嚴的權利。」拒絕了裡根的要求。裡根大失所望,拒絕了哈佛請其出席慶典的邀請。你可以不參加我們的校慶,但我們決不授予你榮譽博士學位,因為這事關學校的聲譽與尊嚴。這就是大學。

西南聯大在雲南時,時任雲南省政府主席的龍雲對西南聯大大力支持,是「有恩」於西南聯大的。龍雲的孩子報考西南聯大,分數不夠,未能考上。龍雲親自登門,找梅貽琦校長說情。按理說,龍雲對西南聯大「不薄」,梅貽琦自當回報。但是,梅貽琦婉言拒絕了。這就是大學。

臺灣「行政院」前領導人江宜樺因政績不佳,被迫辭職,想回到臺大政治學系繼續任教。按理說,他本來就是臺大的教授,從政以後,雖然政績不佳,但畢竟也算是有了政治實踐,這樣的人才也是不可多得的,臺大理應痛快答應。但是臺大近7000名師生連署反對,理由是「大學不該像垃圾場,成為專收失意政客的場所」。同樣,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也有此「遭遇」。當時,基辛格想回到哈佛大學繼續任教。以基辛格的大名,回哈佛任教,哈佛豈不是求之不得?但是哈佛大學以「凡在政府任職超過兩屆的,不再有資格回校任教為由」,予以拒絕。管你名氣多大,我自有規矩。這就是大學。

什麼是大師

1930年代清華大學名師薈萃——

「北院七號飯糰」左起施嘉煬,錢端升,陳岱孫,金嶽霖,周培源,薩本棟,張奚若

陳寅恪,是公認的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史學家,在魏晉南北朝史、宗教史、蒙古史、古代語言學、敦煌學等諸多領域,都有精湛的研究。當初,他被梁啓超推薦到清華大學任教授時,學校認為他既無學位,也無著作,似不便聘用。但是梁啓超說:「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所有著作加在一起還不如陳先生寥寥數百字有價值。」梁啓超這一句話,就把陳寅恪請進了清華的大門。陳寅恪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立身。他說:「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我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傅斯年說:「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清華的教授稱他為「教授中的教授,大師中的大師」。「狂人」劉文典說:「陳寅恪可以拿400塊大洋,我只能拿40塊大洋。」足見陳寅恪之「厲害」。1941年,日本人佔領香港,陳寅恪辭去教職,日本人出資40萬元讓他辦東方文學院,他予以拒絕。1949年,國民黨中央研究院要他去臺灣,他予以拒絕。1953年,郭沫若請他任中國科學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長,他以「允許研究所不宗奉馬列,並且不學習政治」為條件,予以拒絕。在歷次政治運動和「文革」中,他都堅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任憑風吹浪打,決不趨炎附勢,心若頑石,巋然不動,被稱為「花崗巖」般的大腦。這就是大師。

胡適,新文化運動的一代宗師。他的一篇《文學改良芻議》掀起了一場文化革命,將中國從文言文時代帶進了白話文時代,改變了中國人的書寫方式,其意義是極其深刻的,其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胡適將實證主義引進中國,為國人注入了科學思維,提供了科學的治學方法,這對中國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貢獻是巨大的。胡適儒雅謙和,扶危濟困,一身君子之風。錢鍾書說:「統言之,胡適之品格絕高於魯迅、蔡元培等。」他無私地幫助了林語堂、羅爾綱、沈從文、季羨林等。「我的朋友胡適之」,幾乎成為社會的流行語。胡適一生崇尚自由,自由是他的信念、理想,也是他的品格、性格。1954年,臺灣召開「國民大會」,蔣介石推薦他當總統候選人,他拒絕了,說:「如果有人提名,我一定否認;如果當選,我宣布無效。我是個自由主義者,當然有不當總統的自由。」1958年,臺灣成立「中央研究院」,蔣介石邀請胡適當院長。在胡適就職典禮上,蔣介石要求「中央研究院」肩負起復興民族文化的大任,配合國民黨完成「反共抗俄」的使命。蔣介石講完後,胡適致答謝辭,開口便道:「總統,你錯了!」全場驚愕。胡適不緊不慢地說:「我所謂打倒,是打倒孔家店的權威性、神秘性,世界上任何的思想、學說,凡是不允許人家懷疑的、批評的,我都要打倒!」蔣介石在當晚的日記中寫道:「今天在中央研究院聽胡適就職典禮中之答拜的侮辱,亦可說是求全之毀,我不知其人之狂妄荒謬至此,真是一狂人。」學者自有學者的本色,權力無可奈何。這就是大師。

馬寅初,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說:「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難。我就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1957年,針對人口過快增長,馬寅初寫出了《新人口論》,指出人口過快增長,會對國家的發展造成嚴重後果。沒想到,被扣上了馬爾薩斯思想的帽子,並被視為是右派向党進攻。因此,馬寅初遭到了圍攻,要他承認錯誤。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馬寅初毫不畏懼,毫不妥協。他說:「我雖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敵眾,自當單身匹馬,出來應戰,直到戰死為止,決不向專以壓服不以理說服的那種批判者們投降。」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就是大師。

什麼是校長

左起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

嚴復,中國近代思想啟蒙家,於1912年5月4日就任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1912年6月2日,財政部通令各衙門:「凡薪水在60元以下者,照舊支給,其在60元以上者,一律暫支60元。」此令一出,北大一片混亂。嚴復當即寫《上大總統和教育部書》:「為今之計,除校長一人準月支六十元,以示服從命令外,其餘職教各員,在事一日,應準額全支,以示體恤,而昭公允。」在嚴復的爭取下,財政部終於全額發放了職工薪水。教育部對嚴復很是不滿,於1912年7月7日以莫須有的罪名,下達命令決定停辦北大。嚴復奮筆疾書,寫了《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說帖》和《分科大學改良辦法說帖》,上呈袁世凱和教育部,指出:「全國之大,必有好古敏求之士,從而為之者,即使嚮往無人,亦宜留此一線不絕之傳。」在嚴復的努力下,教育部不得不收回成命,北大得以繼續辦學。嚴復以一己之力,挽狂瀾於既倒,拯救了北大,保住了中國的最高學府。這就是校長。

蔡元培,1916年12月26日任北大校長。他提出北大要「思想自由,兼容並包」,「教授治校」,為北大奠定了思想基石。1917年7月3日,為抗議張勳復闢,蔡元培提出辭職;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為抗議學生被捕,蔡元培提出辭職;1919年12月31日,北京各學校要求政府以現金發放工資而罷課,為支持這一行動,蔡元培聯合各大學校長提出辭職;1923年,為抗議北京政府教育總長彭允彝幹涉司法獨立,蔡元培提出辭職。蔡元培在《不願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中說:「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北京大學向來受舊思想的束縛,是很不自由的……世界有這麼不自由的大學麼?還要我去充當這種大學的校長麼?」與學生共命運,不自由我就走。這就是校長。

梅貽琦,1931年10月任清華大學校長。1937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合併為西南聯合大學,梅貽琦出任校長。梅貽琦的大學概念是:「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他的心中沒有大樓,只有大師。他親自到火車站迎接趙元任,親自為自沉於頤和園昆明湖的王國維收殮遺體發喪,親自將華羅庚由系資料員轉升為助教,破格送華羅庚到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又破格讓華羅庚從助教直接升任教授。他實行教授休假制度,即教授工作一年後,可以休假一年,開半薪,報銷往返路費。在他的心目中,教授就是上帝。這就是校長。

傅斯年,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傅斯年遠離官場、拒不做官。蔣介石請他做官,他拒絕了。蔣介石請胡適做官,傅斯年對胡適說,做官猶如在大糞上插一朵花。傅斯年對貪腐嫉惡如仇,兩次上書彈劾行政院長孔祥熙,蔣介石出面調停,也無濟於事,最終迫使孔祥熙下臺。宋子文繼任行政院長,傅斯年對其胡作非為十分氣憤,揮筆寫下《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發表在《世紀評論》,迫使宋子文辭職。一人趕走兩任行政院長,傅斯年在民國的歷史上留下精彩的一筆。在胡適就任北大校長之前,傅斯年代理校長。他說:「大批偽教職員進來,這是暑假後北大開辦的大障礙,但我決心掃蕩之,決不為北大留劣根。」他堅決把偽教職人員清除出去,為胡適擔任北大校長掃平了道路。他任臺灣大學校長,經常探視學生宿舍,走進食堂查看學生夥食,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他去世後,學生們痛哭哀悼。臺大把安葬他的骨灰的植物園叫做「傅園」,他被稱為「臺大的守護神」。這就是校長。

劉文典,著名文史大師,安徽大學校長。蔣介石到安徽大學視察,滿以為校方會組織夾道歡迎,沒想到竟冷冷清清,一點場面也沒有。蔣介石心中不悅。劉文典說:「大學不是衙門,不需要向權貴獻媚。」1929年,安徽大學學生鬧事,蔣介石要求學校嚴辦學生,劉文典拒不從命。蔣介石大怒,罵他是「新學閥」。劉文典也大怒,罵蔣介石是「新軍閥」。兩人對罵,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佳話」。這就是校長。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大學、大師、大學校長
    這就是大師。蔡元培在《不願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中說:「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北京大學向來受舊思想的束縛,是很不自由的……世界有這麼不自由的大學麼?還要我去充當這種大學的校長麼?」與學生共命運,不自由我就走。這就是校長。梅貽琦,1931年10月任清華大學校長。
  • 佛光大學未來 校長請益星雲大師
    【記者李祖翔高雄報導】佛光大學以書院型式發展,秉持正派教育、慈悲做學的信念,蒸蒸日上,更在今年指考招生取得第五度滿招的好成績,因此校長楊朝祥二十一日率領一級主管拜會創辦人星雲大師
  • 大師 羅家倫:天生的大學校長
    1932年8月,35歲的羅家倫就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對於一個曾經的「五四」學生領袖、留學歐美多國、參加過北伐、當過清華大學校長的人來說,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並不是多麼難得的事。不過,要是你知道當時的情境,一定會驚嘆。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導王運來告訴記者,羅家倫出任中大校長是相當傳奇的,正是他力挽狂瀾,改變了這所大學的命運。
  • 星雲大師大學校長論壇專題演講 成就歸於百萬人
    人間社記者莊美昭攝一個沒受過正式教育的人可以創辦大學,這是奇蹟還是有何過人之處?佛光山系統大學創辦人暨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10月1日在佛光山雲居樓舉辦的2016大學校長論壇專題演講中,向與會的11國、21所大學的校長、學者們分享他辦教育的成就歸於百萬人,由佛光山系統大學總校長楊朝祥擔任引言人,列席有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以及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等。
  • 偉大的人格成就偉大的事業——《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梅貽琦傳》
    前言前些時候,我花了40個小時,在微信讀書上用聽和看結合的方式完成了《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梅貽琦傳》的閱讀。這本書雖說是梅貽琦傳,但它涉及的面很廣,對與清華大學起重要作用的人和事都進行了描述。它像是一部清華大學從成立到解放前的校史;甚至是一部簡略的中國近代戰爭史。
  • 西南聯合大學有多厲害,三位校長,百位大師,培養出170多位院士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歌)1937年,為了躲避戰亂,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這三所中國頂級大學,合併成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即後來鼎鼎大名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儘管只存續了八年零八個月,卻是我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很可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位。
  • 偉大的人格成就偉大的事業——《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梅貽琦傳》
    01前言前些時候,我花了40個小時,在微信讀書上用聽和看結合的方式完成了《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梅貽琦傳》的閱讀。這部分幾乎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一,有時我讀著讀著會產生錯覺,我這看的到底是「大學與大師」,還是大戰掠影啊?但不得不說,很多信息和情節都相當令人震撼,有的甚至會顛覆我們的認知,非常值得一讀。
  • 大學者有大師之謂也——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談以一流人才建一流大學
    編者按:本報從今天起推出「大學校長訪談」系列報導。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科技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對人類自身的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正是通過培養高層次人才、傳承文化、知識創新以及維護社會價值準則,不斷滿足這些要求。
  • 小大師「折服」長三角名校長
    12月9日,參加長三角中小學名校長高級研修班的校長們在新城實驗學校濱湖校區參觀訪問,當天舉行的「校內西洋棋大師車輪戰」吸引了眾校長的目光,濱湖校區三年級學生
  • 大學校長笑話集
    然而現在,有些大學的校長的素養與聲望與一流大學的地位及影響並不匹配,甚至還洋相百出,都夠出一本《中國大學校長笑話集了》我們就舉一兩個例子來看看吧。只能說明:一、這份禮物壓根不是顧校長挑選的;二、這份禮物不是顧校長自己選的也就算了,秘書幫忙選完之後顧校長連看都沒看;三、秘書幫忙選完之後顧校長沒看也就算了,連贈送儀式的彩排也壓根沒有。
  • 陳雨露校長會見臺灣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 推進兩校學術交流合作
    10月21日下午,陳雨露校長在明德堂會見了前來參加星雲大師名譽教授聘任儀式的臺灣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一行。副校長伊志宏參加會見。陳雨露校長表示,中國人民大學與臺灣佛光大學在學科結構、學術理念、學術特色上具有相似之處,在建立學術聯繫方面有著良好的基礎和發展前景。同時,兩校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肩負著弘揚中華學術傳統、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走向世界前沿的學術責任。希望雙方能夠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深化協同合作,為繁榮學術文化、培育傑出人才共同努力。
  • 梅貽琦:和蔡元培齊名,17年培養無數大師,清華「永遠的校長」
    正是這一勸,就勸出了一位聞名遐邇的大學校長梅貽琦,並且這校長一當,就是17年。而這位前輩就是他的恩師張伯苓。21931年底,清華大學迎來了新掌門人——42歲的梅貽琦。在校長之位空缺了大半年之後,梅貽琦從美國回來,走馬上任。
  • 山東財經大學「泰山論道」大師講壇開講
    應山東財經大學校長趙忠秀邀請,德國科學與工程院院士、德國明斯特大學Andreas Loeschel(呂安迪)3月1日做客山東財經大學「泰山論道」大師講壇,為該校師生作了題為「The Energy Transi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Coal in Germany」的首場大師講壇學術報告
  • 管中閔就任臺灣大學校長
    中新社臺北1月8日電 (記者 張曉曦 劉舒凌)臺灣大學8日舉行第12任校長職務交接典禮,「中研院」院士管中閔正式就任校長。據此間媒體報導,臺灣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於2018年1月5日選出管中閔為新任校長,本擬於同年2月1日上任。
  • 佛光山50歲生日禮讚 星雲大師獲屏東大學名譽博士
    教育院院長張慶勳宣讀推薦書(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星雲大師是全世界最大的大學校長,獲頒名譽教育博士實至名歸。」國立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5月16日在佛陀紀念館大覺堂,歡欣地與貴賓、僧信四眾分享全球人的喜悅。當天舉行的「國立屏東大學名譽博士教育學位頒授星雲大師典禮」,正好作為佛光山50歲生日、大師90大壽的最佳獻禮。 古源光表示,欣逢佛光山開山50周年,頒授名譽博士學位給大師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 福建省大學校長代表團訪問耶魯大學
    福建省大學校長代表團訪問耶魯大學10月2日,在美國耶魯·紐哈芬飯店舉行的歡迎福建大學校長代表團訪問耶魯大學的宴會上,福建省大學校長代表團團長、福州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陳永正發表了上述演講。    陳永正在演講中還介紹了福州大學情況。他說,福州大學非常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美、英、德、法、意、日、韓等國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際協作關係。我們期待能夠和耶魯大學這樣的世界一流大學建立良好的校際交流聯繫。
  • 星雲大師 獲頒第20個名譽博士 屏東大學授證
    圖說: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左)頒授名譽博士教育學位給星雲大師。【記者羅智華大樹報導】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一輩子沒上過一天學校、沒領過一張畢業證書,卻在海內外創辦五所大學、十六所佛教學院、二十六所圖書館等文教機構,成就千萬個孩子教育路。為表彰大師對文化、教育的不遺餘力,國立屏東大學今天頒授星雲大師「名譽博士教育學位」,由校長古源光為大師頒授學位證書,並配戴學位帽及撥帽穗。這是星雲大師繼一九七八年首次獲得榮譽博士學位以來,獲頒的第二十個名譽博士學位。
  • 《大學與大師》⑩ | 大師已去,風骨猶存
    領讀 | 不雨亦瀟瀟十點人物誌出品今天我們繼續閱讀《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梅貽琦傳》。昨天我們讀到了抗戰勝利後,西南聯大也隨之解散了。戰爭的結束,改善了師生們的生活困境,由於時局的變化,清華內部逐漸出現了紛爭。 伴隨著國家局勢的驟變,梅貽琦最終還是選擇離開清華,南下而去。
  • 校長之言關乎「何謂大學」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79年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就職典禮上說的這句話,用詞樸實,修辭簡單,卻成為關於大學理念的世紀之言。蔡元培、梅貽琦、張伯苓、胡適,這幾位備受尊崇的校長,都在開學典禮上留下過雋永的言論。這些言論,又都跟「何謂大學」有關。 大學畢業典禮濃縮了大學生活的精彩、五味雜陳和社會期許。
  • 星雲大師獲聘浙江大學名譽教授 講演「禪是一朵花」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9月18日受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由浙大校長林建華代表贈與聘書、佩戴校徽(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符芝瑛攝) 9月18日,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受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由浙大校長林建華代表贈與聘書、佩戴校徽;星雲大師回贈《百年佛緣》與一筆字墨寶「無上士」,並親自說明意涵,因為浙江大學為世界頂尖大學,以此墨寶向該校教授學者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