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華文化文明的復興,有賴於久遠傳承、依循大道的中華之學的王者歸來。但在現今歷史大背景與中西相遇的現代漢語既有語境下,我們該怎麼重新梳理、定位、甚至稱呼自身這套大不同的學問系統呢?
大道研討團裡許多老師的熱情參與、激烈爭論,有助於將這一問題的探究引向深入。歡迎更多學人、網友參與這一問題的探討辯論、本公眾號和網聚團隊,願為此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服務。
文\根據大道研討團「串燒帖」整理 圖\網絡 編輯\王巖林
胡一帆:
通過深挖「國」字內涵和比照「易·禮·道」核心訴求,得出: 「國學」,現象上以守天地為核心內容,轉而為更加抽象和概括的守陰陽;實現上須升華至更高層次的一,轉變為方法和旨歸表述則為守一。
「國學」提綱挈領地上承「一」之三面位,下接「易·禮·道」體系,無縫連結中國傳統文化本體之道和體系之道,簡明扼要地把博大精深和日常關鍵同步呈現,涵蓋了構成中國傳統文化最基礎、最底層、最根源性三觀價值取向——天地宇宙人生世事因果最大最根本的規矩,古聖先賢諸子百家思想學術精髓歷久彌新的旨歸,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中華文化歷久彌新的本分、命脈、源泉和根基。
如果說,非要給中國人安上什麼終極信仰或者有什麼信仰,人人自覺達守「一」以應世事人生,則是不二之選,也才是真正終極的遵行人性、人道和人權。
也就是說,正本清源後的國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魂之學。「漢」之古字以國為字根,故而其流布天下,充分融入和應用於世事人生方方面面後,即是漢學。
所以,只需重新勘正其義,用「國學」名稱。既矯正當下流行性的認知,更能連結古老的中華之根。
刨根問:
胡老師此論,說到底還是基於學術的見解,而適合用什麼概念名字指稱發源和流布於中華文明史的傳統之學,則還需考量當今和以後的社會現實及其固有話語形態。
在當今世界主要是民族主權國家構成的情況下,再怎麼講不是一國或中國的學問,恐也無法消除國人和整個國際世界對人「國學」一詞的約定俗成認知。所以,建議不可再用「國學」的名稱概念了,那樣既容易誤導今天的國人,又繞來繞去地很難走向世界。
慈天元:
提到國學,一般讓人想到的是傳統文化。有鑑於此,度論喆學的首倡者虛度,提出了「新國學」應該包含對馬學、現代科學等西學的消化吸收。而喆學,是新舊諸學基礎上,形成的當代晶品。這個構想不錯。不過喆學作為時代晶品呈獻出來,會有一個過程。
從社會接受度來講,華學也是一個可選項,其內涵和外延相對好界定,且有學者以《中華學》著作為先導,可資借鑑。
韓秉欣:
中華神龍一脈伏羲連山易卦「中華大道絕學」和「原典東方文化」(「絕學」為魂魄,有生無滅:「原典東方文化」為顯化相,有生有滅。二者之整體、系統、一體、鮮活之運化關係是,始終如一、一如同在、不二非一(手心手背)、心一境性、當下歸一!
經典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原典東方文化(中華大道絕學),是生命感悟最可靠的理論、文化基石;置身於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實踐,是生命鮮活的唯一源泉。
愛愛:
經學,達陰陽,經天緯地,規範天地萬事萬物之學。詩一書一禮一易一春秋,以道總之。詩治人情,書治人事,禮總結人情,人事及萬物形成規則,易再達陰陽上升為天之道的層面,反過來運用於天地萬物進行判斷正誤是非,即為春秋之學。如此形成馬克思所說,具體一抽象一具體的辯證運動。
新經學的內涵,是儒學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表現為改造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相結合,以覺悟與解放為核心。
虛空靜:
道學: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生活之道,生存之道,生命之道。
胡一帆:
有關「國學」,有這麼幾個緣起:
首先,表象的「國」,讓人們隨大流陷入膚淺,深挖「國」的來龍去脈既有學術性意義更有現實意義,最起碼能喚醒人們對中華文字造字的基本立場和原本所表達的內涵外延。
其次,近百年來,「國學」這個概念一直爭議很大,也一直在學界、民間甚至官方流行,是當下最新鮮的文化現象,需要從根底上澄清。但現實中,馬克思主義如何在底層學術上同中國傳統文化進行體系對接,依舊是個空白。起底「國學」,有利於當下同歷史對話和銜接。
其三,從本人前文《國學、漢學與大一統》看,核心邏輯上「漢學」為「國學」的衍生物;「大一統」為「國學」的核心內容之一;「華學」,為「中華之學」的簡稱,實質上還是沒有走出具象化國別之學的思路窠臼。其他諸如易學、儒學、道學、理學、心學乃至後續西方古希臘哲學神學的根基核心內容,均為「國學」內容所覆蓋。
第四,在底層內容和表象之間,如何面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既兼顧具象的國家,又深入超越性的價值取向,「國學」的潛力非常可觀。
隨著《國學、漢學與大一統》系列文章的推出,將漸次驗證這點。
王逆波:
國學,只是學術語概念,其實就沒有這門學問。如果,現在有人專門研究國學,代表人類立新學,有獨立的創立人,有確切的經典著作,獨立的新思維方法思想,有獨立的應用學科,才能成為一門學問。
國學,是古今中國國人研究的學說,或者體現天人合一整體觀思想的學說。王陽明心學之後無新國學,幾百年都是口號文化。
苦難深重的中國,三四百年被外族殖民西化的屈辱歷史,確實沒有恢復自己的獨立建樹起足以引領世界潮流的現代科學新文化。這是殘酷的現實狀況,如果還自我麻痺,怎麼獲得指導世界人類文明社會發展的文化話語權?!
PH:
國學一詞,出了本國就難以成立了;漢學一詞,直接就限制在了漢,純屬於畫地為牢;大道學,就必須提出其核心所在,否則何為大道無以為知;華學各家各派,用者亦多。
cbor:
什麼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內核框架需要倡導 中華大道的 生命觀 和 思維方式,能夠代表整個民族的 思想精華 和 能指引子孫的 規誡與方法,不要讓子孫在新的生存競爭和思想鬥爭中斷了根,迷失了方向。
王巖林:
胡一帆老師從研究國學概念入手,揭示出中華大為不同的道之理路與守一追求。對此,相當認同。因為我以分合論辨西中,其中的「合」,最終必然是合於一的。
不過在最全面的意義和總稱上,我不主張用國學。在當今中國和世界大多數人普遍形成了一種固化的國家思維的大背景下,即便你講你循道守一的國學思想真諦,也還是很容易被貼上一國之學的標籤的。最起碼,這種學術概念的國學與社會話語的國學,相當長時間內是難以合一、統一的。
另外,再深挖一層:致力於守一、合一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最終還不是為了不偏離大道實現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嗎?所以,我主張現階段的總稱用「華學」為好(最終體現內在標定性和一統性,還應該是用「大道學」或「道學」)。一是,已經有一批中華學人在這樣用了;更重要的是,「華」本就是華夏、中華文明的最集中代表詞之一,也直接跟長久盛華直接相聯。守一、合一、現時現實的歸一,不就是為了長久的人道文明之盛華嗎?
稱「華學」,還有一個面向未來的巨大好處,那就是:它很自然地便站位於東西方皆認、互通的文明話語平臺之上了,能較好體現守一合一的根本性、統系性追求,可實現對分之道相反理路西方學術的開放式全面吸納與整合。既有中華源脈,又能代表全人類文明長久盛華的一切大學問和總體學問。這是中華之學更長遠拓展與最終統合一切人類之學的必然需要。
遊俠:
「國學」出於民國,與中國學術的天下特徵相悖,後效應不良;「漢學」系日本、西方等國際稱我之名,疑似不尊重少民,國內難用;「華學」內洽外適,後效應好,但新起,眾人不知,須國家強推;「道學」被大宋腐儒佔用,被魯迅罵臭;「中學」會被大學生所笑……
周喜峰:
在主流看來,國學、漢學、華學、大道學,都是中國古代哲學,哲學是思維方式的萬馬奔騰。如果要基於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融合中西文化,那麼,可以認可「國學、漢學、華學、大道學,都是中國古代哲學」這種說法。我們要做的,只要依據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對「萬馬奔騰」的思維方式給出規範,從而確定中華文化國際標準。
淨毒立言專題研討群愛愛覺士二維碼:
徐懷清:
中華文化,三教九流,紛繁龐雜,這是廣泛意義的文化實現。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最為普遍,流行近兩千年。三家之上有道統,可以追溯到西周。道學之上是易學,易理是伏羲炎黃之正統。從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分說,太極文化突顯,上可貫穿羲皇老莊,下論有宋明理學,從伏羲皇始畫太極八卦,八千多年一脈傳承,太極文化中心論始終不逾。
傳統文化、國學、中華大道等,有其廣泛性,是泛指,莫衷一是。太極文化是專指,是「吾道一以貫之」,是太極不二道。並且是現代文化、哲學、科學的母體。太極文化是中華文化的貫穿、統領和命脈,是中華文化之根源,文化之靈魂,文化之本宗。中華文化之正宗,非太極文化莫屬。
許海宏:
國學,漢學,華學,本質都是大道,叫什麼都無所謂。
「大道」原本無論東西,為什麼有了「國學」與「西學」的東、西之分呢?因為「大道」有自然傳播的生命力,它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它不斷傳播。這一傳播就麻煩了,說不清是誰的了,這怎麼行?在一些人的意識裡,操心的不是大道是什麼,而是大道「是誰的」。所以,有人忙著給「大道」貼標籤呢。貼上「國學,漢學,大道,華學」的標籤,大道就是「中國造」了。
實際上,「大道」跟新冠病毒一樣,具有廣泛的傳播性,不是誰造的,不分國家民族。是人類共同的,「大道」是造福人類的,病毒禍害人類的。人類需要共同做出選擇、或傳播推廣、或預防抗擊。
美國人把新冠病毒叫做「中國病毒」、「武漢病毒」的時候,中國人不高興不答應,因為知道這是甩鍋潑糞。有的人,為什麼知道給大道貼上中國造的各種標籤?因為這是給國人貼金呀!
實際上,這學那學,叫什麼都行,只要沒有這種潛意識的「你的我的」、「東方西方″的分別心。什麼學,都是文化文明。文化文明就是大道,大道是人類共同的;其他想法,都是因為人的意識形態的偏見,偏心眼子,是個人的素質問題。
總之,一分你的、我的,文化文明的傳播就好像誰偷誰的,誰佔便宜誰吃虧似的。搞東西文化文明對抗,無益於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體就成了一句空話。東學西學作為人類共同的文化文明,都是「大道」,無論東西。
韓秉欣:
中華大道、中華大道絕學、原典東方 文化、經典馬克思主義、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範疇,即能相對獨立的使用意會,又具足內在、整體、系統、全息的本質聯繫。這個聯繫,是中華神龍一脈之中華魂與魄,有生無滅!(不能碎片化!為「概念」而「概念」的西式孤立「概念」,是沒有生命力的)
胡一帆:
國學,我們賦予其全新的生命,而且這生命之根,源自文化傳統固有的精華(陰陽/大一統)。
國學,由於是從「國」字入手,既尊重具象的國別及其附屬,更深入跨界性普適性底層三觀;既起底既往精華,也滿足當下訴求。
國學,各種國學班/國學院/國學傳媒/國學學科、組織機構……已流行,賦予其靈魂實現各主體自主自覺,不再是無魂的熱鬧和盲行。
國學,不排斥其他之學,更不局限在具象之國家,既體現各學關要和精髓,更突出各自個性。
國學,更因其能夠引導各宗各教、各學各派……突破各自發展瓶頸,而成為全球性全新語境。
國學,更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明確清晰三觀,起到提綱挈領之功。
田匡義:
華學一詞,由饒宗頤首倡,特指關於中華之學。
愚以為:近幾十年來,國學往往替換成儒學,被商儒庸俗化,且不易國際交流,因為其它國家也有各自的國學。漢學對應於漢族,不足以囊括中華民族;若以漢學總稱中華之學,則有以偏概全之弊,且有分裂國人之憂。惟有華學,表義明確,且合傳統,也易國際交流。因此,我們創建公益平臺-華學論壇,猶如勤栽梧桐,期盼鳳來,願與同道,共襄盛舉,謝謝大家!
歡迎同樣感受到毒話語之痛、有為大道中華立言意願的五湖四海朋友,積極加入或賜稿《淨毒立言》、《科玄與道》、《文字文明》、《大道中華》四大專欄,讓我們一同去攪動中華之道當代話語的時代風雲吧!
【淨毒立言】 前期推薦項:
1、中國古代科技一直落後於西方(毒言推薦:陳大漓)
2、中國古代相比西方,缺乏科學精神(毒言推薦:陳大漓)
3、2000多年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封建統治(毒言推薦:王巖林)
4、封建地主、封建地主階級、封建地主所有制和有地主階級的社會就是封建社會等(毒言推薦:王巖林)
5、中國古代欽天監、司天監系統的觀象授時,是巫師們的封建迷信活動(毒言推薦:慈天元、韋寧)
6、農民起義導致了古代的改朝換代,反抗與推翻統治階級的是一次次的農民革命(毒言推薦:王巖林)
7、中國人沒有信仰,華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沒有信仰就沒有力量,思想混亂和腐敗問題的根源是喪失信仰(毒言推薦:慈天元 王巖林)
8、基督教的經典譯作《聖經》(推薦理由:佛經、道經、儒經皆沒有自推為「聖經」。 聖賢之道,沒有宣鬼神為'聖教'之理。 建議:改譯作《耶經》或《神經》。立言人:慈天元)
9、士人,是大道中華的文明之心。(立言人:王巖林)
10、中國共產黨人和毛澤東時代的革命戰士,是政黨組織條件下的一代新士人。(立言人:愛愛)
11、電磁波學說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完全正確,不容置疑。(毒言推薦:程奉獻忠 立言:不存在電磁波;不存在作為基本力的強、弱作用力;不存在所謂的時空彎曲、宇宙學紅移等;建立在電磁波基礎上的廣義相對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神話!)
12、全面重建與高揚中華士人文明話語,是奪回自身歷史解釋權至為關鍵的一步。(毒言推薦:王巖林)
13、中國人不講邏輯,中國人沒有邏輯思維(毒言推薦:慈天元)。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自有一套根本關聯著自然、大道的整生羅緝(立言人:薛英俊)
14、對中國史前研究證明,不是簡單的「石器時代」;而應是金屬時代之前,先後有一個「木石前盟」複合工具時代和火技術陶器時代(淨毒立言人:陳明遠、金岷彬)
15、冠之以「愛智慧」名的哲學名不副實,未能愛全部的智慧,更沒有卯定於道的大智慧(淨毒立言人:王巖林)
16、西方所標榜的「市民社會」,不是自由民主的象徵,而是資產階級專制統治的體現。(淨毒立言人:愛愛)
17、道,是中國人一統知行的最大成就;道之統系,讓中華文明始終能夠知行統一地合於大道(立言人:王巖林)
【開設了一個「構建中國新時代話語」投票區。歡迎投票。在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