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毒立言」王巖林:「愛智慧」的哲學,可惜沒能愛全部的智慧和大...

2020-12-22 歷史奇事

淨毒立言推薦:冠之以「愛智慧」名的哲學,卻名不副實,一開始便沒有愛全部的智慧、尤其是卯定於道的大智慧(推薦人:王巖林

文\王巖林 圖\網絡 編輯\王巖林

「哲學」一詞,是從希臘文的「愛智慧」翻譯來的。一直以來,被大批的追捧者、吹捧者定義為「愛智之學」。

然而,「愛智之學」,卻表現的相當地不智慧、沒有大智慧。她從一開始就沒全面徹底地擁抱人類的所有智慧,而只是很自以為是地圈定在了一個近似絕對智慧的「象牙塔」內。

具體地說就是,發源自西方的哲學,自古希臘時期提倡理性主義智慧、尤其是柏拉圖的「理念說」出籠後開始,便在站位、視野、格局及走向上,將自身劃定、鎖定、綁定在了一個認知智慧(而且是更憋屈的自覺理性範疇內)的狹窄領域內,且在這一領域內也是以張揚、突顯所謂思辨理性為主的。這幾乎從一開始,就將更應該納入進去的「大智慧」給弄丟了。

我們說,立場決定態度,格局決定視野。哲學,這種有精取、更有大舍的不智之為,直接決定了其後來在愛智之道上的偏頗狹促走向。

簡言之,高舉著「愛智慧」大旗的哲學,卻將我們人類、甚至生命活動中的很大一部分既有智慧(尤其是將最重要的大智慧)給排除在外了,這是真的「愛智慧」嗎?這種專厚某一域之理性智慧而割捨、不屑另一域之更豐饒智慧的做法,是智者與追尋智慧者們應該有的明智之舉智嗎?

僅憑此一點,我們便會看到,哲學在「愛智慧」的盛名之下、原本是難副其實的;哲學所謂的「愛智之學」,一開始便是殘缺不全的;哲學由此而想牢牢佔據人類最高學問與唯一「愛智之學」的寶座,是有著很大的問題的!

雖然,我們說,在經歷了西方現代哲學的「解構主義」、「反哲學」風潮之後,哲 學,已將更多的感覺、直覺、經驗、實用、甚至潛意識、無意識、本能、「路徑依賴」等問題,拉入到自身的視野裡來(其中的「反哲學」,通常並非完全認同自己是哲學的一部分)了,然而,這種自我修補殘缺、努力深化拓展的運動,是不是就足以挽救這被統稱作「哲學」的西方之「愛智慧」一脈呢?是不是便能最終鞏固其「最高學問」的壟斷地位呢?

非也。雖有大幅度的修補與拓展,但構建之初其所確立的基本理路、基礎格局、甚至「娘胎裡」帶來的根本致命傷,卻是沒能或無法得以根本改變的。這就如同一條憋屈的「破船」,再怎麼三番五次地修補,費心巴力地完善,終究都不可能徹底地轉變成「非自己」,都不可能躲過最終要被更高大整全整生(薛英俊先生的總結)的中華之道(或韓秉欣教授所講的「大道絕學」)所推翻、所取代之命運!

相比中華之道,西方理路上建構與發展起來的「哲學」,在愛智慧的問題上,至少在這麼幾個方面是有著其完全不能克服的致命傷的:

第一,從知行之智的視野來看,哲學,全然不顧認「認知之智」發端於「行為之智」的基本事實,未能在一種知行貫通、知行一體的大格局中追求完整的人類智慧。這便使得其在「愛智」問題上,既殘缺不全,又偏頗極端。

哲學,受其與生俱來的傲慢和自有觀念理路的影響,總是以所謂認知智慧、理性思維指導實踐行為而自居。如此一來,不僅放大和極端化了認知、認知理性的作用,忽視了人類和生命體活動行為所具有的智能與智慧,而且,還讓近現代以來的整個世界,充斥了機巧善變、華而不實,卻消散和丟掉了很多應有的堅守與厚重。

更根本地是,這樣由前上到後下、由知智到踐行的線性作用模式之設置本身,便決定了其怎麼也無法做到中華之道那「行中體悟」、「道思利行」的通體圓成。簡言之,她再怎麼進一步地補救、完善,都沒法如中華之道這般站立於知與行兩個不同的世界之上,都無法在知行貫通、知行統一、尋求知行各自及共有之智、實現知行皆能的更大天地裡,建構更大的統系或體系,上下翻飛、縱橫馳騁。

第二,從關照活的生命與真實人類活動之一切智慧的角度來看,哲學看似摘取了人類「智慧之樹」的精華花果,其實上呢,它只是掌握與獲得了整個人類之智的少部分「標本」罷了。也就是說,它沒有涉入與伴隨人類智慧活動生長的全過程,所以便無法擁有人類最真實的活智慧。

此話怎講?具體地說就是,哲學、西方哲學,有選擇地「只愛」遭理性化「加工製作」過的認知智慧(或者認知理性輻射下的某些相關延伸區域)。這樣的「智慧」,其實只是自然而然活智慧的「智慧標本」,而且是「典型智慧」之「乾枯標本」而已。

因為,人與生命的智慧,不是憑空從天上掉下來。換句話說,人類的「智慧之樹」,不是憑空、毫無緣由前番地就結出了花與果來的。你只看重和摘取花與果,這種從人家原有「智慧之樹」活的整個生命活動中截取的、被加工製作的,是不是已經很大程度上割裂、甚至「禁閉」了人類那有生命的、自在的智慧生長生成系統了?

表面上看,從西方誕生的哲學,好像丟棄、失去的只是令智慧之花開、令智慧之果熟的一些樹枝、樹葉、樹幹、樹根、甚至泥土、養料等,其實呢,最根本地是它因此而隔膜與遠離了真實的生命活動本身,切斷了、失掉了對整個生命生長的關照。

阻斷智慧發生發展的過程,便意味著拋棄了智慧鮮活真實的生長,阻絕了對這鮮活真實生長中所產生之一切的關照(比如蘊含有智慧之成分與種子的智能行為、經驗、情感、本能、習慣、潛意識等,和今天看來尚不能認為具有智之成分的更多)。

當「哲學」遠離了智慧之樹的生長、遠離了活的生命,這樣的所謂形而上思想,便變味為某一部分人關起門來的「思想遊戲」、「邏輯遊戲」、「思辨遊戲」了;便更多時候不能直接用於指導實踐,令不少人特別是廣大民眾覺得「空談」、「無用」了。喪失了緊貼人類智慧的根本智慧後,哲學也就變得孤獨與蒼白了。「哲學無用論」的產生,根子也就在這兒。這究竟是哲學之智呢?還是哲學的丟棄了大智後不智呢?

中華之道,深知人類的「智慧之樹」,不是憑空而來的(甚至既不是人類腦子裡所專有,也不是人類生命活動所專有),是由貌似跟智慧不沾多大邊的運動行為、基本的生命活動中孕育誕生的。正如表面看上去,跟「智慧之樹」上那光鮮亮麗的「智慧果」,沒有太大關係的泥土、糞便、水源、樹根等,卻是我們認知智慧、真實生成智慧的必不可少。

所以,中國人觀智、言智,從不漠視與割捨行為,從不貶低感覺直覺-----那怕是非自覺理性指導下的行為活動與情感、直覺、經驗、習慣等。我們不僅關注典型的認知智慧,更將一切深埋於陰暗泥土之下、甚至未顯現出分明智慧特徵的「隱智」及零散如沙的「智慧細胞」,統統毫無遺漏地刨挖、拎拽出來。如此一來,這反倒讓中華之道在西方哲學面前,擁有了一種更加貼近自然真實生命、更加因應人類智慧之樹生長規律的完整系統站位。

第三,再從智與愚貫通迴轉的角度來看,西方所發育的哲學,總體上只是一種取向單一的、線性鑄高的塔狀建構或樹狀用力。她不僅不能如中國人和中華之道那樣,將「智慧之觸」伸展到其自身的反面----「愚笨之域」,更無法實現自身整個體系在「智愚之道」層面上的有機「圓成」。

簡單地講,一般的人,特別是那些自命不凡的西方哲學家們,估計想也想不到,愚笨與智慧有什麼可以貫通的聯繫,難不成愚笨之中還有智慧嗎?他們更不可能會想到中國人不僅在二者間找到了聯繫,還用一套極具智慧的「架設」機制,硬是將堪稱對立之極的兩者,迴環圓成為一個有機的統一體了!

具體地說就是,中國人與中華之道,在智慧與相去甚遠的愚笨之間,以一種動態漸進、口徑漸變的「畫圓」方式,不斷穿過大智、智、聰明、小聰明、小愚笨且還算聰明、外表的木訥愚笨實則不笨、真笨但笨中不乏有智、大智若愚等一個個環節,以更深刻、更通透的「至愚者至智」之最高境界,構建起了一個大大的「中華智慧迴環」。這個「中華智慧迴環」,早前我已有講到。就不多說了。

在我看來,中國人「禍福相依」、正反相隨的認知,尤其是家喻戶曉的「愚公移山」之故事,都與這種最深透、最廣闊之「智愚理論」互為相見。更為重要的是,不僅視野達到了,理念有了,還實實在在地鑄就了一套關於智慧與愚笨的、無所不包的自我圓成體系!一切關於智慧乃至智慧反面的討論,都能在這一整套自圓自成的體系內被裝下了,如此這般已能實現「其小無內、其大無外」之一統的中華之道,西方的「哲學」還有可能是其對手嗎?!

西方哲學,固然不失為人類「愛智之學」的一種,卻再怎麼努力,再怎麼深入極致,都始終無法逃出中華智愚之道的掌心。認知,無非追求就是知行之知域內的認知之道;思辨,無非就是這套大一統道之體系中的思辨之道;其他的諸如理性、思辨理性、邏輯理性、線性理性及相對應的感覺、直覺、經驗等,任何方面與關係,都無不被中華之道的更大統系所收納與包裹著。

所以,一言以蔽之,「哲學」再怎麼以「愛智慧」的身份自居,終究都是撐不起人類全部的智慧之傘來。其最終必輸於中華之道與中華智慧,那是由其格局、取向、思維方式及體系機制所決定的。

淨毒立言群黨教員二維碼

此文僅為「愛智慧」而寫。還沒有牽扯到對道、天人大道的認知體悟與久久卯定問題。若更進一步以道的理路與境界看,西方哲學更可以說作為一個文明的思想體系,那是註定了要被中華緊緊圍繞著道、天人大道建構起來的一套文明大道統,遠遠甩出去幾條街的!

總之,哲學之道,終究是一些少數哲學家們肆意妄思的灰色小船罷了。其在平穩風順時,盡可以信馬由韁、自由思想、我思故我在、玩玩哲思的智力遊戲;可稍遇到大點的風浪、太長日久下來,便會盡顯其過眼浮雲般地沒根沒落以及缺乏長久生命力了。「哲學已死」,其實只是說對了一半;另一半的真實是:其在剛誕生之際沒有找到卯定「大智慧」的基本理路,早就決定了其一定是「活不了」多久,是無法跟「長生不老」的中華大道學相提並論的!

歡迎同樣感受到毒話語之痛、有為大道中華立言意願的五湖四海朋友,積極加入或賜稿《淨毒立言》、《科玄與道》、《文字文明》、《大道中華》四大專欄,讓我們一同去攪動中華之道當代話語的時代風雲吧!

【淨毒立言】 前期推薦項:

1、中國古代科技一直落後於西方(毒言推薦:陳大漓)

2、中國古代相比西方,缺乏科學精神(毒言推薦:陳大漓)

3、2000多年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封建統治(毒言推薦:王巖林)

4、封建地主、封建地主階級、封建地主所有制和有地主階級的社會就是封建社會等(毒言推薦:王巖林)

5、中國古代欽天監、司天監系統的觀象授時,是巫師們的封建迷信活動(毒言推薦:慈天元、韋寧

6、農民起義導致了古代的改朝換代,反抗與推翻統治階級的是一次次的農民革命(毒言推薦:王巖林

7、中國人沒有信仰,華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沒有信仰就沒有力量,思想混亂和腐敗問題的根源是喪失信仰(毒言推薦:慈天元 王巖林

8、基督教的經典譯作《聖經》(推薦理由:佛經、道經、儒經皆沒有自推為「聖經」。 聖賢之道,沒有宣鬼神為'聖教'之理。 建議:改譯作《耶經》或《神經》。立言人:慈天元

9、士人,是大道中華的文明之心。(立言人:王巖林)

10、中國共產黨人和毛澤東時代的革命戰士,是政黨組織條件下的一代新士人。(立言人:愛愛

11、電磁波學說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完全正確,不容置疑。(毒言推薦:程奉獻忠 立言:不存在電磁波;不存在作為基本力的強、弱作用力;不存在所謂的時空彎曲、宇宙學紅移等;建立在電磁波基礎上的廣義相對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神話!)

12、全面重建與高揚中華士人文明話語,是奪回自身歷史解釋權至為關鍵的一步。(毒言推薦:王巖林

13、中國人不講邏輯,中國人沒有邏輯思維(毒言推薦:慈天元)。中華民族與中華文明自有一套根本關聯著自然、大道的整生羅緝(立言人:薛英俊

14、對中國史前研究證明,不是簡單的「石器時代」;而應是金屬時代之前,先後有一個「木石前盟」複合工具時代和火技術陶器時代(淨毒立言人:陳明遠、金岷彬

【開設了一個「構建中國新時代話語」投票區。歡迎投票。在此謝過。】

相關焦點

  • 「大道中華」王巖林:哲學的致命傷,是沒找到貫通知行的道!
    發源於西方的哲學,其終究不能愛所有的智慧與根本的大智慧,不能達成全面且通透的認知,不能做到自身統系的「自我圓成」,不能實現至高無上的「全員一統」,無不與此直接相關。為何緊抓最典型的「認知智慧」不放、聲稱最「愛智慧」的哲學,卻反而失掉、難以得到最重要與最根本的「大智慧」呢?其實,「愛智慧」哲學的「大不智」,恰恰在於其在求智路上,太注重表面之智域、智知、智象,且用力太專、太狠、太不動腦子了。大智,哪有那麼直接顯露、容易獲得的?大智、之為大智,一定不是通常能見、輕易便能獲得的智慧。
  • 「淨毒立言」中華之學,究竟該用「國學」、「漢學」?還是「華學...
    如果要基於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融合中西文化,那麼,可以認可「國學、漢學、華學、大道學,都是中國古代哲學」這種說法。我們要做的,只要依據中華文化的根本精神對「萬馬奔騰」的思維方式給出規範,從而確定中華文化國際標準。淨毒立言專題研討群愛愛覺士二維碼:徐懷清:中華文化,三教九流,紛繁龐雜,這是廣泛意義的文化實現。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最為普遍,流行近兩千年。
  • 「大道中華」程獻忠顛覆性質疑:孔子的「東夷化」,一手造成了華夏...
    觜宿靠近)與赤道和黃道相合的宿數、還是月舍宿數和對偶宿數都達到了局部極大值。因此,其形成年代就應該是在這120年裡,最接近為BC5669年,與李淳風所說的伏羲年代吻合。《隋書·天文志》記唐初李淳風說:「爰在庖犧,仰觀俯察,謂以天之七曜、二十八星,周於穹圓之度,以麗十二位也。」三垣二十八宿圖觀此諸多超前而神奇的認知,諸君還認為這些真的是普通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 「文字文明」金岷彬:「笑」字的造字為什麼用「竹子頭」?
    與《漢語大字典》縮印本P265「哭」字條下羅列的古字形相對照,小篆字形「笑」、「哭」的「大」和「犬」區別很大;而同是縱橫家書裡的笑與哭,其下部的筆形很相似,並與P559「犬」字條下所錄的老子乙裡的字形一致。
  • 「大道中華」專題研討會觀點匯總:士人群體,還能在中國出現嗎?
    文\根據淨毒立言專題討論群周會發言整理 圖\網絡 編輯\王巖林 平安愛愛:諸位周末好。在傳統中國基本的社會結構中,士,為士農工商之首。可以說是社會中堅領導力量。本群多次進行過士人問題的討論。淨毒立言專題研討群愛愛覺士二維碼:愛愛:中國從清末以來的社會轉型,實際上還沒有真正結束,沒有到真正水落石出的時刻。
  • 回歸哲學的愛智慧傳統
    從詞源上說,哲學是「philosophia」,即「愛智慧」,它意味著「對智慧的真誠熱愛、忘我追求和批判性反省」,因此哲學被稱為「智慧之學」。但我認為,國內先前的(也許包括當前的)哲學教育偏離這一傳統甚遠,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對哲學知識的傳授上,把哲學當作了某種知識體系、某種命題系統、某種智慧形態,哲學教育變成了上課講條條、聽課記條條、考試背條條這一習慣的周而復始,造成了學生對哲學課的反感甚至厭煩,在一門號稱愛智慧的學科中,他們卻感受不到多少撞擊出的智慧火花。
  • 哲學能做什麼?什麼是真正的愛智慧?這裡的答案絕了!
    2,哲學不是小聰明,而是大智慧由此可見,哲學是智慧,但智慧並不就是哲學。僅僅把哲學視為智慧的代名詞,顯而易見是不恰當的。但是,對於理解哲學來說,根本的問題是在於,哲學並不僅僅是一種智慧,而且是對待全部智慧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就是對智慧本身的真摯、強烈、忘我之愛,即「愛智之忱」。簡言之,哲學智慧就是「愛智」。
  • 哲學的「愛智慧」
    個人睡前閱讀時間,花1小時繼續看了周國平的哲學之思,其實自己初中發出的最早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的追問就是哲人的思考方式,怪不得多年前師兄說我很適合學哲學,哲學就是愛智慧,如同康德所說的「世上最讓我們震撼的是頭頂的星空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律」,一個是世界本真的終極追問,一個是自我止於至善的道德探究
  • 「文字文明」金岷彬:從說文的「左」「右」字,說到動物有無左利...
    可惜觀看場合下,沒條件記錄下這部影視資料的名字和版商、年份。這是題外的話,但卻是從文化延伸出去的嚴肅、認真的話題。討論題目:《在科舉制和士紳階層退出歷史舞臺後,中國現在和未來還有沒有、會不會聚合起新的士人群體?》請提前考慮與準備,積極參與。有意參加討論的朋友,請掃碼淨毒立言群群主愛愛老師加入。謝謝。
  • 「科玄與道」程獻忠:五運六氣有著非同尋常的天學淵源
    編者按:一兩篇文章,未必能夠全面講清人體與中華古老天學之間的聯繫和規律;然而程獻忠覺士通過還立體河圖與平面洛書、五運經天真實圖等,進而系統揭示中醫理論奧秘的努力,卻是非常值得讚賞和尊敬的。如此這般嚴肅且求真的探索,希望能啟發更多同仁。編註:本文為程獻忠先生《華夏文明與天學淵源》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 了不起的哲學——生命智慧中愛的體現
    哲學是愛智之學,從詞源上看,哲學一詞來源於古希臘語,它有兩個詞根,即「愛」和「智慧」,合起來就是愛智慧的意思。因此,哲學的本意是要人們愛智慧,它意味著對智慧的真誠熱愛,這是哲學應有之義,當然也是我們學習哲學應該有的明確的認識。
  • 哲學=愛智慧?哲學與科學是一體的?
    你也許聽說過,「哲學」這個詞在古希臘文中就是「愛智慧」的意思。但不光古希臘人,世界上各個民族,包括我們中國在內,都有自己的哲學,都有對智慧的熱愛,但愛智慧的方式卻是千差萬別。古希臘傳統的愛智慧,就是以求真的態度構造理論,所以從中產生出了科學,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它是哲學與科學的連續體。人類在進入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時代以前,大都是用神話來解釋世界的,所信奉的根本原則是交互感應,這是一種我們今天仍然能夠在巫術中看到的思維方式,全世界各個民族基本都經歷過這個過程。但中國是比較早地擺脫神話思維、進入理知時代的民族。
  • 「哲學」一詞源於古希臘文,由「愛」和「智慧」兩個單詞所組成
    「哲學」一詞源於古希臘文,由「愛」和「智慧」兩個單詞所組成「哲學」一詞的由來「哲學」一詞源於古希臘文,由「愛」和「智慧」兩個單詞所組成,意思就是「愛智慧」,這是一門使人聰明、給人智慧的學問。黑格爾認為,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首次使用「哲學」一詞。
  • 「大道中華」韓秉欣:大道絕學中的「神龍見首不見尾」
    中華大道絕學的先進性,在於歷久彌新,只要後學不忘本根,就永遠能從中獲得智慧的啟迪。大道絕學、原典東方文化永遠給「不知」、「未知」留有充分的地位,當下一知,返本開新,則中華文明,必能上承祖氣,懷化彌遠。中華大道絕學、原典東方文化和經典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生命感悟最可靠的文化、理論基石;置身於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實踐,是生命鮮活的唯一源泉;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歡迎同樣感受到毒話語之痛、有為大道中華立言意願的五湖四海朋友,積極加入或賜稿《淨毒立言》、《科玄與道》、《文字文明》、《大道中華》四大專欄,讓我們一同去攪動中華之道當代話語的時代風雲吧!
  • 智慧之愛何以可能:蘇格拉底愛的教育哲學一解
    智慧之愛何以可能:蘇格拉底愛的教育哲學一解 2019年05月10日 14:44 來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年第4期 作者:劉鐵芳 字號 內容摘要:智慧之愛可謂蘇格拉底教育實踐的靈魂
  • 《中國哲學簡史》——探討「中國人的愛與智慧」
    藉此機會,請隨同筆者一起追隨一顆好奇心,輕輕推開《中國哲學簡史》這扇小窗,帶著問題上路,去探索我們中國人的愛與智慧。哲學一詞希臘文的原義:「愛智慧」。(參見「享讀者書架」專欄:「《哲學的慰藉》——值得細細品味並好好消化的「美食閱讀」」一文。)
  • 【西來堂】淨因法師:知識、文化與智慧
    愛與恨也一樣,沒有愛,就不會有恨,愛恨交加,這是男女情感的本質,愛和恨是不二的。不了解這一道理,既不會愛也不會恨,恨也恨不到家,愛也愛得不徹底。一句話:愛得不究竟。能不能有點自信,這麼大的人了。(問營員)你是知識分子嗎?營員:是。淨因法師:是文化人?營員:是。淨因法師:開始有雜音了,有不同意見?你是有智慧的人嗎?營員:不是。淨因法師:不是智慧人,還這麼理直氣壯幹嘛?不用擔心,我也贊同你的觀點,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文化。
  • 哲學智慧與精神家園
    下面我想分成三個大問題來和大家進行交流:第一,人的智慧與哲學的「愛智」;第二,人的思想與哲學的「反思」;第三,人的追求與哲學的「境界」。我想從這樣三個方面來和大家交流一下怎麼樣去理解哲學智慧,怎麼樣理解哲學智慧在構建精神家園當中的重大作用。 人的智慧與哲學的「愛智」 一說到哲學,大家會做出兩種截然相反的反應。
  • 哲學是愛與智慧的鄉愁,我們能否在迷茫中找到回家的路?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哲學?因為哲學是智慧,是關於愛的智慧。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愛」是什麼,可能他們會錯誤地認為它是男女之戀、父子之情、師生之誼,以及等等一切。實際上,哲學的愛,意味著世界乃至宇宙的規律,和我們存在的意義。概括地說,它是關於世界的普遍規律,是關於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智慧,是對宏觀及微觀世界問題的哲學思考。就這個定義而言,哲學應該永遠是形而上的,或者說其存在的基礎必須是形而上的。不管我們研究的對象是理念還是經驗,是存在還是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