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高校不同榜單相差百餘名?大學排行榜需理性

2020-12-14 環球留學

如今,各類大學排行榜不斷出爐,

但在評價指標同質化的前提下,

不同版本的大學排行榜「掐架」也比較激烈。

同一個大學在不同的榜單裡,

前後相差100多名成為「常事」。

設置相應排名指標體系

近日,上海軟科正式發布了「2019年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其中華北理工大學的排名為187名。而校友會網上發布的「2019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上,華北理工大學排名為323,同一個學校在兩個不同的榜單上的名次相差136名。

不同版本的大學排行榜「掐架」的情況,較為普遍。同樣的情況,發生在東華理工大學身上,在軟科發布的「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東華理工大學位列第485名,而在「2019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當中,該校位居第310名。兩個排名榜的差距高達175名。

為此,東華理工大學還在其官方微博發表聲明,稱上海軟科發布的「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中關於該校的數據採用嚴重失實,損害了該校的辦學聲譽。

上海軟科回應,在高校未按照要求公布數據並且不回應數據採集請求的情況下,上海軟科根據排名的通行做法,採用了所有參加排名高校中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的最小值代替預設數據。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已公開的大學排行榜有50多種,有世界大學排名機構10多個。據了解,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英國THE(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英國的QS和美國的US News,是世界上比較知名且認可度較高的高校排行榜。

省內一所高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我國關注度比較高的有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上海軟科『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和校友會『中國大學排行榜』等。」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評價機構,各排行榜都是根據各自定位,設置相應的排名指標體系。比如,校友會2019中國大學排行榜評價指標體系包括教學質量、高層次人才、學科專業、高端科研成果等9大核心指標。而上海軟科對於評分的指標,一共分為4大項,涵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國際化四個維度。

每個評價機構,都認為自己的評價體系是科學的,有的認為自己的評價指標是「體現大學辦學水平的關鍵指標」,也有的被認為是「目前中國大學評價指標數量最多的大學排名」。而各機構的大學排名指標數據來源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公開統計數據,二是學校自報數據。

用統一指標衡量不同類型高校

缺乏科學性

外界評價,在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方面也會起好的作用。2017年底,山東省在《關於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中也提到,「要探索開放多元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建立分類和綜合相結合的高校評價體系。

但是,在大學排行榜的「圍攻」下,高校也變得越來越被動。每年年初,各排名機構發榜的時候,也是很多學校緊張的時刻,「排名穩定還行,一旦落後很多,牽扯的因素就會很多,小到學校聲譽,大到生源質量。」省內一所高校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而高校新學期工作會議,將學校排名提高多少名,甚至會成為新一年工作的硬性指標。

近日,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學術委員會委員、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在「重構教育評價體系高峰論壇」上表示,「大學排名評價大有成為辦學方向『指揮棒』的風險,影響著中國大學的發展。」排名成了學校榮譽的重大組成部分,有些學校甚至會看排名裡缺什麼就去補什麼東西,被排行榜牽著鼻子走。他將大學排名的風險概括為:不嚴肅、不科學、不可信。

專家分析,大學排名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它有其目標用戶群體。該群體包括高校、學生及其家長等,大學排名每年的更新不斷滿足著這些群體的需求,而這些群體對於大學排名的依賴也日趨強烈。尤其是學生及家長,在對不同類型的大學及專業不了解的情況下,往往通過關注大學排名來了解大學。

「很多排行榜非常注重在國外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一些榮譽也與此掛鈎,這對我們中醫類院校就非常不利,比如中醫中藥學就是中國最權威,為何要外國專家來評定?」

山東中醫藥大學一位教授表示。同樣的情況存在中國傳統文學研究領域。

為了削尖腦袋擠進榜單,有高校出現「重科研而輕教學」的傾向,

「因為教學這項指標,難以量化進行排名,導致教書育人這個高校的第一職能,反而淡化了。」

省內某高校教授分析:

「所謂一流大學,應該也是分層次、分隊列的一流,不能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標準去要求所有院校,這樣就陷入同質化了。無論是從大學性質,還是從大學類型來講,用同樣的指標評估所有的學校、把不同規模的學校放在一起比較,都是不科學的。」

第三方評價方式

需要準入和監督機制保障

為解決以往行政性教育評估存在的評估主體單一、評估模式封閉與評估功能狹窄等問題,建立健全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已成時代的需要。山東省在《關於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中提到,要改革評價方式,按照學校不同的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實施分類評價,探索開展同行評價、用戶評價、社會評價和第三方評價,提高評價的科學性、客觀性和開放性。

其中,民間評價機構作為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需要法律法規、準入和監督機制的保障,形成科學的運作模式。在準入和監督機制尚不完備的情況下,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遍地開花,專業性和權威性也無法得到有力的保障。

「第三方評價要起到作用,需要做到專業、獨立、客觀、真實。但目前,我國民間機構製作的大學排行榜,普遍存在專業性、獨立性不夠的問題,大學排行榜所採用的排行指標,基本都是外在的指標,難以反映辦學內涵。」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而要評價學校辦學內涵,就需要研製新的評價體系,同時要花精力獲得內涵指標數據,這一方面需要排行機構進行獨立的調查、統計,另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門、高校公布更詳盡的信息。

專家建議,公眾需要理性對待大學排行榜,尤其是面臨高考填報志願的家長、考生,填報志願前對於心儀的學校要有全面了解,做理性判斷。

相關焦點

  • 同一高校不同排行榜相差百餘名 專家:理性看待
    原標題:不同排行榜上同一高校相差百餘名 專家建議理性看待排名 如今,各類大學排行榜不斷出爐,但在評價指標同質化的前提下,不同版本的大學排行榜「掐架」也比較激烈,同一個大學在不同的榜單裡,前後相差100多名成為「常事」。
  • 按照國內大學排行榜標準,加州理工學院只能排到500名
    近日,上海軟科正式發布了「2019年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其中華北理工大學的排名為187名。而校友會網上發布的「2019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上,華北理工大學排名為323,同一個學校在兩個不同的榜單上的名次相差136名。
  • 又一張世界大學排行榜發布!照著榜單找學校,靠譜嗎?
    清華和北大也是僅有的2所入圍全球前100名的內地高校。榜單顯示,中國內地共有9所大學進入全球200強,比2020年增加2所。除了清華和北大,另外7所高校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122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24名)、浙江大學(135名)、南京大學(148名)、復旦大學(160名)、中山大學(177名)和中國科學院大學(197名)。
  • 大學排行榜不同版本"互掐" 都自稱最權威
    十多個機構在發布大學排行榜  記者了解到,目前僅國內就存在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網大論壇、中國校友會網、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等10多個機構發布的不同類型的大學排行榜。也有不少排行榜僅發布過一兩次,未能延續。
  • 國內400所大學排行榜,包含了所有最好高校,如何看待排名?
    也就是說,這400所高校是國內目前最好的大學,如果要上大學,你必須選擇它們。當然,冷絲認為,我們不必糾結於400所高校的排序——可以看重大學排名,但要理性看待。(文中文末附錄400所高校名單)這400所高校可以被分成兩個大的部分,一部分是綜合性高校、專門性高校,另一部分是藝術類高校。
  • 科學網—人民日報:大學排行榜,你還信嗎
    十多個評價機構、三十多種排行榜,數據常「掐架」,多曇花一現
  • 又一大學排行榜出爐,臨床藥學專業排名榜單,前20名有哪些大學?
    很多考生在選擇大學以及大學專業的時候,都會參考各類大學排行榜,不過每一個大學排行榜的評價依據不同,所以整體的大學排名也會有所差異,所以建議大家不可全部依照大學排行的榜單來進行大學的挑選。這個機構所做的事情和校友會、武書連一樣,都是對國內大學進行各種各樣的排名。2020年3月份,金平果對臨床藥學專業進行了一個評估,對開設了臨床藥學專業的大學進行了評測,排出了臨床醫學專業前20強,並公布了這樣一份榜單,到底榜單的內容是否公正合理呢?據統計,國內高校開設臨床藥學專業的大學為48所,均為醫科大學或者重點大學開設的醫學院。
  • 關於大學排行榜的潛規則
    理性看大學排行榜趙亮亮 原創一、什麼是大學排行榜?大學排行榜(University Rankings),是目前世界各國廣泛存在的針對各類高等教育院校的排名。大學排行榜的考查範圍可以是全球、全國,或者某一區域,如何保證大學排行榜的客觀已成為世界各地大學排行榜面臨的重要議題之一。但是大學排行榜對於擴大各國各地院校知名度,提升文化教育水平仍具有重要意義,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和商業影響。(來自百度百科)在等級觀念盛行的某些國家,眾生都迷信排位座次,以致某些高校不惜動用孔方兄出面,以求在某些榜單中可以躍升幾位。
  • 2020年廣東省高校排行榜,你的學校排第幾?
    我們從兩個榜單看下2020年廣東省高校排行榜,兩個版本分別是校友會版本和武書連版本。 深圳大學作為一所近些年非常受歡迎的大學,位列榜單第七名,全國85名。廣東工業大學緊隨其後,全國115名。從武書連榜單中我們可以看到,廣東有7所高校進入全國百強。
  • 中國大學排行榜,看看都有哪些學校呢(601-700名)?
    中國校友會網依據美國USNews、美國Scimago、英國QS、英國THE、沙特CWUR、西班牙CSIC、荷蘭CWTS、中國WHU、中國NTU、中國SJTU等全球十大權威高校排名中國大學排名情況,發布了最新校友會中國大學排行榜。
  • 又一大學排行榜出爐,臨床藥學專業排名榜單,前20名有哪些?
    很多考生在選擇大學以及大學專業的時候,都會參考各類大學排行榜,不過每一個大學排行榜的評價依據不同,所以整體的大學排名也會有所差異,所以建議大家不可全部依照大學排行的榜單來進行大學的挑選。一般而言,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大學排名,往往都是大學的整體排名或者綜合排名,通過某一個專業來進行大學排名的榜單多。
  • 北京的大學前十名:看看權威的世界大學排行榜,你最認可哪一種?
    今天我就參考各大榜單,為大家列舉北京最好的十所大學。第一個:2019年校友會排行榜在這個榜單中,第一名至第四名依次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這四所高校均位於全國高校前十名。第二個:2019年軟科國內高校排行榜在這個榜單中,第一名至第十名依次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其中共有7所985,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 首個官方版本的大學排行榜:天津民辦高校2018年檢結果公布
    大學排行榜都是民間機構或是個人所為,對此官方從來表示支持過,當然也未表示反對過,是一種既不提倡也不反對的態度。最近,天津發布了一則通知,對該市民辦高校2018年度年檢結果進行了排名,算得上全國第一份官方版本的大學排行榜。
  • U.S.News美國高校排行榜出爐,普林斯頓大學七年蟬聯第一
    9月8日,U.S.News & World Report發布2020美國最佳大學排行榜,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地位穩固,再次摘得榜單前兩名。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並列第三名。此次U.S.News發布的2020美國高校排行榜共包括綜合性大學、文理學院、地區性大學與地區性學院四個排名類別,關注度最高的是全美綜合性大學榜單,共包括399所高校。相較於2019年,今年排名前10%的高校位次穩定,變動幅度均不超過十名。
  • 2020年江西高校排名公布,與錄取分數線相差較大,到底是怎麼回事
    南昌大學從排行上看,不同榜單的排名區別較大,部分排名與實際錄取分數線相差也比較大。具體是什麼情況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在公布排行榜之前,小編先公布江西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本一批文史、理工類投檔情況表(江西高校),供大家參考。(注意:8031江西師範大學、8263華東交通大學、8221南昌航空大學為中外合作辦學,不列入考慮範圍)
  • 全球1527所高校排行榜!中國大學在榜單上的表現如何?進步是主流
    2020年,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四大國際權威大學排行榜單,中國高校紛紛進步,令人矚目。中國高校在排行榜上的進步,也令人耳目一新,令人關注。其中,「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發布的《英國泰晤士2021年世界大學聲譽排名榜單》最後公布,而且權威性也比較高,這個排行榜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 百家爭鳴:中國大學現在需要排行榜嗎?
    排行榜版本之多、發表速度之快和影響之大,都遠遠超出此前的一二十年。這些排行榜讓考生和家長在填報高考志願時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到底應該以哪個榜單為準,因為有些學校在不同排行榜中的排名相差甚遠。  有專家認為,大學排行越來越熱的趨勢,與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規模快速增長有關。2004年,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人數已超過2000萬人,居世界首位。
  • 最新世界大學排行榜陸續出爐,準留學生如何用好榜單?
    目前,世界上比較權威的高校排行榜主要有4個,分別是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以下簡稱ARWU)、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以下簡稱THE)、QS世界大學排名(以下簡稱QS)和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以下簡稱U.S. News)。那麼,準留學生在申請時該如何理性使用這些榜單?
  • 2018貴州高校排行榜,211貴州大學排122名,第二名排242名
    貴州的高校相對於其他省份,高校並不是很多,並且學校之間實力跨度也大,從校友會2018年排行榜中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是貴州大學,第二名的是貴州師範大學,第三名的是貴州民族大學等。貴州省屬的重點大學有4所,分別是貴州大學、貴州師範大學、貴州民族大學和貴州醫科大學。
  • 灣區高校頻登世界級大學排行榜
    高校集群為灣區高科技產業集群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基礎羊城晚報記者 趙鵬8月15日,世界四大大學排行榜之一的「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布。全球領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學中,粵港澳三地21所高校入選榜單,其中20所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