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藍色
字體關注我們
這幾天不少小夥伴都在寫畢業論文,其中最令人頭疼的莫過於閱讀並且翻譯英文文獻了。
先說一下一般人閱讀英文文獻出現的情況:
對自己搜索的論文沒有概念,不管是否與自己研究的題目有關,先下載下來,不行就重新再找。對專業術語不熟悉。這個應該是絕大多數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文章動輒十幾頁,沒有勇氣讀完。讀完也不知道文章講的是什麼。以我之前閱讀英文文獻的經驗,並且結合網上的資料,發現比較高效的閱讀方法如下。
首先:千萬!千萬!不要從頭到尾按順序看!
許多小夥伴剛開始閱讀英文論文的時候都會有這個習慣,花費大量時間看完一篇論文,結果整篇看完不知所云。
正確的閱讀順序應該是這樣的:
第一階段:判斷論文是否值得讀
我們在檢索一篇論文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標題、關鍵字以及摘要,我們可以根據這三方面判斷這篇論文是否符合。
其中摘要最為關鍵,整篇文章最精華的內容都濃縮在摘要裡面,包括研究方法、主要步驟等。
一般老師會要求閱讀2-5篇外文文獻,所以你可能需要篩選10篇左右論文,如果對這篇文章感興趣或者需要閱讀全文,就開始進一步的閱讀。
第二階段:開始閱讀論文
首先不要急著瀏覽全文,先讀論文結論。只讀摘要並不能確定是否需要這篇論文,看作者得出的結論同樣重要。
第一步:讀圖表和數據
對於我們工科專業來說,一般是看這篇論文用了哪些軟體,比如仿真軟體、三維軟體等。
如果熟悉軟體還好,不熟悉的話就要考慮是否有時間學習了,畢竟學習一種新的軟體也需要時間,有時候條件並不允許。
第二部:讀引言介紹
引言是介紹研究的背景,以及作者針對該背景提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重要性。
拿我自己來說,研究生老師給我一個題目,與我本科所學專業幾乎沒有任何關聯,因此對將要研究的課題不太熟悉。
我當時搜集了十幾篇和自己課題相關的碩士畢業論文,通過引言了解這個領域的研究現狀。
第三步:讀實驗部分
這部分是整篇論文當中最難懂的部分,一般會涉及各種模型以及大量公式推導,所以要放在最後。很多人就是看到論文的這一部分讀不下去。
第三階段:做筆記
讀完之後會很容易忘記,如果下次再看的時候會很容易記不起來要找的數據在哪篇論文或者哪個部分。因此做筆記顯得尤為重要,下次再閱讀時會很方便。
最後引用施一公院士的一句話:
科學論文的閱讀水平是循序漸進的。每個人開始都會很吃力,所以你有這種感覺不要氣餒。 堅持很重要,你一定會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