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子不教,父之過」,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是一張潔白的紙,父母是孩子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的行為舉止也會影響著孩子,當父母發現孩子犯錯時,最好要及時糾正,才能避免孩子以後一錯再錯。
網上有一則新聞引起網友的關注,一位7歲的女孩喜歡商場的玩具,但是由於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好,因此不敢向媽媽開口要買玩具,因此就偷偷地把玩具帶走了。
不料小姑娘的這個行為被店員發現,但是她為了自己的面子,怎樣都不肯承認偷東西。
當親媽得知女兒的行為後,心生一計,馬上打電話報警,警察叔叔很快就來了,當了解到情況後,就對著這位7歲的女孩進行一番教育,在警察叔叔的教育下,小姑娘終於知道是自己做錯了,向店家道歉,並且保證以後再也不敢了。
事後,媽媽的行為獲廣大網友的支持。
網友一:媽媽的行為是對的,令人佩服
網友二:相信媽媽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得到很多
網友三:確實有必要從小為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網友四:論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確實,在孩子小時候,父母就是他們的第一個人生導師,只有懂得糾正孩子錯誤,避免孩子誤入歧途的家長,才有真正做到為孩子負責。
1、為孩子建立正確的是非觀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最好要為孩子普及正確的是非觀,要懂得語重心長地教育孩子分辨對錯,讓孩子能夠漸漸懂得分辨身邊事物的對錯,克服自己的貪念和欲望,才能夠避免他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
當家長發現孩子犯錯,就要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所在,也要嚴肅地教育孩子,直到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為止,倘若只會一味地包庇孩子,只會是孩子一錯再錯,最終就會誤入歧途,到時候家長再教育已經晚了。
3、建立懲罰機制
當孩子犯錯誤後,仍然屢教不改,家長可以建立應該家庭懲罰制度來約束孩子,當孩子犯錯不改時,家長就可以運用機制嚴格懲罰孩子的過錯,當孩子得到教訓之後,就自然不敢再輕易犯錯,也能有效避免孩子多次犯錯。
像案例中這位媽媽的行為也是值得很多父母學習的,不少家長再得知孩子在公共場合犯錯,只會一味袒護孩子,甚至為孩子遮遮掩掩,殊不知這樣的做法不是幫孩子,而是害孩子,只有家長能夠及時阻止孩子犯錯,或在孩子犯錯後,嚴格指出讓其改正,才能達到真正教育孩子的目的。
今日話題:你怎樣看待這位媽媽的行為呢?關於這個話題留言參與我們的討論。
(本文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鴻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