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國學?國學該怎麼學?國學還有沒有用?

2020-12-15 道德經智慧傳承

現在已經進入2019,距離五四運動的百年紀念也只有五個月的時間。2019又是建國70周年。這註定是一個大年,反思和紀年將是最大的主題。

前一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個小篇章講到,五四百年,始於科學,終於國學,其中批評了很多這些年國學傳播過程中的一些不正常的現象,身處其中,很有感觸。但是,我並不同意作者的結論。

很多人說,國學的概念過於寬泛,國學是個框,什麼都往裡裝,國學的概念不夠清晰;有些人認為,國學特別是儒學造成了中國的落後挨打,讓中國沒能產生科學;也有人說,國學都是糟粕,什麼取其精華,根本就沒有精華可言,除了說教就是玄虛,沒有一句經得起邏輯的推敲。更有人說百年前救亡圖存的先烈們要一把火燒掉的陳芝麻爛穀子又開始死灰復燃了,那些封建禮教三從四德又開始借屍還魂了。諸如此類的說法不勝枚舉。罵的更難聽的還有很多,只是這兩年少了一些,原因是國家開始提倡學國學、用國學。

有些人說,這次的所謂文化復興運動,是官方倡導的結果。其實不然,雖然沒法明確界定,或者有什麼標誌性的事件,這次文化復興運動應該基本可以確定是在2000年左右。而且這次的文化復興運動與歷次可能都不太一樣,這次的發起點基本上是從企業家這個層面開始的,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民國之前,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企業家,很多我們只能稱之為商人。最開始的時候,他們中有些人的目的也不見得有多高尚。

前20年,我們是在拼命的追趕中度過的,國門打開,國外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經驗讓我們眼前一亮,又沒有過系統商業和管理訓練的企業家們,如何管理企業?一靠自己摸索,另外就是全盤引進西方的管理文化和管理工具。但是,到了90年代後期,大家發現很多的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在中國的現實土壤中,明顯的水土不服。

有些人將這些歸咎為民智未開,有些人將這歸咎為中國人就是個人情社會,一板一眼的管理根本就不適應中國。在這個基礎上,很多人做了大量的嘗試,有些人引入軍隊的管理模式,軍事化管理,有些人引入宗教的方法進行管理,有些人更是玩起了帝王術那一套,當然也有人想起了國學。

他們的邏輯很簡單,要想把員工管好,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員工自己想做個好人,變成順民,還是老祖宗封建管理的那一套模式更有用,中國人不缺的就是奴性。一時間,各種要求員工誦讀《弟子規》、《孝經》、給父母洗腳,給員工發孝工資等等精彩紛呈。

正是有了這樣的需求,各色國學大師粉墨登場,用國學重新包裝的各種管理培訓、總裁班動輒幾萬幾十萬,聽課的人也聽的熱血沸騰,錄像在機場、各種貴賓室循環播放,各種國學與管理、國學與人生智慧的書成為暢銷書。同時,看風水、擇陰宅、各種周易算命也都賺得盆滿缽滿。

批評國學的人中,其實也包括擁護國學的人中,很多人並沒有認真的讀過一兩本經典,更別說深入的思考。批評的角度和方向更多的時候是道聽途說、張冠李戴。很多擁護者因為自己也沒讀過,擁護更多的是來自於情感,更沒辦法做深入性的思辨。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想簡單的批評這種現象,或者批評否定某些人。這些現象,其實都很正常,有時候混亂是一件事情最開始的最正常的狀態,不管是做企業,開始創事業而言,建議大家可以時長研讀一下《周易》的屯卦和蒙卦。

還有一些人是發現自身碰到了人生或者事業的瓶頸,發現我們所受的西方式的教育並不能很好的解決自身面臨的思想或者是現實的困境,想試試用東方的智慧能不能給自己有所啟發。

還有一部分是覺得中國自己的文化丟了可惜,自己已經來不及了,要讓下一代接受系統的傳統文化教育。這幾年國學熱的趨勢,在官方和民間的互動下越來越熱。很多人也開始加入到學國學的行列,但是我們依然沒有搞清楚的幾個問題是:一、什麼是國學?二、國學該怎麼學?三、國學還有沒有用?其實這個階段,這些問題,我們也基本沒法給出一些絕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標準答案。就國學裡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可能都沒法形成有共識的答案。這種條件下,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中庸》裡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可以作為我們學習國學的原則

而學習國學還要高清的一個問題就是,國學能解決什麼問題?就是國學的邊界在哪。國學並不能解決技術的問題(中國並不缺乏術,但是術作為一種謀生手段自然會加入了很多障眼法),更多的解決的是人的問題,是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人、事、物,甚至包括如何看待科學技術、各種各樣的新生事物等等這些層面。

諸子百家,各種學說、西方哲學各個流派,其實都是我們一套看待世界的方法,本身並沒有優劣之別,造成這些差別的是各自的自然環境、社會形成發展的過程,很多時候來自於偶然的小概率事件。

很多人批評國學是沒有邏輯,都是一些空話、大話、玄之又玄。首先說,符不符合邏輯本身並不是判斷一種學說,一個觀點的最終的真理,邏輯的自洽需要很多的前提假設,比如說經典物理學定理在一定範圍內都可以自洽,但是放到量子物理中,就不成立了。

這只是舉了一個比較學術化的例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這類的例子也有很多。再就是,我們受的學校教育都是西方式的教育,概念、邏輯、推理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特徵。而東方文化更重直覺,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更注重人本身,類象學說和邏輯推理也完全不同。所以,我們現代人學習經典普遍都會比較吃力。

這裡我想說的是,技術也好、科技也罷,如何學習、看待、運用這些技術、手段,背後是什麼在支撐?是智慧,同樣的工具如何讓他發揮更好的價值和作用,把工具放在什麼場景下使用,又如何去使用,決定於操作者的智慧,智慧有些來自於經驗,有些來自於思考方式,有些來自於一些現成的方法論,應用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技術或者是工具能夠產生的價值,也可以稱之為格局。

很多人說學國學能夠讓人開啟智慧,但是具體是怎麼開啟的,又語焉不詳,說不清楚

如果說國學已經失去了融入我們當代生活,已經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失去了價值,只能被保護起來束之高閣,那就讓他消失吧,沒有什麼好可惜的。

搞清楚了國學能給我們解決什麼問題,並不是我們不需要天天埋頭故紙堆裡皓首窮經,目的還在於在我們低頭拉車的時候,有一盞燈、有一顆星給我們指引方向,學技術、研究科技、對新事物保持敏感,擁有更為包容的心態和看待問題的不同視角,我想我們的努力會更有價值。

相關焦點

  • 現代人們為何學國學?國學有什麼用?何為國學?
    隨著現代的人們越來越重視國學,如今國學的新聞也是非常的多,但是在其中的負面新聞也是佔了很大的比例的。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對於國學有那麼多,甚至是那麼大的爭議?很多人都不理解,國學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今天,就想跟大家說一說國學給我們帶來的意義,以及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
  • 談國學、論國學,那國學到底要學什麼?
    上篇文章講了什麼是國學,那麼這篇文章小編我接著講國學學什麼?各位讀者知道國學要學習什麼嗎?我們所說、所講「國學」之前,首先必須明確國學的範圍,如果不明確國學的範圍,那麼說再多都無意。國學因此我們學國學,除了學習外在的文化外,我們更應該重視學習它內在的精神。
  • 探討,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國學到底是什麼?
    如果你也喜歡國學有關的一切,如果你也喜歡讀書,那麼請你和小編一起用國學引領生活,用國學去思考人生,用國學去創造、去發現更多的美好吧。相信和小編一起學習國學,我們一定都會變得更好更充實。中華上下五千年,流傳下來太多值得我們繼承和學習的東西,我們有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們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哲學思想、我們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價值觀念,這些文學、思想和價值觀往往都用文學或書籍的形式保存了下來。經、史、子、集樣樣不能少,唐詩宋詞也包含其中,還有中醫學、國畫都值得我們深究。
  • 兒童學國學,學什麼?怎麼學?
    有同級的家長問我小孩子學國學要學什麼?按什麼順序學?現在開始學會不會太晚了?聊一下。首先,小孩子學國學要學什麼?對於國學學什麼,我認為就是要學就學好的、經典的,韓愈不都說嗎?「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對於一些成書較晚、質量普通的國學素材,可以直接擯棄,比如清朝秀才李毓秀寫的《弟子規》,大型座右銘集錦《增廣賢文》,就不要浪費錢和時間了。
  • 國學之學(1)弄明白什麼是國學
    導讀:國學泛指、如何分類、國學的體系結構、國學如何分類、國學名家、近代國學分科、國學誤區國學泛指什麼是國學呢?簡而言之,中國傳統文化學術體系就叫國學,包羅治國理政、倫理生活、修身養性、觀天堪地等。論語是國學,琴棋書畫也是國學,醫學、星象、術數都是國學。
  • 國學|大熱的「國學」,孩子要不要學,要怎麼學?
    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國學大語文對孩子今後學習的重要性。面對浩海如煙的傳統知識,該學哪些?怎麼學?魔力恐龍國學課來幫你~魔力恐龍 國學課參考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專為2-9歲兒童研發。課程設置十大模塊:寓言故事、古詩詞、傳奇人物、諺語童謠、傳統文化、歷史典故、經典名言、成語故事、中國神話、國學科普。讓孩子感知語言的平仄韻律,產生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國學素養,為未來打下夯實基礎。結合魔力家族們的精彩演繹,課堂趣味濃濃,傳遞愛與美好。
  • 國學經典落後了嗎?該不該學
    ,從浪漫愛情到平淡生活,炎黃子孫無不受著國學的滋養,這些關乎人性、人文的經典怎麼能說落後呢?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人引述外國人的經典,給人新鮮、時髦的感覺,就連日常用語也中英加雜,如,說唱歌手愛說good job,職場人喜說我不care,還有什麼diss你……是不是有一種回到民國的感覺,那時國人剛走向世界,有好多文人作品就是如此表述,是不是有點很傷自尊,很落後呢?
  • 國學 | 大熱的「國學」,孩子要不要學,要怎麼學?
    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國學大語文對孩子今後學習的重要性。面對浩海如煙的傳統知識,該學哪些?怎麼學?課程設置十大模塊:寓言故事、古詩詞、傳奇人物、諺語童謠、傳統文化、歷史典故、經典名言、成語故事、中國神話、國學科普。讓孩子感知語言的平仄韻律,產生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培養國學素養,為未來打下夯實基礎。結合魔力家族們的精彩演繹,課堂趣味濃濃,傳遞愛與美好。
  • 叫停全日制「國學班」,孩子國學教育該怎麼學?
    近年來,一些社會培訓機構擅自招收適齡兒童、少年,以「國學」「女德」教育等名義開展全日制教育、培訓,替代義務教育的學校教育,許多孩子被家長送到相應機構去,從而放棄了本該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國學到底該怎麼教、怎麼學?傳統文化中,孩子需要繼承發揚的是什麼?
  • 國學是什麼?你在學嗎?
    國學方興未艾。總體來說,國學是一門智慧之學!從內容看。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從民間定義看。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
  • 國學應該怎麼學?6大點說清國學應該這樣學
    國學當然,很多人會說,完全看不懂文言文,不知道要說的是什麼。那麼小編這兒建議大家,一可以買文言文和白話文對照的書籍;二可以上網查閱資料;三可以在網上提問等等方式。學習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不斷的堅持著學習,這樣才能掌握好國學知識。或許有快速提升國學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肯定不牢靠的。它常常是挑重點或斷章取義或犧牲根基來強行記憶。這種方法固然短時間內有效,但是時間一長,如果沒有根據給你做基礎,那麼你所學到的東西將一去不復返。
  • 國學課火爆,孩子到底該不該學?國學的正確打開方式家長了解嗎
    《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國學課火爆,孩子到底該不該學?學國學的正確打開方式家長了解嗎「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 「國學」是什麼?怎麼學習?
    這是一篇介紹國學入門的文章,小編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國學的概念,然後為大介紹一下國學入門必讀的數目。國學是什麼?國學這個概念分為古代國學和現代國學。在中國古代,「國學」這個概念在《周禮》、《漢書》、《晉書》中都有提到。但雖然「國學」這個概念雖然存在,在古代主要是指「國立學校的意思」,比如白鹿洞書院在朱熹之前,就叫做「白鹿洞國學」,又比如明初設中都國子學,後改為國子監。
  • 國學到底是什麼,學習國學有什麼作用,我們又該如何學習?
    一、國學概述國學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還包括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明清小說以及歷代史學等內容,形成了包括經、史、子、集四部。二、國學的分類我國歷史上傳統的下一的國學可分為四大部:1、義理之學即哲學:義理之學包括諸子百家,比如孔子的儒學,老莊的道家之學、韓非子的法家之學、墨子的墨家之學等,另外還有佛教、道教的宗教學說。
  • 什麼是國學?為什麼要學國學?
    也許我不能直接告訴你國學是什麼,但我能跟你說說國學像什麼,以及它是什麼感覺。它是下班回家,站在二十八層樓上,西望落陽的眼神,是夕陽無限、為霞滿天的思逸神飛——俯臨莽蒼長野,掀開垂天之雲,與鯤鵬凝神對視,物我兩忘,橫掃周身疲累的鬆快。
  • 學國學,意義有多大? 小學生學「國學」重在薰陶
    日前,廣州市某小學舉行了一場國學誦讀展示會,臺上,孩子們穿著古裝,搖頭晃腦誦讀經典,臺下,家長、老師報以熱烈掌聲。  近年來,對於小學生是否合適學「國學」,家長們一直爭議不斷。今年春節晚會上,一個7歲小女孩倒背《百家姓》的節目更是引發了大家的討論:小孩子到底要不要學「國學」?
  • 現今國學越來越被吹捧,何為國學?作為中國人,那麼值不值得學?
    那些老師知道自己要幹什麼,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他們的執著,在我的眼裡還是有些莫名,可能我跟他們沒有更深一層次的交流有關吧。當然,我覺得這個可能跟國學在當代的定位很奇妙有關係,國學在當代能做什麼?和應該做什麼?作為一個正經的學術,好像可以,但又有待發展。作為意識形態,好像有些撈過界。作為一種個人修養之道,可以,但是又太唯心。總之,在我有限的腦細胞裡,沒有找到一個那麼切合國學的位置。
  • 《國學是什麼》出版 講述國人應知的國學常識
    中國現代文學館前常務副館長李榮勝撰寫的《國學是什麼——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的國學基本知識》一書,日前由華夏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這是第一本系統闡述國學是什麼的綜合之書,也是第一本全面告訴中國人應該知道哪些國學基本知識的普及之書。全書四部卅三章,將博大精深的國學全方位呈現在讀者面前。總論部分首先回答了何為國學。
  • 漢學與國學
    「漢學」一詞有兩種意義:1.與「宋學」相對,指對諸子百家主要是儒家經典的考釋研究,以許慎《說文解字》為代表;「宋學」則是義理研究,以朱熹為代表。所以,清朝的「乾嘉學派」又被認為是「漢學」的延續。當然,漢、宋當時都不那麼絕對。
  • 什麼是國學?原來學習國學有那麼多好處?
    什麼是國學?國是中國,學是學問。國學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和當代文化精華相融。國學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儒家「半部《論語》可治天下,《大學》「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包含了為人處世的行為標準。我們學習國學有什麼好處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