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毒立言」中華之學,究竟該用「國學」、「漢學」?還是「華學...

2021-01-21 歷史奇事

編者按:中華文化文明的復興,有賴於久遠傳承、依循大道的中華之學的王者歸來。但在現今歷史大背景與中西相遇的現代漢語既有語境下,我們該怎麼重新梳理、定位、甚至稱呼自身這套大不同的學問系統呢?

大道研討團裡許多老師的熱情參與、激烈爭論,有助於將這一問題的探究引向深入。歡迎更多學人、網友參與這一問題的探討辯論、本公眾號和網聚團隊,願為此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服務。

文\根據大道研討團「串燒帖」整理 圖\網絡 編輯\王巖林

胡一帆:

通過深挖「國」字內涵和比照「易·禮·道」核心訴求,得出: 「國學」,現象上以守天地為核心內容,轉而為更加抽象和概括的守陰陽;實現上須升華至更高層次的一,轉變為方法和旨歸表述則為守一。

「國學」提綱挈領地上承「一」之三面位,下接「易·禮·道」體系,無縫連結中國傳統文化本體之道和體系之道,簡明扼要地把博大精深和日常關鍵同步呈現,涵蓋了構成中國傳統文化最基礎、最底層、最根源性三觀價值取向——天地宇宙人生世事因果最大最根本的規矩,古聖先賢諸子百家思想學術精髓歷久彌新的旨歸,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中華文化歷久彌新的本分、命脈、源泉和根基。

如果說,非要給中國人安上什麼終極信仰或者有什麼信仰,人人自覺達守「一」以應世事人生,則是不二之選,也才是真正終極的遵行人性、人道和人權。

也就是說,正本清源後的國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魂之學。「漢」之古字以國為字根,故而其流布天下,充分融入和應用於世事人生方方面面後,即是漢學。

所以,只需重新勘正其義,用「國學」名稱。既矯正當下流行性的認知,更能連結古老的中華之根。

刨根問:

胡老師此論,說到底還是基於學術的見解,而適合用什麼概念名字指稱發源和流布於中華文明史的傳統之學,則還需考量當今和以後的社會現實及其固有話語形態。

在當今世界主要是民族主權國家構成的情況下,再怎麼講不是一國或中國的學問,恐也無法消除國人和整個國際世界對人「國學」一詞的約定俗成認知。所以,建議不可再用「國學」的名稱概念了,那樣既容易誤導今天的國人,又繞來繞去地很難走向世界。

慈天元:

提到國學,一般讓人想到的是傳統文化。有鑑於此,度論喆學的首倡者虛度,提出了「新國學」應該包含對馬學、現代科學等西學的消化吸收。而喆學,是新舊諸學基礎上,形成的當代晶品。這個構想不錯。不過喆學作為時代晶品呈獻出來,會有一個過程。

從社會接受度來講,華學也是一個可選項,其內涵和外延相對好界定,且有學者以《中華學》著作為先導,可資借鑑。

韓秉欣:

中華神龍一脈伏羲連山易卦「中華大道絕學」和「原典東方文化」(「絕學」為魂魄,有生無滅:「原典東方文化」為顯化相,有生有滅。二者之整體、系統、一體、鮮活之運化關係是,始終如一、一如同在、不二非一(手心手背)、心一境性、當下歸一!

經典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原典東方文化(中華大道絕學),是生命感悟最可靠的理論、文化基石;置身於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實踐,是生命鮮活的唯一源泉。

愛愛:

經學,達陰陽,經天緯地,規範天地萬事萬物之學。詩一書一禮一易一春秋,以道總之。詩治人情,書治人事,禮總結人情,人事及萬物形成規則,易再達陰陽上升為天之道的層面,反過來運用於天地萬物進行判斷正誤是非,即為春秋之學。如此形成馬克思所說,具體一抽象一具體的辯證運動。

新經學的內涵,是儒學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表現為改造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相結合,以覺悟與解放為核心。

虛空靜:

道學: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生活之道,生存之道,生命之道。

胡一帆:

有關「國學」,有這麼幾個緣起:

首先,表象的「國」,讓人們隨大流陷入膚淺,深挖「國」的來龍去脈既有學術性意義更有現實意義,最起碼能喚醒人們對中華文字造字的基本立場和原本所表達的內涵外延。

其次,近百年來,「國學」這個概念一直爭議很大,也一直在學界、民間甚至官方流行,是當下最新鮮的文化現象,需要從根底上澄清。但現實中,馬克思主義如何在底層學術上同中國傳統文化進行體系對接,依舊是個空白。起底「國學」,有利於當下同歷史對話和銜接。

其三,從本人前文《國學、漢學與大一統》看,核心邏輯上「漢學」為「國學」的衍生物;「大一統」為「國學」的核心內容之一;「華學」,為「中華之學」的簡稱,實質上還是沒有走出具象化國別之學的思路窠臼。其他諸如易學、儒學、道學、理學、心學乃至後續西方古希臘哲學神學的根基核心內容,均為「國學」內容所覆蓋。

第四,在底層內容和表象之間,如何面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既兼顧具象的國家,又深入超越性的價值取向,「國學」的潛力非常可觀。

隨著《國學、漢學與大一統》系列文章的推出,將漸次驗證這點。

王逆波:

國學,只是學術語概念,其實就沒有這門學問。如果,現在有人專門研究國學,代表人類立新學,有獨立的創立人,有確切的經典著作,獨立的新思維方法思想,有獨立的應用學科,才能成為一門學問。

國學,是古今中國國人研究的學說,或者體現天人合一整體觀思想的學說。王陽明心學之後無新國學,幾百年都是口號文化。

苦難深重的中國,三四百年被外族殖民西化的屈辱歷史,確實沒有恢復自己的獨立建樹起足以引領世界潮流的現代科學新文化。這是殘酷的現實狀況,如果還自我麻痺,怎麼獲得指導世界人類文明社會發展的文化話語權?!

PH:

國學一詞,出了本國就難以成立了;漢學一詞,直接就限制在了漢,純屬於畫地為牢;大道學,就必須提出其核心所在,否則何為大道無以為知;華學各家各派,用者亦多。

cbor:

什麼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內核框架需要倡導 中華大道的 生命觀 和 思維方式,能夠代表整個民族的 思想精華 和 能指引子孫的 規誡與方法,不要讓子孫在新的生存競爭和思想鬥爭中斷了根,迷失了方向。

王巖林:

胡一帆老師從研究國學概念入手,揭示出中華大為不同的道之理路與守一追求。對此,相當認同。因為我以分合論辨西中,其中的「合」,最終必然是合於一的。

不過在最全面的意義和總稱上,我不主張用國學。在當今中國和世界大多數人普遍形成了一種固化的國家思維的大背景下,即便你講你循道守一的國學思想真諦,也還是很容易被貼上一國之學的標籤的。最起碼,這種學術概念的國學與社會話語的國學,相當長時間內是難以合一、統一的。

另外,再深挖一層:致力於守一、合一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最終還不是為了不偏離大道實現更好的生存與發展嗎?所以,我主張現階段的總稱用「華學」為好(最終體現內在標定性和一統性,還應該是用「大道學」或「道學」)。一是,已經有一批中華學人在這樣用了;更重要的是,「華」本就是華夏、中華文明的最集中代表詞之一,也直接跟長久盛華直接相聯。守一、合一、現時現實的歸一,不就是為了長久的人道文明之盛華嗎?

稱「華學」,還有一個面向未來的巨大好處,那就是:它很自然地便站位於東西方皆認、互通的文明話語平臺之上了,能較好體現守一合一的根本性、統系性追求,可實現對分之道相反理路西方學術的開放式全面吸納與整合。既有中華源脈,又能代表全人類文明長久盛華的一切大學問和總體學問。這是中華之學更長遠拓展與最終統合一切人類之學的必然需要。

遊俠:

「國學」出於民國,與中國學術的天下特徵相悖,後效應不良;「漢學」系日本、西方等國際稱我之名,疑似不尊重少民,國內難用;「華學」內洽外適,後效應好,但新起,眾人不知,須國家強推;「道學」被大宋腐儒佔用,被魯迅罵臭;「中學」會被大學生所笑……

周喜峰:

在主流看來,國學、漢學、華學、大道學,都是中國古代哲學,哲學是思維方式的萬馬奔騰。如果要基於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融合中西文化,那麼,可以認可「國學、漢學、華學、大道學,都是中國古代哲學」這種說法。我們要做的,只要依據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對「萬馬奔騰」的思維方式給出規範,從而確定中華文化國際標準。

淨毒立言專題研討群愛愛覺士二維碼:

徐懷清:

中華文化,三教九流,紛繁龐雜,這是廣泛意義的文化實現。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最為普遍,流行近兩千年。三家之上有道統,可以追溯到西周。道學之上是易學,易理是伏羲炎黃之正統。從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分說,太極文化突顯,上可貫穿羲皇老莊,下論有宋明理學,從伏羲皇始畫太極八卦,八千多年一脈傳承,太極文化中心論始終不逾。

傳統文化、國學、中華大道等,有其廣泛性,是泛指,莫衷一是。太極文化是專指,是「吾道一以貫之」,是太極不二道。並且是現代文化、哲學、科學的母體。太極文化是中華文化的貫穿、統領和命脈,是中華文化之根源,文化之靈魂,文化之本宗。中華文化之正宗,非太極文化莫屬。

許海宏:

國學,漢學,華學,本質都是大道,叫什麼都無所謂。

「大道」原本無論東西,為什麼有了「國學」與「西學」的東、西之分呢?因為「大道」有自然傳播的生命力,它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它不斷傳播。這一傳播就麻煩了,說不清是誰的了,這怎麼行?在一些人的意識裡,操心的不是大道是什麼,而是大道「是誰的」。所以,有人忙著給「大道」貼標籤呢。貼上「國學,漢學,大道,華學」的標籤,大道就是「中國造」了。

實際上,「大道」跟新冠病毒一樣,具有廣泛的傳播性,不是誰造的,不分國家民族。是人類共同的,「大道」是造福人類的,病毒禍害人類的。人類需要共同做出選擇、或傳播推廣、或預防抗擊。

美國人把新冠病毒叫做「中國病毒」、「武漢病毒」的時候,中國人不高興不答應,因為知道這是甩鍋潑糞。有的人,為什麼知道給大道貼上中國造的各種標籤?因為這是給國人貼金呀!

實際上,這學那學,叫什麼都行,只要沒有這種潛意識的「你的我的」、「東方西方″的分別心。什麼學,都是文化文明。文化文明就是大道,大道是人類共同的;其他想法,都是因為人的意識形態的偏見,偏心眼子,是個人的素質問題。

總之,一分你的、我的,文化文明的傳播就好像誰偷誰的,誰佔便宜誰吃虧似的。搞東西文化文明對抗,無益於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體就成了一句空話。東學西學作為人類共同的文化文明,都是「大道」,無論東西。

韓秉欣:

中華大道、中華大道絕學、原典東方 文化、經典馬克思主義、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範疇,即能相對獨立的使用意會,又具足內在、整體、系統、全息的本質聯繫。這個聯繫,是中華神龍一脈之中華魂與魄,有生無滅!(不能碎片化!為「概念」而「概念」的西式孤立「概念」,是沒有生命力的)

胡一帆:

國學,我們賦予其全新的生命,而且這生命之根,源自文化傳統固有的精華(陰陽/大一統)。

國學,由於是從「國」字入手,既尊重具象的國別及其附屬,更深入跨界性普適性底層三觀;既起底既往精華,也滿足當下訴求。

國學,各種國學班/國學院/國學傳媒/國學學科、組織機構……已流行,賦予其靈魂實現各主體自主自覺,不再是無魂的熱鬧和盲行。

國學,不排斥其他之學,更不局限在具象之國家,既體現各學關要和精髓,更突出各自個性。

國學,更因其能夠引導各宗各教、各學各派……突破各自發展瓶頸,而成為全球性全新語境。

國學,更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明確清晰三觀,起到提綱挈領之功。

田匡義:

華學一詞,由饒宗頤首倡,特指關於中華之學。

愚以為:近幾十年來,國學往往替換成儒學,被商儒庸俗化,且不易國際交流,因為其它國家也有各自的國學。漢學對應於漢族,不足以囊括中華民族;若以漢學總稱中華之學,則有以偏概全之弊,且有分裂國人之憂。惟有華學,表義明確,且合傳統,也易國際交流。因此,我們創建公益平臺-華學論壇,猶如勤栽梧桐,期盼鳳來,願與同道,共襄盛舉,謝謝大家!

歡迎同樣感受到毒話語之痛、有為大道中華立言意願的五湖四海朋友,積極加入或賜稿《淨毒立言》、《科玄與道》、《文字文明》、《大道中華》四大專欄,讓我們一同去攪動中華之道當代話語的時代風雲吧!

【淨毒立言】 前期推薦項:

1、中國古代科技一直落後於西方(毒言推薦:陳大漓)

2、中國古代相比西方,缺乏科學精神(毒言推薦:陳大漓)

3、2000多年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封建統治(毒言推薦:王巖林)

4、封建地主、封建地主階級、封建地主所有制和有地主階級的社會就是封建社會等(毒言推薦:王巖林)

5、中國古代欽天監、司天監系統的觀象授時,是巫師們的封建迷信活動(毒言推薦:慈天元、韋寧)

6、農民起義導致了古代的改朝換代,反抗與推翻統治階級的是一次次的農民革命(毒言推薦:王巖林)

7、中國人沒有信仰,華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沒有信仰就沒有力量,思想混亂和腐敗問題的根源是喪失信仰(毒言推薦:慈天元 王巖林)

8、基督教的經典譯作《聖經》(推薦理由:佛經、道經、儒經皆沒有自推為「聖經」。 聖賢之道,沒有宣鬼神為'聖教'之理。 建議:改譯作《耶經》或《神經》。立言人:慈天元)

9、士人,是大道中華的文明之心。(立言人:王巖林)

10、中國共產黨人和毛澤東時代的革命戰士,是政黨組織條件下的一代新士人。(立言人:愛愛)

11、電磁波學說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完全正確,不容置疑。(毒言推薦:程奉獻忠 立言:不存在電磁波;不存在作為基本力的強、弱作用力;不存在所謂的時空彎曲、宇宙學紅移等;建立在電磁波基礎上的廣義相對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神話!)

12、全面重建與高揚中華士人文明話語,是奪回自身歷史解釋權至為關鍵的一步。(毒言推薦:王巖林)

13、中國人不講邏輯,中國人沒有邏輯思維(毒言推薦:慈天元)。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自有一套根本關聯著自然、大道的整生羅緝(立言人:薛英俊)

14、對中國史前研究證明,不是簡單的「石器時代」;而應是金屬時代之前,先後有一個「木石前盟」複合工具時代和火技術陶器時代(淨毒立言人:陳明遠、金岷彬)

15、冠之以「愛智慧」名的哲學名不副實,未能愛全部的智慧,更沒有卯定於道的大智慧(淨毒立言人:王巖林)

16、西方所標榜的「市民社會」,不是自由民主的象徵,而是資產階級專制統治的體現。(淨毒立言人:愛愛)

17、道,是中國人一統知行的最大成就;道之統系,讓中華文明始終能夠知行統一地合於大道(立言人:王巖林)

【開設了一個「構建中國新時代話語」投票區。歡迎投票。在此謝過。】

相關焦點

  • 「淨毒立言」王巖林:「愛智慧」的哲學,可惜沒能愛全部的智慧和大...
    淨毒立言推薦:冠之以「愛智慧」名的哲學,卻名不副實,一開始便沒有愛全部的智慧、尤其是卯定於道的大智慧(推薦人:王巖林)文\王巖林 圖\網絡 編輯\王巖林還是哲學的丟棄了大智後不智呢?中華之道,深知人類的「智慧之樹」,不是憑空而來的(甚至既不是人類腦子裡所專有,也不是人類生命活動所專有),是由貌似跟智慧不沾多大邊的運動行為、基本的生命活動中孕育誕生的。正如表面看上去,跟「智慧之樹」上那光鮮亮麗的「智慧果」,沒有太大關係的泥土、糞便、水源、樹根等,卻是我們認知智慧、真實生成智慧的必不可少。
  • 漢學與國學
    「漢學」一詞有兩種意義:1.與「宋學」相對,指對諸子百家主要是儒家經典的考釋研究,以許慎《說文解字》為代表;「宋學」則是義理研究,以朱熹為代表。所以,清朝的「乾嘉學派」又被認為是「漢學」的延續。當然,漢、宋當時都不那麼絕對。
  • 「大道中華」韓秉欣:大道絕學中的「神龍見首不見尾」
    胡一帆先生在其《國學、漢學與大一統(醍醐灌頂般的燒腦,慎入)》一文中,針對當前「國學」並無統一的社會認知基礎,對「國學」亂相提出了尖銳的批評。由於該文未及詳考「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出處,且把這個成語和「國學」亂相聯繫在一起,引得以「神龍一脈」傳人為自豪的韓秉欣覺士據理力爭。
  • 國學是什麼?你在學嗎?
    國學方興未艾。總體來說,國學是一門智慧之學!從內容看。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從民間定義看。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
  • 《沙門果經》佛陀教導「三學修持」 止息生命之「苦」
    這種漸修道又可歸納成三學的修持次第: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和增上慧學。透過三學的修持,我們將得以淨除煩惱,解脫輪迴之苦,得證滅諦。《沙門果經》中停止輪迴的方法首先,修學須以信、戒為基,作為引入定慧的方便。戒(梵ZIla,音譯尸羅)是善的習性。
  • 什麼是國學?國學該怎麼學?國學還有沒有用?
    罵的更難聽的還有很多,只是這兩年少了一些,原因是國家開始提倡學國學、用國學。有些人說,這次的所謂文化復興運動,是官方倡導的結果。其實不然,雖然沒法明確界定,或者有什麼標誌性的事件,這次文化復興運動應該基本可以確定是在2000年左右。
  • 「把國學唱成兒歌」:瓜瓜龍語文「唱詩班」暖心歸來
    「把國學唱成兒歌」:瓜瓜龍語文「唱詩班」暖心歸來 2020-12-21 18:26
  • 「大道中華」程獻忠顛覆性質疑:孔子的「東夷化」,一手造成了華夏...
    筆者另文專辨析,由武丁賜姓名、被後人尊為聖人的傅說應當是古猶傳教者)等,開此先河的可能是西亞回歸的舜族,所以舜之明堂,既用東夷式之九宮格之九室,又被命名為西室之名之「總章」(《尸子·君治》:「夫黃帝曰合宮,有虞氏曰總章。」依理當如周稱為明堂),而華夏之明堂最初為上一下五室(軒轅統一後加東夷九室於下,故云合宮)!
  • 謝桃坊:國學研究與清代考據學(上)
    國學運動的新傾向逐漸在國學運動中居於主流的地位,這些學者們在國學研究中繼承和發展了清代的考據學,同時吸收了西方近代的實證主義的科學方法而形成科學考證方法,所以學術界往往將國學等同於考據學,將國學家等同於考據家。近二十餘年來,國學思潮再度在我國興起,我們在考察二十世紀國學運動的歷史和近年的國學熱潮時,實有必要探討國學與西方科學方法及清代考據學的內在的學術淵源。
  • 國學之學(1)弄明白什麼是國學
    根據作用結構來分,國學分為4種:究竟義理,就是講事理,談哲學,繞邏輯;講故事,介紹歷史故事,嚴肅地說為史學考據;美辭文玩,歌詞詩賦,曲藝書畫等等;應用實科,醫學、農學、天文、地理、斷案、用兵、等等。除了以上總結,作一點補充作為參考:和諧類,老子的人心寬、孔子的人心善、莊子的天心安、孟子的人應守;養成類,管子強調人的能力與習慣、孫子注重人的韜略、荀子講究的人求變;實證類,朱熹註解得意、王陽明格物致知、曾國藩實學真用,是「內聖外王」的最佳範例;態度類,禪宗的談生論死、易經的天地人心、大學的格物致知,慎重選學。
  • 「唱詩班」第二季冬至上線 瓜瓜龍語文攜手國學大師唱響中華詩詞
    12月21日,時值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大力教育旗下的Pre-k產品——瓜瓜龍語文,攜手王蒙、蒙曼、酈波、錢文忠四位國學大師,推出了「唱詩班」第二季短片——把國學唱成兒歌。短片中,孩子們身著中國古典服裝來到莊嚴雄偉的紫禁城,通過新編兒歌傳唱經典詩詞。
  • 繼聖賢明德之學,求知行合一之用—河南宏光國學博覽館及王澄先生
    繼聖賢明德之學,求知行合一之用——河南宏光國學博覽館及王澄先生文/倪莉對於國學文化,相信許多人都不陌生。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階段,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國學教育呈現出「復興」態勢:開國學院、辦讀經班、建孔子學院、搞國學講座、營造校園「國學味」等等,搞得不亦樂乎,似乎有種盡人皆知國學的氛圍。而盛名之下,真正的國學知識對於中國文化究竟意味著什麼?
  • 「大道中華」專題研討會觀點匯總:士人群體,還能在中國出現嗎?
    文\根據淨毒立言專題討論群周會發言整理 圖\網絡 編輯\王巖林 平安愛愛:諸位周末好。在傳統中國基本的社會結構中,士,為士農工商之首。可以說是社會中堅領導力量。本群多次進行過士人問題的討論。用什麼樣的話語來抗衡西方的普世價值話語?士,在社會關係之中怎麼行動?該以什麼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我認為,就目前來看,只有儒家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體系。還是需要從儒家的體系之中,吸取一些有益的養分,從而產生出一套新的行動體系。實際上,西方的權利話語,也意味著一整套的行動體系。
  • 全民學國學|三字經
    「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 學國學可以涵育我們的性情,懂得為人之道的真諦;可以幫我們重塑道德價值、提振人文精神。學國學是在為我們自己的文化延續慧命,提升我們的文學素養,增長我們的智慧,還能提高我們處理問題的能力。 迄今為止,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在漫長的歷史中,先賢們用漢字組成美妙的文章,至今讀來,依然唇角含香,韻味無窮。用音樂延伸古詩意境,更讓人久久回味。
  • 全民學國學 | 《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電視訪談》首期來啦!
    「三個深化」即深化「清明之緬懷」、「端午之追憶」、「中秋之團圓」三項主題教育活動,利用學校國學輔導員、本土文化名人,利用各類學習陣地,組織開展具有國學特色和磁縣本土特色的主題活動,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營造濃厚的節日文化氛圍。
  • 【磁縣公安】全民學國學 國學經典入機關│ 國學經典勵志名言100句...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按照縣委、縣政府《關於在全縣開展「全民學國學」活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縣局成立「全民學國學」、「國學經典進機關」學習推進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制定學習計劃和內容。
  • 用「漢語拼音」來學「注音符號」
    各聲符書寫方式為:「一聲」,不標聲符;「二聲」,往上翹;「三聲」,打個勾;「四聲」,往下墜。二至四聲的聲符放在韻母右上方,若只有單獨一字的注音,就放在該字右上方。最後,「輕聲」是一點(.),放在最上頭。若以橫排方式寫注音符號……嗯,我從沒學過,但網上通常看到的是將二至四聲的聲符放在最後,輕聲則放在前頭,就醬。推行注音符號的最大麻煩,就是難以國際化。
  • 香港「少年警訊」走進南陽國學夏令營:聽三國故事 學國學經典
    8月6日,香港「少年警訊」走進南陽國學夏令營活動在南陽武侯祠拉開帷幕,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劉樹華出席儀式。在開營儀式上,劉樹華表示,此次活動在南陽舉辦,為宛港兩地青少年加強溝通、增進友誼,互學互助、共同進步提供了良好平臺。
  • 把國學唱成兒歌:瓜瓜龍語文「唱詩班」暖心歸來
    在「把國學唱成兒歌」的視頻短片中,孩子們身著中國古典服裝,在故宮初雪的場景中用清澈的嗓音唱響經典詩詞,盡顯古詩詞的聲韻、格律之美。瓜瓜龍語文唱詩班2.0「把國學唱成兒歌」,不僅讓眾多觀眾感受到國學文化的魅力,更以創新的教學理念和形式,為少兒語文啟蒙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 學國學學什麼?最重要的是學習正確的思維方式,效果立竿見影
    現在國學熱席捲全球,在國內被稱為是國學,在外國被稱為漢學。學習國學學什麼?這是我們今天探討的話題。不同的國學機構有不同的教學內容,授課的重點也各不相同。西方建築的兩邊屋簷夾角大多是小於60度,以教堂的建築為代表;中國的房簷角度大多是大於90度的夾角,不論是老百姓的房子,還是故宮的房頂,包括寺廟的房頂角度都大於90度。黃金分割的比是0.618,這樣的比例會給人一種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