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的2016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江陰市有9家企業攜手挺進。這個數字意味著江陰籍的企業佔無錫總量的69.2%,但江陰人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們清楚這些企業裡,還沒有真正的「百年老店」,也沒有「千億強企」。
「江陰很富足,但從不滿足,我們江陰人習慣從數據中找差距。」江陰市經信委黨委書記、主任王利峰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面對亟待優化的產業結構,一場自上而下的供給側改革,正在暨陽大地拉開序幕。未來五年,江陰市加快培育產業新動能,緊緊圍繞搶佔產業鏈、價值鏈、市場鏈更高端這個轉型發展總目標,通過加快發展理念、增長方式、經營模式等方面的轉型步伐,為企業發展源源不斷注入動力。
新興戰略產業蓄勢待發
一份《2015年江陰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裡面記錄著許多驕人的數據,但對發展中的一些敏感問題,公報也毫不避諱,比如報告認為江陰在新興戰略產業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上個月,江陰市正式出臺《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下階段我們將集聚培育新興戰略產業。」王利峰介紹,江陰市將根據現有的產業格局,重點扶持發展新能源、電子信息、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物醫藥等新興戰略產業。
在發展新能源產業方面,江陰市良好的產業基礎正在形成,目前,以海潤光伏、中建材浚鑫科技、愛康科技等為龍頭,光伏產業關鍵配套產業獲得了較快發展。此外,以遠景能源、吉鑫科技等為龍頭,將重點發展低風速和海上風電機組及關鍵零部件、集中監控及智慧風場管理系統,到2020年,江陰的新能源產業總產值將達到800億元。
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將加快推進中芯國際12英寸3D集成晶片生產基地項目、長電科技先進封裝項目、新加坡中芯長電集成電路項目。
作為傳統產業的延伸、新興產業的補充,在江陰的產業規劃中,將以華泰汽車、常隆客車為龍頭,發展新能源客車以及車載能源系統等關鍵核心零部件。
說起新興產業,不能不說生物醫藥產業,江陰也不例外。未來的江陰,將以國家火炬現代中藥及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基地創建為契機,重點引進現代中藥、生物疫苗、診斷試劑、醫療器械等領域的高端項目,發揮諾貝爾獎得主研究院的創新引領作用,加快促進創新型骨幹企業的裂變成長,著力打造現代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強勢產業更強
新材料、裝備製造、高檔紡織和服裝、船舶和海工裝備等傳統強勢產業,多年來,就是支撐「江陰板塊」的重要力量,也是江陰發展的主導產業。而對這些佔有發展優勢的主導產業,根據有關規劃,未來將對其「分門別類,強者更強」。
據介紹,以興澄特鋼、法爾勝為龍頭,重點是發展特鋼新材料的開發和生產;以澄星集團、三房巷等為龍頭,重點是發展化工新材料;以中基複合、升輝包裝為龍頭,重點是發展藥箔、膜包裝等材料;以通利光電、瀚陽新材料為龍頭,將大力發展高端光學膜材料;以中晶體等公司為龍頭,重點是發展石墨烯新材料、合成雲母材料及產業化開發和應用。
「到2020年,全市新材料產業和裝備製造產業的總產值,分別有望達到1250億元和1050億元。」對全市工業狀況如數家珍的王利峰介紹,壯大裝備製造產業,以雙良節能為龍頭,重點發展中央空調系統和設備。以中聯重科、柳工集團為龍頭,重點發展工程機械。以錦明自動化為龍頭,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化裝備。以博大數控為龍頭,大力發展智能加工設備。以億金環保為龍頭,大力發展環保裝備。以華澄重工為龍頭,重點發展大型港口機械。以長齡液壓、惠爾信機械為龍頭,大力發展關鍵液壓零部件等精密機械加工和關鍵零部件製造。
高檔紡織和服裝產業,對江陰市的工業一直做著突出的貢獻,包括海瀾集團、陽光集團等進入500強的企業,成為這個板塊的行業翹楚。此外,以三房巷等為龍頭,重點發展各類高性能特種纖維;以強力化纖和東恆新材料為龍頭,重點發展輪胎帘子布等產業用布。根據當前趨勢,江陰市的這個產業板塊,不久將完成1900億元的產值大關。
作為沿江城市,壯大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發展現代物流,是江陰市因地制宜的自然選擇,與此相配套的製造業,主要是以揚子江船業、中船澄西為龍頭,推動高端船舶和大型海洋工程裝備的設計開發和製造。
現代服務業補鏈
在海瀾集團總部,記者看到這個服裝巨頭的悄然轉型,不僅體現在生產的智能化,還體現在業態的「輕資產化」,其中,成立不久的海瀾國際馬術俱樂部就是企業轉型的典型之作,「海瀾國際馬術表演盛典」已公演上百場,成為長三角地區特色旅遊精品。
「傳統企業做高端旅遊項目,海瀾集團是順勢而為。」海瀾集團企劃部負責人方宜才向《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依託企業的資本優勢和文化資源優勢,在企業內部加快建設帶有全局意義的新興文化產業,不僅有利於企業做大做強做久,客觀上也推動了當地文化產業的規模、層次和質量邁上新臺階。
正是由於企業的積極參與,江陰的許多本土企業,圍繞當地獨有的要塞軍事文化、歷史名人文化、工商文化、歷史遺產、中醫文化和生態文化等資源優勢,在各自領域培育文化旅遊產業和文化製造業。
在江蘇江陰文化創意產業園,依託高新區揚子江文化創意產業園和臨港經濟開發區,大力聚集文化創意創新資源,培育新興文化產業。中南影業等公司,發揮企業自身優勢,加入影視產業鏈建設。
除了企業作為旅遊休閒產業主體,江陰的許多村也開始打造起旅遊精品工程,他們深挖「徐霞客」「要塞」「學政」「華西村」「僧伽舍利」「顧山紅豆」等江陰獨特性資源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加大歷史人文資源向現實旅遊產品的轉化力度。
為拓展農業休閒功能,江陰現代省級農業園農耕文化、澄東華西現代工業嫁接現代農業、澄西臨港特種水產、璜土葡萄果品特色產業、澄中城郊現代農業和鄉村休閒等鄉村旅遊精品等項目陸續開建。建成後的這些休閒觀光農業示範園,「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示範點,將為新興服務業注入新動力。(本報記者江金騏)
轉自:中國企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