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育兒知識的普及,國內越來越多的年輕媽媽意識到了母乳餵養的重要性,並加入到母乳餵養的大軍中。
對寶寶來說,最有營養、最好的食物就是媽媽的乳汁了。
醫學研究證明:
母乳餵養的寶寶因為耳道感染、腹瀉、麻疹、過敏等疾病而就醫的比例遠遠低於用奶粉餵養的寶寶。
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天然營養食品,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媽媽要注意以下幾點:
6個月以內
盡一切可能母乳餵養
母乳是新生兒的生命之源。
初乳,可謂是「含金量」充足,它含有寶寶所需的數量可觀的抗生素,能有效抗感染、抗病毒。這是其他任何替代品無法媲美的。基於這個獨特性,堅持母乳餵養,可以幫助嬰兒增強抵抗力、免疫力,減少生病機率,甚至不生病。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餵養到6個月。
總之一句話,6個月之內的寶寶,儘量母乳優先。
6-12個月
以母乳為主,別忘了添加輔食
隨著寶寶的成長,6個月之後,母乳中的營養素已無法滿足寶寶不斷增長的需求。如果還是一味地給寶寶餵養純母乳,則會造成寶寶營養不全面,這時有必要添加一些輔食。
及時添加輔食可補充寶寶的營養所需,同時還能鍛鍊寶寶的咀嚼、吞咽和消化能力,促進寶寶的牙齒發育,另外也為今後的斷奶做準備。
12-24個月
逐步把母乳變成「輔食」
寶寶一歲了,度過了嬰兒期,進入了幼兒期,很多媽媽會想著要給寶寶斷奶。嬰幼兒的味覺是很敏銳而且對飲食是非常挑剔的,尤其是習慣於母乳餵養的寶寶,常常拒絕其它奶類的誘惑。
因此,寶寶的斷奶,應儘可能順其自然逐步減少,即便是到了斷奶的年齡,也應為他創造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千萬不可強求其難。
寶寶的健康成長需要各種營養物質的補充,因此,逐步添加輔食直至順利過渡到成人飲食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一歲寶寶正處於迅速成長的階段,牙齒逐漸出齊了,但胃腸消化能力還相對較弱,要給寶寶吃些軟、爛的食品,主要吃軟飯、爛麵條、米粥、平衡膳食和粗細、米麵、葷素搭配,可以搭配肉末、碎菜及蛋羹,逐步把母乳變成「輔食」!
24個月+
到了可以自然斷掉母乳的年齡!
關於「斷奶時間」,在母乳餵養的文獻當中,有這樣一種說法:
哺乳動物斷奶的時間,應該根據寶寶出生體重的3-4倍來判定。大致換算一下,即男孩的斷奶平均年齡在27個月左右,而女孩則更長,通常是30個月左右。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母乳餵養至少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建議至少2年。
而中國營養學會,則站隊WHO,建議6月齡內堅持純母乳餵養,7-24月齡繼續母乳餵養,並可持續到2歲或以上。
母乳餵養孩子到2歲。這確實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都最完美的時間截點。
為什麼呢?這個「2歲」,是有非常充分的科學依據的。而其中最最重要的是,母乳保護嬰兒的免疫系統和大腦發育。在生命的前2年,嬰兒自身的免疫系統無法產生足夠抗體來提供保護。
為什麼說母乳餵養最好到2歲?
自帶抗體
由於抗體的半衰期約為30天,這意味著每隔約30天,寶寶血液中的抗體數量將減半,除非獲得新的抗體。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按照時間表接種疫苗的原因之一。
如果沒有母乳源源不斷地為寶寶提供新抗體,那麼,其抗體水平將在 3 - 6 個月時降至較為危險的水平,直到約 24 個月時,寶寶的免疫細胞才足夠成熟生產足夠的抗體,來滿足寶寶大部分的需求。
換言之,在2歲之前,嬰兒幾乎需要完全依靠母乳來提供免疫保護。
圖片來源:123rf正版圖片庫
另一方面,人類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是胎兒期的最後3個月和產後最初2年。
在嬰兒2歲時,大腦重量已達到成年大腦的80%。與之相比,嬰兒的體重卻不需要在產後的前2年增長過快。
因此母乳對於大腦來說,不僅僅提供適合的營養和能量,更主要的是促進和保護大腦發育,同時並確保嬰兒體重不會過快增長。
看了這篇文章,家長們是否有收穫呢?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此為止,科學育兒從現在做起,更多嬰幼兒育兒乾貨盡在公眾號嬰幼兒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