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
我經常會碰到一些單身媽媽的來訪,她們幾乎為孩子付出了一切,甚至為了孩子,放棄了本可以重新開花結果的新的愛情。這些媽媽是偉大的,但為了彌補對孩子的虧欠,她們往往會出現「過度養育」的錯誤,進而自覺不自覺地成為孩子的「極端控制者」,很像《隱秘的角落》裡朱朝陽的母親周春紅。
我們說到單親家庭,往往忽視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大部分所謂單親家庭,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單親家庭,而是離異家庭,像周春紅這種情況佔了大多數。孩子並非失去了父親和母親,只是雙方離婚沒有住在一起。
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講,離異的家庭仍然是家庭,不管他是跟著父親還是母親,對他來說,爸爸和媽媽仍然會以各種形式參與到他的生活中。
即使在最美好的婚姻中,父親和母親想要達成完全一致的育兒觀念,也不總是那麼容易,在面對具體情況時,我們總會有不同的看法,何況是離異家庭。
所以,你可以想像,婚姻失敗後,要解決這種分歧要更困難。從某一個方面來看,如果離婚的夫婦在之前具備了為人父母共同協作所需要的成熟和技能,那麼他們很可能就不會離婚。
道理很簡單:如果丈夫和妻子在雙方感情生活上無話可說,那麼身為父母的角色也不會深入交流;如果他們不能就婚姻伴侶之間的分歧遷就對方,那麼他們也不太可能作為父母去遷就另一方對子女的教育;如果丈夫是一個工作狂而忽略了妻子,那麼他可能也會忽略自己的育兒責任;如果妻子離開丈夫就「無法生存」,總是疑神疑鬼翻看他的手機,那麼她可能也會過分依賴孩子、控制孩子……
所以孩子在不穩定的家庭環境中遭受的痛苦會非常大,但是在父母離婚後,如果能找到一種積極的養育方式,他們的孩子反而有可能比原先更好地成長。
當然,這個前提是離異父母雙方都要反思婚姻失敗的經驗教訓,重新審視自己的問題,並在現實基礎上,建立起新的養育方式。
雖然不再是夫妻,但孩子是你們共同的結晶,這點永遠也改變不了,雙方都應該負起自己的責任,為了孩子,請牢記以下幾點:
1、不要將婚姻問題轉移到育兒中。
通常,孩子們經常成為我們離婚後用來消除傷害和發洩憤怒的工具。比如,試圖使孩子與父親(母親)對立,限制探視,破壞原先的約定,不給子女撫養費等等。可悲的是,這是一場雙輸的戰鬥,在這場戰鬥中受傷最重的是我們的孩子。我們可能會得到短期的復仇快感,卻對孩子的情感成長和發展造成長期破壞。
2、雙方應該認真對待來自育兒方面的挑戰。
儘管我們可能真的討厭我們的前配偶,但我們應該努力將他(她)視為積極的養育夥伴。雙方應該就孩子的養育問題心平氣和地達成默契,儘早給孩子營造一個父母都很關心他的成長環境,不能讓其中一方缺失。
3、儘可能減輕對孩子的影響和傷害。
即使一方不願意在養育子女方面合作(甚至完全放棄孩子),我們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輕他們對孩子的傷害。比如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咒罵另一方,更不能把怒氣發洩在孩子身上,給孩子一個自我成長的空間,教會他獨立和堅強。當然,如果你有幸遇見真正愛孩子的另一半,不妨好好考慮一下,可以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4、積極地尋求幫助。
當我們無法走出自我,或者遇到精神困擾時,不妨尋求專業的家庭指導師或心理諮詢師幫助;如果遇到法律問題,可以請教律師或婦聯等組織幫忙。因為你的困惑和煩惱將會影響到的孩子,首先我們自己要先走出困境,才能更好地養育孩子。
最後,我想說,雖然離異後我們養育孩子更困難,但是我們做好這幾點,同樣能把孩子養成很優秀!同時誰也不願意走到這一步,婚姻需要雙方的用心經營,祝天下的家庭都和和美美,所有的孩子都幸福快樂。
我是動歷盒育兒袁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及兒童正念教養專家,從事過十多年的家庭教育輔導、兒童培訓和心理諮詢工作,致力於3-12歲孩子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