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越來越涼,很多人都把穿秋褲提到了日程上。
然而,穿秋褲一時爽,晚上脫秋褲就沒那麼愉快了。
很多人會發現一脫秋褲「雪花」滿天飛,不僅秋褲、地上、床單上都是皮屑,腿上皮膚甚至還有各種皸裂……
強烈的視覺衝擊,不僅讓有潔癖的人受不了,很多人甚至懷疑是不是自己得了皮膚病。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的核心原因是:皮膚失去水分導致表皮角質層皸裂脫落。秋冬季節空氣乾燥、皮脂分泌減少、秋褲秋衣等摩擦皮膚加劇水分蒸發等多種原因共同導致了這種現象。
想要解決這個「辣眼睛」又「鬧心」的皮膚問題,看看下面幾點做對了沒有。
洗澡別只知道搓搓搓
洗澡已經是現代「打工人」每天必須進行的固定化程序,甚至有人不洗澡就不敢進臥室、上床,心理上會覺得把各種病菌帶進了家。
那皮膚清潔,究竟洗掉的都是啥?主要分為 3 大類。
人體自身產生的代謝物:包括脫落的細胞、皮脂、汗液、殘留的尿液、白帶、糞便等。外界環境產生的汙垢,比如各類化妝品、環境中的汙物和微生物(塵蟎)等。其他如皮膚病患者產生的鱗屑等。很多人一洗澡,就會用尼龍球、搓澡巾搓搓搓,甚至皮膚都會擦破皮。其實,很多汙垢用清水、沐浴露等的就可以清除了,用力搓搓搓,皮膚屏障破壞,反而會加重幹、癢、掉皮屑等情況。
沐浴露 or 肥皂大不同,別選錯了
一般情況下,皮膚上的顆粒物塵土等用清水就可以洗掉了。
常用的清潔劑一般分為 2 種:
皂類清潔劑:如肥皂、洗手皂、潔面皂等,去汙能力強,但是皮膚上的油脂會一起清除。合成型清潔劑:如各種沐浴露都是這種類型。會添加各種保溼劑,減輕對皮膚屏障的破壞。一般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即可。但是要注意使用後皮膚是否幹癢,選擇對自己皮膚刺激性較小的。
一洗半個多小時?你在傷害皮膚……
很多人洗澡隨心而為:夏天一天洗 5 遍,冬天 5 天洗一次。一次洗半個多小時,水越燙越好……這些都會傷害。
(1)次數不是越多越好
每隔 2~3 天洗一次即可。
(2)洗澡時間不要太長
控制在 10 分鐘左右比較推薦。
(3)水溫不要過燙
健康的成年人,洗澡水溫可以皮膚體溫為準。但要注意,老年人建議 37~39 ℃,避免導致血管過度擴張,引起心血管不適。
「特殊」身體部位,怎麼洗?
(1)私處清潔
人體的私處,環境比較特殊,各種尿液、糞便、白帶等分泌物積聚,而且透氣性較差,因此需要每天清洗。一般用清水清洗即可。
(2)腳部清潔
腳部微生物易於滋生,建議每天清洗。如果有泡腳的習慣,水溫建議控制在 40 ℃左右,時間在 20分鐘以內。
(3)面部清潔
如果使用了防曬霜、化妝品或其他情況,建議用潔面產品如洗面奶等清潔,清水衝洗後用毛巾擦乾。
冬天保溼,還需注意2點
保溼:洗澡後,記得塗抹身體乳。
把秋衣秋褲換成棉質的:化纖材料的秋衣秋褲,不僅穿脫時會有「噼裡啪啦」的靜電,也會從皮膚上持續吸水、摩擦掉皮脂,加劇脫皮。棉質秋衣秋褲透氣性較好。
聲明:本文版權為禾媽媽課堂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