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崛起5萬+門店,雞排品類要火了?

2020-12-17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紅餐網」(ID:hongcan18),作者 周洪楚,36氪經授權發布。

早在2017年,雞排便躍至「中國小吃年鑑」榜首。如今3年過去,雞排市場的火越燒越旺,眾多玩家競相加入。

每天下班回家,紅餐網(ID:hongcan18)記者都能看到,在距離廣州地鐵D出口50米的正新雞排店門口,不少年輕人手上拿著奶茶或者飲品,靜靜等待著新鮮出爐的雞排。

雞排和奶茶可以說是一對絕佳的黃金搭檔。大街上,到處都是左手拿著一塊雞排,右手捧著一杯奶茶的年輕人。

△圖片攝自紅餐網

如今,奶茶的市場規模已達上千億,雞排的發展又如何呢?

5年誕生5萬+門店,雞排市場仍在快速發展!

紅餐網調查發現,早在6年前,雞排市場就開始快速崛起。

企查查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雞排相關門店的註冊數量就開始以成倍的速度增加。

其中,2014年新註冊數突破1000家;2015年時,這個數據又在2014年的基礎上翻了1倍;到2016年,更是直接增長了近3倍。

2017年,雞排店增長迎來巔峰時期。在這一年裡,業內新增約9282家雞排店,各大雞排品牌在全國以每小時1家新店的速度擴張。

2018-2019年間,雞排門店的註冊數量有所下滑,但註冊總數仍然超過1.4萬家!雞排市場潛力仍在持續釋放,就連疫情也沒能阻止品牌崛起的腳步。

△2013-2020年新增的雞排門店數量 數據來源:企查查

2020年,在疫情之下,雞排市場迎來了又一波開店熱潮:

小小雞排,什麼能催生這麼龐大的市場?

據紅餐網盤點,截至目前,市場上仍在正常經營的雞排門店還有超5萬家,規模超500家的雞排品牌則有近10個。

△雞排品牌盤點圖,數據來自窄門餐眼及品牌官網

其中,「老大哥」正新雞排體量遙遙領先,在全國的總門店數量已經突破了2.2萬家;比正新雞排晚8、9年入局的口水雞排、第1佳大雞排現有門店均超過1000家;大臉雞排、豪大大雞排也均有800餘家門店;而近兩年才成立的新品牌搖滾雞排、激力雞排等也都開出了上百門店……

小小一塊雞排,為什麼會催生這麼龐大的市場?

紅餐網認為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頭部品牌正新雞排的推動,以及雞排市場的紅利誘惑。

早期,正新雞排的發家史,無疑推動了一波餐飲人入局雞排市場。

憑一塊小小的雞排,就能開出數千家門店,養活無數個家庭。就這點,已經不知道吸引了多少創業者前僕後繼。

△圖片攝自紅餐網

據紅餐網了解,目前市場上的大批品牌,比如趣凡多彩雞排、搖滾雞排等,都是在正新雞排加速擴店後成立的。

除了頭部品牌的引領和影響,雞排市場能發展到今天的體量,也與其自身強大的品類基因有關。

第一,雞排店投入小、回本周期快,且操作門檻低,全民皆可開店

雞排店的投入小、回報周期短、易標準化、易複製,這是眾多餐飲品牌和創業者入局雞排時長的主要原因。

有人算過這樣一筆帳,開一家正餐、火鍋餐廳,單店投入在100萬-300萬之間。如此高昂的投入,讓一大部分想入局正餐或火鍋領域的創業者望而卻步。這也是像海底撈這樣的行業大佬,即便已經深耕火鍋數十年,在連鎖規模上仍然無法與輕資產運營的小吃快餐品牌相媲美的原因之一。

相反,開一間快餐小吃的開店門檻則要低很多。像黃燜雞米飯、麻辣燙等單店加盟投入在10萬-30萬。而一家雞排店的投入則更少。

正新雞排官方資料顯示,加盟一家正新雞排店,包括加盟費、保證金、管理費、店面設計費、設備費、首批食材鋪貨等,總投資約 11 萬元。 

對比那些連鎖品牌動輒數十萬,甚至是上百萬起的加盟費,雞排品牌做連鎖發展極具競爭力。

再加上大部分雞排店的產品線都非常簡單,基本上不超過10類。而且幾乎全部產品都是半成品。比如把醃製好的雞排裹上炸粉,幾分鐘便可出爐,極易操作,即使是小白接手也不會出大差錯。

△圖片來自搖滾雞排公眾號

無論從投資成本還是技術門檻角度,多數創業者都幾乎具備了開一家雞排店的條件和能力。

第二、食材方面,雞肉穩定性強,且群眾基礎廣

各大雞排品牌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開出成千上萬家門店,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生長在「雞品類」這片肥沃的土壤上。

作為中國肉類消費的第二大品類,雞肉食材是孕育大品牌的沃土。原因主要有三個:

正新雞排副總裁王海曾直言,正新雞排之所以在2012年砍掉餐廳90%的產品,聚焦在雞排這一單品上,就是因為看好雞肉品類的發展。

第三、客單價低,覆蓋場景和人群廣,消費市場大

大部分雞排店都走低價策略,雞排產品定價一般在5元至15元之間。比如麥當勞的「那麼大雞排」,僅售12元;正新的雞排,單價13元,買雞排還送飲料一杯,客單價低,再加上雞排的小吃屬性,可覆蓋的場景和消費人群就更廣,不管是在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消費市場都非常大。市場大,門店能賺錢,入局的人才會越來越多。

高速發展的背後,雞排市場正衍生一系列亂象

如上文所述,雞排市場的體量確實巨大。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入局者增加,這個市場也日益魚龍混雜,暴露出來的問題和隱患也越來越多。

1、品牌大混戰,山寨滿天飛

大部分雞排品牌都是憑藉連鎖加盟的模式闖出一片天地。但近年來,連鎖加盟的發展變得越來越無序。

一個品牌火了,馬上會有大批專業的山寨公司跟進,從產品、品牌名等全方位複製出一大批品牌,為賺取加盟費瘋狂擴張,導致市面上品牌混戰,山寨林立。

這個現象在一些熱門品牌身上表現得最明顯。以來自臺灣的「正豪大大雞排」為例,2012年,正豪大大雞排進駐大陸市場,深受消費者喜愛,而後這幾年,市場上就出現了大批諸如「豪正大大香雞排」「豪大大雞排」「正豪大雞排」「豪大雞大大排」、大大豪大雞排」的山寨品牌。在網頁上搜索「正豪大大雞排」,彈出來的也大都是山寨品牌的加盟廣告,真偽難辨。

紅餐網在梳理品牌資料時,還發現了一個更怪異的現象。很多雞排品牌在宣傳資料和推廣軟文上自稱已開出好幾百甚至是上千家門店,但除了在搜尋引擎上那些無法分辨真假的「官網」以及加盟信息外,幾乎沒有任何的官方信息可供追尋。

2、一批雞排店為了生存,,花招百出擾亂市場秩序

以往,不少雞排店憑藉著簡單的經營模式賺得盆滿缽滿。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再加上某些低價戰略的衝擊,真正賺錢的雞排店越來越少了。

因此,有不少雞排店為了生存,開始花招百出,擾亂市場秩序。比如,「掛羊頭賣狗肉」,用混裝原料成品來壓低成本,導致食安事件頻發,損害了雞排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有的加盟商加盟了兩家XX雞排店鋪,一家店從總部引進原料,另一家則用劣質肉再搭配總部的調料,以此提高利潤。

很多小夫妻店為了掙錢,雞肉等原材料往往是直接在市場上找肉品供應商或者上淘寶進貨。來源不清不白的比比皆是。

幾年前,有媒體報導,全國各地有不少無良商家銷售的大雞排幾乎都是人工合成的。他們將雞身上肉質較差的部分剔除下來,混合一些雞胸肉,剁成肉泥,再添加澱粉增加肉泥黏性,攪拌成肉球,加入調味料,製成肉餅,下鍋炸制後即形成了大雞排,從外表上幾乎分辨不出雞排的成分,這其中可能還會添加一些肉膠、肉精。消費者長期食用合成肉炸出的雞排,會加大人體肝、腎負擔。

3、產品同質化嚴重,創新能力嚴重不足

和大多數熱門品類一樣,雞排市場也面臨著產品同質化問題。

常見的雞排店大都是產品線雜亂,除了雞排外,也有牛肉串、烤魷魚等街頭小吃。但總的來看,絕大部分門店內的產品搭配都高度雷同,口味相似,價格區間也相差不大。

△圖片攝自紅餐網

比如在主打產品雞排的宣傳賣點上,雞排店清一色都是以大塊肉來吸引消費者,烹飪方式也都是以炸為主;在產品搭配上,也都是「雞排+小吃+飲品」的結構,人均客單價在13-17元之間。

結 語

綜合來看,目前雞排市場單店很多,體量也非常大。在這其中,也有品牌以門店規模取勝,但在大眾的整體印象中,卻鮮有極具個性,或者是異常火爆的雞排品牌。

由此可見,雞排市場可待挖掘的市場空間仍然非常大。未來誰能強化品牌管理實力,升級品牌,在產品設計上更加創新,誰或許就能吃到雞排市場升級的第一波紅利。

相關焦點

  • 正新雞排年收入70億,門店收入總和超過麥當勞!
    2017年7月,正新雞排門店突破10000家的消息讓整個小吃行業都為之一震,這個數字超過了肯德基與麥當勞在中國深耕多年的門店之和,2019年,正新雞排在中國小吃十大品牌排行中,名列第二。我們都吃過正新雞排,但卻未曾想到它竟如此火爆。而這一切還要從正新雞排的創始人說起:來自溫州的陳傳武。
  • 同為品類王者,為何巴比饅頭市值百億,正新雞排沒上市?
    採取加盟模式擴張2003年,「劉師傅大包」改名為「巴比饅頭」,之後投資80萬建立中央廚房,統一加工餡料並配送到店。為了快速消化中央廚房的產能,2005年,巴比開放加盟。如今,巴比饅頭全國門店總數達2931家,其中直營門店只有16家,其他均為加盟。對於加盟模式,正新開啟時間較晚,在直營門店達到近千家後,2013年正式開放加盟。
  • 正新雞排難破圈
    在門店數剛剛突破20000家時,正新雞排放出如此豪言,「未來目標是要開出10萬家店。」肯德基在中國發展了31年,有著成熟的門店運營體系和強大的供應鏈支撐,也不過才開出了6000多家門店,而一個靠賣炸雞排的下沉市場品牌竟然想要開出10萬家店,憑什麼?一個可以參照的例子是拼多多,2018年7月,拼多多火速IPO的消息震驚了整個行業。
  • 豪言開設10萬+門店,正新雞排如何跑這麼快?
    從下圖可看出,正新雞排如今2萬門店規模並未是一蹴而就的。2000—2013年門店數量增長是一段沉寂期;2013—2015年是一段緩慢增長期;2015—至今是一段快速發展期。圖源:36氪在2013年之前,正新雞排並未走出自己穩定的商業與擴張模式,正處於直營模式探索的階段。
  • 豪言開設10萬+門店,正新雞排為何跑這麼快?
    從下圖可看出,正新雞排如今2萬門店規模並未是一蹴而就的。2000—2013年門店數量增長是一段沉寂期;2013—2015年是一段緩慢增長期;2015—至今是一段快速發展期。圖源:36氪在2013年之前,正新雞排並未走出自己穩定的商業與擴張模式,正處於直營模式探索的階段。
  • 全新多料雞排日銷10萬份,口水雞排帶動行業創新風潮
    一家新銳的雞排品牌, 引入了讓茶飲崛起的「多料」概念,剛需+潮流的「多料雞排」定位,吸引了眾多年輕顧客,打出了日銷10萬份的業績。炸雞這個傳統的品類,正湧動著細分、創新的潮水,衝刷出豐富的可能。海量的消費基礎、較低的投資門檻、標準化的產品操作,決定中國餐飲業最賺錢的都是「投雞」分子,雞排作為雞品類中門檻更低、性價比更優的細分品類,更是在全國各地星火燎原。2018年以來,經濟增速的趨緩和2020年新冠疫情的衝擊,加速了「小微快」餐飲的發展,雞排品類也在新的經濟氣候下開始洗牌、升級。
  • 18㎡小店預計年賺46萬?這個雞排品牌宣布全國擴張!
    要問目前餐飲界最火的食材是什麼,一定非「雞」莫屬。  疫情後,隨著吃得健康、吃得安全成為大勢,消費者越來越青睞雞、鴨、魚、豬、牛等傳統大眾食材,其中尤其以雞最受歡迎。  趁著這股勢頭,餐飲界內做「雞」的品牌,尤其是快餐小吃類的,幾乎都卯足了勁加速奔跑。
  • 雞排界的「蜜雪冰城」:門店超2萬家,一年賣出70億!
    默默經營了20年,開出2萬多家門店的正新雞排,論門店數,是當之無愧的「下沉市場連鎖餐飲NO.1」,從某種層面來說,也代表著中國最不起眼的大眾餐飲市場。它的快速擴張背後蘊藏著怎樣的商業邏輯呢?由於品類繁多,不僅消費者難以選擇,還增加了採購、物流、加工等流程環節的負擔。於是老闆陳傳武砍掉了90%的產品,根據用戶的喜愛,主推「燒烤+雞排」的產品結構,「正新雞排」由此誕生。2013年,正新雞排通過加盟的方式實現迅速擴張。
  • 門店是麥當勞7倍、肯德基3倍:奶茶過後,雞排也來割韭菜了?
    而在現象級電視劇中,女主角「初雪的時候,要吃炸雞、喝啤酒」的臺詞,成為了所有觀眾模仿的對象。初雪之後的第一塊炸雞,當時比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估計還要火——街邊的雞排店順勢崛起。這其中,網紅「雞排哥」開出的第1佳大雞排增長快速。
  • 一年賣出70億,全國開遍2萬家,這塊雞排做了什麼?
    一塊單價10-12元的雞排,一年能賣7.2億片,僅雞排這一產品的年銷就超過70億元,這就是如今全國遍地開花的正新雞排。據悉,從開放加盟到23000家店,正新雞排僅僅用了7年時間,這一門店數量是肯德基中國的3倍,麥當勞中國的7倍,且後兩者都已進入中國市場三十餘年,這塊雞排到底做了什麼得以迅速佔據山頭?
  • 【0元開店】阿香米線開雞排店了!4個月回本,年賺46萬!
    2020年,疫情衝刷洗禮下,何勇集團抓住快餐、小吃類餐飲這一細分品類成為「剛需」的機會點,著力開店、運營成本相對較低的「激力雞排」的拓展。          從品牌矩陣看:集團旗下的6個餐飲品牌(阿香米線、剪花娘子、煮田麻辣燙、激力雞排、哚哚米線、張寨村)所屬品類均處於餐飲業態上行賽道。     品牌方負責人告訴餐飲情報,今年疫情期間,「激力雞排」也未停止開店腳步,於山東、北京各開出1家新門店,並籌備了5家新門店,新開門店坪效約為阿香米線的2.5倍。截至目前,還有30餘家門店正在籌備開業中。
  • 10塊錢雞排也能年賺100億?秘密在這裡
    第一,選對了品類。民以食為天,中國的小吃品類多得數不過來,但是,要說最深入人心的,非炸雞莫屬。畢竟大家都被肯德基、麥當勞的廣告轟炸多年,早就培育出了消費習慣。因此,在所有的中餐供應鏈裡,雞肉是全國最成熟的。從食品安全標準,到養殖、生產、加工、冷鏈運輸、倉儲到門店,再到配套供應服務商,雞肉有著成熟且完整的上下遊鏈條。
  • 正新雞排加盟多少錢?正新雞排加盟「三大優勢」!
    那麼目前正新雞排加盟費多少呢?2019年開一家這樣的店需要多少錢?2016年大年初九,正新雞排董事長透露正新雞排全國門店數量為3000家,到2017年7月10日,門店數量正式突破10000家,用時17個月,平均每天新開13.7家店,最高峰每天新開30家店,在整個行業都實屬罕見,與正新雞排的強大實力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 正新的逆襲:雞排一年賣出70億元
    文/ 李惠琳 編輯/ 江一葦近兩年,靠著雞排、燒烤爆款產品,正新雞排在全國大街小巷遍地開花。據正新集團公開的數據,截至2018年9月,正新雞排全球門店超15000家,遠超肯德基、麥當勞門店數量之和,一年可以賣出超7.2億片雞排。
  • 每60分鐘新開1店,一家雞排店年收入抵一個海底撈!
    一、瘋狂的炸雞2016年5月,正新雞排通過自家官方公眾號公布了一條消息,稱其門店數量已突破4000家。而在2017年5月12日,正新雞排官網將這一數據更新到了9277家。連人氣爆棚的影帝黃渤都成為正新雞排的品牌形象代言人,而且熱門綜藝節目《極限挑戰2》還為它推出了「專場版」。這不是一家品牌的個性化發展,而是行業的共性發展態勢。比正新雞排晚8年入局的第1佳大雞排,7年門店數量已突破3600家,其創始人崔雄身家也已飆升至10億。儘管這兩家以規模著稱的雞排先鋒,加起來已有將近1.3萬家門店。
  • 品類戰爭|中國最賺錢的餐飲品牌都在「做雞」
    圖片來源:36氪2000年,陳傳武靠速凍代理起家,為了回籠資金,在溫州開了第一家正新雞排。這時候的 「華氏兄弟」好不容易湊足8萬塊錢,在福州師範大學門口開了第一家華萊士,只為實現一人買輛捷達的目標。在雞肉品類的小吃賽道裡,有正新雞排超2萬+店的「進擊的巨人」,其後還有一票的跟隨者。光是炸雞/雞排品類賽道,就有不少全國連鎖品牌。比如臺灣的繼光香香雞、上海的超級雞車,其品牌的地方影響力也不亞於正新雞排。
  • 隱形巨頭|一塊雞排開出2萬家店,它比肯德基更懂下沉市場
    簡單算一筆帳,德克士、辣府、小龍坎等正餐、火鍋單店加盟投入在100萬-300萬之間。而快餐小吃門檻則要低很多,黃燜雞米飯、絕味鴨脖等單店加盟投入僅在10萬-30萬。正新情況類似,不含租金和裝修投資費用在9萬~10萬元左右,早前正新還推出過櫃檯加盟模式,加盟費甚至下探到3.58萬元。這意味手握一筆錢,純粹想做點小生意過日子的加盟商,有眾多可選的品牌。
  • 奶茶過後,雞排也來「割韭菜」了?
    初雪之後的第一塊炸雞,當時比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估計還要火——街邊的雞排店順勢崛起。這其中,網紅「雞排哥」開出的第1佳大雞排增長快速。雞排受熱捧後,第1佳大雞排邀請《快樂大本營》主持人杜海濤代言,「雞排哥」也一路贊助並出演了超級IP《萬萬沒想到2》,參加芒果TV《完美假期》錄製等。到2016年,第1佳大雞排門店數量超過3000家店。
  • 餐飲情報帶你走進正新雞排
    復工後的正新雞排門店生意是蒸蒸日上,日益見好。產品標準化、品質高、單人外帶消費、出餐效率高,成為了正新雞排店鋪復工後的巨大優勢。那麼到底為何會出現這種景象?小餐飲,到底會不會火?正新雞排到底如何?聽過正新雞排方了解到,7月25日在餐飲情報的直播,將讓你全面深入了解正新雞排最新動態和態勢、了解到正新雞排如何做到20000家門店、正新雞排將分享20年開店經驗、更有直播的特定優惠,還有直播間的紅包全程發送。
  • 檸檬炸雞如何在品類紅海中突圍?
    檸檬炸雞從炸雞品類紅海中突圍  近幾年,小吃市場崛起速度驚人,佔據巨大市場份額。餐飲情報注意到,而與以往小吃店不同的是,消費者開始注重品牌形象,一改往日髒亂差、有品類無品牌的局面,尤其是近年來發展快速的炸雞小吃最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