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是什麼》出版 講述國人應知的國學常識

2020-12-17 華夏經緯網

  中國現代文學館前常務副館長李榮勝撰寫的《國學是什麼——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的國學基本知識》一書,日前由華夏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這是第一本系統闡述國學是什麼的綜合之書,也是第一本全面告訴中國人應該知道哪些國學基本知識的普及之書。全書四部卅三章,將博大精深的國學全方位呈現在讀者面前。總論部分首先回答了何為國學。作者開宗明義,指出國學即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本土文化。何為真正的國學?書中答道:「是中國人對自己本源文化的認同與堅守,是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之後,分別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對國學進行定義,並且介紹了國學中的基本知識。最後,作者在結束語部分高度評價國學,認為它是「中華民族統一了數千年的文化基礎」。

  作者認為:「廣義定義的國學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總和,就是鑄就中華民族性格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國學應該包括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字和語言、《易經》和哲學、科學和技術、文學和藝術、孔子和儒學、老莊和道教、佛學和佛教、民族和民俗、國家和史學,至少九個方面的傳統文化。」「狹義定義的國學就是儒學,是由孔子創立、由孟子和眾多學者共同完成的一種不斷完善人性和社會倫理的學說,是指導人由野蠻走向文明的百科全書,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的儒學最終成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主流文化。」作者認為,儒學的精華都蘊藏在「四書五經」之中。作者深入淺出地逐一介紹了這九本書。作者呼籲:不要總是批判自己的祖宗了,他們為我們創造了6000年的文明。只要拋棄掉對今天沒有用的那些封建主義糟粕,我們就能從博大精深中的國學中找到曾使中國領先世界2000多年的文化精華,來引導我們今天的中華崛起。

  該書印製精美,圖文並茂,300餘頁近30萬字的內容。該書結構前後呼應,詳略得當,要言不煩,渾然一體。在行文方面,舉重若輕,旁徵博引,信手拈來,遊刃有餘。書中不但向讀者展示了國學的價值,還展示了國學的缺失、社會的缺失,以此來引起人們的反思。我們的文化缺少了什麼?在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們又遺失了些什麼?這些,我們應該要怎樣去彌補?這是每個中國人都該思考的問題。相信讀完該書時,讀者會對國學有一個更為全面、系統和準確的了解,會被這精粹的文化所震撼,會因為自己是中華兒女的一員而備感驕傲和自豪。

  該書是李榮勝潛心研究國學多年的心得結晶,也是他長年治學的又一力作。該書最初是作為中國現代文學館向中外參觀者普及國學知識而起草的一份講稿,後經整理、充實和凝練,遂成專著付梓出版。他深切希望,該書的出版能夠讓社會增加一分誠信與淨化,能夠讓人們的心靈增加一分高尚與寧靜。

  該書一經面世,便好評如潮,讚譽有加。有學者認為,該書已不是一本單純的國學知識普及書籍,而是一部字裡行間充滿了學者情懷的人文作品。還有人指出,該書講的不光是國學,還是中華民族之魂。

  李榮勝是共和國同齡人,中共黨員。1969年參加工作後,長期在文化領域工作。曾任首都鋼鐵公司長篇小說創作組組長,中國青年出版社編輯,作家出版社編輯、副社長、副編審,中國作協機關服務局局長,中國作協辦公廳副主任,中國現代文學館常務副館長,中國作協第六、七屆全委會委員。1973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面對今天高速發展卻又浮躁喧囂的社會狀態,作者以他多年對中國文化的深刻思考而堅信:法律可以讓人不敢做壞事;制度可以讓人不能做壞事;只有文化可以讓人不願意做壞事。(王南)

  文章來源: 人民網

 

責任編輯:連萌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常識?
    「國學」一說,最早見於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國故論衡》。一、什麼是國學常識?顧名思義,「國學」就是中國之學,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中創造的文化,它不僅書寫在典籍裡,更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所謂「常識」,一是指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二是指生活中經常遇到、經常使用、只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的問題。
  • 版本流變中的國學類圖書出版趨勢——以章太炎《國學概論》為例
    又因為本書的受眾不只是學者,更是大眾,普通讀者不需博學多識、廣知古今,便能於此書中領略到我國傳統學術之博大精深。通過對章氏《國學概論》近百年來的不同版本進行探討和分析,可以看出國學類圖書的出版趨勢,從而使其具有出版史的意義。20 世紀初,國粹主義文化流派的出現,無疑是國學興起的開端。
  • 國學教育:回歸常識 回到經典
    現在最缺的是質量合格、數量可觀的國學教師,以及適於教師參閱、學生修習的中華經典讀本。」在日前舉行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讀本」出版座談會上,該書審讀委員會主任、中央民族大學教授牟鍾鑑的一番話道出了國學教育的現狀,同時也顯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讀本」出版的恰逢其時和大中小學一體化推進國學經典教育的當務之急。
  • 多讀國學常識精粹
    閒暇無事,讀了一本經典著作《國學常識》。學經典知識,對我來說,有不少的心得和收穫。讀《國學常識》對我的感觸挺深的,快節奏的社會中,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很有效,跟不上快節奏的變化。社會節奏快,人們內心很浮躁,多看看國學的書,可以陶冶情操。
  • 一本劃時代的國學書在英國出版
    國學內容的融合:從緣起到出版 《國學智慧與現代管理》的出版發行,是緣起於一次跨國的相遇。 對於選取何種國學內容、以何種方式傳播到國外?顏愛民認為「如何讓國學對口現代管理,如何從不同的學科維度尋找國學和西方現代管理之間的融合點是我們出版一本書的本意。」這個觀點正好契合了鄭冰寒的想法,他說:「在融合國學和管理這個課題裡面,這本書籍的出版將是中國人編著走向西方世界的第一本。」
  • 【漲知識】必須了解的國學常識匯總大全
    國學常識三:「尚方寶劍」是一柄什麼劍國學常識四:什麼是「三禮」國學常識五:中國一共有過多少個皇帝國學常識六:「故宮」為什麼被稱作「紫禁城」國學常識七:「福祿壽」怎麼來的?國學常識八:「烏紗帽」最初是指什麼國學常識九:《論語》是怎樣一本書國學常識十:《孟子》對後世有何影響國學常識十一:《大學》有什麼現代含義國學常識十二:《詩經》的體例分類是怎樣的國學常識十三:流傳千年的《尚書》系「偽書」?
  • 談國學、論國學,那國學到底要學什麼?
    上篇文章講了什麼是國學,那麼這篇文章小編我接著講國學學什麼?各位讀者知道國學要學習什麼嗎?我們所說、所講「國學」之前,首先必須明確國學的範圍,如果不明確國學的範圍,那麼說再多都無意。具體學習國學,小編覺得應該注視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以史為鑑。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交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因此,我們學國學,了解我國的各歷史事件、歷史故事,分析他們的好與壞、對與錯,通過自己的判斷能力,從中的啟發、感悟。
  • 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教育的特點
    章太炎開展國學教育的目的十分明確,即以國學提高國人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從而保國、強國。在他眼中,國學經典對實現這一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期為略說,幫助學生認知國學基礎框架,之後三期皆在此框架上講述,突出重點主題。在講授第一期的《小學略說》之後,將《說文》貫穿於第二三四期,表明章太炎對考據辭章這一國學基本功的重視。貫穿四期學程的另一類主題為諸子,表明章太炎希望利用國粹中的人物事跡來鼓舞民族自尊心。國粹中的典章制度「所以不提出者,是因各朝的典章制度,史書上多已載明,無以今證古的必要。
  • 什麼是文化,什麼是國學?國學早已衰敗為何又戀戀不捨?
    可見普通人要去弄明白什麼是文化,是很難的事情。今天只從思維方式文化思想做一個簡單的分析,以此作為一個突破口來闡述國學和分析未來的發展趨勢。文化其實就是人類這種智性生物所表達的謀生行為和意識體系的總和,因此文化具備三個基本特徵。1.生存結構,是文化得以發生的第一根基。
  • 《聖學根之根》系列叢書正式出版,引領少兒國學新潮流
    原標題:《聖學根之根》系列叢書正式出版,引領少兒國學新潮流新媒體時代的全面浸透給以紙媒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紙質書籍出版發行量的急劇減少可謂是一種時代文化的消逝。但對於年紀尚幼的少兒群體而言,並不具備獨立學習、思考的能力,他們接收知識的信息源大部分還是來自父母、老師的言傳身教和經過編排的紙張書籍。
  • 2019國考人文常識積累:國學知識
    本文整理2019國考人文常識積累:國學知識,更多國考公務員考試資料,請點擊國家公務員考試頻道。在近五年的國考中,歷史人文就如同一匹「黑馬」,以強勁兒的勢頭,衝入到了大家的視線中。相關題目越來越多,難度也越來越大。對於這一部分的更像是大海裡撈針——無從下手。
  • 現代人們為何學國學?國學有什麼用?何為國學?
    隨著現代的人們越來越重視國學,如今國學的新聞也是非常的多,但是在其中的負面新聞也是佔了很大的比例的。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對於國學有那麼多,甚至是那麼大的爭議?很多人都不理解,國學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今天,就想跟大家說一說國學給我們帶來的意義,以及我們為什麼要學國學?
  • 國學——到底是什麼
    中華文明思維之旅將推出一系列國學文章,名之為《國學五篇》,此文為第一篇作者:聽海直至今天,國學到底是什麼,能夠為現代社會和現代生活帶來什麼,這些學界爭論多年的問題依然沒有答案。如果不明白國學是什麼,國學的推廣與教育就只能在迷途中艱難前行;只有明白了國學是什麼,國學的教育原理才能至簡,目標才能明確,教育操作才能有序,教育進程才能高效,人才才能高質,才能真正地引領未來。當代「國學」之名,以古為基,直接源自十九世紀「西學東漸」之風,張之洞、魏源主張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五四」時代,胡適等提出「整理國故」口號。
  • 人民日報整理的國學常識100題,挑戰一下吧
    國學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應予以弘揚和傳承。孩子從小學習國學常識,可以提升文化素養。今天和大家分享人民日報整理的國學常識100題及答案,老師、家長可以收藏起來,給孩子看看,拓展知識面。答案在每張圖的底部。
  • 閱讀國學經典 親近傳統文化
    100年後,商務印書館激活「學生國學叢書」,出版了「學生國學叢書新編」,讓學生在閱讀中走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植入學生的肌體,「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
  • 國學熱要先知道它是什麼
    《馬一浮與國學》,劉夢溪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5年6月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夢溪,近日攜新書《馬一浮與國學》在三聯書店舉辦分享會他的新書《馬一浮與國學》《大師與傳統(增訂版)近期分別由三聯書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收錄了其近些年來的研究成果。
  • 熱愛國學知識的小夥伴,「紅領巾國學達人」挑戰賽等你來戰!
    國學乃國家之學,亦乃國人之學起源於華夏之初,傳承自經典著作表達著臧否人倫善惡、境界高下的中國價值觀蘊藏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了幫助少先隊員進一步學習了解國學知識感悟其中蘊涵的價值理念和精神力量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紅領巾國學達人」挑戰賽又一次和你見面啦
  • 100個國學常識知識點,小學初中都適用!建議學生收藏起來!
    國學是中華人文知識之大成,應予以弘揚和傳承。孩子從小學習國學常識,可以提升文化素養。興國學之風猛然颳起,小學都開始考起國學常識來了!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只有在基礎知識掌握牢固的情況下,積累的課外知識越來越多,孩子的成績就會越好!國學常識是我們應該掌握的知識點之一,對於學生來說,這部分內容可能比較少見,比較模糊,但是確也是我們應該重點掌握的內容。
  • 2018鄭州小升初國學常識題(十九)
    本文關於國學常識的知識點,家長們可以收藏起來,讓孩子在遊戲中培養學習興趣,快樂地記憶國學知識! 2018鄭州小升初國學常識題(十九)   181、《論語》中認為「為仁之本」的是:(B)   A、忠義   B、孝悌   18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指的是:(B)   A、天氣炎熱似火   B、天氣漸漸轉涼
  • 三智師說 郭齊勇:國學概論
    章太炎說:「夫國學者,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聞處競爭之世,徒恃國學固不足以立國矣;而吾未聞國學不興而國能自立者也。吾聞有國亡而國學不亡者矣;而吾未聞國學先亡而國仍立者也。故今日國學之無人興起,即將影響於國家之存滅,是不亦視前世為尤岌岌乎?」。鄧實說:「國學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