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小哥轉型掌管「共享收發室」 解決商務樓派件難

2020-12-25 東方網

  上海中心大廈的「共享收發室」對快件進行安檢,貼上檢驗「合格」的標誌後,根據樓層進行分類整合,再挨家挨戶送到樓內每家企業、商戶的前臺,大大提升了派送效率。/晨報記者朱影影

  

  全自動智能分揀系統大大節省了人力/晨報記者朱影影

  

  再過2天,2017年的「雙十一」大促就將正式拉開帷幕。從起初的「光棍節」噱頭至今,已經步入了第九個年頭,在這些年裡,我們見證了電商平臺不斷刷新的紀錄,感受過商家誠意滿滿的促銷力度、瘋狂地「剁手」過,也被燒腦複雜的折扣規則繞暈、不甘地吐槽……與此同時,一直以來奮戰在線上大促最前線的快遞行業從業者也正不斷經歷著飛速的變化,分揀流水線上的「戰友」在減少,備貨倉庫裡的智能「小夥伴」在增加,還有資深快遞小哥跳槽轉型,成為了為快遞員服務的快遞員。

  8人扛起75層樓快遞派送

  在上海中心大廈2號入口外,一間玻璃房、一組快遞櫃,就組成了一個簡易的快件處理點,地下2層有一間小小的收發室,置辦了一臺類似於地鐵安檢的機器,和幾排標了樓層的貨架,滬上「第一高樓」的收發室「室長」每天有一半的工作時間就在這兩個區域內完成。

  金學德算是快遞行業中頗有資歷的老員工了。7年前的他還是通達系快遞企業的一名一線員工,2年前成功「轉型」,按他的話來說,他從一名快遞員變成了一名為快遞員服務的快遞員,「坐鎮」上海中心大廈引入的「共享收發室」。

  早上8點多,各家企業的快遞小哥陸陸續續來到位於寫字樓外的臨時處理點,卸貨、整理、掃碼入庫,而金學德和他的同事則要將這些文件、包裹一一運上專車,開到地下收發室進行安檢,為快件貼上檢驗「合格」的標誌後,根據樓層進行分類整合,再挨家挨戶送到樓內每家企業、商戶的前臺。如果遇到地址填寫不甚明確的快件,則會選擇樓下的智能快遞櫃進行存放,通知收件人下樓核驗信息後取貨。

  「我們每天一般早晚各派送兩次,目前還有部分商戶沒有入駐,所以我們主要派送75樓以下的公司、企業,上海中心樓層高,電梯等起來慢,更多時候我們還是通過「背著快遞爬樓梯」的模式提升效率。目前每個人大概負責20層樓,算上專車的駕駛員,一整幢樓一共也就8個員工。」金學德說,這樣一來,寫字樓內的白領只需要「認準」同一個派送員,而籤收一次就能提到當前時段各大快遞公司發來的所有包裹、文件,快遞小哥也不用在寫字樓內耽擱太長的時間,大大提升了派送效率。

  據記者了解,這類專注於寫字樓場景的「零公裡」共享收發室目前已經入駐BFC外灘金融中心、金茂大廈、花旗集團大廈等近百座高端樓宇,同時也正逐步滲透進普通社區及各大高校網絡,為解決快遞行業「最後一公裡」的問題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新途徑。

  日派件量超5倍也不加人

  攬件、整理、派送,金學德目前的工作其實本質上和7年前並沒有太大區別,但他直言,「轉型」後「幸福指數」的提升非常明顯。

  據了解,寫字樓派送一直以來都是讓快遞小哥很頭疼的問題,由於不同的樓宇物業管理鬆緊不一,對快遞員的限制也從各樓層、大堂和室外不等,「物業、保安有時候對快遞員並不友好,有的寫字樓也不允許快遞員入內,當時我只能一個一個打電話通知顧客下來取件,件多的時候再碰上電話打不通、人遲遲沒下來,最多的時候一個商務廣場的派送就要耽擱兩三個小時,實在是很愁人。」而如今有了為快遞員服務的「收發室」,則幾乎完全避開了這一「老大難」。

  而樓內的用戶也受益良多。以去年「雙十一」期間為例,平時每天平均派件量在200件的金學德突然面臨5倍以上的工作壓力,而面對鋪天蓋地的快遞包裹時,寫字樓提升派送效率的「突破口」便是雙休日。

  「寫字樓周末沒有白領上班,對快遞員來說是沒有派送效果的,因此還容易造成快件堆積。但有收發室在的話,就打了個時間差,多了2天的緩衝期。」金學德和同事便在周末正常攬收、分類、整理,提前將每層樓的包裹分派好,周一一早集中派送,大大縮短了「剁手黨」的等候時間。根據金學德測算,今年「雙十一」他們也並不需要加派人手,保持日常的工作節奏,適當地加幾天班就足以應付,在一定程度上也幫助快遞企業緩解了特殊時段用工短缺的問題。

  最後則是金學德自己,相比此前的工作,少了風裡來雨裡去的奔波,每天大多也只需要和熟人打交道,實際收入也與之前持平,「很有安全感,幸福指數直線上升,我們可能是最幸福的快遞小哥了」。

  [相關連結]

  「雙十一」快遞變化:

  「戰友」少了,效率高了

  金學德的工作已經是「雙十一」物流鏈中的最後一環,而隨著近幾年的不斷發展,多種智能化設備乃至機器人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快遞企業的前端環節,為「雙十一」期間物流安全、效率提供助力的同時,也給奮戰在一線的快遞工作人員著實「減負」了一回。

  快件入庫:

  人數減半效率翻倍

  11月7日上午,一輛滿載包裹的卡車駛入了中通快遞上海轉運中心,車停穩後,工作人員並沒有第一時間忙著卸貨,而是先將一條傳送帶「搬」進了車廂,「車裡站兩個人,只要把貨物搬到傳送帶,就會自動送到我們的流水線上。往年的話,卡車本身就長,從最裡面把包裹搬出來就夠嗆了。」

  據了解,去年「雙十一」階段李在貴所在的小組還在使用傳統的電子秤流水線,算上卸貨、整理、掃碼和分揀,總共需要6人,而今年引入了自動分揀系統,手持靶槍挨個掃碼也成為了歷史,一同奮戰的「戰友」一下子減至3人,而包裹的入庫速度還在不斷提升,「去年單人一般只能完成每小時800件的工作量,今年已經到了1500件,可以說是人數減半,效率翻倍,人也從體力搬運逐漸轉向系統監控,真的省力了不少。」李在貴說。

  轉運中心:

  包裹自己會「找路」

  在中通工作了9年的沈莎莎如今已經是自動化分揀流水線的副主管,「之前我們要負責從拆包、倒包、扒件、分揀、寫號等一系列流程,現在包裹自己會『走路』了,不用『大海撈針』地徒手分揀,我們的工作壓力總算小了不少。」

  據了解,轉運中心的操作間內設有兩套全自動智能分揀系統,長達200多米的傳送帶以2米/秒的速度運轉,上面的包裹分別經過對應的雷射掃描後,根據系統識別「找到」所屬的轄區,「一躍而出」落入兩邊的編織袋中。

  有了這套仿佛安上了吸鐵石的分揀系統,沈莎莎和同事們只需待編織袋滿後取走、換上新的,並派專人坐在電腦屏幕前對地址識別功能進行「查漏補缺」即可,「以前我們這樣一個操作間需要400名操作員,一天下來只能處理40萬份快件,如今,我們只需要85人,每天處理的件量可接近50萬份。而且分揀的準確率高達99.99%,大大降低了差錯率和操作成本。」

  倉庫分揀:「人找貨」變成「貨找人」

  而「雙十一」期間,物流運輸的「前哨戰役」——倉儲分揀所動用的人工也大幅減少。在位於奉賢的蘇寧無人倉中,和姜仁珍一起「找貨」的同事也一年年減少,「之前還需要40人每天滿場跑地挑、找,現在只需要4個人,主要的工作都被機器人承擔了。」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姜仁珍所在的倉庫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儲存的貨品超過86萬件,而一一將一筐筐揀選好的商品送到打包臺的,是一臺臺扁扁的、行如「掃地機器人」的「小黃」,它們「背」起所需貨品所在的貨架,排著隊來到揀選人員面前,實現了「人找貨」到「貨找人」的轉變。

  據上海蘇寧小件倉儲運營部副總經理吳杉山介紹,「小黃」的加入,讓此前每人、每小時揀選貨品的數量從70-100件提升了至少5倍,200組機器人,一天揀選20萬件。此外,蘇寧方面也在加大力度研發自動整理封箱技術,也許到了明年,又會有心靈手巧的「打包機器人」投入到「雙十一」大軍中。

相關焦點

  • 北京快遞收件量日破100萬 建議社區設立收發室
    記者昨天從部分快遞公司獲悉,不少公司都在提前為即將到來的聖誕和元旦做計劃。  「一個『雙11』讓快遞企業不堪重負,但接下來還有聖誕和元旦、春節,贈送禮品、網購需求都會越來越大,政府應對快遞企業給予多方支持。」市人大代表、北京物資學院教授鄒曉美在經過調研後提出建議,解決快遞配送人力不足,可以試點社會資源共享,比如讓報刊投遞公司與快遞公司聯手配送,在大型社區和學校建立城市共同配送點等。
  • 快遞放在收發室,丟件誰負責?
    快遞放在收發室,丟件誰負責?但D公司快遞員不承認丟失快遞,稱其將貨物送至總公司的門衛收發室,並用快遞公司通訊APP「小掌通訊」向李梅的手機號碼發送信息「你好,有快遞給你放在門口快遞存放處了」。後快遞員回到站點自行掃碼確認該快遞已送達。
  • 半夜12點回家快遞小哥還在派件 臨時工10來天賺上萬元
    這幾天,最辛苦的是快遞小哥。 這幾天,當你接到雙11包裹的時候,請對快遞小哥說一句:「辛苦了!」 昨晚將近12點,張先生下了夜班回家,在地下車庫看到一個快遞小哥推著小推車還在派件。他發了朋友圈,結果引來一堆跟評,說怪不得今年雙11包裹到得那麼快,原來是快遞員在加班加點送件。
  • 快遞得放學校收發室,領包裹要每件一元?|快遞小報NO.14
    1、深圳快遞員一月4次交通違法停駛一年,你支持嗎?外賣派送員、快遞員為了能將包裹、外賣準時送到我們手中,在馬路上不顧交通安全與時間賽跑。為保障快遞員、外賣員人身安全,新修訂的《深圳市經濟特區道路交通處罰條例》將於11月1日正式實施。據介紹,交警部門將敦促外賣、快遞等末端配送行業完善行業自律三級管理制度。
  • 7家快遞公司聯名抵制一高校快遞收發室 稱其壟斷
    新建快遞收發室門前的快遞車 攝影/記者 郝羿  近日,一封「七大快遞聯合抵制某大學快遞收發室」的信件流傳於網絡中。然而,這件事情也折射出高校在「快遞最後一公裡」所面臨的尷尬。  張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是似通一達公司的工作人員,屬於順豐快遞的第三方,校內的快遞業務由他們來運營,負責解決快遞「最後一公裡」的問題,校內基本只有他這一家室內經營的快遞。據他說他們撤離的原因是房子即將被收回。  「我們在該大學一共有3個點。」張先生說,兩個點已經撤離,校區內的這個點也將於今天下午6點撤離。
  • 麵包車成新型「代收點」 高校收發室不再快件成堆
    除了這些固定的代收點之外,不少快遞公司更是利用麵包車給學生派件。  代收點取代收發室  回顧過去幾年,一旦將收發室和快遞聯繫到一起,「收發室快遞成堆」的消息屢見不鮮,「雙十一」一度讓不少高校管理人員為快遞問題而感到煩悶。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幾年,收發室爆倉的消息開始逐漸減少。
  • 最「帥」快遞小哥姜開:四年青春最好時,守護二外收發室
    二外北門七號公寓樓下,常能看到各種快遞的車輛。一到學生放學的時間,這裡便熱鬧起來,來取快遞的人絡繹不絕。一排排或藍色或綠色的整齊的小柜子裡,平穩地安放著大家的快遞。這——就是學校的快遞收發室。收發室佔地面積不算太小,有五個大型的豐巢快遞櫃,還有幾百個小柜子,以及一些大型的置物架,每個小柜子通常又會放置五件以上的快遞。
  • 最後一公裡格局未定,收發室靠平臺模式解決驛站燒錢問題
    2016年中國快遞為313億件,其中約有70%都是送到寫字樓(經過與電商、快遞確認),我們認為,剩下的30%即社區場景對快遞收發節點的需求最強(因為人不在家、不好收貨的痛點更強),其中當面收、快遞櫃、驛站形態未來將各佔三分之一;而寫字樓場景對驛站的需求主要在封閉式寫字樓、高樓層寫字樓,潛在需求量但很難統計。保守估計,未來至少有15%-20%的快遞將經過驛站。
  • 高峰日送七八百件爬上百層樓 泉州快遞員的「最」生活
    快遞小哥邱進軍上門收件爬上百層樓昨日,報導了一名快遞員在市區崇福路派件時突然暈倒,最終搶救無效身亡「雙11」的餘熱還未完全散去,快遞小哥辛苦的工作狀況受到了廣大市民的關注。那麼,泉州的快遞員們每天的工作節奏有多強呢?昨日,記者跟隨中通快遞小哥邱進軍收件派件,感受快遞員的一天。那麼,泉州的快遞員們每天的工作節奏有多強呢?昨日,早報記者跟隨中通快遞小哥邱進軍收件派件,感受快遞員的一天。
  • 「雙十一」快遞員日均派件400+ 快遞小哥怎麼做到的?
    又是一年「雙11」,11月14日下午,記者來到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紹興市寄遞事業部迪蕩經營部城東片區,見到了「老朋友」——快遞小哥鄒勇鋒。去年的11月16日,記者跟隨鄒勇鋒一起投遞的記憶還歷歷在目,那麼,讓我們一起看看今年的「雙11」有何不同?
  • 快遞放在收發室無人管 他接連丟了兩個包裹
    不過,最近快遞陸續抵達,他卻連續丟失了2個包裹。「東西不值錢,但快遞管理真的有問題,放在一間收發室,誰都可以拿!」童先生說。兩個包裹接連被偷走童先生愛好種花,趁著雙十二網購了不少花苗。12月15日,他收到信息,風信子和君子蘭到了。快遞一般都放在小區1棟收發室,童先生趕去取快遞時,卻發現君子蘭不見了。
  • 快遞小哥的「雙11」:搶時間拼腳力將快遞"趕"回家
    「找同行快遞員借的,有3個快遞件要送上門,路窄。」他笑著說道,隨即擰動電動車把手,輕車熟路地朝目標樓棟去了。  儘管已經臨近中午,但起了個大早的王聖友還沒來得及吃上一口飯。在「雙11」期間,他總是儘量「榨乾」每一分鐘,充分利用每一種派件工具,爭取當天的快遞件當天派完。
  • 看著包裝很好,快遞小哥從收發室偷走了這個包裹,打開發現……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盛偉 通訊員 李映軻龍遊一位快遞員給人送快遞時,順手在收發室捎帶走了寄存在那裡的快遞,打開一看是小米手機,於是打開自己享用。3月11日,快遞員祝某落入法網,目前已被刑拘。3月4日12點30分,龍遊縣公安局龍洲派出所接報警稱自己的快遞不見了,裡面是一部全新未拆封的灰色小米手機。民警趕到現場後詢問報警人小周。小周回憶,3月2日下午,他接到快遞員小王的電話,說自己有個快遞到了。小周知道自己新手機到了,開心不已,但因為自己不在龍遊,不能及時籤收,便和快遞員說好放在自己單位的收發室。
  • 寶媽不願下樓拿快遞與小哥爭吵,隔天快遞櫃多了罵人的幾個字母…
    寶媽不願下樓拿快遞與小哥爭吵,隔天快遞櫃多了罵人的幾個字母…素材來源與網絡,文章屬於原創,歡迎關注評論。最近因為雙十一的原因,快遞員們真的有的忙活了,我們在平日裡都會倡導要體諒快遞人員,因為最近活比較多,但是近日在杭州有位寶媽就和快遞小哥吵起來了,至於他們吵架原因居然是因為寶媽不願下樓拿快遞,到底是什麼事呢,我們看接下來的新聞。
  • 中國青年報:快遞小哥不是社會的「臨時工」
    劉闊說:「在派件中有的客戶熱心地送上一杯熱水,我感覺這個城市不再有疏離感。公司層面也關愛快遞小哥,比如在工作環境中配置休息區,定期開展新春祝福等主題活動,公司還通過科技手段降低員工的勞動強度。」
  • 派件遇上不懂漢語的外國人 日照快遞小哥英語溝通無壓力
    ,於是他用英語前後給對方打了三個電話溝通交流,最終及時將快遞送達,獲得了客戶的點讚。  記者了解到,於德是順豐快遞新市區點部的一名快遞小哥,主要負責華潤C領域等地區的快遞收發。12日上午11點,於德像往常一樣奔波在派件的路上,當他撥通了下一個快遞主人電話準備通知其收快遞時,電話那頭卻傳來了不甚熟悉的英語男音「Hello?」,於德下意識看向收件人姓名那欄寫著的「Lan Milne Das」,這才反應過來這快遞的收件人是位外國人。
  • 收快遞浪費了許多工作時間?「樓小易」在企業內部開設收發室幫忙...
    2016年中國快遞突破了300億件,其中白領人群是重要使用人群。由於這群人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辦公室,因此許多快遞是直接寄到各個公司中去的。這導致了員工上班時間很容易被籤收快遞類的事情打擾,從而影響工作效率。
  • 收發室無視頻監控,惠州一「快遞哥」5次盜竊包裹被刑拘
    南都訊 惠州市大亞灣區的一位快遞小哥,從沒有視頻監控的收發室發現盜竊機會。1個多月來,相繼盜竊5宗快遞包裹。日前,被當地警方抓獲並刑拘。據大亞灣區警方介紹,近期,當地公安部門接到多名事主報案,他們存放在公司收發室的快遞不翼而飛,懷疑被盜。接報後,大亞灣區公安局迅速指示開展偵查破案工作。經細緻排查,辦案民警鎖定了犯罪嫌疑人並於2月27日16時許,在大亞灣一處門崗抓獲嫌疑人李某盛。
  • 校園收發室之爭,高校「快遞最後一公裡」尷尬
    近日,一封名為《廣院七大快遞公司聯合抵制西門冒牌「高校收發室」》的信件在學生中廣泛流傳。   信中稱,中國傳媒大學為了清理西門秩序,請各大快遞到原湘菜館的高校收發室,統一為學生提供服務。校園收發室暫時還沒有接手所有快遞業務,一旦他們罷工,整個傳媒大學的快遞業務就會陷入癱瘓,他們就是想用這種方法要挾學校,讓學生們對我們產生不滿。」他告訴記者,對於這種造謠生事的行為,他們一定會通過法律途徑,追究造謠者的刑事責任。   「現在就怕有些快遞不與新成立的收發室合作。」一名韓姓同學對未來收發快遞表示了擔憂,他說,學校內的快遞收發室搬走會對學生取件帶來不便。
  • 物業設立快遞收發室,業主不滿要求拆除,業主:佔用公共區域!
    本來這兩者之間都是相互扶持的,關係也應該會很協調才對,但近幾年來物業跟業主之間卻時有衝突發生,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件事情就跟物業有關,我們接著往下看吧!據徐女士說,之前自己購買了一套40平的公寓,前幾天她來公寓查看情況,但卻發現一樓大廳的位置有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