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誕生大邏輯(科學)

2021-02-15 周掌柜

周掌柜點評:宇宙的誕生,以及宇宙學的大邏輯是我個人經常會思考的,看起來來很遠,不過經常從宇宙學中洞察到的是一種人類社會基本的原始法則。比如,我一直認為時間是線性鋪設的,所以戰略規劃是可以「夢想成真」的。時間也可能有聯動的閉環,所以今天做任何彌補的事情都不晚;而且「意念」可能具備宇宙級的引爆力,我們可以適時放棄唯物論的羈絆。總之,研究戰略需要思考這樣「務虛」的話題,本文值得一讀。(周掌柜讀者微信號:zhouzhanggui000,北京周掌柜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裁,中國商業「戰略思想」諮詢開創者,多家全球知名公司顧問,專注於研究華為成長史和任正非管理哲學。)

出處:本文原載《三聯生活周刊》

在廣義相對論出現之後誕生了宇宙學,人類第一次能夠通過科學手段來研究宇宙誕生和發展的過程。隨著人類對宇宙觀測的深入,一個動態的宇宙模型取代了傳統的靜態宇宙模型——近年來宇宙學研究最主要也最令人驚奇的一個發現,就是宇宙正在加速膨脹,對這個發現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薩爾·波爾馬特(SaulPerlmutter)、布萊恩·施密特(BrianP.Schmidt)和亞當·裡斯因此獲得了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一個膨脹的宇宙帶給了人們更多困惑,這意味著宇宙會有一個開端,也意味著宇宙有年齡。

現代宇宙學理論認為,宇宙誕生於大約137億年前的一次宇宙大爆炸,在宇宙誕生的10-36秒之後,嬰兒時期的宇宙經歷了一次急劇膨脹,在10-33秒的時間裡,宇宙的體積膨脹了1078倍,這次急劇膨脹也形成了我們現在居住的宇宙的基本架構,這個過程被稱為宇宙暴漲。 

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薩爾·波爾馬特

儘管宇宙暴漲理論最初並不被人信服,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這個理論解決了宇宙學兩個重大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宇宙空間幾乎是平直的(曲率非常小)?為什麼宇宙空間中遙遠的各處看上去相互關聯?這使宇宙暴漲理論獲得了許多支持者。隨後,支持這個理論最有力的證據——宇宙背景輻射被發現,這是在137億年前宇宙暴漲時留在空間內的迴響,這個證據使得暴漲理論成為被宇宙學家們普遍接受的科學理論。

疑問與矛盾依然存在。如果初生宇宙經歷過一次從極小到極大的暴漲,那麼,宇宙在誕生之後、暴漲之前,又發生了什麼?如果把宇宙正在加速膨脹的過程回溯,時間反演,我們就會看到宇宙逐步收縮,最後回到了一個極小的原點,也就是宇宙誕生的那一刻。在宇宙暴漲之前,還在嬰兒時期的宇宙處於一種密度和溫度都極高的狀態,這是一種極為特殊的狀態,物理定律在這種狀態下也不再成立,因此,人們現在無法了解在宇宙誕生之後、暴漲之前這段時間所發生的一切。

宇宙從剛剛誕生到一普朗克秒(10-43秒被稱為1普朗克秒,這個時間被認為是宇宙中最小的時間單位)之間的這個特殊時期,被稱之為「普朗克時代」。宇宙學家們希望可以了解宇宙在誕生之後的每一個細節,他們對於在普朗克時代宇宙狀態的模糊不清無法滿意。宇宙為什麼會忽然發生暴漲?在暴漲之前一定還有其他的過程,但是宇宙學家們至今仍然沒有足夠有力的理論武器來解決這個問題。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誕生於一個奇點,而誕生初期的宇宙也只存在於一個極小的範圍內,它的整個長度甚至小於普朗克長度(普朗克長度大約只有1.6×10-35米,遠遠小於現在的基本粒子,根據現代物理學理論,普朗克尺度是宇宙中最小的長度單位),如何處理比普朗克長度更小的尺度上的問題,現代物理學無能為力。

在極小的範圍內,人類現實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引力會變得與其他三種相互作用的強度相類似。因此,研究在普朗克長度的尺度之下的物理學,科學家們不光需要利用描述物質在微觀狀態下行為的量子力學,也需要通過幾何語言來描述引力的廣義相對論——要想深入理解宇宙的誕生過程,最終需要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結合。

對於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結合的研究,正是現代物理學研究的最前沿。目前,在這個領域有兩個主要的分支:弦理論和圈量子引力理論。目前最為流行的是弦理論,弦理論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發展出一個物理學的大統一理論,用來解釋一切物理學現象。相對而言,在20世紀80年代才逐步發展起來的圈量子引力理論還不夠完善,研究者也比較少(做一個粗略的數字比較,有452人參加2007國際弦理論會議,156人參加2007國際圈量子引力會議)。

弦理論的藍圖更加廣闊,目前的發展也更為迅速,但是弦理論本身是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上,即我們生活的宇宙是由11個維度的時空所構成,除了時間維度和三個空間維度之外,其他的維度都微小而捲曲,通常不被察覺。目前沒有任何實驗可以驗證(也無法否定)這個令人驚奇的假設,因此弦理論至今也只能作為一個漂亮的數學模型而不是被物理學家們普遍接受的物理理論。圈量子引力理論相對現實,它希望可以結合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首先統一這兩個基礎物理學的支柱理論。圈量子引力理論得出的結論同樣令人驚奇:它描述了引力的量子化特性,同時,就像是物質和能量的量子化一樣,時空本身也是量子化的,時空是一種在極小尺度下的「編織物」,被稱為「自旋泡沫」。

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布萊恩·施密特

弦理論與圈量子引力這兩種理論仍然在發展中,「勝負」尚難預料,科學家們還不知道未來物理學的基礎理論將是什麼面目,但是如果把前沿的物理學假說運用到宇宙學中,卻可以給宇宙學家們一些另類的啟示。德國物理學家馬丁·德約沃爾德(MartinDojowald)首先把圈量子引力理論運用到宇宙學中,隨後,在其他圈量子引力學家的努力下,發展出了圈量子宇宙學,它得出了不同於傳統宇宙學觀點的結論。根據圈量子引力理論的推導,引力作用在極小的距離上會發生變化而轉變為斥力。這種斥力可以避免奇點的存在,宇宙不再是誕生於一個密度無限大的奇點中——物理學只能夠處理有限的情況,物理學家們對於無限條件下的奇點無能為力,圈量子宇宙學把物理學家們從無限的尷尬中解脫了出來。

不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奇點,也就是說,並不存在「宇宙大爆炸」,替代這個概念的則是「宇宙大反彈」——圈量子宇宙學家們認為,宇宙在某種條件下開始收縮,收縮到極小的普朗克長度以下後,引力轉化為斥力,這個微小的宇宙開始大反彈,進而出現了宇宙暴漲。圈量子宇宙學描述了普朗克長度以下宇宙的狀態,並且把初生時期的宇宙狀態和宇宙暴漲理論結合到了一起。與之類似,宇宙中由坍塌的恆星所形成的黑洞也不再是由密度無限大的奇點所構成,通過圈量子宇宙學,宇宙學家們可以計算出黑洞的熵值。

還在發展中的理論總會給人們帶來希望,但是人類目前仍然無法通過實驗來驗證弦理論或是圈量子引力理論提出的各種假說。2011年12月,法國科學家奧雷利安·巴洛(AurélienBarrau)和他的同事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ReviewLetters)雜誌上發表論文《通過黑洞蒸發探索圈量子引力》(ProbingLoopQuantumGravitywithEvaporatingBlackHoles),探討通過實驗驗證圈量子引力理論的可能性。圈量子引力理論對於黑洞蒸發輻射的預測與現在物理學家們普遍認同的霍金輻射有所不同,因此,只要人們可以通過實驗測量黑洞的輻射情況,就可以驗證圈量子引力理論正確與否。但是這個實驗計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只能存在於理論中,因為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遠不能去實地探測黑洞的輻射。

我們的宇宙究竟誕生於一次「大爆炸」,還是一次「大反彈」,這將是宇宙學家們長久研究和爭論下去的話題。

周掌柜(微信號:zhouzhanggui000):北京周掌柜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裁,中國商業「戰略思想」諮詢開創者,多家全球知名公司顧問,專注於研究華為成長史和任正非管理哲學。理論研究方面提出《戰略五角星》戰略管理模型,受到國內外商學院認可和使用。曾為華為、美的、微軟、戴姆勒等全球多家領先公司提供品牌傳播、市場洞察和戰略研究等服務,從思想和業務兩個層次解決企業頂層設計難題。參與翻譯《人力資源成為戰略性業務夥伴》《業績梯隊》等書籍。掌柜同時還是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諮詢業務請聯繫讀者微信號。

相關焦點

  • 【科學】宇宙何時誕生?宇宙因何誕生?揭開宇宙誕生的謎題
    在宇宙學家眼中,這個術語來自現代宇宙學(即熱大爆炸宇宙學說),代表著一場美輪美奐的「演化」,它以最簡單、樸實卻又充滿想像力的藝術圖像刻畫了我們宇宙漫長的138億年的歷史。其中,美國物理學家理察·託爾曼在1934年提出的「振蕩宇宙」理論最為盛行。但根據時間反演倒推回過去,振蕩周期變得越來越短,宇宙的最終命運仍然是大爆炸的奇異性。由於這個問題的存在,再加上過去半個世紀熱大爆炸宇宙學說和暴脹理論的巨大成功,物理學家們對振蕩宇宙的研究興趣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略有削弱。
  • 宇宙中的第一次化學反應:化學是這樣誕生的
    繪圖:Alison Mackey and William Zubak下面這個問題或許能難倒你朋友圈中最懂科學的朋友:宇宙中最強的酸是什麼?提示,這種酸甚至活躍到無法通過pH值來衡量其酸性。再試試這個問題:比水分子和氫分子更早出現,宇宙中第一個化學反應的產物是什麼?撰文 | Corey S.
  • 宇宙地球簡史書,看見宇宙、地球真面目的科學想像大書
    ,收錄了從古至今,人類對於地球、宇宙的各種觀測、推理、想像和傳說,帶著孩子們穿越3000多年的歷史,去探索人們眼中的宇宙。除了腦洞大開外,這套書在文化性和知識性上做的也是可圈可點。書本最後特別貼心地整理出了一張表格,按照時間和空間的邏輯,將不同的發現進行歸納,孩子們看過之後會更加的明晰。
  • 宇宙誕生之謎令人困惑,總結幾種主流宇宙誕生學說,你知道幾個?
    宇宙是人類的誕生之地,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前進,人們已經開始對宇宙的誕生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這不僅僅是好奇心的驅使,更是人類未來生存延續的一個關鍵點。因為我們的宇宙,能夠穩定多久,是不是永遠會保持下去,這一切都需要先搞清楚宇宙的誕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宇宙的現在和未來。
  • 單個宇宙中,井底之蛙的大千世界
    書接上文從一花一世界,到三千大千世界一路聊過來,不知道各位頭腦當中有沒有形成一個世界的基本模型在過去和未來,新的宇宙一直在誕生>坐井觀天,是我們看世界的基本姿勢身處小世界,遙望大世界我們身處地球,眺望星辰大海和宇宙當我們掌握了大世界的結構、規律之後我們可以切換視角
  • 宇宙無限大,但再大也有個邊界,那麼宇宙邊界在哪裡呢?
    宇宙無限大,但再大也有個邊界,那麼宇宙邊界外面是什麼?宇宙無邊際,只要人類對宇宙本源的認知還被被科學和邏輯的二元論主導,人類就無法探索到宇宙的真實面貌。人是由物質、能量、意識層面(魂、靈魂)三者一起組成的,宇宙也是如此。
  • 宇宙誕生後,是什麼讓宇宙「再電離」?
    天文學家知道,一旦早期宇宙膨脹並足夠冷卻,氫(其主要成分)就會重新組合成中性原子。然後新形成的大質量恆星開始在所謂的「再電離」發光,其極紫外輻射可能電離了氣體,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今天。然而,其中一個關鍵步驟,即恆星電離輻射從星系逃逸到IGM的程度,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
  • 你不知道的「宇宙真相」(被禁止的科學)!
    人們甚至認為,只有科學才能真正揭開宇宙的奧秘,以往的人們的思考其實是初級的錯誤的。這就涉及到了人們對宇宙奧秘認知的手段或途徑的問題。在當今科學時代,對宇宙奧秘或真相探知的唯一合理途徑是通過已有的知識邏輯創建理論或修正理論,在進而尋求實際證據反過來支持理論假說。
  • 大宇宙與小宇宙: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
    20 世紀物理學從大的方向上和小的方向上觀察宇宙,進行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許多重大的發現。大的方向上,通過望遠鏡向著宇宙的邊緣觀察,這個宏觀的宇宙被稱為大宇宙;另一方向就是從原子和亞原子的微觀尺度上探索和研究宇宙,這個微觀的宇宙被稱為小宇宙。
  • 要是宇宙真沒盡頭,海綿寶寶與派大星都會存在!畢竟宇宙這麼大!
    要是宇宙真沒盡頭,海綿寶寶與派大星都會存在!畢竟宇宙這麼大!海綿寶寶是個不能自洽的bug生物,它在真實世界裡出現的概率,從一開始就是零。所以哪怕無窮多的宇宙裡,也誕生不了一個海綿寶寶。除非你要設定一個物理規則和邏輯不適用的宇宙,你只需要坐在那不講道理的幻想就夠了,你想幻想它有也行,想幻想它沒有也行————你的幻想你做主。但是,儘管可以讓猴子寫出莎士比亞的名篇,但無窮大並不是萬能的。
  • 從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談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
    第一部分: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我在《宇宙智慧的本質是什麼?》中指出,宇宙智慧是一種可以以智慧載體進行傳播的信息,這種信息具有驅動智慧載體群體與群體相關的所有組成的綜合系統熵值減小的能力。第二部分:人類認知中的宗教、哲學與科學如下草圖所示,我們從宇宙智慧這個大概念下進行分析,宇宙智慧不僅包括人類認知,也包括動物的基因傳播的經驗,也可能會有更高級的基因和非基因自由切換傳播模式。從宇宙智慧到人類認知,我們可以對巫術、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圖景。
  • 找不到證據的多重宇宙,對科學有害?
    撰文 | 約翰·霍根(John Horgan) 翻譯 | 高宏1990年,我為《科學美國人》撰寫了一篇文章
  • 宇宙中的氫元素是怎麼誕生的?只需100秒,夠宇宙吃到天荒地老!
    如果不認可宇宙誕生於一場大爆炸的話,確實有點難以解釋氫元素來自哪裡,一直就有?當然它肯定有一個來歷,下面來簡單介紹下氫元素的誕生!相傳宇宙在138.2億年前發生了大爆炸,一個無限小的起點開始了無窮的的膨脹;10^- 35 秒之後,大統一作用力瓦解成了成了支撐整個宇宙的四種基本作用力;此時宇宙中溫度極高,儘管宇宙已經開始暴漲,但如此高溫下膨脹的仍然是一團能量,尚未有物質出現!
  • 科學能否回答宇宙所有的問題——虛無主義是理性觀點嗎?
    這些都是他們如何相信拒絕所有宗教信仰和從一個無神論者的角度來看待一切是合乎邏輯的例子。但是,有人可能會說虛無主義本身是不理性的,因為它無法解釋我們、人類和整個宇宙是如何存在的。雖然有些人推測,我們可以生活在一個多元宇宙,或者這樣的一個「微調」的宇宙背後的原因是,但人類無法證明這個宇宙必然存在,因為多重宇宙或者因為我們沒有另一個宇宙可以與之相對而對其進行了「微調」,所以任何一點都可以,所以我們絕對不應該驚訝它像它那樣存在。這一爭論也延伸到科學是否能夠回答關於物理宇宙的所有問題的爭論。
  • 宇宙起源於宇宙大爆炸,無窮小的奇點為何會爆炸出如此浩瀚的宇宙?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又是廣闊宇宙中的一員,但對於宇宙我們了解的知之甚少,關於宇宙的起源,至今還沒有誰能準確地解釋,只能說宇宙起源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問題,宇宙是一個物質世界,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目前最主流的理論是宇宙來自大爆炸,但為什麼能爆炸出這麼大的宇宙呢?
  • 我們的宇宙中最初的物質到底是如何誕生的?
    其實問題的本質也是在問:我們的宇宙到底是怎麼來的? 很顯然,目前最流行的理論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它創造了今天我們見到的一切。不過,如果你要問為什麼會發生宇宙大爆炸,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
  • 科學的盡頭是什麼?科學家通過宇宙起源,給出了最終答案
    又或者說科學的盡頭是什麼呢?有不少人認為科學的盡頭其實就是神學。就連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也在研究神學,這讓人們不得不懷疑,我們還有必要研究科學嗎?在此,小編想說:「科學的研究是很有必要,有助於我們看待事物,也能改變我們的生活狀態,不管科學的盡頭的是不是神學,我們都不應該放棄科學。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認為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 宇宙星係數量或遠低於預期;中國首隻「克隆貓」於近日誕生丨環球科學要聞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周一至周五第一時間掌握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即將誕生的宇宙巨獸!比太陽大16億倍,正處於爆炸邊緣
    文/玉濁清即將誕生的宇宙巨獸!比太陽大16億倍,正處於爆炸邊緣我們都知道一個人會從出生逐漸經歷人生的各個階段,最後平靜的走向死亡,這個世界的萬物也都是如此,就連宇宙的恆星也不例外,只是行星的一生要比人類漫長的多,因此一個人能夠在活著的時候,見證一個行星的誕生和死亡,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 生命誕生純屬巧合,人類是宇宙中的唯一文明?來聽聽科學家怎麼說
    人類對於未知的探索總是無窮無盡的,我們總是想弄明白身邊所遇到的一切,對於好奇心極強的人類來說,無垠宇宙中所存在的謎團正好可以滿足這一點;於是,懷著對宇宙未知的好奇,人類開始大規模地探索宇宙,其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在宇宙中證明人類並不孤獨,探尋除了人類文明以外宇宙中是否還有外星文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