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大道之行》國學講堂項目啟動儀式、黃玉順教授《君子三畏》講座在山大中心校區明德樓舉行。孔子基金會副理事長、副秘書長牛廷濤,山東大學副校長胡金焱、黨委宣傳部部長李平生、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王浩,共青團山東省委學校部部長鄭思潔,山東省教育廳辦公室副主任、新聞中心主任宋全政,鳳凰山東董事長劉雷出席活動。山東大學200餘名在校生到場聆聽講座。
山東大學副校長胡金焱在致辭中表示,山東大學是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學,向以文史見長,兼具儒家文明發祥地的地域優勢,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傳承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山大在對校內力量進行整合的基礎上不斷推動校外聯合,積極推動以儒家文明為主體的典籍整理研究與文化普及傳播。目前,依託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教育方面的深厚積澱,豐富的學科資源和精良的學術隊伍,山東大學已啟動「文史復興」計劃,促進學校人文學科的發展。
孔子基金會副理事長、副秘書長牛廷濤在致辭中表示,學國學是為了做人,時代在發展,做人的標準也在與時俱進,大學生學國學要學得進,用得上,要自覺把所思、所學與自己的學習、生活乃至將來的工作結合起來,才能夠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才能夠真正提高個人的責任,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時代走向成功。
追隨聖賢的腳步,從先賢的智慧中汲取精神力量,全體起立恭敬地誦讀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等名句。
主講人黃玉順,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當代中國「儒學復興運動」代表人物之一,當今儒學重要學派「生活儒學」創立者;易學重大成果「易經古歌」發現者、詮釋者;哲學最新研究領域「儒學與現象學比較研究」開拓者之一。
黃玉順教授用詼諧易懂的語言向我們講述儒家經典,生動形象,使得講座更具有感受性、感悟性。黃教授強調,不能一味追求國學熱,要注意揚棄,古代的東西不能硬搬到現在,要真正領悟文化的精神。隨後黃教授對孔子名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從「畏」字出發,強調「畏」是敬畏,對仁愛的敬畏,對本身情感的敬畏,而絕非畏懼。然後引據儒學經典進一步闡釋「天命」「大人」「聖人」的含義。並且把「君」字拆分成「尹」和「口」,解釋古代的「君」是統治者拿著權杖發號施令,從而詮釋「君子」一詞。最後黃教授表達忠心祝願:希望在座的人各個都是君子,各個都是聖人,都具有對仁愛的敬畏,都有敬畏感,並且通過嘴巴、通過權杖實現它。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夢深深紮根的文化土壤,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追求,淵源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正視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發掘它們蘊涵的現代性力量,爭做中華文化的篤信者、傳承者、躬行者!
文/蘇潔
圖/陳澤南 魯勇男
編輯/劉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