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美學不只是吳宇森,張徹才是鼻祖,了解一下他的十部經典作品

2020-12-20 漫話港影百年

昨天跟大家聊《英雄本色》,吳宇森的暴力美學風格應該讓無數人為之傾倒。作為運用暴力美學的大師,吳宇森80年代就以此風格打造了許多經典槍戰片,但是如果要說道香港影壇暴力美學鼻祖,張徹沒人不服,看一看他的十部經典電影。

左起:李修賢、午馬、陳觀泰、張徹、姜大衛、吳宇森、狄龍

1、1967年《獨臂刀》

主演:王羽、潘迎紫、焦嬌、田豐

《獨臂刀》是張徹得成名之作,故事老套的武打片泛濫成災,很需要新派武俠電影血液的融入,張徹攜手倪匡打磨了《獨臂刀》,劇情雖然與以往武俠電影類似,甚至還借鑑了金庸人物楊過斷臂的情節,但是本片最大的區別在於不僅僅是功夫動作,大量篇幅對主人公的心理路程都有深邃的展現。

《獨臂刀》當年叫好又叫座,票房豪取百萬,不僅奠定的張徹武俠電影的地位,也贏得了百萬導演的稱號。同時也讓讓以往以女性題材為主的文藝片慢慢退出歷史舞臺,男性主導的陽剛武俠類型電影開始大行其道。

2、1966年《邊城三俠》

主演:王羽、羅烈、鄭雷

這是張徹執導的第一部武俠電影,驚喜和瑕疵都在其中,當然對於喜歡張徹電影得朋友,故事和情節的些許硬傷都是可以忽略的。三大弟子袒胸露肌,陽剛之氣四溢,大寫的兄弟之情其實已經可以從中看出日後張徹電影得特徵,同時這也可以算是對拍攝《獨臂刀》的一次武俠片試驗。

3、1969年《保鏢》

主演:姜大衛、狄龍、李菁、井莉

《保鏢》依然保持了張徹一貫武俠片的風格,男人戲,慢鏡頭打鬥血漿噴射場面,不過《保鏢》有一點比較特殊,向來只注重陽剛英雄之氣的張徹難得加入了重要的女性角色雲飄飄,還有一條向定、洛逸、雲飄飄的情感糾葛線,也讓結局多了一絲悲情。

4、1972年《馬永貞》

主演:陳觀泰、姜大衛、田青

陳觀泰的馬永貞原本是小角色,來到十裡洋場的大上海結識了歌女,認識了黑道的好兄弟譚四。想憑藉自己的一雙拳頭打出一片天,奈何江湖險惡,死在小角色手上 。值得一提的是姜大衛拍攝此片時已經是影帝,也甘願為陳觀泰跨刀出演譚四,奈何姜大衛的魅力太盛,有姜大衛在陳觀泰的角色倒是遜色不少。

5、1973年《刺馬》

主演:狄龍、姜大衛、陳觀泰、井莉

2007年有陳可辛的《投名狀》,票房不佳卻橫掃各大頒獎禮。同樣的故事,1973年張徹就拍過了《刺馬》,鐵三角組合狄龍、姜大衛、陳冠泰聯手演繹「裸男」的悲壯。本片處處都能見到秀線條、秀肌肉的張家班弟子們,武打設計也奇特,結尾部分狄龍的噴血打鬥就讓我們見識了張徹對於血腥場面的鐘愛。

6、1974年《五虎將》

主演:狄龍、姜大衛、陳冠泰、李修賢、王鍾

本片召集了張徹門下五大弟子,一同聯合抗匪。這算是相當華麗的陣容,狄姜cp組合加上陳冠泰等都演出了各自不同角色的特徵,每個弟子都戲份相當,其實對於年輕的觀眾,劇情什麼的都不重要,看五個坦胸露腹的美男子好像更有意思。

7、1971年《新獨臂刀》

主演:姜大衛、狄龍、谷峰、王鍾

1971年姜大衛接王羽的班出演《新獨臂刀》,故事還是那個故事,都是經典,迷妹還是更喜歡《新獨臂刀》。大概只是因為有姜大衛和狄龍,絕代雙驕的二人演繹著那個時代的花樣美男,把兄弟之情硬是讓觀眾感受到基情。

8、1978年《五毒》

主演:郭追、孫建、江生、羅莽

《五毒》雖然沒了姜大衛 、狄龍,但是還有張徹的第四代弟子們。像郭追、孫建、江生、羅莽等新人就集結在一起出演該片。《五毒》曾被美國雜誌評選世界最怪誕的電影第11位,除了一樣硬橋硬馬的動作設計,本片的氣氛和布景都比較精良,各種殺人工具也讓人眼前一亮,也讓影片更具詭異的感覺。

9、1978年《殘缺》

主演:陳觀泰、鹿峰、郭追、羅莽

張徹在臺灣的長弓電影公司倒閉後,又帶著一幫新弟子回到香港繼續拍片,上面的《五毒》就是打響名號的其中一部。這一部《殘缺》也是《五毒》的基本班底。比不了狄龍,姜大衛這般俊姿,但是他們都是武行,在張徹的片子裡可以盡情的「真刀真槍」打鬥場面堪稱經典。同時,還有陳觀泰的助陣,也是值得推薦的一部。

10、1984年《上海灘十三太保》

主演:狄龍、姜大衛、梁家仁、王羽、李修賢、劉德華等

張徹的《上海灘十三太保》匯集了張家班的幾代弟子,獨臂俠王羽在,還有最得意的狄姜二人組,陳冠泰也加盟其中,如果傅聲不是英年早逝,劉德華的角色其實就是他的。對於這樣的豪華陣容,不容多加論斷,有幸一看就是一種幸福。當然,張徹的弟子們在1989年還合力出演了《義膽群英》,紀念師傅從影四十周年。

張徹不僅培養了一大幫弟子,也首創了暴力美學,這對於後來許多電影都有啟發和借鑑。吳宇森就是受其影響較大的一位,人人都知道吳宇森的《喋血雙雄》、《英雄本色》,殊不知玩暴力美學的鼻祖誠然是張徹,以上的十部佳作你一定會喜歡

相關焦點

  • 吳宇森:一位把暴力變為美學的男人!白鴿與槍戰,唯美而浪漫
    吳宇森,一位把暴力變為美學的男人!江湖人送外號:吳白鴿從《英雄本色》和《喋血雙雄》開始,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大受歡迎,也奠定了他「華語電影大師」的地位。但吳宇森的暴力美學遠遠不止上述2部電影,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回顧下他電影中的那些唯美暴力,兄弟情義!1.英雄本色
  • 靜態中的暴力美學,北野武、吳宇森、杜琪峯最喜歡的電影風格
    今天有人問了筆者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北野武的影片中,雙方火拼的時候,都是站著不動,相互射擊,而不找遮擋物躲避?」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這不過是藝術加工而已,典型的北野武風格。北野武的作品中很喜歡使用這種靜態加蒙太奇的手法去描述一些場景和事物。
  • 「暴力美學大師」獲表彰 吳宇森劇院門前留下手印
    「暴力美學大師」獲表彰 吳宇森劇院門前留下手印 時間:2019.06.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 暴力美學拳拳到肉,這十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1、《突襲》;純男猛男電影,全程高能,見面就打,有槍都不用搶,就是貼身肉搏,沒有任何劇情演技可言,就是幹就完事了,作為一個純男格鬥片是完美的,但是其他沒有任何優點,綜合評價來說算不上好的電影,不過動作拍攝真的是用心了。
  • 張國榮和周潤發說:不是吳宇森導演我們不演,就這樣逼出一部經典
    其作為香港「暴力美學」的大家;自從出道以來,就以精彩而激烈的槍戰畫面而出名。特別是由「小馬哥」周潤發主演的《英雄本色》以及《縱橫四海》;更是其暴力美學的代表作。而今天阿樂樂就與大家一起;聊一聊吳宇森「暴力美學」的代表作 --《縱橫四海》該劇上映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由吳宇森執導;周潤發,張國榮以及鍾楚紅等人主演的一部槍戰片
  • 香港電影槍戰中,為什麼總有白鴿飛起——說說暴力美學的起源
    暴力美學在西方的發源暴力美學在電影中的嘗試其實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英美電影中就已經初露端倪了,雖然在此前的電影作品中也當然會有槍殺、鬥毆等血腥場面,但嚴格意義上來講,並不能算的是暴力美學,充其量只能是暴力元素在電影中才呈現,並不具備審美性。
  • 在吳宇森去好萊塢之前,《無間道》的靈感來自這裡
    a樂樂將與您討論香港-吳宇森最著名的暴力美學導演。香港暴力美學的創始人起《英雄本色》;去美國好萊塢市場的吳宇森;他是香港電影業暴力美學的創始人。在進入好萊塢之前,在香港電影行業;吳宇森沒有拍攝太多暴力唯美影片,只有8部分散拍攝。然而只有八部電影毫不猶豫地在香港電影節上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尤其是發布的《辣手神探》是暴力美學的經典大成。
  • 吳宇森首部槍戰片,林正英、高雄實力出演,卻因一場意外毀於一旦
    說起吳宇森的名字,相信喜歡槍戰題材影片的觀眾都不陌生。《英雄本色》、《辣手神探》、《喋血雙雄》等經典,將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展現的淋漓盡致。師從張徹的吳宇森,早年憑藉喜劇在香港影壇名噪一時。從喜劇大師到槍戰類cult片代表,吳宇森風格的轉變,與一部電影息息相關,它就是《英雄無淚》。該片是吳宇森的首部槍戰片,也是其暴力美學的風格成型之作。1977年的喜劇電影《發錢寒》,讓吳宇森的喜劇才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隨後的《錢作怪》、《滑稽時代》更是一次次的突破票房紀錄。然而吳宇森本人對喜劇並沒有太大興趣,他一直想搞一部槍戰題材的影片。
  • 吳宇森花千萬砸出的8.2分神作《喋血街頭》,票房僅有854元
    所有的導演都有一兩部自己偏愛的作品,比如杜琪峯,他的《槍火》和《暗戰》深受大眾喜愛,他卻對《柔道龍虎榜》情有獨鍾,成龍的《警察故事》和《A計劃》系列好評如潮,他卻鍾愛《奇蹟》。以及有暴力美學大師之稱的吳宇森,《英雄本色》和《喋血雙雄》得到大家追捧,他卻最偏愛《喋血街頭》。
  • 暴力美學巔峰作《英雄本色》,看周潤發張國榮狄龍演繹的當年情
    吳宇森憑藉著「暴力美學」開始闖蕩好萊塢,周潤發的小馬哥一角風衣墨鏡牙籤的造型、楓林閣復仇的瀟灑利落成了令人百看不厭的經典,張國榮演唱的《當年情》溫馨中帶著感傷意蘊無窮。電影融合了親情、友情、愛情這些極易引發觀眾共情的情感元素,使觀眾在酣暢淋漓的視覺盛宴中體味人生的百般況味、感受都市江湖的愛恨情仇。
  • 吳宇森隱秘往事:英雄本色中最虧欠張國榮,因口吃改行做導演
    提到吳宇森,無疑是華語電影的殿堂級人物。他於1986年執導的電影《英雄本色》掀起英雄片熱潮之餘,還開啟了香港電影輝煌時代。此外,他在電影裡所表現出的暴力美學被無數人推崇,也奠定了「吳氏美學」的電影風格。
  • 韓國電影《新世界》:暴力美學背後,是對人性最深層的解讀
    這部電影無論是從故事情節、人物塑造,還是拍攝手法上分析都是一部上乘的作品,可以說是韓國黑幫電影史上裡程碑式作品。嚴謹的敘事邏輯,強大的演員陣容,精心的場面調度以及經典的背景配樂,都讓這部影片成為韓國黑幫電影的代表之作。
  • 吳宇森的封神之作:電影《變臉》背後,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1990年,這兩位編劇都不認識吳宇森。 01 為拍好第一部作品《終極標靶》,他構思了很多有意思的動作場面。 有一場他想拍快艇追快艇,後來因為不符合劇情被擱置了。 1996年那兩個美國編劇終於完成了6年前的劇本,取名《FACE OFF》。 這個劇本很快被電影公司的老闆相中。
  • 它真的是吳宇森巔峰時期最得意的作品嗎?
    相比較與周潤發合作的《英雄本色》和《喋血雙雄》,這部《喋血街頭》,或許是吳宇森最野心勃勃的一部作品。除了故事背景延伸到了國外,主題也從江湖重新回歸到了情義,它在講理想中的兄弟情義,卻也在講現實中的兄弟情義,當理想和現實碰撞後,選擇用最慘烈的方式,固執地維護著早已變質的往日情感。
  • 十部關於暴力美學的電影,看了一遍又一遍都十分震撼
    他向我展示了演員的無限可塑性。2、《金蟬脫殼》故事邏輯完整,結構完整,懸疑設置和情節宣傳也做得很好。在施瓦辛格和史泰龍的共同努力下,透明格子監獄和海上漂浮的船隻的設置令人著迷,似乎熱血沸騰。施瓦辛格年輕時看起來很傻,但現在他更成熟更有經驗了。3、《守法公民》我聽說導演中途換了。
  • 欲罷不能的暴力美學
    「無慘繪」作品,以江戶時代畫家月岡芳年和落合芳幾聯合創作的《英名二十八眾句》最為知名。這套作品影響非常大,以至於百年之後,昭和時期漫畫家丸尾末廣和花輪和一,以現實生活為素材,創作了一套「新英名二十八眾句」。暴力美學繪畫作品,除了反映出人的天性,同時還有折射現實的嚴酷。
  • 盤點十部「西部牛仔」電影,你錯過了幾部?
    在黑澤明版的《七武士》中,拋開他試圖表現的主題,整個故事結構也是如今很多電影大片的經典結構。2、《西部往事》1968版,《西部往事》是義大利導演賽爾喬·萊翁內的「義大利西部片」中的優秀作品。這位出身於電影世家的導演在1960年代創造了一種新的類型片,它們在歐洲拍攝,具有歐洲片的風格,但是以美國西部故事為題材,由美國明星主演。
  • 歷屆金像獎經典回顧 周星馳吳宇森難忘
    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本周日揭曉,如果實在看不下去今年的提名影片,只能再回頭看看過去經典的香港電影,回味一下其中的經典片段,我們只是拋磚引玉,最好的香港電影都在各自心裡。
  • 吳宇森拒拍《英雄本色3》,徐克親自下場執導,結果終結了該系列
    咱們看過的經典系列電影都有一定的連貫性,通常都經過周密布局,並不是看著受歡迎就接著拍的,如果是那樣就該讓人懷疑是圈錢了。可是《英雄本色》系列卻有這方面的嫌疑,事情是這樣的。1986年,由吳宇森導演、徐克監製的《英雄本色》,在上映後創下了票房之冠,高達3465萬港元的票房,成為香港電影的裡程碑作品。於是新藝城就想開拍續集,遭到了吳宇森的強烈反對。由於徐克對吳宇森有知遇之恩,所以吳宇森不得不跟徐克合作又拍攝了《英雄本色2》,雖不及第一部但票房也達兩千多萬,也還算可以。
  • 《英雄本色》令主創集體鹹魚翻身,也導致吳宇森與徐克的決裂
    1986年上映的《英雄本色》,令臺前幕後的主創集體鹹魚翻身,吳宇森也憑藉此片奠定了暴力美學風格。後來開拍了兩部續集,但他內心非常抗拒,並不想拍。因此,在《英雄本色2》時,他與徐克產生了分歧,後來退出了第三部的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