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08日 09:29 來源:《觀察與思考》(杭州)2015年第20152期 作者:趙家祥
字號內容摘要:人們對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比較熟悉,而對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相對說來則了解較少,所以我們主要通過論述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的特點及其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說明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與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的區別,並從而讓讀者對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有較具體的了解。第一,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是以生產關係的性質為標準把人類歷史劃分為五種不同的社會形態,而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則是以勞動者和勞動的客觀條件的關係為標準把人類歷史劃分為三種不同的社會形態。⑩本文擬不專門講技術社會形態概念和技術社會形態劃分法,只是為了說明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和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所劃分開來的社會形態都屬於經濟的社會形態,才提及技術社會形態概念和技術社會形態劃分法。
關鍵詞:劃分;商品經濟;生產關係;馬克思;上層建築;共同體;原始社會;勞動者;恩格斯;社會形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趙家祥,男,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教授,北京 100871
內容提要:對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和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的含義及其相互關係的看法,在我國理論界尚存在一些分歧。擬從兩種劃分社會形態方法各自的內涵、兩種劃分社會形態方法的區別、兩種劃分社會形態方法本質上的一致性、不能用一種劃分方法取代另一種劃分方法等方面,談個人的看法,與理論界同仁商榷。
關 鍵 詞:社會形態;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經濟的社會形態
社會形態劃分理論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內容,在各種歷史唯物主義教科書中都對此有所論述。但在我國理論界,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依然存在著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僅就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和三種社會形態劃分法的含義及其相互關係談些自己的看法,與理論界的同仁共同商討研究。
一、兩種劃分社會形態方法各自的內涵
五種社會形態劃分法,是根據生產關係的不同性質,把人類歷史發展過程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它的第一階段)五種依次更替的社會形態的方法。
社會形態概念,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中,多數情況下是指「生產關係總和」或「生產關係體系」、「社會經濟結構」;但有時也包括生產力,指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即社會生產方式;有時還包括上層建築,指一定的經濟基礎及與此相適應的上層建築的統一;而在講社會形態的發展時,又把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層建築看作一個有內在聯繫的統一整體,實際上是把社會形態看作全部要素的總和。這樣,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中,社會形態概念共有四種含義。應該如何對待這種情況呢?有兩種相反的態度:一種是實用主義的態度,即對經典作家的論述斷章取義,各取所需,為我所用,認為只有自己採用的某一種看法符合經典作家的本意,排斥經典作家的其他看法。另一種是科學的態度,認為在科學史上,任何概念都是發展變化的,都有一個由內涵不夠確切到更加確切、外延不夠確定到更加確定的過程,即有一個由多義到一義的過程。社會形態這個概念也不例外。我們不應該囿於經典作家的論述踏步不前,更不應該責備他們沒有把這個概念規定得盡善盡美,而應該把這個概念推向前進。根據這個指導思想,我把從五種社會形態劃分的角度使用的社會形態概念定義為:社會形態是由歷史上一定的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層建築等全部社會要素組成的完整的社會體系,是按照自身特有的規律運動、變化、發展著的活的社會有機體。這個定義包括以下幾層意思:
第一,一定的社會形態歸根結底是由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的。生產力是組成社會形態的重要內容之一,它雖然不是區分不同的社會形態的直接標誌,但卻是決定處於同一社會形態的不同國家的具體特點的最深刻的根源。不把生產力包括在社會形態之中,就是捨棄了社會形態最根本、最基礎的內容,使社會形態失去了根基。
第二,一定的生產關係是構成一定的社會形態的骨骼,它是由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同時又決定其餘一切社會關係。一定的生產關係是決定該社會形態的性質的直接標誌。因為人類歷史上有原始公社制的、奴隸制的、封建制的、資本主義制的、共產主義制的依次更替的五種不同性質的生產關係佔主導地位,所以相應地把人類歷史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它的第一階段)依次更替的五種不同的社會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