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人問了筆者一個問題「為什麼在北野武的影片中,雙方火拼的時候,都是站著不動,相互射擊,而不找遮擋物躲避?」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這不過是藝術加工而已,典型的北野武風格。北野武的作品中很喜歡使用這種靜態加蒙太奇的手法去描述一些場景和事物。因此你會看到劇中人物在一定的場景下都是直面面對鏡頭,有時候就是一動不動的站著,而沒有任何表情;或是笑或許招手,就連中槍這種鏡頭,北野武也喜歡運用這種自己特有的拍攝方式。
在北野武的影片中,不論是機關槍掃射還是手槍點射,雙手都是直挺挺互相射擊,繼而出現人物中槍後的痛苦的表情、掙扎的身段、血液的飛濺、物品被子彈擊碎等畫面,此時的膠片幀數你會明顯發現慢了下來。正是這種拍攝方式才充分展示出北野武所慣用的暴力美學,讓人感到一種壓抑感和驚悚感。
香港大導演吳宇森和杜琪峯也很喜歡用這種風格來拍攝自己的影片,比如吳宇森拍攝的《英雄本色》、《喋血雙雄》等影片;杜琪峯拍攝的《槍火》、《放逐》、《PTU2003》等作品,都很好的把握了這種子彈橫飛、鮮血四溢、物品擊碎、人物猙獰痛苦的面孔、身體被子彈擊中時的扭動、轟然倒地、掙扎、繼續開槍.....等鏡頭運用。
其實這種手法在黑澤明時期就被廣泛運用過,這些後輩導演,不論是北野武、還是吳宇森、或是昆汀,都很好的借鑑並且加以改進,添加上自己的拍攝手法和風格,將暴力美學充分展示出來。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當你看北野武的影片時,你會看到面對面直挺挺開槍的鏡頭,幾乎看不到人物去找掩體,或者躲藏,因為那樣的話,這種乾淨利索的鏡頭感就表現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